查看原文
其他

楚天闲云:童年时那一碗面条的记忆

阿斗的梦 阿斗下墙 2023-07-22

[题图:一条小船正从汉江口驶向长江。早晨的南岸嘴,风景怡人。生命如此美好,真要把一天的日子掰成两个半天过。]

作者:楚天闲云


现在的人,都说如今用化肥生长出来的食物,没有往年的香味了。在我的记忆里,当年锅里偶尔烧五花肉时,那真是满屋飘香。

那些年,为了排队买到肉和不要肉票的猪骨头,我常跟着大人在月亮还没西沉的时候就走很远的路,去县城城关肉店买肉。我在走、月亮也跟着走的场景,就刻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了。

在众多的记忆中,有关那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的回忆,尤为印象深刻。

当年,我的父母都在船厂上班。那时,晚上加班不叫加班,叫大会战。这叫法是文革年代的产物,什么都是为了革命,不知革命为了谁?为了革命当然没有加班工资的,但在加班后,职工食堂会为每一位加班工人免费提供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面条。那时食用油少,我们平时的菜里,少有油荤。而这一碗食堂大师傅做的面条,大约是汤料足,碗里荡漾着一层闪闪发亮的油花,散发着香气,实在诱人。父母是舍不得吃的,就把一大碗用加班换来的面条,分给了我们四个兄弟姐妹吃。那估计是我们小时候的晚上,吃到的最好美食。就连如今每每想起,还是馋馋的。估计当时连碗里的一滴油汤,都休想逃脱我们的嘴巴吧。

回想起来,当年的父母是多么的不易。可怜他们加班劳累到晚上九、十点钟,估计早也饥肠辘辘。端回家一碗香喷喷的面条,他们自己舍不得吃,全给儿女吃了。当年父母看见我们端着面条欢快地吃,不知道他们心里是什么感受?一定有欣慰的感觉吧。如今我想起来,却是心酸。

当时父母每月的工资,加起来应该不到72元。因为我家当时六口人,每年春节前,因人均每月达不到12元钱的生活费标准,会得到一笔一、二十元的困难补助。所以,我对每月12元钱这个贫困标准,记忆很深。

当年我们兄妹四人,犹如鸟巢中张着嘴等待喂食的幼鸟。父母为了填饱我们的肚皮,是多么辛劳。母亲有段时间是做纺麻线工作,细细的麻线把母亲的手指肉磨出一条沟,不知道有多痛。可父母为了儿女的生存,哪有放弃艰辛的权力?

现在,我们长大了,生活也富裕了许多。托经济改开几十年的福,我们这几十年,随着国家一起,走在经济的上升期,生活富足了。目前,或许到了一个高度、到了一个点。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黎民或许不关心政治,但政治却关系着我们自己手里端的那碗面。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父母,在为了儿女而在忍受着生活的艰辛、重压?

一直以来,早餐吃面,是我的最爱。这一碗面里,有对父母养育恩情的回望,也有对艰辛劳作在土地上的黎民的感恩。唯有一颗常常会被感动的心,证明我们还像人一样活着。

【作者简介】楚天闲云:湖北人,企业职工。祖辈为汉江上驾船的船民。作者自谓:世界和平统一倡导者。一枚园地耕耘者。


征稿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我手写我心。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点击关注
   往期精选 :

楞楞:温斯顿只能选择一种声音

陇上风:缉毒领导暗设圈套,无辜司机险遭死刑

三年(2)我住长江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吟诗作赋:我不喜欢用“活着”来绑架自己的生命

陇上风:记忆犹如节日烟花(组诗)

说事儿(137)从容楚卤:在那遥远的小山村(连载二)

凉风送爽:打老鼠

说事儿(136)陇上风:由胡鑫宇事件想起两起大冤案

三年(1)老姜:孤光簇浪,散作星河

升平:远道而来(组诗)

凉风送爽:你晒过腊肉腊肠吗?

从容楚卤:月池塘菜市场的搬迁事

质点:我们要到黎明之后的金灿灿中去

仔仔:老马烩面

清如许:血液在周日的早晨醒来

波澜不惊(平声):读方方日记,听历史的回音在危难关头悲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