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哈罗礼德复生?——港人子弟学校是未来的第三条路?

卡拉与小伙伴 卡拉与小伙伴 2023-10-15






——本文框架—


哈罗新传闻

香港DSE路径到底是什么?

老牌港人子弟学校与现状

*新型“港澳子弟学校”湾区崛起

来对哈罗礼德做个猜测吧

“港人子弟学校”是未来的第三条路?



全文共3800字

估计阅读时间:5分钟




昨天业界看到关于前海哈罗的传闻,提到:前海哈罗礼德学校计划开设DSE课程,已经拿到相关办学牌照!并可能将于今年10月启动招生,第一批学生预计在明年年后开学。”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哈罗的历史线:


2020年9月

哈罗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开学,同步的宣讲会也发布了哈罗礼德(申请民办双语学校线路)的信息,当时预期在次年,也就是2021年秋季开学。


2021年

哈罗礼德的开启一直不明朗,进度多有延期。


2021年11月

哈罗海口官方邮件传递出国际课程高中的办学障碍。


2021年年底

深圳哈罗礼德官宣未能拿到民办牌照。


2022年接近暑期

哈罗小狮幼儿园经延期后终于发布宣讲会,9月正式开学。


2022年9月

传哈罗或以DSE香港课程路径“重装上阵”。



命运多舛的背后更折射着这几年国家对新增民办学校、高中的政策变化,对比其他不声不响已经退出市场,或者还半死不活挣扎着的次新学校而言,哈罗已经是幸运的样本。


听到哈罗获取香港DSE路径重新上场时,卡拉老师竟不感意外,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政策上的最大方向性利好,也是“哈罗礼德”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所以香港DSE路径到底是什么?


DSE是香港“高考”的意思,大名叫:“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就是香港中学文凭试,一般简称【DSE路径】,即通过香港高考进入香港或海内外大学本科的升学之路。


走DSE路径的内地学校,设置和香港学校接轨的课程体系,以帮助这些在内地生活的港籍子弟未来能够回港升学、顺利接驳,或开放性升学。


因为内地还是人口基数更大、升学竞争更卷,因此,拥有港澳身份,走港澳升学路径,在很多人眼里就算是一条“捷径”。




老牌港人子弟学校与现状


时间回到2015年,据深圳市教育局官方信息,“深圳共有2所港人子弟学校,9所开设“港籍学生班”的学校……小六毕业生可以直接参加香港中学学位分派计划”。


这2所学校为:【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深圳东方香港人子弟学校】,另9个港澳班是深圳市展华实验学校、深圳市美中学校、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深圳市福田区丽中小学、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深圳清华实验学校、深圳市福田区南开学校、深圳市福田区方方乐趣中英文学校和深圳市明德外语实验学校。


这些前时代的港人子弟学校我们暂称为【老牌港籍校/班】吧,基本是民办学校的属性。


有的只能收港籍生,有的可以收内地生

有的是按内地课程进行,有的是按香港课程对接

有的目标是参与小升初回港就学,

有的目标是在国内进行“港澳台侨联考”进国内大学


总之,什么模式的都有,非常多元化。


不过到了现在,一半都凋零了


也就是最老牌的【罗湖港人子弟学校】还可以,以及地理位置优越的【方方乐趣】在一定半径范围内赢得了性价比的口碑。


这一波港人子弟学校的现状,我们将【最新调研信息】附文尾,方便家长查阅。




新型“港澳子弟学校”湾区崛起


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


伴随着这份纲要,一所所航母级的新型“港澳子弟学校”在湾区亮相。


2021年9月,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开学。

2021年9月,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开学。

2022年9月,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开学。

2022年9月,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开学


全都是从小学到高中一条龙办学。


这波学校跟以前的老牌港人子弟学校大有不同我们从最重要的【学校属性】【谁来站台】【课程体系】来感受一下:


学校属性


【深圳培侨信义】2020年这么定位自己:“一所深港澳台学生融合的国际化、特色化民办学校—”(官网),21年3月,学校官网引广州日报的报道:“其实,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远超一般性的港人子弟学校,她是国内第一所真正由港方教育机构在深圳直接实施教学管理、全面优化大陆学生升学路径的示范性学校。也是国内第一所对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学生均全面放开招生的融合型学校,学校为大陆学生、港澳台学生提供多元多向的学习模式和升学路径。”


【广州/东莞暨大】:2021年7月学校官微十问十大这么定义自己:“一所为港澳台侨学生及外籍人员子女提供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15年一贯制的优质国际学校”。


【广州南沙民心】:官微表示学校“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牵头成立,秉承香港教育理念,为港人子女及其他非内地籍子女提供优质教育。办学机构是在香港注册,并已取得香港税局免税地位的非牟利公益团体,是内地首所非营利港人子弟学校。”


【卡拉解读】

虽然口头有可能被大家集体称为“港人子弟学校”或者“港澳子弟学校”,但实际上各校拿的牌照不同,定位与招生对象也不同(详见下图),只不过在宣传上,各个学校都在寻找不同的话术来描绘自己。




谁来站台


【培侨信义】:2021年2月,在签约暨启动仪式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出席、致辞站台。


【广州/东莞暨大】:没有特别的政府官方背景人物出席站台。


【广州南沙民心】:2022年9月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心学校董事会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香港行政长官办公室为民心学校揭牌。”“学校现场,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郭永航……总校长潘叔娴同步揭牌。


【卡拉解读】

其中1和3说明了新型“港澳子弟学校”的政府背书度与前一代“产品”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而2则像是在新赛道上下重注的市场玩家。



课程体系


【培侨信义】:将采取深港双轨制、小班化教学模式。”“小学、初中从双轨制,(实行)内地义务教育课程(双语融合课程)及香港课程;高中实行多轨制,(包括)内地高考、香港中学文凭试(HKDSE)、英国GCE A-level、英国IFY国际预科、美国SAT及TOEFL”。


【广州/东莞暨大】:"小学初中采用港澳课程结合 IB 教学方式,70%课程采用香港教材,30%课程采用内地教材…会以香港课程为主,再做适当调整"。高中阶段课程,"学校将开设“国际+”课程模式,开设香港DSE课程、A-LEVEL课程、IBDP课程…首年开设香港HKDSE课程…”。


【广州南沙民心】:“学校采用香港学制,与香港本地课程实现无缝对接……“香港根、中国心、世界观”大格局思维及“两文三语”能力”。


【卡拉解读】


  • 在小初阶段,南沙民心与广州/东莞暨大的课程相似度较高,都是以香港为主线,但全12年下来,判断南沙民心的“对接力”可能更强。


  • 高中出口,三所学校都是【多通路径】,香港、英国、美国、其他国家,想去哪儿去哪儿。给个5年时间,再看它们那时的资源与目标导向,会铺在哪一条路径上?


  • 培侨因为可以招内地学生,小初的双轨制相对更为贴心和人性化,兼顾了不同规划思路学生的早期培养,和其他两家有所区别

 (很多媒体和市场点评看低培侨的“内地班”,我完全不认同)


 


来对哈罗礼德做个猜测吧


这一Part会比较有意思,在哈罗礼德官方消息还未放出来之前,咱们对它做个八卦预判吧,相当于猜个灯谜,好玩儿~


首先,哈罗礼德之前努力不下来,主要是全国的新增民办学校牌照被锁死了,它搞不定。


现在,有“港人子弟学校”这个万能水管,相当于曲线救国,可以替代他之前【民办双语学校】这张日夜思念的牌,只有属性名称不同,但他想要的东西都在里面了,最核心的就是可以招内地学生(如下图)。



所以同是“港人子弟学校”大概念,民心和暨大框的窄,培侨和哈罗(猜测)框的宽。


再一个,学校定位怎么说呢?话术是什么?我们帮忙盘了几个,欢迎大家评论区投票一起猜猜:


A. 国际化的深港特色学校?

B. 融合性的大湾区特色学校?

C. 国际化的粤港澳特色学校?

D. 哈罗港澳子弟学校?

E. 以香港课程为主线的民办特色学校?

F. 以香港课程为主线的融合性学校?

G. 两文三语的民办国际化学校?


或者不同词汇的重新组合,欢迎大家打开我的思路贡献新话术~~


课程设计上倒不是难事儿,都是做融合,一个大思路。香港还有一个香港哈罗放在那儿,做些联动多些呼应,可能有利于增强信心。


唯一需要担心的可能是:英国体系也偏应试,香港体系也偏应试,慕洋气小礼帽而去的这波家长,跟应试的匹配度到底如何?




“港人子弟学校”是未来的第三条路?


回答主题:我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完全是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惶惶篇章的序曲。


粤港澳深度融合的政治意义远大,在大湾区混,没错儿的!


如果你想把握一些教育方向性的东西,可以在我们公号里找到另外几篇精华,自取不谢~



(正文完)




 

推荐阅读





【附:老一波港人子弟学校怎么样了?】


1. 罗湖港籍人员子弟学校


民办,内地学生可上,罗湖区教育区和香港教育局共同管辖

目前没有独立把港籍和内地籍孩子分班

春季招生可港籍,内地只有秋季,有学籍



2. 深圳市美中学校


(港人子弟班)已经关闭,很多港籍学生都想随(内地)班就读

目前没有这个需求了



3. 深圳东方英文书院港台部(原深圳东方香港人子弟学校)


港台部以内地课程教学,数学、语文肯定是比香港学的深、学的难的

英语我们对标香港


港澳部必须孩子有港澳台身份才可以,不要求大人


可以一条龙可以上到高中,然后在国内参加港澳台侨联考

这个是跟国内教学和课程内容衔接的


如果参与派位去香港上学,也是可以的



4. 北大附中南山分校(为明集团)


没有开港籍班



5. 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原深圳清华实验学校)


小学没有港籍班,只有初中、高中

主要对标港澳台侨联考

不太直接接轨香港学校,必须中考



6. 深圳市福田区美林学校(原深圳市福田区南开学校)


已经没有港人子弟班(好几年)了



7. 深圳市明德外语实验学校


就开了1-2届就不开了,一开始感觉学生还挺多的

后来学生就没有太多了,可能跟港籍学生也可以申请公立有关



8. 方方乐趣


正常运营



END


添加卡小拉老师

获取305页的【下一代教育家长升级手册】

或详询【湾区新知俱乐部】

👇



卡拉老师

•清华大学管理学学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领导力认证

•前著名双语国际化学校创始团队

•对创新型公立学校具有深度观察,创新性教育战略咨询顾问

•面试+访谈超5000组湾区高知家庭,跟踪清北校友30年发展

        【卡拉老师工作室】服务项目:

  • 一对一定制化教育咨询 

          • 【湾区新知】家长成长俱乐部

          • 【家庭教育战略规划先导课】



点这里,点这里啊!

记得点“”与“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