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届秋招哀鸿遍野,所以小学生可以躺平了吗?

卡拉与小伙伴 卡拉与小伙伴 2023-10-15





哀鸿遍野的苗头去年就已经显现

而今年,本硕毕业的秋招

则更是迎来了寒冬里的寒冬


昨天看到一篇毕导的文章,

👉《今年秋招有多难?Top 1博士毕业,我的简历连大厂海选都没过......


里面有一些惨烈的描写:



然后在知乎和小红书不小心就能看到很多不同版本的伤感文学和过来人建议:


——比如对于“算法岗”挤成狗的现象点评:



—— 比如对于学历鄙视链的实战应用描写



—— 还有情景剧真人秀22和23年的实测对比



今年,即使不卷大厂,国企、公务员、外资口也是人满为患,金融口的申请录取比例更是直线跳崖。


所以,卷了20年,到最后还是看年景看命


那现在的小学生,到底还卷个啥



全中国人民想要一样的好事儿


那天和一个家长朋友聊

她们家孩子喜欢艺术,花了挺多时间

家庭希望孩子可以追随兴趣发展

但在北京的大氛围下,还是扛不住卷,

时不时焦虑一下


我说,我来给你做个压力测试吧:

“如果你孩子喜欢的东西不通向财富

或者再说的极端一些,

她喜欢的领域可能很长时间要受穷

你还支持她吗?”


她立刻哈哈哈哈哈哈了

说卡拉老师你这个问题可真太扎心了

太直击灵魂了,我得好好想想


2分钟以后

跟我说:那还是不行

得先满足生活条件才行


注意:

这里就是选择上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了

因为一旦现实和功利心占了上风

会有一个连环问题需要处理:


那我干嘛不去钱更多的地方?


然后再往前一步,你发现利益回报好的地方

通常就是垄断、牌照、或者本身就是离钱近的地方


金融、互联网大厂和华为这种,

已经算是进入门槛最透明的地方了:

学校、学历、经验(实习)、颜值

赤裸裸的“公平”吧

这就是普通家庭的普娃能想象的最好的地方了


所以你看,

一旦在兴趣领域没有真爱

(真爱就是不管有没有钱,都干)

全中国人民想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大家终极想要的是什么,你再想想

—— 是低风险甚至没风险的高回报

目标、路径全全一样


这样的好事儿,遑论理性不理性

反正前端,肯定是免不了的大卷

这不是双减能决定或破除的


这是文化的“向心力”问题(求稳、避险)

也是思维单一性的结果



教育是体制化的

用人是市场化的


中小学的教育体现【义务】和【公平】

是【体制化】的

与其说是教育

不如说是向上攀登的阶梯

这玩意儿规划范、同质性属性太强了


光拼语数英+另外3科

小孩儿就要趴下了

除了小学阶段可以“瞎搞搞”

初中以上,真的“一切回归主业”


再加上国内长期只重视数理化,现在更有加强的趋势

这样的引导下,整个“家庭市场”的追求

就同样越来越窄、越来越统一


但是用人是【市场化】的

遵循供需的市场规律

哪儿人供给的多了,需求不变

那就必然要跌价,

或供给端凶狠的相互倾轧

(往死里卷)


前端的教育培养同质化“硬拼”思维

而后端的就业市场,需要你具有差异化思维

前后两端有本质的断层,和矛盾


金光闪闪的大平台和核心岗位

如果不是在清北复交中优中选优

就是领导家小孩早早互推互塞

什么时候能轮到你


反而是一些普通家长不一定能看得上的事儿

比如市场和销售

或者一些大家看不上的平台

比如成长中的小企业

或者就是一般人完全看不见的公司

比如某个工业制造产业链上的一个精密仪器制造商


你不认识,或者完全不懂

可人家活得好得很

工资不比大厂少多少,升迁机会更多,

也没有见就天天996或007


小学生学习学到死

也打破不了家长的认知和信息差带来的局限



如果想破局


如果想破局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尝试思考


1. 文理之间有【商学】


事实上我认为下一代教育

所有学生都要在商学领域泡一下

最起码要学一下经济学原理

懂得市场运作的底层逻辑与规律

建立经济学的框架思维


这样,不管你做什么行业,

都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找到自己价值发挥的最大点


文理之间有【商学】

数理化没有天赋的

(毕竟全中国最聪明的人都在这儿卷着)

或者文史哲也学不进去的

提早考虑一下【市场】和【运营】两大板块

这里能容纳的人可以说是无限的


很多企业的合伙人之一,或者就是老板

本身都有销售的背景

“销售”是国内被误解最重的岗位之一


【市场】和【运营】都是重经验积累的

适合普娃,只要愿意动脑思考,

可以做的很好,也是企业必须

往上走一般就是和【技术出身】的清北复交程序员相遇

一起合伙儿,非常光明


说实话,往往太重技术/产品的团队

瞧不起市场和销售的团队

最后都要吃大亏,迟早被市场教训


2. 提前了解你想进入的领域,提前拓展人脉


提前了解,或者让你爹妈帮忙了解

你想进入的领域,别管是大厂、民营企业还是新兴业态

早实习、早兼职,成为一个好用、有经验的人

是王道


早实习/兼职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

筛掉那些个没前途或者不适合你的地方


遥想早年我学的会计

大三去四大会计事务所实习,

实习完同部门同事在给我的送行晚餐上

一个个苦口婆心地劝我:

“小高,找工作可千万别再回来,一定要好好的”

一个行业的生态,可见一斑


跟大家伙处的好一些,过来人会指点你

多想想办法,提前拓展人脉

你能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坑,或者时间浪费


3. 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成熟度


市场和产业发展太快了

父母如果仅仅是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员,

很多东西,也不懂的

所以,还是要培养孩子更独立、更自主的能力和精神

早点为自己做主,自己的前途

自己把握、自己试错


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培养了十几年

小孩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啥心不操,幼稚得很

你培养20年,出钱又出力

末了还要帮他找工作

培养了啥能力?培养了个寂寞


无论国内发展还是出国

都需要孩子自己本身的成熟度

家长少包办,多鼓励孩子早些开始探索吧


4. 跨界,实用功能多,情商高


不解释,哪儿都喜欢这样的人

你虽然计算机拼不了那些大牛院校的

但你表达沟通能力强,是运营团队里最懂技术的

那也很牛啊


跨界能力可以从小培养下

这才是编程、STEM、创客领域兴趣班

报名正义的出发点


演讲、沟通的能力在K12阶段也被大大的低估了

小主持人班也不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正确姿势

思维、内容、表达建构,

也是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始



小学生没有躺平

小学生在做仰卧起坐


双减后

今天这个班主任啥都不管

娃放任、自由、开心

明天换了一个班主任,

说让咱们清醒过来吧

重新赶上节奏吧,不要中考开盲盒


后天出了门

体能培训机构说要好好锻炼,中考体育加码了

钢琴老师说孩子7岁以前必须开始,要不然后面没机会

艺术老师说这个要从小熏陶启蒙,否则孩子的关键期要错过了


不管有没有双减,

孩子们都没有躺平,

他们只是随着家长的认知与情绪波动

天天在做仰卧起坐


躺两天焦虑了坐起来

坐两天太辛苦躺下去


“想要赚钱但又怕熬不住,想要安定但又怕钱太少”,据说这是现在年轻人普遍的困扰和纠结


虽然很哀伤

但大概能看到

这就是10年后

带着孩子做仰卧起坐的下一批家长



END


添加卡小拉微信

入湾区教育群

各种教育资源、分享不错过

👇


卡拉老师

•清华大学管理学学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领导力认证

•前著名双语国际化学校创始团队

•对创新型公立学校具有深度观察,某顶尖K12双语学校战略咨询顾问

•面试+访谈超5000组湾区高知家庭,跟踪清北校友30年发展

        【卡拉老师工作室】服务项目:

        • 一对一定制化教育咨询 

        • 【湾区新知】家长成长俱乐部

        • 【家庭教育战略规划先导课】


 往期推荐 





记得戳这里、戳这里

点“”与“在看”哦~

感谢大家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