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系庆·家书 | 袁岳:我在北大社会学系读博士生

袁岳 北大社会学 2022-07-23


系友简介

袁岳,祖籍江苏海门,出生于江苏大丰,1997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先后师从袁方教授、王思斌教授。曾在南京大学读本科,西南政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MPA。


我在北大社会学系读博士生

袁岳


有益的学习端赖治学严谨、培育后进的师长。我考取1997级北大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袁方教授。经邓清博士介绍,我在考博士前多次拜访了袁先生,袁先生的导师陈达教授是中国早期的劳动社会学专家,袁先生让我读读陈先生的书,也对我正在从事并计划展开的中国进城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人口的融合课题表示肯定。袁先生也特别鼓励我重视和聚焦社会研究方法。考取后,我的英语属于免修,在其他基础课中,我最有收获的是当时听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博士生公共课。一起考取该级社会学博士生的有五个同学。做博士生与本科生不同,大家各自行动的多,且我是其中不住校的在职博士生。



 经过7年学习,作者于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


我对于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类的著作、课程和讲座比较感兴趣。因为我当时在自己创办的零点调查公司已经开启了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人口的社区融合实验,因此我计划将这个主题作为我博士研究和学位论文的方向。我们当时选择了北京和上海城乡结合部的各两个社区作为实验社区和对照社区,北京的实验社区就是如今鸟巢下的老虎庙村委会,以参与观察和干预探索为特征的社区实验占据了我的主要时间。但就论文的选择角度,我多次与袁方老师商量,同时也在社区关系与社区管理、社会资本与社会信用、社会组织和社会互动等方面展开了广泛阅读,因为我定义当时的社区实验方法论为行动研究方法,因此我利用在德国、英美、香港地区访学的机会,收集了当时关于行动研究方法论的主要资料和成果。在我博士学习阶段的第三年,袁方教授去世了,而我也在这年决定去哈佛肯尼迪学院攻读MPA。


我是在2001年哈佛学习结束后继续我的博士论文准备和写作的。在哈佛期间,我继续就行动研究方法、社区发展课题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回国后,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担任我的导师,同时包括刘世定教授、张静教授等在内的老师们担任我的导师组成员。那个时候我已经就论文写作的主要思路及其关键构成要素有所考虑,并就其中的一些关键点经常向导师组的几位老师请教。2002年我在广西桂林利用五一长假写出了博士论文初稿。之后,王思斌老师对我论文的结构调整、理论回顾的完善、研究结论的理论创新提升等方面都给予了反复多次的指导。我还记得最初几稿,王老师甚至给我改了很多语句和标点符号。论文通过答辩的时间是2004年中,经过七年时间,我获得了学位,感受是真不容易。



 作者于1992年创立零点公司,并于2021年1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


北大社会学系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恢复的社会学系科,汇集了全国当时顶尖的师资,既有费孝通、雷洁琼、袁方这一辈社会学前辈,又有最早开始学习研究社会学的中生代学术精英,同时,所招收的学生中有不少有志于学习应用社会学方法和逻辑的青年才俊。这里,有不同流派和方向的学术探索,有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和实践探索,有对于社会工作和社会行动的推崇和人才群体。我作为一个大学出身,兼及公共管理、数据分析创业的专业人士,在北大的学习使得我受到了更为系统的学术研究训练,接触到一批良师益友,有了更多的收容、提炼和升华所观察、所接触、所探索事项的工具框和方法包。


北大社会学的学习让我加强了自己作为社会学人的角色意识。在国外研修的时候,也关注到社会学教授对于哈佛肯尼迪学院、商学院的管理训练的贡献,耶鲁的“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考察”和“社会公益创业”课程、在芝加哥的移民社区社会学考察和性工作者研究方法、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接触的六度人格抽样方法、在牛津大学参与的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研讨、在美多年参与亚洲研究大学对社会学方法的多元研究成果,都让我对于社会学应用面有了崭新的认识角度。



文字编辑:王迪

推送编辑:苟钟月、王朗宁

审核:王迪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社会学系官网“系庆·家书”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