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系庆·先声 | 徐祖甲:汶上民政研究之绪论

徐祖甲 北大社会学 2022-07-23


编者按

徐祖甲,男,山东博山人,1932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3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在校期间颇为活跃,著有《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史(续)》、《中国青年应有的人生观》等文章,发表于当时报刊。《中国社会学史》一文,详尽地介绍了当时中国社会学的学术脉络、承接的理论流派和影响较大的书目,是一篇研究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重要史料。


《汶上民政研究》是徐祖甲在杨开道指导下写作的毕业论文。汶上县是当时重要的县政实验区之一。据1930年《燕大周刊》所刊《汶上实验简述》称,“中西交通后,我国相形见绌,而西洋之政治经济侵略,交迫夹攻,因之国势益见不支,忧国之士,回忆往日光荣,俯察现在状况,不禁奋然而起,从事救国运动,故乡村建设运动年来遂日渐澎湃,希图由农村之改进,为国家打开一条生路。因此县政实验遂为从事乡村建设者视为最基本之方法,所以河北省有定县博野,山东有邹平菏泽,江苏有江宁,浙江有兰溪,皆其中较著者。而去年山东又划鲁西十四县为实验县,本校张鸿钧先生即担任汶上县之实验工作。”


“绪论”部分,徐祖甲自述了整个研究的方法、经过和心路历程,言辞诚恳,更表露了他的一腔热情。因为社会政治之影响,徐祖甲在草草完成初稿之后,毅然又决定“重整旗鼓,去山东汶上,做一番彻底研究,以挽狂澜于既倒,写一较好之毕业论文,以慰师友期望之心、个人上达之意”。其中所论述的研究过程,更是让人读之十分敬佩。以三月时间,遍查档案,广交朋友,经历万千艰难,而成就了此篇《汶上民政研究》。文中所言“一谈就是整个的一晚上,回家时已经夜半,想着今天晚上得的材料,一个人静静的走在漆黑的胡同里,真是梦似的诗境。”此种经历,正是所有社会研究者理想之境。因序言之精彩,在此单独成篇,以飨读者。



 论文内页。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燕京大学毕业生论文扫描件。


汶上民政研究之绪论

徐祖甲


年来乡村运动,日渐澎湃,县政实验,亦渐风行。其较著者如河北之定县博野,山东之邹平菏泽,江苏之江宁,浙江之兰溪,其他如江西,广西等省,亦皆有县政实验区之设,考其目的,无非为挽救垂危之祖国,希图由县政建设,打开一条血路。虽则,各县之方法不必尽同,然殊途同归则一也。余肆业燕大,平日浏览乡村建设文章,县政实验报告,甚感兴趣,认为复兴中国,舍此莫由。日期渐久,阅书较多、而信仰益笃,因之遂决定到乡间去,参加县政实验工作,以自己观察与体验,作进一层之认识与了解。是时,社会学系教授张先生秉衡,适于山东汶上县从事实验工作,故于二十五年正月间,乃与导之先生商妥,整装就道,而去汶上矣。


所谓县政,大体言之,可分为四种,即民政、财政、教育、建设是也。所谓民政,例如地方自治事项、户口调查事项、人事登记事项、卫生行政事项、土地行政事项、社会救济事项、礼俗宗教事项、公安保卫事项等均属之。所谓财政,例如赋税征收事项、预算决算事项、公债公产事项等均属之。所谓教育,例如学校教育事项、社会教育事项、义务教育事项、农民训练事项等均属之。所谓建设,例如道路桥梁事项、交通运输事项、水利森林事项、土地测量事项、公共建筑事项、公用公营事项、合作互助事项、气象测候事项等均属之,此皆为县政制度之功能。然功能之优劣、或行政效率之高低,大概言之,须视制度之结构、经费之多寡、人员之优劣为转移,但此三者之中,究系何者为重要、何者为次要,此问题即为余研究之目的。


从事研究,须划定范围,不致有庞杂浮滥之弊,此次余研究县政建设中之最重要问题。似以整个县政为对象,比较适宜,然县政事务,浩如烟海,欲于几月之中,穷其究竟,实势所难能,即幸成功,亦恐无精采可言,因之遂择定民政一项,从事研究,虽非全豹,然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亦可想而知矣。


关于民政,尚有纵横两种范围。纵的范围即时间之划分,计自民国十七年北伐成功之日起,至民国二十五年止。横的范围为地域之划分,即以整个汶上县为对象,是以定名为汶上民政研究。


从事社会研究,于问题决定之后,尚有二事,必须确定,一为依靠何种材料,一为应用何种方法。题目、材料、方法三者确定之后,此项研究始能循序渐进,依次解决,最后获得研究之结果。


大概言之,材料共分两种,一为直接材料、一为间接材料。所谓直接材料,又名原料,即由研究者就所研究之事实本身、亲自观察得来;所谓间接材料,又名副料,乃研究者由他人研究中转借而来。此次余研究汶上民政,其材料之种类,一为档案,计自民国十七年起,举凡关于公安、自治、保卫、土地、户籍、卫生、救济、风俗、典礼、宗教等各项档案均属之,吾名之为死材料;一为调查记录、访问之人,正面者有县政府职员、区公所职员、乡镇庄长、公安局课员、民团大队部司书、班长、联荘会教练等,侧面者有地方士绅、学校教员等属之,吾名之为活材料。而活材料之中,又得分为二:其只能报告表面事实者、谓之表面材料,其能报告秘密者、谓之秘密材料。


死活两种材料,其间之关系十分密切。仅靠档案,有时固不能求得事实之真象,而只重访问,亦不能窥事实之详情。盖往事陈迹,数年之后,只能道其大概,故此二者,必须相互为用,而事乃有成。


论及方法,可分两部言之,一为搜集材料之方法、一为整理材料之方法,关于搜集材料之方法,第一余引用观察法,观察汶上民政之表面工作与秘密活动,关于前者,有工作之项目、手续、技术、效率等;关于后者,有秘密组织、活动方法、以及效果得失等。第二余引用节略法,将历年来之档案,总计不下千余种,就中择其重要者,予以爬梳,然后分类归组;第三余复引用访问法,与署员官吏、士绅乡农谈话,探询事实之真象及其表里,盖档案所载,只系纸上谈兵,事之实情,由此不得而知,故以访问所得,以辨真伪,三者同时并用,而材料之搜集,于焉完成。


关于整理材料之方法,如材料含有数量性质者,即引用统计法与图表法,加以整理;如材料含有质量性质者,即引用分析法,将材料加以分类,然后就问题之性质与材料之内容、考察其事实间之相互关系,依数量之大小或时期之先后、或地域之区分、将事实按次排列,妥为整理。然后再将分析所得之部分事实,加以综合,成为整体,观察其前后之连锁及相互之关系。以此原则,整理汶上民政材料,结果分为概况、组织、经费、人员及功能五项。



汶上民政大致可划为三期。第一期为分局设科时期,第二期为裁局并科时期,第三期为实验县政时期。每期之中,皆分组织、经费、人员及功能四项。余于组织之中、观察其利弊,经费之中、观察其多寡,人员之中、观察其真诚,功能之中、观察其效率,然后再将各期,加以比较,观其功能失败之因、成功之故。以比喻言之,组织犹如人身之骨骼,其结构是否适宜、位置是否恰当,即与组织之利弊相似;经费犹如血脉,其分量是否充足、流通是否顺利,即与经费之多寡相当;人员犹如神经,其感觉是否灵敏、传达是否活便,即与人员之真诚相等;功能犹如人之步行谈话、读书做事,其效率之高低即与县政相埒;每人能力之不同,犹如每期民政效率之各异,故加以比较,寻求功能失败之因、与成功之故。


民国二十四年冬,为余毕业之期,是时暴日侵略华北,故都一隅,危在旦夕。处此情形之下,全市学生,眼看祖国之将亡,无不痛哭流涕,愤慨填胸,恨不能踏平三岛,扫灭倭奴;而中国当局,对外苟延残喘、仰鼻息于日本铁蹄之下,对内欺骗民众。以救国爱民相号召,学生鉴于政府之麻木软弱,结果遂于十二月九日,大举请愿,继之以罢课,最后复大示威,希图唤醒国魂、共挽垂危之祖国、拯救中华民族之衰亡。是时也余之情绪已达极度紧张,所谓毕业,早已置诸脑后,虽有论文缠身,无非草草了事。非余不加注意,环境使然也。结果交进论文之日,品评甚属平常,此不仅师友失望、而自己亦殊怅怅也。


事隔月馀,华北政局略见安定,学潮渐告平息,乃与杨师商妥、重整旗鼓,去山东汶上,做一番彻底研究,以挽狂澜于既倒,写一较好之毕业论文,以慰师友期望之心、个人上达之意。


余于二月九日,到达汶上,与张师相别,瞬已丰年,故相见之下,甚为欢洽。后余向张师言明来意,张师亦甚表赞同,即于翌日,开始工作。



 张鸿钧剪影。图片来源:《我们在汶上一年半的实验结果是些什么》所刊载照片“马上县长张鸿钧氏”,作者梁桢,《燕大友声》1937年第3卷第7期,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汶上为鲁西一邑,自春秋相沿至今,为时已数千年。广袤一万零五百方里、人口四十万。初至此地,人生地疏,从事研究,实觉茫然,幸有张师秉衡及徐君亦如为余介绍地方人士,相谈之下,始略窥端倪。


初至之时,余欲研究者,为整个汶上县政,然一县之大,事迹之多,决非三月之中,所能穷其究竟,经张师及徐君劝告,遂易为汶上民政研究,较前之范围,缩小多多。题目确定之后,规划范围已毕,遂广事交友,无论现任职员、旧日官吏、地方士绅、学校教师,皆在交游之列,如是半月之中,竟达二十余人之多。


交游既广,事务频繁。余遂分配个人工作时间,每日早晨自六点起即翻阅档卷,择其重要者为之节略,并加以分类归组,以便检查;午饭过拔,即接见宾客或拜访朋友,与之会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民情风俗、物产气候,无所不谈,于其不知不觉中,渐渐转入民政事迹,晚间即专事写作,如是历一月之久,写完两章,然前后不相衔接,事迹缺乏连贯,逐弃旧稿并改变办法。


余所改变之办法,即于一月之中,完全从事调查,再以一月工夫,完全从事写作,故第一月中,或与县政府员职员、或与旧日职员闲谈,或至乡下小住,与乡长镇长闲谈,或拜访当地士绅,与之闲谈,而暇时即翻阅档卷。


此月中从事调查工作,余最感觉兴趣者,厥惟晚间之调查,彼时余与同学之信中有云:“近来的生活很好,在学校的时候是念书,现在是念实际的社会与人生了,所以觉得更有意义。差不多每天晚上出去调查,吃过晚饭,天渐渐黑下来的时候,我就戴上帽子,穿上特制的那套能够接近乡下人的衣服,拿着手杖出去了。去的地方大半是旧日职员的家里,或是酒楼茶馆,在这些地方间谈话,一谈就是整个的一晚上,回家时已经夜半,想着今天晚上得的材料,一个人静静的走在漆黑的胡同里,真是梦似的诗境。”此种经验,我想从事调查者,大率皆知。


汶上之人,好勇斗狠,民性十分强悍,然慷慨好义、看重人情,实为他处所不及。余于汶上逗留三月之久,所交朋友,皆肯披肝沥胆、以真诚相见。而余所最感激者,则为档卷室主任李克文先生,彼于狂风怒号之日,陪余下乡调查,并介绍其亲友、供给材料,其真诚实之态度及为朋友吃苦之精神,使余永远不忘。


从事调查阅卷工作,如是历一月之久,所得材料,可云丰富。遂于三月二十四日开始整理,最初写概况及组织两章,交与张师评阅,颇获勉励,又写经费及人员两章,交与张即评阅,复蒙嘉许。自是经师长之指导、朋友之鼓励,工作益加努力,焚膏继晷、无论昼夜。结果竟于四月初旬,忽然感病、卧床不起。彼时心绪益常焦急,因时间已迫、而工作突告停止,故十分不安也。


迨及病愈,已至四月十八日。遂立即开始工作,恢复旧习、一鼓而下,乃于五月二日,宣告完成。忙迫生活,至是始告一段落。


回忆来汶之日,曾几何时,而韶华易逝,瞬已三月。不觉又届回平之期矣,离汶之前,曾遍邀汶上旧友,相叙于汶阳楼;转于五月四日,告别师长旧友,孑然北返,而汶邑旧友,相送数里之遥,临别依依,实有不忍遽去之感。


出汶邑南门,突见麦浪起伏,始忆及已届暮春。居汶三月,恍如梦乡,即明媚之春光,亦忘却矣。五月六日,始安抵燕京,至是乃告结束。


余研究汶上民政,所遇之困难,可由三方面言之,一为档卷分析之困难,计自十七年以来,关于民政档卷,不下一千五百余种,其中可用者,至少亦有一千二三百种。翻阅一种档案,从事节略,往往得不偿失。因该项公文,虽连篇累牍、为数甚多,但其中可用之材料则甚少,然而又不能不阅,否则即不明其究竟。


例如行政诉愿之分析,每件分为原因、结果、原告、被告、地域、经过等项,共为七百余件之多,每件至少亦有二三十页,余一人从事分析,历时十余日之久,始克完毕,其间困难,可想而知。又公安局档卷、民团部档案、联庄会档卷,因地方变乱,曾有一部因之散失,所做之事由档卷中已不可考,不得已遂以调查所得材料,而为补充。又汶上档卷之管理,素无科学方法,索一档卷,本年者尚易查考、如事隔三两年再寻该项档卷,即须费相当时间,幸而寻获,有时且仅为该事项之一部,其余一部,则付缺如,询及管卷人员,亦莫能道其究竟,故分析工作,只好暂告终止,待其余一部寻获之后,始能继续进行。因此最近一月中,余每阅档案,即觉茫无头绪、困难万分。


二为调查之困难,关于此点可分两方面言之。在余个人方面,所感觉最困难者为语言。不仅音节有异,而语言之词句,亦大不同,如以纯粹国语谈话,被调查者,有时瞠目不知所云,如此欲求知事实真象,即有相当膈膜,故必须学其土路,迎合彼等心理,而真相方易得知。又因余系外乡人,且为燕大学生,故彼等总以另眼相看,虽经多方解释,而隔阂未敢云无,此于调查不无相当影响。


至于被调查者方面,多不明了调查之意义,认余为县长之密探,后经多方解说,此种偏见,始略见消除。但调查本身之困难,仍依然存在,即所调查之人是否对该项事实十分熟悉;如已熟悉,是否肯以贾相告,都成问题,故必观察透彻之后,然后再经许多周折,与彼等交为朋友、动以感情、说以利害,始获相当效果。此于现任职员中,多用此方策;至于旧日职员或地方人士,则只能动以感情,不能说以利害,故向彼等调查,更感困难。


如调查公安事项时,被调查者为早年公安局一课长,对于汶邑公安事迹,十分熟悉。余经其至友李克文先生介绍,初次接谈,即觉此人不能轻易放过,因其所知事实,确比他人为多,谈毕之后,约以翌日早晨续谈,次日余早六时起床后,天正狂风怒号,尘土飞扬,余不顾风尘毅然登门往访,至时彼尚未起床,据其家人言,起床时间约在十点左右,无奈冒风复返。约至十时左右,余再度往访,彼已外出,不知所往,如是历八日之久,每日必往访一次,均未得遇,后余乃写信一封,托其至友李先生带去,其词如下:


某某先生台鉴,往访多日,均未得遇,实深怅惘。先生事务繁忙,鄙人亦所素悉,然自前次聆教后,所谈之事、中途而止,其下文究竟如何,鄙人极愿得知,而终无此等时机,不知先生肯抽暇一谈否?鄙人于明日谨备清茶纸烟,恭候先生驾临克文家,想先生定不吝赐教也。

此颂

时祺

谨上

四月三日


此信去后,竟发生很大效力,结果如期赴约,并以实情相告。日期渐久,变成很好朋友。困难虽系事实,然由此所得经验,即从事调查,忍耐为惟一妙诀,谦虚乃不二法门,获益亦云非浅矣。


三为观察之困难,如到某乡农学校,言明来意,彼等必虚张声势、巧为掩饰,使人无从窥其缺陷,表面工作尚如此,其秘密活动,更无论矣。固之余乃另寻出路,此时适有二乡农学校校长,为余之临县同乡,余以同乡之谊,与彼来往,日期渐久,遂不拘形迹,因之无形之中,得悉区乡中不少事迹。至于其他机关,虽无此等机会,但余则不论人员位置之高下,皆与之时相过从,于彼等不知不觉中,窥其秘密,获益亦多。


所谓困难,大致已如上述,但战胜困难之后,亦颇有怡然自得之乐。


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困难自所难免,尤以人少时短为最,此次余一人研究汶上民政,欲于三月之中,穷其究竟,其困难自属意料中事。然自始至终,余抱定研究决心,埋头苦干,希图获得相当结果,今研究所得,虽较预期计划,相去尚远,然对于汶上之民政,已有概括认识,此则差堪自慰也。



文字编辑:孟祥婕、钟玥、郅宇轩、雷培、孙铭阳、宋丹丹

推送编辑:谷诗洁、王朗宁

审核:凌鹏

文字整理自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汶上民政研究》燕大原版论文,为方便阅读,在尊重历史文献原貌的基础上,将繁体均转为简体,异体字以现代汉语书写习惯加以调整,标点有适当修改。所有的修改不损害原意、不改变原文风格、不破坏时代通行表达习惯。为排版需要,部分图片和表格有重制,亦重新划分了段落。注释与参考文献从略。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社会学系官网“系庆·先声”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