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 | 杨庆堃:邹平市集之研究
编者按
杨庆堃先生(C.K.YANG. 1911—1999),原籍广东省南海,出生于一个鱼市富商家庭。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的儒家私塾教育。17岁时(1928年),他不顾父亲的反对,考入燕京大学攻读社会学。
1930年,费孝通先生由东吴大学转入燕京大学,自此开始了与杨先生的终生友谊。在此后的三年中,杨先生都与费先生同住一个宿舍。据费孝通先生回忆,他们二人志同道合,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即要在社会学的知识积累上为人类作出贡献。1932年秋,燕大社会学系邀请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帕克(Robert Park)教授到燕京大学授课,开设了“集合行为”和“社会研究方法”两门课程。其中,帕克在“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中所讲授的“社区”研究方法,对于杨先生与费先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1932年,杨庆堃先生获得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
自1933年开始,杨先生利用帕克所教授的“社区”研究方法,开始对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所在地邹平进行社会调查,重点关注当地的市集系统,并于次年写成了硕士论文《邹平市集之研究》。该文不仅承接了许仕廉、杨开道开创的早期燕京学派关于“区域”的研究传统,而且在实质上吸收和转化了芝加哥学派的人文区位学思想,是燕京社会学“本土化”的实践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杨庆堃从人文区位学的角度研究市集,认为市集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构造物”,而是像自然界的生物那样有一个兴起、成长、衰落和死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在“区位的境界”(Ecological Order)上才能得到理解。这种社区的“自然史”概念和帕克时代的芝加哥社区研究相映成趣。
邹平市集之研究
杨庆堃
(一)市集研究和中国社会变迁
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其最近所发生之变化,已经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中心问题。详细的说,这问题中所包含的,而同时又是纷讼未决的要点是:
(甲)中国农村是否仍维持其自给自足的局面?如是的话,这自给自足的局面现在保持着一个什么形式?如不是的话,它已破坏到什么程度?它和世界经济发生了什么程度的关系?
(乙)中国农村经济的结构和组织,现在演变成一种什么样的形态。
市集是农村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中心。农民生产了货物后,都拿到集上来卖,需要自己不能造的货物时,都到集上来置。换言之,市集是农村大部分的经济流出和流入所必经之点。市集上货物的种类、性质与来源,用数量分析起来,就是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的一把标尺。同时,市集的结构与交易的方式,也能表现农村经济组织的一角,这一角对于其他互倚的各部社会组织,也能露出一种连带的提示。
这研究工作的范围,只是海岸线上的山东省内,胶济路旁的一个县份——邹平县。我因此并不敢希望它能代表整个中国的情形,因为在地理、文化和种族都极纷纭复杂的中国里,南北的分野,海岸和内地的差异,蒙边的游牧生活和上海的工业文明,都令许多人说中国的状况,是在并不等于世界上任一个国家,而是简直等于一个欧洲大陆。我所希望的,只是让他能代表一个文化和地理状态,都具有较高的统一性的社会功能单位里的实状。
邹平县位于海岸线上的省份,而海岸线上的省份却是中国社会变迁进行得最急激的一个地段,工业化的洪流已在开始淹浸和澎湃的一个地段。因为这县份距离铁路线仅三十里,是以它已经收到了一部分近代工业的影响,而其内部则仍保持着将散未散的经济组织的残局。在社会经济史上这是代表工业革命前夕的一个阶段。十八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将永不会全部的再地球上重演,因为世界再没有像从前那样广大的,可以开拓的移民地。
但是这伟大的历史变迁,将会局部地或在另一种形式之下,重演于中国。这是一种社会变迁的模式。各地方和各时代里,这模式下的事实是可以互相比较,和可从这比较中得一抽象的定则的。它在中国的历程,假若用科学方法采集起来,令这些事实的记录,能够和世界其他各部的工业化历程的辙迹相比较,则这种工作实具有科学的价值。这便是本研究中的一点期望。
(二)市集的定义和研究的范围
所谓市集,就在一定的地点上,每一定时间距离所举行的临时经济交换组织。普通固定的商店,和市集比较起来,二者都同样的有固定的交易地点,但商店是长期继续活动,而没有定期中辍的。但市集的交易活动并不每天继续,而只是每隔一定时间举行。所隔的时间的长短,是因地方情形而异的。有的三天一集,有的是五天一集,有的两天一集的。别的地方中,也许还是有别的时间距离。在邹平县的日常市集,则五天举行一次。关于这点以后论及“市集时间”时,中再作较详细的叙述。
所谓临时的经济交换组织,便是这种组织一方面以经济上的交换为目的,但这种交易上的活动只举行于习惯所指定的时间,过了这习惯的时间以后,买者和卖者都各自离散,这指定地点上的交易活动即行终止,直至轮到第二次指定的时间再来时,才重行集合,继续活动。在这一散一集之间,买者和卖者虽都是来自同一个功能单位中,但其流动性是比较高。尤其是在卖者方面,虽有几种如卖洋货、杂货、工艺品等比较专门化的卖者是很固定的,但是例如卖农产品和牲畜等以赶集为副业的卖者,则一次来这个集,下次或许就赶别的集,或许就完全不赶集。是以在集的组织中,是没有很固定的卖者的。这一部分卖者的流动性,就是市集和固定商店系统发生差异的一个特点。
本研究是限于邹平县境内的五天一集的日常市集。但这儿并非拿县界作社会自然功能的疆界。我拿县来作研究的范围,是因为只在邹平才能够得到政治当局的许可和帮助,出了县界外,调查工作没法子进行。但我却尽力设法补救这政治疆域的缺点。凡在县界上的市集,而其功能活动范围越出邹平县境以外的,我便设法从熟识本地清醒的本地人口中打听材料。因为本地人的脑海中的社会经验,并没有被县境的政治界限范围着。当这种情形当听不出来的时候,我就只将本县境内的村庄和这市集的关系划出来,但对该集并不能下完全的研究。在一群被研究的市集中,这种市集是除外的。
除了这日常市集之外,庙会和周村的情形也简单的旁及。因为这两种经济活动中心,对于县内的日常市集是有供给货物的功能关系。但为了本研究的着重点是日常市集,而且时间和精力也受着极大的限制,故对这两种经济组织,只能很约略的从事,以见其关系的轮廓罢了。
(三)研究的方法和经过
关于研究的方法,第一个问题,便是单位的问题。市集系统不过是一个社会所采用来作满足经济交易功能的一种工具,是以最合理的单位,是运用市集本身的社会功能群体。若离开这功能群体而去研究市集,则结果就是支离破碎,完全失去了市集和整个社会功能的联络关系。
孙末南说:社会是“许多小群所组成的大群”。在人口流动较停滞的邹平农村社会中,每个大群和小群都有其他地理基础的根据。依了地理上的形势、生产和距离,各群体间形成了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互相依赖的形势。这种自然群体间的功能的互倚形势,就是区位的境界Ecological order。市集系统是物产交换的中心。物产的地域根据既深,则市集是建立在各地域功能单位的互倚形势上,这是很明显的。是以在市集的研究上,区位学的方法,变成了最重要的工具。
总之,社会是整个的社会各部分,都有不可分离的相互关系。是以本研究中都绝对不离开这功能的观点。统计数字不过是社会现象的数量表征,单独地看下去,它是互相分离的片断。把这些片断,按着些微的幻想的提示去凑合起来,更组成了一幅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幻想图案。是以本研究在利用统计的时候,极注意数字上所表示的各种现象间的关联。
这个研究的起点,是在民国二十年夏季。当时燕京大学放暑假之后,我和另一位同学周振光君就跟着杨开道教授往邹平。最初,此行的目的只是为着一般的农村社会观察而已。在踏入邹平的时候,就看见县城关外的将散的市集。在平常总是冷落寂静的农村里,这种热闹的挤拥的人群和买卖的摊子,是一个很触目的现象,故到了邹平的第一天,市集对于我已隐然发生了兴趣。
在乡村建设研究院过了几天之后,当时正要找一个研究的题目去消耗这两个月的光阴,恰巧第五天又有市集,杨先生于是叫我跑到集上,看看有多少人,和卖些什么东西。我拿了一张纸,将集上所卖的货物和每种的摊数,一一记下来。回家后,把这些货排成类别一看,里面有吃的,有穿的,有日用的,有生产的,有娱乐的等,我当时心里就暗暗地问,这些市集对于农村社会在尽着一种什么样的功能呢?到了第二次集期到来时,我又更详细地调查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且调查各种货物的加钱及每集的交易价值。回家后,集上货物详细分析后,得了几种新类别,以及搜集了好些其他的现象。以后每逢集期,就跑到城关集上继续调查,画各种地图,和县政府及地方人谈及与市集有关系的事实。如是者在县城的市集上混了六个礼拜。
这六个礼拜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得到集上的卖者的信任。在最初的时候,我问及货物的价钱,摊上货物的交易额和资本等问题,他们都不肯老实的告诉我。后来我找出点钱光顾他们,买一点东西,跟他们闲掯别的事情,同时结识我是要调查地理给学校作教书材料等,这样慢慢混熟了,他们有几个开通点的就随便把实情告诉我了。别的卖者见许多人都说实话了,同时看见我实在不是政府派来抽税的和窥探他们秘密的,他们也就再不很隐讳了。到了第七八两个星期,我就和孟献光君(乡村建设研究院派出来帮我忙的一个河南籍学生),出发到全县去调查十个重要的市集。
十个市集的调查结束后,秋季即返校将材料略微整理。然因校内课忙,整理工作未毕,而二十一年的暑假又到。至六月,因事遄返广州,将市集材料携之而行,故藉暑期在家之暇,将整理工作完成。不料在平浦车上盛材料之皮箧被小偷误作内盛珍贵物品,整个窃去。同年秋季派克教授来燕大讲学,命我将邹平市集所余留之印象一述,幸得教授鼓励,认为极有兴趣和重要的材料,且详以区位学研究观点相示。从此我就将这个研究继续下去。
二十二年春季,我学士的功课已完毕,故三月中旬我就到邹平去。仍以城关集以及附近的明家集和刘聚桥集作中心,花了六个星期的工夫,做出较深入的研究。此次到邹平的时候,集上许多做买卖的乡下人都仍然认识我,地方上的行政领袖都和我一样的亲热,故工作起来比前一次容易的多了。此外派克教授的指导,和预先阅读了些相关区位学的著作,故在调查的计划和眼光两方面,都较以前进步。但此次调查的范围只限于上述三集。这次调查的结果,就写成了本人的学士论文。
五月初,我因事回平。同月下旬,我又到邹平去。此次研究的经过是这样的:
作者最先用了四个星期的工夫,把城关、明家集和刘聚桥集三个集作详细的研究。在这详细研究中,要解决的有两个问题:第一便是市集中有几类重要的事实,和这事实间相互的配置程序,以及各类事实内容的轮廓。一个市集的自然背景,它的活动范围和种类,它的内部功能结构和运用,以及它的自然历史的演变,都在这初步的详细调查中所得的事实。分析出来,这类调查的结果得出了一种问题的大纲(见附录表八)。
第二,便是找出各类交易摊子的一个数量上的模型。这模型所包含的项目,是每一个一类中的代表摊子的货物价值和交易额,以及各种卖者或商人每年赶集的月数,和每五天中赶集的日数等:例如在一个集里,某一类摊子中,每个代表摊子的货物的平均价值,就很可以代表其他同类集中的同类摊子的每摊货物价值。又如一个集里某种摊子的商人,每年赶集的代表月数,就很能代表县里其他同类集中的同类商人的代表赶集月数。理由是因为在一个自然环境和生产及交换方法都很一律的县份中,每一类的经济生活,都有其很标准化的模式。只要把这模式中的代表数量找出来,它就可以代表各集中同类现象的平均数量。在三个集的详细比较的结果,证明了这个意念的正确。
这种代表的数字找出来之后,当调查新集时,只须把各类的摊子数目调查清楚,然后将摊子的数目去乘本类每摊的货物代表价值,就得到了一个对该集中该类的货物总值的估计。在短促匆忙的工作中,这种估计是作者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但据作者个人校订材料时,据每类摊子代表数量,和在各集详细抽样调查的摊子的数量相比较所得印象,这种估计数字约具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准确性。
这两种材料预备好后,作者就和一位帮忙的本地人出发各集作较广泛的调查。行程是按着顺序日期的各集而排定的,令到每个集可以停留一天。从中午出发,到一个集的地点时,大约是黄昏以前。我们是在学校或区公所等公共地方住下,就找当地领袖谈话。先是按第一种问题大纲去找材料,然后再和人们谈及种种有关系的当地情形,以看有没有大纲上所未包括下来的事实。次早起来就是赶集的日期了。工作的次序,第一是先对各类摊子按问题表(见附录表九及表十)作抽样调查。这种抽样调查的结构,就是用作校勘本集的情形,和在城关等三集所得代表数量的差异程度的标准。其次便是数各类摊子的数目,画地图等工作了。材料搜来以后,马上就校阅一遍,错误的立刻不要或校正。这就是我们调查时工作手续和日程的大概。
这研究只是这一类工作的一个初步尝试。浅薄的经验与能力,都叫它不能避免挂漏和谬误,同时,调查时间不到一个整年,这令它缺漏了一年中市集上货物节季变迁的现象。这一个大缺漏,只能希望以后的研究补上。不过在静态的结构分析上,这研究还是希望能达到相当的准确性。总之,若这工作能够成为社会研究的方法上的一个例子,而唤起社会上向这个方面努力的兴趣,作者所费的时间和精力,就算免于白费了。
(一)市集的种类及其活动范围
市集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现一个地方经济和别个地方经济的关联,地方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联,以及这种经济关联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尽了一种什么样的功能。市集就是这关联中的一个关节。交通运输系统就是这些关联的联络线。上章已把这种联络线讨论过。本章是要叙述市集的活动单位,及这些单位的区位配置形态。
市集一方面从临近的地方吸收土产,一方面从世界市场吸收远处的货物。按着货物的种类,市集可分为两种:(一)基本集。这种集的功能要满足地方人日常生活中消费和生产的普通需要,集上货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和简单。(二)辅助集。在这种集中,货物的种类比较繁多,而数量也较多。它一方面满足地方日常生活的普通需要,但同时也供给生活中的特殊需要。人们若遇了例外的事而需用较贵重的货物,或是在基本集中也有这一类的货物而种类太瘦、不够挑选的时候,他们都要到这较大的辅助集来买。这种辅助集的功能,一方面是满足临近庄子的基本和例外需要,一方面是辅助其他较简单的市集,区满足远处庄子例外的需要,关于货物的种类,待在“货物”一章再详述。
这两种集中都各有两种活动范围:(一)卖者范围和(二)买者范围。卖者范围就是卖者来一个市集卖物的村镇所围成的范围,买者范围就是买者来一个市集买物的村庄所围成的范围。一个市场的活动,原来可以分成零售范围和批发范围,但是邹平的市集中,批发活动完全不重要(看交易一章中表),是以批发范围就不在研究之列。卖者范围在“卖者”一章中再述,这里先讨论买者范围。
图七 邹平市集买者活动范围图
图七就是全县的买者活动范围。这范围是根据习惯了常来赶集的村庄作界线,有时远处的庄子因为例外的需要也会偶然来赶,但这是较稀少的、出乎常态的事实,这些庄子就不包括在范围之内。这些范围的划定方法,是事先请县政府召全县各集的“集头”来县城作谈话,在这谈话中,我们问他平常那些庄子来赶他那个集的,在静态的地方生活中,年级大的集头大概都清楚地知道那些庄子是来赶他的集的。这样把范围划妥后,我们就跑到是一个较中心的市集,利用各地方人的知识去校对这些范围界限。图六就是经过这样校勘划出来的范围。
表六 各级买者活动范围
表六表示十四个市集的活动半径。这半径是代表活动范围的边沿上各庄子距离市集的里数,算这平均数时只将边沿上的一带庄子采入,而范围里距集较近的各庄子并不采入,因为这半径距离的意义,是要表示圆周线距中心的平均距离。这半径的距离是一个抽象的指数,因为实际上的活动范围的形状,是多边形的(图六),而不是圆形的。但我们想要使这种论据能够互相比较,故把它当作由一个中心点所发射出去的圆形半径,市集自身就代表这中心点。
基本集只有一重范围,但辅助集则有两重范围的。辅助集的临近庄子到集上买日常必需的基本货物,把它当作基本集。但除此基本的活动范围以外,它还要供给别的基本集范围内村庄以特殊的货物,这一层范围就是辅助范围。辅助范围是把其他基本集的范围包括进去的。图六中的红线便是代表辅助范围的界线。孙家镇、城关和明家集市三个辅助集,表六中的活动范围,是代表基本集的基本范围和辅助集的辅助范围。
表七 各集活动范围分配表
表七是将十四个集的活动半径分为三种。五里以下的只四个,五里至十里的有七个,在十里以上的只有三个。是以市的买者活动范围,当以五里至十里为最多。
在地方的不成文法例上,在五里的距离以内是不许设立两个集的。因五里的距离内,有了两个集,则相隔太近,竞争必起。承办这两集中的斗税和牙税的商人,必定有一个会在竞争中失败。在这种情形下,如在离集五里内的有一个新集要立起来,则原来旧集的税捐承商必定会向县署控告新集的开办人,请求制止,以维持旧集的税收,阻止旧集的顾客被他集吸去。这是表明地方人已从经验中发现五里半径是一个市集活动最小的自然单位,在这以五里为单位的地域中,一个市集的供给,已能应付里面人口的需要,若再增多,则供过于求,而起竞争。在一个组织极其固定,民风与礼俗很严谨地按着应付自然的需要而限制着社会活动的社会中,这种不需要的竞争自然的被禁制了。
五里至十里的活动范围最普遍,正是人口中自然需要的表现。一方面五里至十里间的基本经济需要适可由一个市集去供给,别方面乡下人赶集往返之间,不能太远,以致妨碍农作。例如基本范围若超出十里,则往返之间旧超过二十里,加上在集上待的时间,就需要到一个早上。是以十里的距离便是普通市集活动的最高限度。
在图六中,许多市集活动范围的边沿,都是互相侵叠着的。这两个范围相互侵叠的地方,就是重复地带Twilight Zones。这些重复地带之构成,是因为五天一集的市集常常不能供应五天生活中一切的需要,故在不逢集的日期而又需要买东西时,就得上自己范围以外的市集去买。还有是住在两个市集范围的边沿上的庄子,距离两边的市集都是差不了很远,是以有时方便就上这个,有时方便就上那个,有时附近市集很多时(如辉李庄,王五庄,腰庄等市集都相隔很近)则中间的庄子更可以随便去几个。
因此,市集愈密的地方,重复地带就愈多。这都可以从图六上看出来。还有一个产生重复地带的原因,就是有时甲集的某种货物特别优良,乙集的某种货物又是特别优良。在这种情形之下,一个庄子就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集,而发生了重复地带。小清河北八里的中南西庄、西南四庄、东南四庄等庄子,买粮食则在花沟集,买杂物则往田镇集,于是花沟和田镇二集就在这三个庄子间发生了重复地带的关系。又如颜家集附近的庄子办比较稀罕的杂货,则上城关集和明家集,但办牲口时则上吴庄及辛梁镇。
以上是述及市集活动范围的大小,现在再述每个市集所直接供应的人口。遇有重复地带时,则这些庄子同时算进所隶属的两个或以上的市集中。
表八 各集活动范围人口
表八是时表示各集中的供应人口数目。在基本集方面,最少的是1753一七五三人,最多的是14899一四八九九,其平均数是5962五九六二人。在辅助方面最少的是11625一一六二五,最多的是48453四八四五三,其平均数是22518二二五一八。
表九 各集活动范围人口分配
表九是将二十五个集的供应人口数量分成八类。在基本集方面,最多数是集中于二千人至六千人的一类,在辅助集方面,最多数的是集中于一万人至二万人之间。
这两个表的结论是:约六千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基本集的活动单位;又约四个至六个这种基本单位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约二万人的辅助集活动单位。因为基本市集不能充分地供应其活动范围中人口的一切需要,而必须借着辅助集以及临近各集以完成其功能,故这些基本单位的独立特性并不很大。较能自给自足的独立单位,还是以二万人的辅助集为较准确的标准。
在一定的地域中,人口多了的时候,市集的数目是否同时增加呢?抑或人口积聚多了时因合作的力量增强而设立大规模的市集以致市集的数目反而减少呢?换言之,在一定区域中人口数目和市集数目的相互如何?
表十 人口积聚与市集相关系数
表十是利用相关数方式,将县里六个区的人口数和市集数算出来的相关指数。因为本县全县只有七区,而第一区又太小,只包括县城城关和临近两个庄子,而其他六区则面积约略相等,故将第一区除外,只要六区。在这六区中,大概已能看出人口数和市集数所具的相互关系,而用不着统计的方法,因为六区的区数太少了。但为着要用最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论据,和避免模糊的印象的原故,这相关指数是具有科学准确性的用意。
表十一 人口积聚与市集数目相关系数之标准限度
计算结果的相关指数是正数点五六九,这指数的或然错误点是0.19(表十一),拿这或然错误数去除相关数0.569,结果是3.045。这便是说,相关指数高出于其或然错误数三倍。在普通因果之间具有很高的或然性的社会现象中,据Ogburn的意见,一个高出其或然错误数三倍以上的相关数,就能代表很可靠的相互关系。而且这儿的事实个例只有六个,故这出于或然错误数三倍强的相关数,已足表明人口和市集数的关系,并非偶然。
正数点五六九的相关指数,就是表示人口愈密,则市集愈多,而在一定的区域面积和一定数量的人口中,市集数目愈多,则每个市集所分割得的面积和人口单位就愈小。在表七和表九两表内,已可见到在活动面积上和人口数量上,较小的市集繁多,而大规模市集极少,因为一块物体分割得块数愈多,则每块的面积或体积就自然愈小了。
在现代经济制度下,人口积聚得多,则经济事业规模就增大,其所供应的人口及地域面积也增大。但在生产技术不进和自给自足的经济阶段上,农村地方经济的交易活动规模,已有其一定的限制,(在面积上是五里至十里的半径活动范围,和六千上下的基本供应人口),无论人口多少,这两种数量的限制都成为基本细胞,人口增多些,则这种基本单位就多增几个以应付需要。市集本身不会因人口积聚增大而改换其活动规模。是以0.569的相关数,是表示人口数和市集数同时乘正比例地增高和表示农村经济活动范围的零碎性。
在现代的经济系统里,人口愈密的地带,分工和专业化便有高度的发展,经济事业的规模愈集中庞大,每种专门商业的活动区域和供应人口的单位,也随之而扩大。
一九三三年美国“社会趋势总统探讨委员会报告”President’s Research Committee, Reoprt on Recent Social Trends in U.S.A.中麦甘齐McKengie. R. D.氏研究美国地域经济中贸易区域大小的变迁趋势说:
“大城市中的零售交易范围,近年来有很大的扩张。这种零售范围,是按中心商店每日免费运送售品的远近而决定的。一般较大的商店,每天将售品免费送至半径三十至五十里的地带内的顾客,已成为全美国城市中一个很普通的现象,城市中的百货商店的报告,不只表明自从一九二〇年以来,不只是送货区域有不断的发展,而且外面地方的贸易额也继续着增加。”
“大城市的销货区域的扩大,并不只是依样葫芦地把昔日市镇的原形放大而已。这区域的扩大,是代表靠近大城市的经济中心点有了更高度的专业化和分工制的发展。一个都会区域Metropolitan Region的内部经济统一性日渐增高,这是货物推销区域中的运输利便日益发展的结果。小市镇中许多种较为专门化的事业,逐渐归化城市经营,而同时小市镇的自身正在发展许多新事业,如联合商店Chain Store和电影剧院。”
在农村社会中,人口集聚和交易活动范围单位的数量是具有0.569的正面关系。当旧式的运输和交通技术及经济组织没有新发展,人口增加了,就是多开几个铺子,每个企业的活动(尤其是零售业的活动)范围,是没有很大进展的。但在现代的经济系统中,人口的积聚是减少零碎的交易活动中心数目,造成集中化的大规模企业,地域和人口的单位都随之扩大,这样,人口数和交易活动中心点的数目就成了一个反面的或“负项的相关数”。这相关数之所以变成负的原因,是因为专业化和分工制的发展。
按此推论,人口数和市集数的相关数正项愈高,则交易系统中的专业化和分工制就愈幼稚。在地方经济里,交易系统的专业化和分工的幼稚,就是整个社会经济中专业化和分工制不发达的一个反映。换言之,这相关指数的正负性质之高下,可以用来测量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专业化和分工制的发展阶段。因为人口积集得愈多,专业化和分工制进行得愈精密,而商业范围就愈扩大,这是近代都会发展史上一条很清晰的辙迹。0.569的指数,是给邹平社会经济系统里专业化和分工制的发展中,划下一个阶段。这指数反映在市集组织的简单,运输的笨重,和单位的碎小,集上买卖摊子单位的细小,十里以下的活动范围,和六千人的基本供应人口单位等事实中。
四一四人的村庄单位,十里以下的市集地域单位,六千人的基本集人口单位,和二万人的辅助集人口单位,这样大小的集合力量能够产出什么样的专业化和分工的经济组织,这是研究邹平农村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提示。
在工业革命的前期,这大概是一种模型的单位。在十二三世纪的英伦,市集和庙会也是经济交换活动的最主要关键。那时有所谓星期日市集Sunday Markets,这是用以供应地方上的日常需要的,其性质等于邹平的五天一次的市集。每个这种市集的供应人口有多少,现在是无法稽核了,但其活动范围的距离,大约还能推测出一个轮廓来。在十三世纪初叶间的柏拉克顿的案卷中,有那么一段:“若在离一个市集六哩半另三分之一个半哩的地方,设立新市集,这新集就算是有妨害邻集,而要负责赔偿邻集所受的损失。”又一二八一年英皇御庭律师决定,“一个市集和另一个市集的距离,应为五哩。”这样算起来,两个集的距离是五哩至六哩上下,则每一个集的活动范围就是约二哩半至三哩。按每哩等于中国三点三里则二哩半至三哩的半径就约等于八里至十里,这和邹平的最普通的五里至十里的半径,是很密切地相符。这证明在手工业的社会经济阶段中,五里至十里的交换活动单位是一个很模型的结构。
(二)市集活动范围形状的类别
市集活动范围的形状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在平原上没有很阔的河流和很高的山邱,或其他自然的障碍物的阻隔。在这种情形下,一个市集的活动范围是平均地向四面发展而成为圆形或方形。对于赶集的各庄子的时间经济上,这种形状是最方便。以下各图就是这一类形状的例子:
图八 花沟集活动区图
图九 蒙家集活动区图
图十 樊家集活动区图
图十一 王伍庄活动区图
第二种形状,是当范围遇着了自然阻碍时的结果。例如图十二的石家庄集活动范围完全是一个山谷的形状,图十三的青阳店集,因前面有浒山泺的阻挡,活动范围这边的界线,就成一直线形,后面的界线也构成□□(注:原文此处缺字)。
图十二 石家庄集活动形势图
图十三 青阳店集活动区图
图十四 腰庄集活动区图
图十五 孙家镇活动区图
图十六 韩家店活动区图
图十七 段家桥集活动范围图
自然的阻碍比社会力大时,活动范围的形状是受较重要的自然阻障所改变和模型。上面图十一和十二的情形,就是表示这原则。图十四的腰庄集是一个平均四点二里的小集,前面因有小清河的挡隔,故前面的活动范围界线就此截断了。在图十五的孙家镇集,同是有小清河的阻隔,而集的规模之大,远过腰庄,其活动范围半径是十里,两倍于腰庄,它的经济力量展至远处的村庄,小清河的阻隔虽然令人来往不很方便,但因社会经济的联络力强大,故其活动范围就越河而过。图十六的韩家店集活动范围形状,也是直穿两道小河而过,并不受其限制改变。图十三和十四都表示山岭对活动范围形状的影响。图十七表示段家桥集的活动势力大,前面的小山不足以阻挡其活动范围的发展。
市集地点通常处于活动区域中的何处呢?就是这市集活动区域的核心问题。一查图八至十七,就可知道市集地点的位置,总是在村庄最密,而距离活动范围边沿各庄子最近的地点。但此中也有例外的情形,有时市集地点会位于活动范围边沿的一角式极边处,例如图十四的腰庄就是一例。但这种情形通常只发生于五六里半径的小集(可详审图六中各集的核心位置),因为距离短小,无论市集位于什么地点,往返之间总是不会差得很远。至于大规模的市集地点,还是受村庄密度及四周村庄距离的支配。
(三)市集内各类摊子的地位配置
图十八至二十八是表示十一个市集中各类摊子的位置分配状态。这些图中的第一种可注意的现象,就是同类的摊子都聚集在一个地点。在一个新集开首时,创集人就把集上的地点划分成如粮食市,杂货市等,来赶集的商人就按着这些指定的地点聚在一起。例如一九三一年六月,本县第五区的大云寺集创立时,立集人就先在各地点划定牲口市、粮食市、青菜市、杂货市等地点。来赶集的商人就按着这布置去聚合,以后这种布置就成为习惯。
各类摊子自相结聚的最初起源,一方面是物以类聚这种同类意识的吸引,别方面也有其经济上的实际效用,因为同类的摊子聚在一起,可以省节买物者的四处寻觅的时间,同时可以利便买者的挑选。而且许多同类摊子结合在一起,数量多就易于醒目,而能吸引顾客。在卖者方面,同类摊子的结集也具有广告的性质。
图十八 田镇集各种交易分配图
图十九 田家官庄各种交易位置图
图二十八 段家庄集各种交易位置图
这些图中的摊子区域的内容,在它们的名目上已可以看得出,稍为需要解释的就是混杂区。这区内所摆的摊子是杂货、洋货、铁器、杂食品、绳子及其他制成品。在较简单的市集里,凡是不列入农产品及手艺执役等类的交易,都属于这混杂区,凡较大宗的农产以外的衣食杂用之物,都在这区中陈列发售。
各类摊子的地位分配,是按着地形的需要而定的。一个市级的最集中的地点是大街、菜蔬】水果、布类和混杂区都位于这狭长的大街上。这一因这些货物是最多数的赶集的人们所要买的,故它需要一个较为集中的地点;二因这些摊子所占的地方不大,故这狭长的街道旁适足其用。粮食因为需要很宽的地方去堆置谷物和安放运粮食的牲口和车辆,故粮食市总是位于旷大的空地上。牲口市也是因为牲口要占很多地方,故也必须在空地上举行。医药、说书、赌博等摊子都需要架起篷帐,和召引大堆的围观群众,故都需要较旷阔的广场。剃头、卜卦和打铁都避免拥挤的地方,而自处于较僻静的广场或街外的一角,因为剃头和卜卦不能在人堆的拥挤里进行,打铁也是一样,而且他的炉火锥棒对人妨害的。
粮食是有时是要迁移位置的。例如小店集则有两个粮食市,一个在集的东头,一个在集的西头,两头是隔集轮流举行的,例如这一集是在东头,下一集则在西头。原因是东西两头的粮食斗税有两个不同的承商,故来回轮流倒换,以平均税款的收入。
各类摊子并没有一定的,一类跟着一类的配置次序。大概水果,菜蔬,布类,混杂类等区域。都互相结聚于地点较集中的街道上,而其余的买卖,则散布于成村或镇的广场空地上。医药、说书和赌博平常总是聚在一起的,因为这些买卖都是吸引一些赶完了集的闲人,光顾医药摊子的人们,多半并不是很认真的想求治病,而只是受好奇心的驱使,去听一般江湖客吹牛。是以这儿总有一大部分是属于消遣性质的,寻求消遣的人们,总是爱聚在一起,以享受一种所谓“道德气候”(Moral Climate)的刺激和保謢。
(四)市集位置与交通形式
市集总是位于交通运输道路系统中最便利的一点。其所居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地位的重要性,和市集的活动范围,市集的性质等都有直接的关系。图二十九及三十都是表示几个市集在交通运输系统上所处的地位,图二十八的小店集是居于六条蛛网上似的大车路的中心,图二十九的花沟集也是处于南北交通运输大道的冲要地位。图三十的王伍庄,辉李庄和腰庄三集都是都是居于许多大车路的汇合点。这些大车路一方面是联络着活动范围内各村庄,别方面是联络着活动范围以外的重要集镇,以便利货物的来往。这些道路是像人身上的血脉一样,不断地以经济的培养素灌输着各集。若某一条重要道路被截断了,或某一方面新开辟了一条新通路,则该市集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性质都会因而大大的改变。
图二十九 小店集交通系统图
图三十 花沟集交通系统图
图三十一 王伍庄交通系统图
因为本县没有道路系统的详细地图,以致不能将全图各集的交通运输道路及其相互关系的形势,全盘表出。调查各集时,划这种地图也顶困难,故只能将几个市集的状态表出,以见其余。这是本段无法避免的一个缺点。
(五)市集时间的地位次序
邹平的市集是每五天举行一次的,各市集的集期,从五天中的第一天至第五天都有,算法是以十天计,如取第一天的叫一六集,第二天的是二七集,第三天的是三八集,第四天的是四九集,第五天的是逢五排十。表十二和图三十二是县中二十九个市集的集期。看图和表就可以知道,凡是邻近的集都没有双重的日期的。这种没有冲突的集期布置,就令居于各集间的庄子能够在五天之内随着需要去赶几个不同的集。这事实即造成市集活动范围重覆地带的因素。这种集期互相顺适而不冲突的配置次序,是应着两种不同的社会需要而生的。
第一,当一个市集的货物种类,不足供应附近乡村生活需要时,人们必须赶两个或以上的集。例如有几个庄子需要一个卖青菜和粮食的市集,同时也需要布匹和洋货等较贵重的物品。然而庄子的数目不多,其经济能力只能立一个有青菜粮食市的小集,而不能供应一个有布市和洋货市等的复杂集。理由是这些货物的消费量还不及青菜、粮食等的多。消费量少,交易量也跟着少,这从第四章各市集中各类货物的交易额数估计,就看得出来,一个洋布摊子费了一天的工夫去赶一个小市集,而做的买卖只能寥寥,利钱当然是很少,算上了一天中所耗的时间和精力,是要亏本的。
在这种情形下,各庄子为着满足其需要计,一方面在近处立小集,以利便日常食用物品的供给,一方面又集合多数的庄子,共同立一个大集。庄子既多,消费量亦增多,交易额数因而增大,一个较复杂的市集就可以建立起来。于是各庄子一方面在附近较小规模的集里买最普通的必需的货物,而往较大的集场去买消费量较稀少的物品。例如胡家庄集活动范围内的庄子,都来到这集来买粮食、青菜,而往花沟或田镇买杂货和布匹等物。在这情形下,邻近的集就一定要有不相冲突的日期,一个庄子才能在五天赶两个以上不同的集,去满足两种需要。五天一集就有时不能供给整个生活一切的需要,有时人们需要货物而集期又未到,则不能不去赶别的集。这些情形都令邻近集期不能相互冲突重复的。
图三十二 全县集期分布图
第二种情形就是,一个集的消费量和因此而生的交易额,不足以供养一个商人阶级,故只好几个市集合起来,共同供养一班流动的商人,这些流动商人就轮流的赶着各集,今天赶甲,明天赶乙。在这种需要之下,各邻集尤必须避免冲突的日期,例如辉李庄的杂货商人,就是轮流的赶着腰庄,龙桑树,孙家镇,王伍庄等几个市集,卖皮货的也是轮流于孙家镇、王伍庄和本庄等三集之间。是以辉李庄的集期是三八,孙家镇是四九,龙桑树是一六,腰庄是五十,王伍庄是一六,虽同龙桑树冲突,但和最邻近的孙家镇和王伍庄都没冲突,又如韩家店的茶叶、杂货等摊子,是来往于城开、明家集及本集之间。
但有时是会有些例外情形的,如胡家官庄和花沟都是四九集期,而两集相距又只有八里。但胡家只是一个卖青菜粮食的小集,而同时又位于花沟和田镇两个大复杂集之间。田镇离胡家只五里,集期是一六。故它虽和离八里的花沟冲突,但仍可以到离五里的田镇办货,以满足其较稀少的需要。是以集期顺序配置的原则,仍没有被破坏到。
市集的时间,在邹平虽然是五天一集,但在别的县份有三天一集的或甚至两天一集的。在欧洲中世纪时,农村的交易也是以市集作其活动中心,而其市集时间也同是在五天上下:“自十六世纪以后,市集是在星期日,每星期举行一次,但有时是较频繁。”“后尔(Hull)地方有一市集集期是在每星期二和星期五。”“林肯(Lincoln)地方的市集,每星期中举行三次。”
欧洲的市集期与邹平的虽然不同,但相差是不很远。在工业革命前期的农村经济交换活动中,按期举行的市集是一种很模型的组成。
(一)卖者的来源范围
市集上的卖物者从他的住居地方到市集之间距离有多远近呢?这就是市集上卖者活动范围的半径问题。当卖者活动范围的半径和买者范围半径完全相等的时候,这两种范围就完全相合,买者和卖者是同处在一个地方之内。在这种情形之下,一个最可能的局面便是高度的自给自足。因为大部分的交易都是不经中间人的方式,是以人们就在这小范围的区域中互相交换货物。换言之,大部份的交易活动是这小范围中的内部交换,而和外部的交换是很少的。是以比较买者和卖者两种活动区域的面积,也许可以发现较大的自给自足单位中包含着的较小的交换单位。表三十五表示十四个市集中买者和卖者两种活动范围的比较。
表三十五 买者与卖者来源范围比较表。
图三十九 小店买者与卖者区之比较
买者范围的材料搜集法已议于第三章。调查卖者范围的法子,就是用抽样法去问集上的摊子从哪儿来的。抽样的办法,在小集中是每五个摊子问一个,在大集中是每十个摊子问一个,若调查的时间宽裕一些,就多问几个。材料搜集来之后,即就最远的庄子作一范围,然后求其平均半径。
图四十 城关集买者与卖者区域之比较
图四十一 明家集买者与卖者区域之比较
表中卖者来源地最近是本集镇或离集仅一里的庄子,最远的是离集四十里的村镇。这和买者最近的庄子是一样的距离,但比起最远的二十里的买者来源地,是要多远一倍。十八个市集平均起来,卖者来源范围是13.6里,买者来源范围平均是6.8里。两者比较起来,卖者范围对买者范围的比率是2.0,这就是说卖者范围比买者范围大二倍。在大部分的交易中都是由生产者直接地出售他自己的货物这局面里,13.6里的卖者范围和6.8里的买者范围就成了构成三百里自给自足经济区域内的小单位。这样的大小面积,一方面是受小单位的旧式运输方法所决定,别方面是应着小规模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而生的一种自然交换单位。
图四十二 明家集买者与卖者区域之比较
(二)卖者的种类
按着集上交易的种类,卖者可分为农产品手工制品,机制品,和杂项。所谓杂项是兼卖着各类物品,但以机制品和手工制品为多,集上的杂货摊子都属此类。这四类中农产品的卖者最多,占62.9%,手工制品占第二位,占26.9%;杂项第三,占6.6%;机制品的最少,只占3.28%。农产品卖者百分数之庞大,当然是受粮食卖者的季候增加所影响。这几种卖者的内容在下节论及卖者职业时,再详为论列。
表三十六 十一个市集卖者之种类
在没有很大的土布市的集上,卖者都全是男人。但在土布和衣服市很大的时候,集上就有大批的卖者。这样卖者间的性分配便成一可注意的现象。表三十七是城门西门集和明家集的卖者性分配。计在城关集中,妇女的卖者占22.1%,在明家集则占39.7%。原来在中国的公共社会经济活动中,妇女是没有重要地位的。邹平县南的市县中有那么多的妇女参加的一部分原因是邹平社会的风俗对男女的界限并不持得很严肃,妇女因此可以应着社会经济的需要,去参加一切适当的活动。
表三十六 两个市集卖者之性分配
但除此之外,仍有一较基本的背景在这事实的后面。在城关集的二百八十个妇女中,有一百三十个人是卖土布的,九十九人是卖手工造的布鞋的,五十一人是卖织布线和缝纫材料等物的。在明家集的三百二十二人,有二百九十六人是卖土布的,三人卖手工制的布鞋,二十三人卖其他零用品。在自给自足程度还高的情势中,交易活动并不很平凡和复杂。在市集密布的情形下,上集买货并不费很多时间,而且在集上摆摊子并不要什么皮费本钱。是以乡间并不需要一个很大的专门商业阶级,去替农民仍把货物拿到市集上来售卖。妇女们织出来的少量的布,自然还是要她们自己抽出一部分时间去售卖。
此外农村妇女之参加交易活动,是表示这种交易功能并未从家庭单位的经济生活分化出来。在欧美的都会中有大量的女性人口参加交易活动,然而这些妇女已抛弃了她们的家庭任务,而专门投身于这种活动之中。这种活动已经完全地从家庭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事业。但邹平的妇女还是每日管孩子,煮饭,洗衣服,推石磨,织布,做衣服等,千百纷繁,交易活动不过是这些事务之一种。这是目前邹平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三)流动卖者
此外集上的卖者又可分为流动的与不流动的两种。大部分的农民把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拿到附近一两个固定的市集中发售,他仍只以赶集作副业的。这就是不流动的卖者。至于流动的卖者则以集上交易为专业的人。所谓流动商人,是指有几种货物的卖者将货物贩来后,就挑一个村或镇作根据地,把货物存放在那儿,在每五天中有二天以至五天是往顺着日期次序的市集作交易。
例如有三十多个卖咸鱼,烟叶和杂货的贩子是以县城,城门作根据地。他们在城关区域内或自己有铺子,或有住家,或在别人的住户中寄住,或歇在客店中,每五天中除了赶本城关东西两关的市集之外,更顺着日期轮流的去赶小店、韩家店、明家集等。又在县北的孙家镇中有一般卖药叶,杂货的商人,是轮流的赶集着本镇、齐东城、窝庄、王伍庄等市集的。在辉李庄的猪肉店,除了赶辉李庄本集外,更派人轮流赶王伍庄、腰庄和田家官庄等集,卖洋布的也是一种流动的商人。他们逢集期时就赶集,不赶集时就推着车子往各村庄发卖布匹。打铁的铁匠也是一天推着沉重的小车在各村镇间穿插着,轮流给人做活。其余如卖洋货的和皮货的,说故事的,卖药的等,都是轮流地赶着这些市集。每个巿集都有其围绕着周围巿集而交易的流动卖者。
表三十八 七个市集中卖者流动的范围。
赶某一个市集的商人,同时也在其邻近的各市集间轮流转动。每一类摊子都有其轮流赶惯了的几个市集。例如在孙家镇中的挂面摊子,很多常是轮流赶着本镇、龙桑树、平家镇等三集,卖杂货的是轮流赶本镇、焦家桥、齐东城等,卖洋纱的是赶本镇、齐东城旧口等集,这一团市集就共同供养着一般商人。若把一团一团的市县划成地图的话,结果就是一个一个互相侵叠着和锁结着的圈子。但因为这些市集许多是在外县的,而外县的地图又得不到,故这图没法制成。表三十八表示七个市集的卖者活动平均范围。在七个市集中,最低的平均范围20.3里,总平均是15.7里。
手艺是需要到专门的工匠,许多交易的货物是需要一般专门的商人去处理的,但一个集市的经济力量不足以维持一般专业化的工商阶级。于是在这人口密度稀疏地域辽阔的农村社会中,一团市集就合作起来去供养一般专业化的工业阶级。这般流动的卖者就是应着这种需要而起的。15.7里这圆周线的市集,就是供养一般专门化的地方工商阶级的地域单位。
除了地方的流动卖者外,还有外处远来的游行商人,以下就是几个例子。
沂水离邹平四百多里,出烟叶最多。每年夏季有成群的小贩子从沂水挑着烟叶来邹平发卖。挑来的烟叶也许是自己种的也许是从种烟叶的农家贩来的。运输方法是全用人挑,担子重约八九十斤,走五六天才能从沂水到邹平。到了邹平后就在各市集发卖。也许零售给消费者,也许转批给集上烟叶摊子。在邹平十余天,把带来的烟叶卖完了,就将所得的钱购买邹平的土布和旧衣服回去,因为近水县织布的很少。
莱芜县离邹平约二百里,出麻最多。每年阴历六月初间,该县就有一班贩子即将自己种的或从其他种麻的农民买来的麻,约六十斤,装在两个蒲袋中肩挑至邹平,道上五六人结成一队同行。挑着五六十斤的东西,从莱无到邹平要走四天才到,平均每天走五十余里,他们在路上并不做买卖,等一直到了邹平才将货发卖。在市集上也零售,也批给别的摊子。六月底到了他们的麻也大约卖完了。七月初即起程回来莱芜。回去时只挑着空担子,带着洋钱,并不买东西。有时至多买几疋土布但不多。桓台和新城两县距离平均四十里,产藕最多。
每年三四月(阴历间),该地即有人用小车推藕到邹平卖。推来的藕有的是种的,有的是向种藕的农民贩来的。每一小车的藕约二百斤,在各市集上发卖,少则五六天,多则半月即能卖完。从该两地推小车约一天就可以到邹平。这种节季流动的商人,就是在高度的自给自足局面下,各地域间的分工的连锁。
(四)市集卖者散集后的主要职业
集上卖者散集后的主要职业和工商业专门化这问题有极密切的关系。表五就是十一个市集中卖者散集后的主要职业表,表三十九就是十一个市集的总计。在集上时,一切卖者的事务都是做交易和出售劳役技术。但下集后则各有各人的主要职业了。卖粮食,蔬菜,水果,熟肉,蚊香,绳子,席子,帘子,旧衣服,菜种,木料,牲口和开赌博摊的一类卖者他们花一点时间去将农产亦预备好连上集或将一部分的余暇去制造些简易的手工艺品在把它拿到集上出卖。在集上卖完了东西后,就回家去种地。甚至乡间的小杂货铺和小规模的手工艺作坊,家中也总有一二十亩地。
因为乡间交易的规模太小,只业这一项的入息是不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而必需着农业作根本。市集上卖鸭和鸡的,以及卖土布的多半都是妇女,在散集后,她们的主要职业就是理家,赶集对于她们是如同养鸡织布一样是家庭经济生活责任中的一部分。
附录表五
至于有铺子的摊子,则有集时就赶集做买卖,不逢集时也是做买卖。例如卖猪肉、杂货、茶叶、点心、洋面粉、洋纱、油、酒、酱等多数都是油铺子的,而下集后的主要职业仍然时商业。此外有些流动的商人,虽然没有铺子,但五天中总有三四天甚至五天是轮流赶顺日期的集。下集后或不逢集期的空日子,他们就用来休息,不干别种职业了。例如一部分的杂货、烟叶、咸鱼、洋布、旧衣服等的卖者都属于此类。这有铺子的和游行着的摊子,都是以商业为其原来的主要职业。至于造洋铁器的、造挂面和皮货的、打铁剃头、补鞋的等在集上是做交易,下集后则仍是以制造或执役作其主要职业。这类的卖者就是包括在表中“手工业”一项内。以上就是卖者下集后的四种主要职业。然而这不是就说一个卖者下集后,只能有一种职业,事实上例如一个卖鸡和鸡蛋的妇女散集之后,一方面是要理家,此外还要织布,推磨等农工事务,但我们只算其主业而不算其副业。
表三十九 十一个市集卖者的集后职业
在表三十九中十一个市集的全体卖者里面的散集后主业有72.7%是农业,有13.0%是商业,有9.0%是理家,有5.2%是手工业。又在发售农产品的卖者中散集的主业,有88.8%是农业,9.0%是商业,5.3%是理家。以商业为散集后主业的卖者多半是卖茶叶和咸鱼的。以理家为主业的多半是卖鸡和鸡蛋的妇女。在卖手工制品的卖者里面散集后的主业有43.7%是农业,20.9%是理家,19.3%是手工业,16.1%是商业,以理家一项为散集后主业的卖者,是卖土布的妇女。在卖机制品的卖者里面,散集后的主业有78%是商业,20.5%是农业,1.6%是理家的。理家一项的卖者,是卖用机械方法织染出来的颜色线的妇女。杂项摊子的卖者中散集后主要有65.4%是农业,有33.8%是商业,有0.9%是手工业。这些杂项摊子中所卖的多半是制成品(手工和机制都有)。
这样散集后仍以集上的职业为主业的,商业和手工业两项合起来共占18.2%,而散集后另以他业为主业,集上的工作不过是一种副业的卖者共占81.8%。这提示只有约五分一的卖者是专业化的,而其余五分四是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附属体。在各类交易的卖者中,卖机制品者的专业化程度最高,因其散集后仍倚此为业者共78.0%。其次是卖手工制品的,共35.5%以商业及手工业为主业的两项合并)。再其次是卖杂项货品的,占33.8%。卖农产品的最少,只5.9%。是以机械工业有在农村交换系统中产出一个专业化的商人阶级,而去替他们推销成品的倾向。以交易活动为副业,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的一个自然现象。
(五)市集卖者用于交易活动的时间
集上的卖者每年中花多少时间去赶集者问题,对交易活动的专业化也有重要的提示。表六和表四十是十一个市集中卖者的每年赶集月数,这里的月数不是每年赶集的天数所合并的,这里所指的不过是每年卖者需要去赶集的月份,在这些月数中,赶集的天数是无一定的,也许是五天一次,也许五天两次或更多,在十一个市集的总数中,每年没有一定的赶集月数的卖者,共占36.9%,赶十二个月的占35.5%,三个月的占9.8%,六个月的占7.6%,两个月的占5.3%,其余的月数便不很重要了。在卖农产品的卖者中,最多的是不定一项,共占46.3%,这一项的卖者例如卖粮食,鸡和鸡蛋,牲口等卖者。邹平农民之上集出卖粮食的次数多寡,是要看农产的收成和各年中一家生活的盈余或不足而定。卖鸡和蛋的当鸡大了,蛋生多了,便上集出卖,而家中每年养鸡之多少,是没有一定的。至到牲口的出卖与否,更要视每年耕种的需要和收入的多寡而定。故这一类的卖者每年是没有一定赶集月数的标准。
附录表六
表四十 十一个市集卖者赶集月数
每年赶十二个月的居次位,共占21.1%,其中的卖者种类如卖咸鱼,猪肉,茶叶,烟叶,和一部分的蔬菜的摊子等。这些卖者都是以市集交易为专门化的职业的。每年赶三个月的占第三位共12.9%,例如卖菜种,蚊香,和一部分的蔬菜等摊子。这些农产品都带有比较准确的节候性的。每年下菜种的月份视有一定的,一部分的蔬菜收获也是有一定的月份的。蚊香是夏季三四个月间蚊虫多的时候用的。在这当着节季的三个月中,卖者便应着需要而赶集。赶六个月的有9.9%。这种卖者是一部分的菜摊子,和卖粉皮粉张等卖者,他们在农闲的月份作卖者,但到农忙的月份就回去种地了。赶两个月的有8.0%,这都是卖水果的。有些农民趁着春末夏初桃杏长熟了时,就贩卖两个月的水果,以助家中进款。其余各月份并不重要。这是卖农产品的卖者的情形。
在卖手工制品的卖者中每年赶足十二个月集的最多,共占46.6%,这类的卖者是包括着卖面条,馒头等食品的,卖熟肉,点心的,卖洋铁器首饰木器等以手工业作专业的都是赶足十二个月。其次就是不定一项,共占28.3%,这类卖者所售的是如扫帚,土布,织布梳,轻便的木器等。这种手工艺不是很繁复,用不着专门去学,也用不着一宗专门的资本去经营。农民们都是拿他作副业,有暇时就做,造好了就卖,故没有一定的上集时间。其余赶四个月的有6.2%,三个月的有6.0%,例如卖席子,草帽,竹器,葵扇子,苇帘子等卖者都属于此类。这一部的货物都是应着年中某一季的需要,例如葵扇苇帘子席子等都是春末至秋初之间,三四个月的用品,故有些农民就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应着节季的交易,过了这季之后,他们仍回到种地的主业。其余如卖铁制或木制农具,绳子,粉条粉片等类货物的卖者都是赶六个月或十个月的,其余的时候时赶作地里的农忙了。计每年赶六个月的占4.9%,十个月的占4.5%。
机械品的卖者中赶十二个月的差不多占全数,共有98.4%,十个月占1.6%。杂项货物的卖者中赶十二个月的有96.5%,十个月的一·六,其余赶三个月和四个月的都各占0.9%。杂项的摊子中,杂着多量的机制品。
卖者在赶集的月份中每五天里他们赶几次集呢?表七和四十一都是表示十一个市集中卖者在赶集的月里每五天赶集的天数。在表四十三的总数中,无一定的天数的最多,共占全数摊子39.2%,赶两天的占26.8%,三天的21.8%,一天的7.64%,四天的3.7%,五天的0.8%。又在卖产品的卖者中无一定天数的占50.7%,在这类卖者中,粮食,鸡和蛋,草料,牲口,和一部分的蔬菜摊子等都是。赶两天的占23.0%,凡卖菜种,蚊香,和一部分卖蔬菜,水果等卖者都属此类。赶三天的占16.9%,这类有卖烟叶,咸鱼,猪肉,和一部分卖蔬菜的卖者。赶一天的有7.7%,这里面的卖者是如卖蚊香,木料,和卖蔬菜者等。赶四天的只有0.9%,五天的只有0.7%,这些卖者所卖的都是烟叶,洋货,熟肉,茶叶等以买卖为专业的摊子。
附录表七
表四十一 十一个集市卖者五天中赶集的天数
在手工业的制品的卖者中,赶两天的最多,共32.4%,赶三天的占27.3%。这类的卖者例如卖杂食品(如馒头、油条、面条等),点心、挂面、粉片,绳子席子首饰帘子、烟具、洋货、酵母、洋纱、皮货等。其次是不定一项,共占26.7%,其中有卖织布梳的,卖土布的等卖者。因为这种货品的制造和出售都没有很标准的时间,故赶集的天数也就没有一定。赶一天的占有7.7%,其中有卖木器铁器等摊子。在卖机制品的卖者中,赶两天的占61.1%,赶三天的占21.4%,卖洋货,洋火。洋纱等卖者,都属这一类。赶一天的占17.5%,例如卖书籍文具等卖者。赶四日和五日的没有天数不定的也没有。在杂项的卖者中,赶三天的有47.4%,赶四天的28.9%,赶两天的22.0%,赶一天的有1.7%。这一类的卖者多半是杂货摊子。
各类卖者赶集的天数,是受两个因素所影响的,(一)交易的种类。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流动商人方面,赶集天数是较多,但专业化的铺子所派出的摊子,则每五天只赶两天或三天,因为它有铺子作根据,不需赶很多的天数。(二)邻近市集的疏密。这对于活动的卖者影响更大。在市集很密的地方,他们就可以多赶几天,因为行走很是便利易到。
在多数的卖者中,赶集天数的多少,能相当的提示到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但其中有例外的情形。如农产品的交易,在赶集的几个月中,一定要每五天内多赶几天,快点将农产品(尤其是水果一类)卖出,方能免于腐烂。在这种情形下,赶集天数虽多,但该类交易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
从卖者花在赶集上的时间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多量的没有一定赶集期间的卖者,表示市集交易活动专业化程度之低。(二)农产品交易的卖者中赶集时不定者之多,表示交易只为农业生产的一种附属活动。机制品交易的卖者赶集时间之高,表示机械生产令这种交易活动专门化。
文稿整理:林上、刘雨薇、孙铭阳、李哲、梁邱园
推送编辑:李金瑶、毛美琦
审核:凌鹏
节选文字整理自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杨庆堃所作论文《邹平市集之研究》。为方便阅读,在尊重历史文献原貌的基础上,将繁体均转为简体,数字表达与标点有适当修改,段落亦充分划分;所有的修改不损害原意、不改变原文风格、不破坏时代通行表达习惯。注释与参考文献从略。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社会学系官网“北大社会学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