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送到上海的蔬菜是“驰援”还是“捐赠”,必须调查清楚
4月7日,江苏省建湖县一则新闻中,建湖县农产品监管站副站长谷爱珍对记者说:
今天我县组织捐赠40蔬菜发往上海,为了保证送达上海后能够第一时间送到上海居民手中,我县农村农业部门在装车前就组织人员对捐赠的蔬菜进行分拣包装,运到上海后确保百分百地发到上海居民手中,从而实现了从基地到厨房的直达。
解说员补充介绍说,爱心志愿者高开春自掏腰包,出资2万元购买的10吨蔬菜现场采摘装车发往上海。
新闻字幕和运输车辆上面的字样,清楚地表明了这批蔬菜是捐赠品。
如果这则新闻没有失误,那么可以确认建湖县向上海人民捐赠了50吨蔬菜。上海有人口2400多万,以每人每天食用1斤计,每天至少需要蔬菜1.2万吨。
50吨蔬菜只占其很小的一部分,但礼轻情意重,建湖人民的感情表达算是很到位了。
该批蔬菜运到上海后,在松江区泗泾镇润江花苑小区里,有市民发现一批团购商品的包装框上,贴的标签是“建湖县优质农产品驰援大上海”,便质疑“驰援物资”怎么变成了销售品。
这位市民的质疑其实属于歪打正着。他没有准确弄清“驰援”的含义。“驰援”,可以是捐赠品,也可以是运送过来用于销售的商品。
但在当下上海蔬菜严重紧缺的情况下,通常用于销售的商品一般都不会用“驰援”这个词。
结合建湖县电视台的那则新闻,我们迫切需要弄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随即,上海辟谣平台从松江区相关部门获悉,经警方调查,该小区团购产品系该镇直接联系建湖县采购,有两节集装箱,其中只有10吨包菜为政府捐赠物资。
紧接着,4月9日,建湖县农业局也发了证明,称:
建湖县庆丰镇的盐城市徐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4月6由盐城铁路运输两节集装箱装载蔬菜由盐城发往上海,两节集装箱内只有10吨包菜为政府捐赠物资,其余的蔬菜是盐城市徐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自产发往上海销售的。
从建湖县农业局的证明可以确认:
在松江区泗泾镇润江花苑小区里团购销售的蔬菜,和建湖县政府部门运往上海的50吨蔬菜是同一批物资。
问题来了:
1.建湖电视台新闻中播报得很清楚,这批物资是捐赠品,运输车上的标识也同样证明,这一批物资是捐赠品。怎么会只有高开春个人花2万元购买的10蔬菜是捐赠品?
2.松江区团购销售的蔬菜是多少?是50吨全部销售了,还是销售了40吨、免费发送了10吨?能否提供数据,免费发送的10吨都发送给哪些人了?
3.建湖县的50吨蔬菜中,究竟全部是捐赠品,还是10吨是捐赠品、另40吨是商品?按照“证明”中的说法,10吨以外的蔬菜是“发往上海销售的”,意思应该是这批蔬菜是运往上海以后再销售,这个表述方法和松江区某部门说“系该镇直接联系建湖县采购”的意思有微妙的差别,有没有建湖县配合松江区“善意撒谎”的可能?
4.松江区的解释和建湖县的“证明”当中,除了明确只有10吨蔬菜是捐赠品外,其余“驰援”销售的商品为何不提数量?
5.如果松江区的说法是真实的,确实只有10吨是捐赠品,其余40吨为商品,那么建湖县电视台的新闻为何要说这50吨蔬菜全部是捐赠物资?
根据简单的逻辑可知,两种完全矛盾的说法中,必有一种是虚假的,也就是说,建湖县和松江区,必有一方在撒谎!
根据建湖县电视的新闻,这批捐赠物资并非建湖县政府部门花钱采购,而是组织当地企业捐赠的。如果建湖县政府以捐赠为由,把企业捐赠的蔬菜运往上海去销售获利,显然构成了诈骗犯罪。而且可以确信,这批蔬菜的销售所得不可能被作为建湖县的财政收入,而是会被某些公职人员装入自己的口袋。
倘若建湖县确实将这批蔬菜捐赠出来了,那松江区又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某些工作人员私自将捐赠物资当商品销售,并将销售款私下瓜分;另一种可能,松江区财政确实支付了这笔蔬菜款,但这笔钱并没有支付给建湖县,而是进了私人的荷包。
无论哪种情况,都涉嫌贪污犯罪。
现在,松江的解释和建湖的“证明”虽然表面上是吻合了,但实质性问题一个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我们期待着有关部门就此事展开进一步的调查,给建湖县的捐赠人,给松江市民,给全社会一个清晰且完整的说明。
当前上海的抗疫已进入关键时期,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抗疫工作人员,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如果少数不法分子钻空子非法牟利,那就是地地道道地发国难财,不仅严重损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更会寒了捐赠者的心,必须予以从重打击。
最后,建议上海有关部门,对此类事件不要简单地将之归为谣言,采用辟谣的方式解释问题。
从建湖县的新闻和团购物资的事实来看,旁观者确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质疑。对这样的质疑,不可将其作为谣言对待,而应该对事件的全貌作彻底的调查,详细解答市民的质疑。
从目前的“辟谣”内容来看,只有结论,缺少令人信服的细节和数据。
我们期待着更进一步的调查结论。
关注本号,每日阅读精彩原创:
推荐一个优质号:
本号阅读量20万+爆文: |
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
推荐阅读本号原创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