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是突厥后裔吗?错!错!错!
2023年10月16日,一位名叫“疯狂的小明单车”的博主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该视频迅速走红网络,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视频中,在行至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时,这名博主偶遇了几位刚放学的小朋友。当博主询问他们是塔吉克族还是维吾尔族时,一位身着红色校服的小男孩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中华民族”。
新疆的历史,是一部汇聚了众多部落与族群的迁徙流转、定居聚居、和睦共处,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辉煌史诗。在新疆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而新疆是他们共同繁衍生息、创造美好生活的家园。任何宣称新疆是某一民族独有家园的观点,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
团结凝聚、共同奋进始终是
新疆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民族迁徙、流动是新疆历史的常态,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融合与再生是新疆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特征。
秦汉时期,原本游牧于祁连山至敦煌之间的乌孙部落,后因河西走廊地区战乱频繁,遂向西迁徙至伊犁河、楚河流域,并就地建立地方政权。尽管乌孙人已经西迁,但他们始终心系河西地区与中原王朝,并在汉朝统一西域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意在缔结与乌孙的联盟,共同抵御匈奴的侵扰。在张骞完成任务返回之际,乌孙王昆莫派遣使臣前往汉朝请求联姻。汉朝出于战略考量,先后将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至乌孙。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在西域地区一度活跃的乌孙人被迫向南流散入帕米尔高原,但他们与中原地区血脉相连的历史佳话却传颂至今,成为一段美好的传奇。
▲乌孙国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纪录片《河西走廊》截图)
隋唐时期,回鹘(回纥)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游牧部族。744年,回鹘在漠北建立回鹘汗国,成为唐朝附属的地方政权。在其存续的近百年间,曾有多位唐朝公主嫁给回鹘可汗。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将妹妹太和公主嫁给回鹘崇德可汗。840年,回鹘汗国覆灭,太和公主历经艰辛,终于返回故土长安。尽管回鹘后来西迁,他们依然自称是唐王朝的外甥。这种血浓于水的认同,编织了新疆与中原之间的精神纽带,见证了各民族的深厚情谊。
2019年,南京大学口述史团队对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部分锡伯族老人进行了采访。采访中,锡伯族知名画家、诗人何耶尔·兴谦明确提到,其家族原为东北正白旗人士。因家族成员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清朝时期被派遣至伊犁地区,负责戍守边疆。据相关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帝从东北盛京(今沈阳)等地精选锡伯族军人,并携带家眷,一同前往伊犁地区驻守。这些锡伯族军民在伊犁地区扎根繁衍,共同书写了一段从东北至新疆万里戍边的辉煌史诗。
(请横屏观看)
▲《锡伯族西迁画卷》局部 瞿跃飞 作
这三个历史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新疆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国根”,它们多数源自我国辽阔的北方地区,并历经迁徙而至新疆。在历史的洪流中,部分民族曾一度璀璨辉煌,而后逐渐淡出历史;有些则在新疆当地与其他居民相互融合,共同演化为现今新疆的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的迁徙与融合,共同创造了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新疆历史文化。
“突厥”只是历史名词,维吾尔族不是突厥
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552年,建立突厥汗国。583年,以阿尔泰山为界,突厥汗国分为东、西两大势力。630年,唐朝发兵击败东突厥汗国。657年,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682年,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政权。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因功被册封为怀仁可汗,后其在漠北建立回纥汗国。作为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突厥也随着其汗国的消亡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并在西迁中亚西亚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多个新的民族,新的民族与古突厥民族有本质区别。从此,突厥退出了我国北方历史舞台。
作为部族名,“突厥”在汉文史料中年代最晚的称谓是辽代的“隗衍突厥”和“奥衍突厥”,但由于《辽史》中仅有只言片语,难以确定他们与突厥的关系。从此以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专门用“突厥”来称呼的民族。
▲新疆阿尔泰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活动在蒙古高原,曾经有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多种汉译名称。8世纪中叶,回纥取代突厥在蒙古高原建立汗国。788年,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自请改为“回鹘”,从此“回鹘”成为该民族在汉文史料中的正式称谓。在漠北回鹘的碑铭中,回鹘人对其族群—政治体的突厥语自称是“十姓回鹘”,对其政权自称“十姓回鹘国”。9世纪后,回鹘文文献中也大量出现这种自称。而在9世纪以后的波斯、阿拉伯史料中,用以指称“漠北回鹘”及其后继的“西州回鹘”时,多称其为“托古兹古思”。大量回鹘文献显示,多数情况下,回鹘人称本民族的语言为回鹘语。在11世纪翻译成回鹘文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弥勒会见记》中,“turk”一词具有明显的原本含义,所指是历史上的突厥部落,翻译者实际上是以其表达类似于汉文“化外夷狄”的概念,明显带有贬义,说明当时的回鹘人对 “突厥”缺少文化认同。
显然,突厥只是一个已经消亡在历史长河当中的部族,把使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之下不同语支和语言的各民族都说成是突厥人,是近代以来一些“泛突厥主义”分子别有用心杜撰出来的谬论。语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撒拉等民族,他们都具有各自历史和文化特质,绝不是所谓“突厥族”的组成部分。
新疆始终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纵览自汉至清代的史书,其中均称新疆地区为西域,到了1884年,新疆建省(取“故土新归”之义),从此“新疆”是这一地区唯一的专有名称。近代以来,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和分裂分子,故意不使用‘西域’或‘新疆’的名称,而用‘东突厥斯坦’,其目的就是企图分裂中国、肢解中华民族。
历史上,虽然存在过“突厥斯坦”的概念,但这一概念所指范围却非常模糊,而“东突厥斯坦”完全是近代产生的伪概念。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向西扩张,并占领与萨珊波斯接壤的索格狄亚那地区后,波斯人就以“突厥斯坦”一词来指代阿姆河以北的地区。8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河中后,以“突厥斯坦”一词指锡尔河以北的地区。在11世纪所绘的《盎格鲁—撒克逊地图》上,“突厥人”被标在里海以西。在13世纪的波斯史料中,“突厥斯坦”仍指锡尔河东北的地区。在13世纪末的《马可波罗行记》中,“突厥曼”仍指小亚细亚。可见,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突厥斯坦”与回鹘人(维吾尔)聚居区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在15-19世纪的西方著作和地图中,“突厥斯坦”的地理范围也是模糊不定。在奥特利乌斯、德·约德、洪第乌斯等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突厥斯坦”位于里海以北。1602年,由意大利人绘制的《坤舆万国图》中,还把阴山山脉以北的地区标为“突厥斯坦”的一部分。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各种语言的划分,一些西方学者和作家错误地使用“突厥斯坦”一词,来指代天山以南到阿富汗北部的地区,并且习惯以帕米尔高原为界,将这一地理区域分为“西突厥斯坦”和“东突厥斯坦”。至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东突厥斯坦”完全是近代产生的伪概念,是境内外分裂势力为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而捏造的政治名词,新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
新疆的历史是一部多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筑家园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新疆的中华各族儿女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新疆,共同维护边疆稳定!曾几何时,新疆的众多民族共抗外敌,共同捍卫了我国领土的完整,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上的新疆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边疆,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有家园,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买合木提江·卡地尔、玛迪娜·居马力甫,作者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
推荐阅读
为什么说西迁而来的高昌回鹘,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民族 | “正道”专栏之④
实证西域为中国固有领土之⑤丨古称高昌的吐鲁番,为什么被赞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
“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纪实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