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解读 | “中国式现代化”高被引文章系列(二)

治理评论 治理评论
2024-09-17

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解读



(第二期)

为全面把握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逻辑主线,全景透视政府治理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期《治理评论》公众号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面向读者推送一期学界关注度较高的理论文章,本期特别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解读(二)。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作者简介:唐爱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意识形态、韦伯现代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摘要: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上升到唯物史观高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在规定性具体呈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现代化。它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效 “结合”,成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驾驭资本的现代化。它既充分激活 “资本的文明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效驾驭资本,始终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全面现代化。它遵循了整体性文明逻辑,构建了蕴含五大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遵循了“并联式”现代性逻辑,形成了 “全面协调现代化战略”。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驾驭资本;全面现代化文章来源:哲学研究2021年第9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理路


作者简介:王岩,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摘要: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合理性和时代进步性,既要看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从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看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文明逻辑。只有从已然和应然两个维度,才能充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逻辑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11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摘要: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实质内容和世界意义,就在于它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走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中,以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国家独立为首要前提的现代化; 是在 “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中,以中国人民 “富起来”“强起来”为现实基础的现代化; 是在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以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使命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关键词:大历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文章来源:哲学研究2022年第01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基础、思想演进与实践逻辑
作者简介:张占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重点系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王学凯(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现代化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资本主义是世界现代化的“阶段性重合”,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世界现代化旨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内涵、理念和步骤随着发展阶段变化而演变。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体现在从被动现代化走向主动现代化、从外源式现代化走向内生性现代化、从单一现代化走向全面高质量现代化。站在历史新起点,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引领指导,坚持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追求,坚持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文章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8

《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


作者简介: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北京 102488),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组织、社会结构变迁、发展评估和社会分层。摘要:数字治理是数字化技术与治理理论的融合,其具有提供智能化公共服务、推动公民互动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创新的作用。通过对国内近十四年数字治理期刊论文的文本分析发现,我国数字治理理论研究在指导实践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治理研究方法和对象单一、研究内容趋同。推动数字治理的实证理论研究、公民的互动参与、基层数字治理的研究将成为未来数字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数字治理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数字”与“治理”如何平衡、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治理中政府角色如何定位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思考。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社会学中国经验社会变迁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2





推荐阅读近期文章精选

公告 |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二十周年院庆公告


点亮·专访 | 学术品质高的学者需具备的三个特点 ——对话任剑涛教授(第四期)


朱光磊 |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论纲


宋林霖教授 | “营商环境”研究专辑


王浦劬、臧雷振 |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探讨——兼论中国政治学的建设和发展


专题解读 | “中国式现代化”高被引文章系列(一)


李春根、王雯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税制结构优化



总策划 | 宋林霖

 编辑 | 张嘉桅

 初审 | 陈训  苏蕾权

 审核 | 陈志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治理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