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真心没有想到能在大陆买到
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呈递降书
1945年8月10日,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普天同庆。
这是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大规模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而且,在抗战期间,以英美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为先导,百余年来列强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已基本废除,租界已经收回,领事裁判权被废除,被日本强占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在联合国任常任理事国,百年积弱的中国一跃成为“五强”之一……这一切,不能不令人欣喜万分,也不能不使国民政府、国民党的威望突然高涨,达到多年未有的高度。
抗战胜利,确使国民党得到一笔巨大的政治财富或曰政治资本。然而,就在短短几年内,国民党这笔巨大的政治财富或政治资本却丧失殆尽,在最后的国共大决战中惨败而逃。
为何最终如此结局?政治家有不同的思考与解释,历史学家当然有更多、更不同、更深刻的思考、研究与解释,有关论文、专著指不胜屈。美国学者胡素珊的《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即其中最重要一本专著。
这部五十多万字、厚近五百页关于“中国的内战”的专著,却几乎未提战争、军事。显然,作者认为在1945—1949年决定中国命运的内战中,战争、军事并非决定性作用,所以本书的副标题是“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
作者认为,从“政治斗争”的角度看,中国这一次“内战”从1945年日本投降起实际就已开始。
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
日本的失败,使国民党突然面对一笔巨大的财富。胜利者的接收,成为贪官污吏的“劫收”。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汉奸的妻妾)是“接收大员”巧取豪夺的对象,被人戏称为“五子登科”。“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这句民谣,直观生动地说明了民心向背的瞬息之变。
国民党一位负责接收的要员也不能不承认此点,向蒋介石进言:“像这样下去,我们虽已收复国土,但我们将丧失人心!”有人意识到,这样的接收使政府“基础动摇,在一片胜利声中早已埋下了一颗失败的定时炸弹”。当时即有舆论称这种“光复”是“胜利的灾难”。
在“劫收”中民心尽失的国民党,在随后的“大决战”中注定要“在劫难逃”。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得到的那笔堪称丰厚、至为珍贵的政治资本,就这样被它突然得到的物质财富所吞噬。政治财富与物质财富不是相得益彰,而是后者吞噬前者,真是历史的吊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雷颐刚刚进入社科院近代史所时,就读到了美国学者胡素珊原版的《中国的内战》。雷颐说,这本《中国的内战》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重要的研究国共内战的专著,要了解现代中国,不可不读此书。
中国当代著名史家杨奎松也如此推崇此书:
《中国的内战》是任何想要了解国共关系史,特别是想要了解当年执政的国民党何以会短短几年间就败给了共产党的读者,非读不可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的视野相当开阔,尤其是对1940年代后半期国共两党在社会政治层面的较量,做了很深入的考察与研究,给人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中国的内战》是关于1945—1949年那场国共战争的最权威著作,也是一部经历了时间检验的史学经典。
该书英文首版于1978年,此后的中文译本绝版十余年,这次属于重版再译,重要的是,这次是完全未阉割版。杨奎松、秦晖、雷颐等先生鼎力推荐。书友评价,“十分独立的视角,这本书真心没有想到能在大陆买到。”
这个时代,优秀的纸书越来越稀缺进而越来越珍贵,尤其是像《中国的内战》这种靠谱又好看的著作。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多次断货,所剩无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