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教徒的五个特征:现代社会竞争力的源泉

齐二石 少数派文苑 2023-11-30
致读友

因微信改版,导致您很可能错过推送,请将少数派文苑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优质内容。星标方法:①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蓝字”少数派文苑“;②点击页面右上角的三个点”···“;③点”设为星标“。公号名称右侧会出现一颗黄色的小星星,大功告成!


在当今中国产业转型期间,我长期思考着一个问题———转型的道路该怎么走。工业化最早、发展最快的就是欧美。为什么工业革命产生在欧洲?为什么美国能够打赢两次世界大战?


《清教徒的礼物》这本书如同讲述历史故事,为我们描绘了清教徒促进美国工业化成功的五个基础特征———勤俭持家、亲力亲为、集体主义、组织能力和技术革新。


这五个基础特征奠定了美国管理科学的文化基础,以此不断演进发展,催生了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后因非科学原因更名为工业工程,并逐步形成管理创新的体系和方法。


概括地讲,上述五个特征,或者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协同并举,就是企业乃至国家成功的奥秘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美国在1870年后的100年间正是依靠清教徒的礼物,抓住了工业工程的应用从而成功傲视全球;而从1970年至今,其不断滑坡的原因是丢掉了清教徒的礼物,沉湎于财务指标工程,人才培养重头衔不重本质,所以美国浮躁、自满、贪婪了。


而日本、德国能够不断赶超的原因恰恰是他们拾起了清教徒的礼物,他们踏实、肯干、务实,不追求虚名、追求实质。



那么,我们中国人应从《清教徒的礼物》中学到什么?美国人的哪些错误,我们正在犯呢?


我们本来就工业基础薄弱,累积年头少,此时更需要追求务实、反对自满、避免贪婪、不断进取。以管理和技术协同创新、踏实前进,我们终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很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不容忽视的科技、教育、工业“大跃进”的思想倾向。我调研过很多企业,使我惊讶的是,有的企业家要么悲观,要么有点成绩即骄傲自满。我建议中国的企业家应好好阅读这本书,百利而无一害。


要知道,我国从1949年算起,工业化进程已有66年,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快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也已有37年,可是我国拥有的像丰田、大众、西门子、宝洁这样的世界级制造企业数量还非常有限,我们有理由浮躁吗?


中国经济当下最热的话题是“互联网+”,社会各界对于互联网引导行业创新、工业4.0和智能制造等等讨论得沸沸扬扬。但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与理想的差距在哪里?


制造业的竞争是一个由技术、管理和人这三大因素所形成的综合性竞争,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如何将上述三者组成周密、协同的系统,竞争中所依靠的知识是由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有机结合而成的。



我们的引领者、决策者,甚至身带各种专家学者头衔的企业导师们,拥有这样的知识结构吗?


中国企业在管理理念、实践方法上,究竟应如何创新,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技术经济社会,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土壤上开出中国管理理念的思想之花,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思索的命题。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对中国的管理理念创新充满期待。他在1995年时曾经说:“除非中国突然崩溃,我可以预测:以后10年左右,在美国和欧洲市面上将会出现大量题目为‘中国管理的秘密’的书籍,就像前10年大量的‘日本管理的秘密’一样。”


德鲁克也曾对《清教徒的礼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可惜未等到其出版就去世了。所幸在德鲁克做出预言的20年后,在本书再印之际,中国的企业家已经开始为世界管理学思想输出贡献。



海尔公司CEO张瑞敏于2015年11月得到全球极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授奖,即是优秀的例证。来自管理思想发源地的欧洲管理界如此认可张瑞敏的创新,是因为海尔给员工极大的自由来激发创业灵感,弱化层级结构,去除中间层,比更多的西方企业开放、自由和合作。


弱化层级结构和去除中间层,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管理理念创造,也与清教徒的思想暗合。


与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愈演愈烈,也是本书中着重批判的“财务指标工程取代工业工程”、“自上而下”、“专家误导”相反,新时代浪潮下的产业变革,呼唤更多尊重一线人员对市场的了解,鼓励动手能力的“现场精神”;呼唤更多勤俭节约、摈弃浪费的“精益思想”;呼唤更多赋予自主决策权但服从于协作精神的“合作集体主义”;呼唤更多对新技术不断尝试和严谨实践的“工匠精神”。


优秀管理的文化本质,即是本书给出的五大特征,它们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协同发展理念。我们应抓住管理科学发展的精髓,而不是今天复制苏联的、明天复制美国的,结果哪个也没成功。我们管理学者有责任研究管理科学的真谛,建设正确的中国管理理念、方法体系。

让我们在中国和世界变化发展的浪潮中,去探索、去理论联系实践,中国企业如能在新的时代舞台上实践和创新,方能带来中国梦的实现,也不枉两位年逾八十的作者倾力一生,为我们带来这本珍贵的礼物。


——2015年11月于天津大学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你们中国人什么都可以拿走,但是有一招你们没学会我们就不怕,那就是美国民间的创新能力、创新文化。


模仿美国科技发明成果者有之;复制其“制度优越性”者有之;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和管理文化,更是遍及世界。然而,却很少有人能看到美国奇迹的本质。霍博兄弟的《清教徒的礼物》一书试图追问的正是,什么才是美国文明带给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礼物。


◎另类视角还原“美国奇迹”的本质


为什么美国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能够迅速地发展?为什么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剧烈文化冲击带来了日本的经济创新与奇迹?美国发展的停滞仅是由管理问题导致的吗?中国亟须进行高速的本土创新,但到底中国是否有这样一个文化能够去推动大规模的本土创新呢?


在《清教徒的礼物》一书的作者看来,创新无关制度,文化才是创新的根基。《清教徒的礼物》所做的,正是剥开了“美国奇迹”的表层,直指背后的文化本质——勤俭持家、亲力亲为、美式集体主义、组织能力、技术革新。美国得之而兴,失之而衰,几百年的兴衰荣辱,无不与之密切相关。


▲《清教徒的礼物》书影

◎揭示现代竞争力的本质,一部重新理解个人、企业、国家竞争力来源的必读之书


美国之所以有今天发达的商业文化和科技发明,从福特、洛克菲勒等工业大亨开始,一直到今天的硅谷精英,他们的精神底色正是剔除浮华,亲力亲为的去创造价值的清教精神。可以说阅读《清教徒的礼物》不但能随作者剥茧抽丝的理清楚现代美国商业的起源与当下的问题,其实更是在阅读美国的精神底色——了解美国的过去才能知道它的现在,了解它思想根源的地方,才能了解它为什么成功。


更何况现代社会的竞争力的本质就在于创新与效率,这也是美国能够领导世界发展到今天的根源。无论是管理自己、管理企业、甚至管理国家,不理解清教精神及其背后的实质,就很难深切地融入现代社会的创新与竞争中来。


《清教徒的礼物》是一部美国奇迹史,也是一部管理文化论,其辛辣指出的当下的种种现实与社会问题——比如过往40年企业以及各类组织越来越实用主义、官僚主义、精英主义,更是每一个关心未来的人都应该阅读的。


▲《清教徒的礼物》目录

◎独家经典:让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心心念念却最终抱憾的名著


为了写成此书,作者霍博兄弟花费了毕生精力,书的结尾更附带25条管理法则,几乎每一条都堪称黄金定律,也因此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生前心心念念却最终抱憾没有看到此书。本书一经出版,就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2007年十佳商业书籍。任正非甚至多次在华为内部组织学习本书。


先知书店深知此书价值,从出版社争取到此书独家授权。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好书(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读懂美国立国之本三书”)



▍延伸阅读

看错世界,要倒大霉:改革开放背后的财富密码

我们为什么很难理解现代文明?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逃避对死亡的教育,就是逃避对生的思考

我们的价值观是如何被塑造的?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是荒芜的个性和“他制他律”的人格

看明白有限和无限游戏的差别,你的世界观将彻底改变

不要靠谎言过日子

张鸣:他是我见过啃档案,啃的最多最认真的人

名副其实的文化熔炉,世界主要文明在这里交汇

逻辑缺失,是进入现代文明的最大阻碍

创新的先知:ChatGPT“笔”下的“创新之父”熊彼特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观念

为救敦煌,妻子私奔,他孤守大漠50年,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