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4,理解当前中国经济的神作(无删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朱镕基说过一句话:“对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功,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我们党历来有一个传统,就是不过分强调个人在工作中的作用。但在我看来,朱镕基肯定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是一个伟大的改革者。


——项怀诚


有人说,相比于理解历史,理解当下中国似乎更难。理解当下,可以有很多视角,历史、政治、甚至意识形态,这些视角都不可或缺。但为什么我们看了那么多历史、政治、经济学著作,还是看不懂当下中国?


因为还有一个更加与当下切合的至关重要视角,却被大家长期忽视。甚至温总理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用这一视角看中国,才是惊心动魄的。


这一视角,就是“财政”的视角。作为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只有读懂了中国政府与经济的运作机制和行为,才有可能真正看懂中国。


著名政治经济社会学家周飞舟教授的《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就是这样一部以“政府与财税”为视角,能够深入肌理观察中国的神作。



本书是仅有一版,后来一度再版困难,曾在二手市场卖至千元的神书。


被读者认为是,“水平极高”,“值得一读再读”,“看完后对中国社会认识可以上一个层次。”


可以说,本书对理解当今中国种种现象极具启发性。理解今日中国,需要理解政府行为,而政府行为必然涉及财税。政府财税收支——钱从何处来,用到何处去?又影响到每一位国人。



也可以说,本书抓住了一条影响中国过去几十年,但却容易忽略甚至被无视的重要暗线:理解今日中国治理的起点不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更重要的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甚至可以说,94年税改影响,不比改革开放小。在这之后各级政府种种行为模式,以及城市化、土地、房子……哪一样都与94年税改有关。有没有税改,就是两个不同模样的中国。


税改不仅是一次财政变革,更是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变革。税改之后,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普遍行为模式:土地开发和土地转让高潮出现,房地产一步步成为中国经济支柱。


这种模式也在带来副产品:房价飙升、“空城”现象、曾经红火一时的乡镇企业销声匿迹……


而《以利为利》,不仅以翔实数据与资料,解答了分税制改革始末。更像进入企业内部那样进入政府“内部”,理解和阐释政府行为与动机,解开当今社会诸多现象的背后谜团:


分税制对中国社会到底有什么深远影响?普通人扮演了什么角色?房地产为何能影响几代人财富?……



《以利为利》作者周飞舟,与周雪光、周黎安老师并称“三周”,都是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学领域的大牛。《以利为利》即是周飞舟老师十年研究脉络的系统整理。可以说,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都在里面了。


政治/社会学学者周雪光:这本书的基本判断,观点明确,立论坚实。在中国改革走过一个完整周期后回头来看,这些基本判断仍然熠熠发光,意义深长,经得起时间考验。


这本书看起来有点深,其实却好读。周飞舟老师能让晦涩话题清晰易懂,是读者之幸。


要说美中不足,就是一些关键时刻的点到为止,但读者自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而这大概也是能出版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大众读者,还是商业界、学术界,对本书的评价都非常高,这是一本理解中国政府与中国经济运作必不可少的案头书。《以利为利》豆瓣高达9.4分,基本是国内此类书籍的高分天花板了。更为读者之幸的是,本书在绝版许久之后复活,且内容无任何删减,但只在极少渠道销售。


这本书一度售罄,现已重新到货,现货数量极其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在规格中选择兰小欢教授《置身事内》等“理解中国政府与经济制度”五书)



▍延伸阅读

从政府内部看中国,才能真正读懂中国

以利为利:什么是理解现代中国问题的起点?

张曙光评《大减税》:最好的财政是尽量少花钱

周其仁迫切想把这个秘密告诉中国人!(强烈推荐)

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商会风云:一群活出尊严的中国人

许小年:中国两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忠言逆耳)

吴敬琏:国家养那些只会“整词儿”的专家有何用!(祝贺吴老荣获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奖)

1983年,胡 耀 邦如何挽回民营经济信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