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穆雷、杨扬:翻译学跨学科研究之路径
编者按:“翻译跨学科研究”本身就是译学研究的一个命题。国内外学者对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属性有许多论述。此推文节选穆雷、扬扬(2020)在《外国语文》上关于跨学科研究的精彩论述。原文参考文献如下:
穆雷、杨扬.(2020). 翻译学跨学科研究之路径. 外国语文( 双月刊),36(6),118-125.
翻译现象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翻译研究亦可借鉴使用不同学科的一些通用研究方法,因此翻译学被认为是具备跨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学科。跨学科研究基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学科之间理论视角、术语概念、研究方法等的借鉴、渗透、交叉和融合,从而拓宽视角,深化认识,更新结论。……虽然翻译现象的跨领域性决定跨学科翻译研究的必要性,但“跨”的领域和方式方法并非毫无限度。跨学科研究应该考虑学科之间为何要融合、何以能融合、如何融合、融合的价值何在等问题,遵循一定的路径与方法。(穆雷、杨扬 2020:118)
跨学科研究是指超越一个学科边界,涉及两个及以上的学科知识领域的研究活动。它从某单一学科无法应对的综合性、复杂性的研究问题出发,基于学科间的内在关联,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互动,实现对问题的跨域整合研究,进而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融。与跨学科研究相关的概念包括多学科研究( multidisciplinarystudies) 、复合学科研究( pluridisciplinarystudies) 、交叉学科研究( cross-disciplinaritystudies 或interdisciplinarystudies) 、超学科研究(transdisciplinarystudies)等。(穆雷、杨扬 2020:118)
蓝红军( 2019) 对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进行了界定,认为它是指在研究具体的翻译活动和翻译现象时吸收、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拓宽思路,深化理解,促进翻译阐释的深入发展。他将跨学科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即为学科自身的研究、为新学科的研究和为横断学科的研究。他同时指出,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属于第一层次,是以发展翻译学自身为目的而与其他学科交流的研究。由此他界定了当下翻译学跨学科的本位与越位,明确了其研究的自主性立场。随着翻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逐步深入,不少研究成果相继涌现。当前国内基本上形成了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哲学思维系统(如翻译哲学、翻译思维学等) 、社会文化系统( 如文化翻译学、社会翻译学等) 以及语言符号系统( 如翻译修辞学、翻译符号学等) 的研究路线图(吴文梅,2020)。……蓝红军( 2019) 在李运兴( 1999) 所提的跨学科移植的三原则( 相关性、层次性和适存性) 的基础上提出三点补充原则: 问题导向原则、对象适切原则和动态综合原则。(穆雷、杨扬 2020:119)
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尝试提出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基本路径要求,具体包括:(1)立足研究起点——问题导向性和学科本体性; ( 2)明确交融前提——内在关联性和对象适切性; ( 3)寻求贯通机制——关系明晰性和知识创新性; ( 4)追问研究价值——目标针对性和现实关照性,分别回答翻译学跨学科研究“为何跨”“何能跨”“如何跨”和“跨为何”四个问题。(穆雷、杨扬 2020:119)
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起点是明确研究问题,也即明确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其次,定位问题需要基于本学科的自主性立场,注重学科本体性。坚守学科本体性并非要固化学科边界,而是要尊重学科的基础作用,重视学科纵深发展的根基是否稳固。……跨学科研究的起点要注重问题导向性和学科本体性,回答“为何跨”的问题。…… 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理论发展,都必须要明确所针对的研究问题,避免大而无当的空洞言说。……学科本体性是较为清楚的,是以发展翻译学自身为目的而和生态学交叉融合的研究。以问题导向性和学科本体性为研究起点,跨学科研究还要明确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融合对象的适切性,这是不同学科能够进行交融的前提。……对学科间的内在关联性和对象适切性进行充分论证,才能回答跨学科研究“何能跨”的问题。(穆雷、杨扬 2020:120-121)
跨学科研究根据视角的不同可概括为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与文化交融四个层次(刘啸霆,2006) 。翻译学跨学科研究要明确翻译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具体贯通机制,到底是贯通方法、贯通理论或者贯通问题,还是几者兼有?明确的贯通机制表现为对两个学科明晰的关系定位。其次,跨学科理论体系应该减少空泛讨论,着重明确之论,不能仅停留于对概念理论的机械套用或移植,应在追求学科知识创新的目标下寻求贯通方式。学科之间的关系明晰性和贯通方式的知识创新性体现了对跨学科研究“如何跨”的要求。(穆雷、杨扬 2020:122)
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对研究价值的追问可从两方面入手: 目标针对性和现实关照性,从而回答“跨为何”的问题。目标针对性是指跨学科研究无法涵盖所有研究领域及层次,也无法解决学科领域的全部问题,必须要有明晰的研究目标指向。没有普适所有问题域的理论,过于侧重理论的宏大框架可能会影响其最终解释力。目标针对性有助于在明确跨学科研究目标的基础上,预判相关问题,制定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解决方案,更好地实现跨学科研究的价值。(穆雷、杨扬 2020:124)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