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山玩水8:松洲书院——中国最早的书院

何家天 不学八哥
2024-08-29
《往事》95

弹指一挥间,小学毕业已一甲子!漳州最早的近代小学——育贤小学(男校)和养正小学(女校),在50年代初合并成嘉禾小学,1956年改为漳州市实验小学。那年我们“读一册”,成了第一届“实验品”,低年级仍在瑞京路嘉禾小学旧楼上课,1958年春搬到民主路新校,1962年毕业,至今已整整60年。难得的甲子纪念,难忘的快乐童年!

10月16日,漳州实小62届乙班一伙古稀男女老顽童,相招相约来到漳州浦南的松洲书院,一起重温儿时学堂读册的时光,有的还回味起依稀的朦胧情。刚上了16路公交车,老伙仔久别相见,心情激动,问候声不断,竟影响了公交车的行车安全,经女司机提醒后大家只好一路静默,少了欢声笑语。我们在终点站的前一站松洲村下车。

松洲村田园
松洲古渡口
浦南镇地处芗城、龙文、华安、长泰四县区交界,离市区才16公里,“少年家”骑车时记住了公里数。浦南离长泰也很近,良冈山上的翁婆石清晰可见。当年浦南十分繁华,九龙江北溪航运发达,是闽南交通商贸重镇,汽船可上抵新圩,下达石码厦门,是华安、长泰和安溪西部对外交通的要道,沿江的上山下乡知青对这条水路都很熟悉。年轻时我曾去赴圩,还在圩场摆摊热卖过自家加工的“三忠于”宣传剪纸,当然那不属于“非遗”艺术品,只是成批裁切赚点小钱的手工品。
松洲书院大门

松洲村口进去不远,就能见到松州书院。松洲书院创办于唐景龙二年(708年),已有1300年历史,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珦的讲学之所,是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和福建省重要涉台文物。以书院为学校名称其始于唐代丽正书院,而据史料记载,松洲书院却比丽正书院还要早10年,所以百度称其为中国最早的书院。漳州建置以后,儒家文化也落地生根,陈珦在北溪之滨松洲开辟书院,“与士民论说典故”。
威惠庙在前,书院在后
威惠庙供奉主神开漳圣王陈元光、配祀漳州郡司马许天正、辅胜将军李伯瑶、辅顺将军马仁等。松洲书院与松洲威惠庙在建筑上合为一体,形成前庙后院,别具一格,原有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15亩,内设有书舍、厅堂、跑马场等,具备古时教学与习武等功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松洲书院历代重修,一直保持着“庙堂兼书院”的特点,后于同治三年(1864年)被太平军烧毁,之后重建。但近几十年来,书院被当成粮食仓库,“破四旧”年代更遭严重破坏,现仍可见到散落的石雕和石柱。
散落的石雕石墩
古文物威惠庙石柱
松洲书院的长廊介绍了漳州古代的书院。漳州古代官办和民间教育并举,而官办的有儒学和书院两种形式。漳州府和各县均有孔庙孔学,府学即后来的西桥小学,龙溪县孔庙就是现在的漳州二中。书院也不少,龙江书院(芝山书院)最出名,为府级书院,也算漳州一中的前身。始建于清代的丹霞书院虽历史不长,是汀、漳、龙三地的最高学府,后来成为龙溪师范学校,在闽西南教育史具有重要的地位。大家在松洲书院纷纷落座学子座位,甲子之后再当一回小学生。
书院另一边的长廊展示了漳州府所辖各县的置县历史。
松洲书院
万世师表之位无人就坐

古代教室

漳州府下辖十县
松洲书院为陈元光之子陈珦所设,威惠庙是祭祀开漳圣王陈元光。这次我才知道,松洲村是畲族村,威惠庙的管理者姓钟,畲族。1300年前,陈元光父子平蛮,畲族是原住民,双方是征服与被征服敌对关系,当今民族融合已成为了一家人。芗城区畲族村有三个:天宝镇茶铺村和浦南镇的松洲村、宏道村,但不像华安长泰的官畲、坪水、漈头三个村会讲畲话,他们都讲闽南话。据说松洲村的钟姓是明代由海澄迁来,不知与唐代的闽越少数民族有否传承关系?
老顽童们先入为“主”
闽南有“唐化里”之说,据说松洲村也属唐化里。有人将它理解为唐代的生产建设兵团。陈元光为巩固地盘,设立军事行台哨所,又让部份老兵落籍管理,广泛招抚土著畲族山民加入,逐步形成村里,安边开发,还鼓励汉畲通婚。
参观松洲书院之后,又来到浦南镇双溪村,这是新近开发的乡村旅游点。大家人均43元饱餐一顿,还尽情引吭高歌,期望下次再会。待到毕业双甲子之年,不知还能有同学纪念否?
双溪村

九龙江北溪风光
远眺长泰良冈山的翁婆石
链接阅读:
1.华安银塘村:真正的赵家人
2.长泰高层村:漈头“正港”的畲族村
3.华安仙字潭和汰口古兵寨
4.华安行——截断云雨,高峡平湖
5.新正时“落落迤”——四处玩
6.欲穷千年史,走进古云霄
7.漳浦寻古——往事越千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学八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