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西路忆旧:漳州古城首善之街(上)

何家天 不学八哥
2024-08-29

《往事》135

《老漳州记忆》44
新华西路地处漳州古城的东西轴线,东起东城门文昌门,西至龙溪县衙旧址即原教育学院,长约1公里,横贯古城。其东段,商铺林立,是旧时最繁华的闹市。古代的道、府、卫、县等文武官署都集中在这条不长的街上,这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沿街还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宗祠府第、庙观教堂、书院学堂和医馆诊所,《闽南日报》曾将新华西路称为漳州的首善之街。

漳州古城城区古今对照图

新华西路跨过东、西古濠沟,千年濠沟环绕内城的东、西、北三面,将古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上图古城地图,绿色为内城,粉红色属外城,位于内城的官署衙门标黄色。小时候把这条护城河叫做“河沟”,后来才知本字是“濠沟”,现正名为宋河,显得文雅,但老漳州人还是习惯叫濠沟,其实史载唐代建城时挖掘,也可叫唐河。古代内城设有官署、廨舍,是官吏办公、生活的场所,外城为百姓经商与居住,到清末这条官民界线模糊,我们一介草民才得以在内城安家。外城的四周筑有石砌的城墙,周长1971丈(6公里多),开有四城门,东起文昌门,西至管仔头、三湘江,南抵博爱道,北到马道底北部。那时,东门街,新桥头,浦头港都叫城外,到我读中学时,住在新华东的同学仍然把到百货大楼一带习惯说成“去城内”。

新华西东铺桥跨过东壕沟

新华西路东段

我家老宅在旧城道口街,几代经营福文斋刻印店。道口街是新华西路从市仔头到公园东门的一段街道,长一百多米,往东与东铺头街相接。因靠近道衙而得名,道衙外的大埕(广场)则叫道埕,即现在的古城北广场。如果古城北广场与府埕一样,保留旧名叫道埕或道口,会更有历史韵味。道衙系指明代的巡海道和清代的汀漳龙道,管辖范围还包括汀州龙岩,是海防和监察机构,其位置大致为延安北路南段。民国时期道衙做过闽南护法区司令部、北伐军四十九师师部和警察局。50年代初我还见过这座坐北朝南的道衙旧楼,那时是漳州市公安局,就在今延安北路路口,大门口还有两尊大石狮。1956年旧道署拓通为延安北路,将这座几百年的文物建筑拆除,公安局则移建在道路西侧的新址,座向改为朝东,就是后来名扬全国的漳州110精神发源地芗城公安分局。

新华西路 道口街路段

道口街历史照片

除了道衙,还有几个官府也都在这条街上,最有名气的当属漳州府衙,这是历代的“市政府”。中山公园内的仰文楼就是府衙旧址,1932年红军攻克漳州,地方工农政权就设在仰文楼,现还留有府衙的一面古墙。当年粤军陈炯明主政漳州,没把旧漳州府衙及后花园当成行宫官邸,却将它改建为现代园林漳州第一公园,很有远见,还规划了芝山和丹霞山等处为第二、第三公园。后来何应钦将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留下一块何应钦撰写、刻意贬低陈炯明功绩的《中山公园纪念亭记》碑文。

民国时期的中山公园

何应钦撰写的《中山公园纪念亭记》
新华西路最西端是龙溪县县衙,50年代是龙溪县政府。县衙遗址现只保留一座功德碑,其他遗迹难找寻,但周边沿用几百年的县前县后等老地名,表明此处便是县衙的“旧所在”,最近重新开辟了龙溪遗址公园,纪念已消失的千年古县龙溪。1960年龙溪与海澄两县合并为龙海县,迁到石码,旧县政府成为教师进修学校,即后来的教育学院。

龙溪县衙遗址

漳州卫的官署,位于漳州府衙西侧与之相邻,是个地方军事机构,相当于军分区,下辖有陆鳌、铜山、玄钟等五个千户所,镇海卫撤销后也并入漳州卫。双门顶(香港路)是漳州卫出入的通道,卫署范围北至旗纛庙前街(今新华西路),南至卫口街(今台湾路),大致在今芳华里一带。
这些官府的周边留下不少与衙门有关的地名,如府口、府埕;道口街、道内、道埕;卫口街、漳南道巷、经历巷、卫衙内;县后街、县前直街、县前横街等等。通过这些旧地名,便知道这里曾是古代漳州的政治中心。

旧时街道,一般按地块取名,范围小,方位明晰,现代的都市街道,往往是好几公里长的直线。新华西路分段有不同的街名,以文昌门起,从东到西,依次为:东月城、丝线街、东铺街、行春街(十字街)、道口街、旗蠹庙前街、观桥顶和察院前街,每条街都只是路的一小段。

圆环及东月城历史照片,右侧为旧城墙改建的卫生楼

60年代的圆环(圆圈)

东城门文昌门

民国初年陈炯明对漳州进行市政改造,拆掉城墙,拓为马路,将文昌门前面的广场命名为陆安中枢,向东、西、南、北辐射四条街,即现在的新华东、西、南、北四条路。从东月城到县衙取直拓宽,铺上石条,取名陆安西路。后军阀张毅治漳,在陆安中枢建了一座“延誉亭”,亭四柱尖顶,底座有三级同心圆台阶,俗称“圆环”(圆圈),现在大家还是习惯这么叫。北伐军进驻漳州,将“延誉亭”改称“北伐胜利纪念碑”,陆安西路更名为中山西路,50年代,又改名为新华西路。路名带着时代烙印,改名就成为必然,同样叫中山路,厦门没变,漳泉都改名新华路。记得学龄前,家里中山西路172号的门牌改为新华西路176号,那时我还目睹了将路面的石条挖掉改铺红毛灰(水泥)的施工。
从圆环到自由路口,原是漳州府城东门的瓮城,因修成半圆形,也叫月城。长辈说过,大马路以前是城墙,又说圆环的那座卫生楼也是城墙,一时不明白,以后了解瓮城结构,就好理解了。当年城墙上的城楼改建为客栈,取名叫“卫生楼旅社”,以后百姓一直叫它卫生楼,让很多人错以为曾是医院或卫生机构。东市场对面的新华北路有一堵高墙,也是旧城墙,上面建有房子,以前是地区公安处,大门朝自由路(康乐道),水德宫的那道斜坡也是瓮城的遗迹。

本文分上下两部分,明天再发后半部分。个人记忆非历史研究,如有差错请指正包涵,并感谢《漳州古城老地名》一书作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链接阅读:
1.道口街与公爷街——儿时印象
2.实小知多少:漳州老“学堂”怀旧

3.官府衙门旧址知多少(增补)

4.非遗:刻印老行当

5.古城老字号:福文斋刻印店

6.中山公园怀旧

7.芝山忆旧:寻源中学与福建二师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学八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