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例行辱英] 伦敦,1854年,历史的死循环

拍老师 拍帮主 2023-06-19

各位晚上好~

今天咱们来例行辱个英吧。


照惯例,提前申明一嘴:

各位请吃瓜看戏就好啦,

不要横向对比,

不要发散思维,

也不要展开什么不应该产生的联想。




话说,今天微博老铁@李苦舟老师搬运了一篇1854年《泰晤士报》的评论文章。

——请品鉴:
在开始翻译和八卦这篇古老的社论之前,
咱们不妨先复习复习历史,
看看1854年的伦敦发生了什么。

1854年正值维多利亚时代早期,
这一时代堪称大英帝国历史上荣光的顶峰。
而伦敦则是日不落帝国皇冠上的明珠,
也是当时全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先驱。
理所当然,全英格兰、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人们纷纷涌向伦敦~
短时间就让这座城市膨胀到足足240万人口。
伦敦因此成为了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
也就比现在的印度高个三倍左右吧。
所以……可想而知,当时的伦敦,城市卫生状况有多么感人~

——比如说,请品鉴:

以上为背景。
以下正式开始八卦1854年伦敦的遭遇~

——请品鉴:
“1854年,霍乱在伦敦的索霍区暴发,整个地区几乎十分之一的人在十天内死亡。”

具体而言:
  • 索霍区的这次霍乱爆发,后来被称作“王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霍乱事件。
  • 在1854年8月份的三天时间内,127名居住于或者临近索霍区宽街(Board Street)的居民因病去世。
  • 之后的一周中,该地区的四分之三的居民逃离。
  • 到9月10日时,该地区已经有500名居民死亡,
  • 在伦敦的其他一些地区,死亡率甚至更高达12.8%。
  • 到了这场霍乱结束时,整个伦敦已经有616名死亡病例。




李苦舟老师转发的那篇《泰晤士报》奇文,
发表时期是1854年8月1日,
正是宽街霍乱处于大暴发开始前零星散发的时间节点。

下面就让咱们来赏析一下《泰晤士报》那篇奇葩评论文章:
We prefer to take our chance with cholera and the rest than be bullied into health. 
There is nothing a man hates so much as being cleansed against his will, or having his floors swept, his walls whitewashed, his pet dung heaps cleared away, or his thatch forced to give way to slate, all at the command of a sort of sanitary bombailiff.
It is a positive fact that many had died of a good washing, as much from the irritation to the nerves as from the exposure of the cuticle, no longer protected by dirt.

下面是微博老铁@陈总是搞事老师的传神翻译:
【我们宁可跟霍乱赌命,也不想被迫健康。
人最讨厌的事,莫过于不想保持干净,却被逼让人把自己捣鼓干净……
被迫清扫地面、被迫把墙刷白、被迫清理粪便,或被迫把茅草屋换成石板墙。
事实是,很多人试图把自己洗白白的时候都扑街了……
他们或是死于神经突然受到刺激,或是死于角质层突然丧失体垢的保护。】

金句摘选:
【我们宁可跟霍乱赌命,也不像被迫健康】……

这思路……
各位你们就说眼不眼熟吧?

只要把关键词从“霍乱”换成“XX”,
这玩意儿,顿时就变成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死循环了可以说是



当然啦,历史的循环,有时并不完全是悲观和魔幻的。

关于1854年伦敦这场霍乱大暴发,
现在人们印象最深刻的,
可能还是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之父约翰·斯诺老师的超神发挥。

——比如说,请品鉴:
复读几句啊:
“约翰·斯诺首次发现霍乱在人体内繁殖并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
“斯诺的研究被视作流行病学的发端,其对传染病学的建立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也被称之为传染病学之父……”
“毫无疑问,斯诺是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的先驱……”
“他在将霍乱病例放置在地理网格上,及根据家庭供水来源比较霍乱发病率方面的独创性工作,构成了流行病学方法发展的突破性创新……”

总之,1854年这次霍乱暴发,
正是由于约翰·斯诺的神来之笔,
最终在较短时间内就被控制和扑灭。

顺便一提,同样是在19世纪中叶,
大西洋对岸芝加哥的霍乱问题,
也被当时的美国人通过更激进、更牛鼻的手段给解决掉了。

——延伸阅读(点击图片跳转原文):
赞!



回到主题,继续辱英。

现在我们告别19世纪,
快进到益生菌大流行刚刚开端的2020年。

——请品鉴:
2020年10月15日,80多位继承了约翰·斯诺遗志的学者齐聚《柳叶刀》,
歃血为盟,发表了一篇名为John Snow Memorandum(约翰·斯诺备忘录)的檄文。

这篇檄文的主题思想,如上图所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控制益生菌19的社区传播,是维护社会和经济稳定的最佳方案”

所以问题就来了……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为啥还需要80多位学界大佬联袂出马?
为啥还需要扛出约翰·斯诺的大旗?

——因为……当当当当:
原因就在于,
这80多位打着约翰·斯诺名号的学界大佬,
他们要对抗的,
是大巴林顿宣言组织和群体免疫邪说。
(延伸阅读:大巴林顿宣言简史

而最后的胜负,相信各位已经看到和切身感受到
英国人抛弃了约翰·斯诺,
选择了大巴林顿宣言和群体免疫,
选择了故意压制儿童接种,
选择了利用小祖宗制造家播,
选择了通过不断重复感感染来维持牢不可破的免疫马奇诺防线。

——比如说,请品鉴:

UCL遗传学研究所所长Francois Balloux大教授:“必须要把健康的儿童们祭祀给病毒爸爸!越早越好!”


——请再品鉴:

牛津大学理论流行病学Sunetra Gupta大教授:“大家请不断地重复感染,这样才能维持群体免疫状态,所有的防疫管控措施都是在妨碍这一最终目标!”


呵呵~
这难道不就是:

伦敦,1854年,历史的死循环



以上!
最后再啰嗦一遍:

各位请吃瓜看戏就好啦,

不要横向对比,

不要发散思维,

也不要展开什么不应该产生的联想。




欢 迎 关 注
永久备份区(历史文章陆续上传中)
https://github.com/Paibangzhu/backup/issues
小蓝鸟
https://twitter.com/paibangzhu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eople/paizhaorushi
微博
https://weibo.com/pzxlbbz(有各种带货链接)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三点几啦!饮茶先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