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急难愁盼” 办好民生实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北鹿泉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联社、石家庄审计中心安排部署,牢牢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围绕广大群众的大事小情,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
聚焦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一是积极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专项活动,用足用好再贷款及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全力满足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争当助力鹿泉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排头兵”。截至9月末,累计发放支农支小专项再贷款5.65亿元,累计为200余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续贷、展期和延期还本付息22.05亿元。二是结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短、频、快”的融资特点,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广大客户量身定制“代发工资贷”“商户租金贷”“园丁贷”“车位贷”等数款信贷产品,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截至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8.63亿元,较年初净增5.84亿元,实现了国家政策的精准滴灌,跑出了普惠金融的“加速度”。
聚焦乡村振兴,破解融资难题。一是通过保供“菜篮子”“米袋子”市场,加大农业生产领域的信贷倾斜,共计支持鹿泉区疫情防控农产品重点保障企业3户,贷款金额2480万元。在支持农户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鹿泉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彰显“鹿泉农商”特色。截至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5.6亿元,较年初净增0.78亿元。二是“双基共建”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鹿泉农商银行以“双基”共建为抓手,推进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该行主动与鹿泉区农业农村局、鹿泉区各乡(镇)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运用自主开发的“智慧营销平台”系统,推行“定网定格定人”的网格化管理,扎实做好“整村授信”工程,实现整个村庄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有需求的“应贷尽贷”、无需求的“无感授信”(预授信),力争实现“整村授信”区域全覆盖。自推广以来,累计开展金融大讲堂318场,采集客户信息3000多户,新增“双基”农户贷款3.51亿元。
聚焦普惠金融,服务城乡百姓。一是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熟地熟”的优势,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率先获取合作机会。截至目前,累计代发了鹿泉区粮食直补、高龄补贴、水库移民等数十类惠民补贴资金,累计为群众开立代发账户10余万户,并通过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实行延长营业时间等,确保各类惠农资金兑付业务准确、及时发放到位,把鹿泉区委、区政府对老百姓的关爱第一时间传递到群众手中。二是在辖区停车场、学校、景区等加快推进场景布设,全力打造高频、高价值金融场景。特别是在景区附近的行政村、中心社区布设了金融便民店40家,发展特约商户116户,布放各类自助设备近百台,推进电子支付业务在旅游景区产业链各环节的广泛应用,满足了广大游客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为鹿泉区旅游景区建设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力量。
聚焦服务细节,提升金融温度。一是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卡”推广工作,充分向客户讲解乡村振兴卡免短信服务费和每月前10笔异地取款和跨行取款手续费等优惠政策,积极布放即时制卡机12台,客户通过即时制卡机办理乡村振兴卡,用时最多5分钟,极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二是积极开展提升社保专项服务,将社保卡营销与“金融大讲堂”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申领、制卡、激活“一站式”服务,让客户“领得安心,用得放心”。三是在厅堂服务保障上,对全辖31家网点配备雨伞、老花镜、放大镜等便民设备,设立无障碍通道、配备爱心座椅、设立爱心窗口等。四是将“上门服务”打造成“金字招牌”。以提升客户获得感为出发点,变“被动上门”为“主动上门”,实现“零距离”服务,无论是医院病房的签字确认还是走进校园的学杂费代收,客户一个电话、一声需求,工作人员即可特事特办,迅速行动,形成高效的“服务链”。截至9月末,累计上门服务办理业务200余次,让许多行动不便、身患疾病的特殊客户感受到了贴心的“农商温度”。
聚焦人文关怀,彰显企业文化。鹿泉农商银行先后装修了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图书室、职工餐厅等场所,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读书会、红色观影等活动,有效满足了员工学习生活等需求,进一步增强了“以行为家,爱行爱家”的凝聚力。同时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青广大员工心声,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方位、多层次为青年员工学习知识、婚恋交友等需求提供支撑,引领大家持续发挥爱岗敬业、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进一步激活全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无终点”。鹿泉农商银行将持续贯彻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业务工作中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挖掘和延伸“为人民服务”的深度和内涵,持续提升广大客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