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守定位 发挥优势 求实创新 奋力书写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农信篇章

四川三台农商银行健全工作体系、完善顶层设计,优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供给,强化资源整合、提高服务质效,为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金融贡献。近年来,全行年均信贷净增保持在10亿元以上,涉农贷款占新增贷款投放比例保持在65%以上。截至9月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114.42亿元、涉农贷款占比88.02%,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健全工作体系,完善顶层设计

确立服务目标,与三台县政府签订30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每年不低于10亿元新增信贷投放目标。加强系统谋划,将助力乡村振兴纳入全行“十四五”规划重点推动,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助力乡村振兴的组织架构、阶段目标和主要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在总部设立“三农”服务中心,牵头调研、谋划、推动全行“三农”服务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将普惠涉农贷款作为单设指标,纳入机构年度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体系,择优选拔33名青年业务骨干充实农贷服务团队,制定涉农贷款尽职免责实施办法,激发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与活力。

优化金融服务,强化信贷供给

一是改进农户用信模式,扩展农贷覆盖广度。在对农户家庭综合授信基础上,支持家庭成员单独用信。截至9月末,全行累计完成自然人授信24万人,授信总额120亿元,农户贷款户数7.28万户、贷款余额75.35亿元。
二是构建“1+N”融资模式,拓展产业服务深度。与铁骑力士、冯氏牧业、代代为本等产业链核心企业合作,由企业出资贴息、担保分险,我行对参与产业链的中小微主体实施批量授信,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如,我行与冯氏牧业合作,由其为合作的养殖大户提供贷款担保,并出资贴息,我行向其推荐的养殖户定向授信、放款,实现了企业扩产、农户增收、产业增效的多赢目标。截至9月末,全行“1+N”产业链贷款余额达到2.3亿元,带动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389户。
三是把握政策要求,强化对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保持脱贫攻坚过渡期服务政策稳定,继续向已脱贫低收入户、边缘户发放生产性小额信用贷款,目前,全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 4632万元、服务农户1505户。坚持抓小不放大,向工投投放贷款1.04亿元,支持三台生猪—麦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网改造、污水处理、通讯燃气、高标准农田及土坯房改建等项目实施清单式管理,开展精准支持。至9月末,全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5亿元。

强化资源整合,提高服务质效

一是大力发展移动金融,增强服务群众的便捷性。组织客户经理走村入户,建立信用数据库,推动“无感授信”,群众通过手机银行在家即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农e贷智能贷款。截至9月末,全行智能贷款授信2.5万户、金额21.09亿元,用信1.06万户、余额7.51亿元。
二是探索抵押模式创新,提高种养加工大户贷款额度。如,与代代为本合作,由企业提供麦冬仓储服务,我行向麦冬加工、收购、种植大户提供仓单质押贷款;推出生猪、肉牛活体抵押贷款,有效满足养殖户大额资金需求,目前,我行麦冬仓单质押和生物活体抵押贷款余额达到2亿元。
三是用好人行支农再贷款,加强低成本信贷资金投放。在人行绵阳中支和县支行支持下,获得支农支小再贷款5.6亿元,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合理安排贷款投放,重点支持三台“3+2”现代农业产业发展,9月末,全行支农再贷款余额3.8亿元、惠及涉农主体726个。

践行普惠责任,放大支农效益

持续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中小微信用贷款管理实施办法,降低对抵押资产依赖,抓好信用贷款投放,截至9月末,全行信用贷款余额41.27亿元、占比37.38%。认真落实央行、银保监会指导的降费和让利举措。印发贷款利率优惠十条措施,对“三农”“小微”和民生贷款项目实施利率优惠,仅2021年前9月,全行累计减少各类贷款客户利息支出3000余万元。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站建设。目前全行已建成综合服务站402个,实现对行政村的全覆盖,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获得惠农信息、基础金融服务、物流通讯、金融知识普及等综合服务。1至9月,累计交易22.67万笔、金额3.35亿元。
下一步,三台农商银行在各级党政和监管部门引领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围绕基层党建共建、升级数字金融、发展普惠服务等,进一步打开思路、增添举措、狠抓落实,为支持县域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三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监  制丨段树军 徐春培  责  编丨张  炜  郭锦辉
制  作丨李   康              法  务丨徐  喆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