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机制迎来经营与“实体”共兴盛
山西平遥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山西省联社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盯年度目标抓经营,把规模与效益作为第一目标,把“三农”与小微作为第一主业,把风险防控作为第一责任,创新思路,深化改革,“三维提升”重铸经营机制,助推业务发展。
一
加强存款营销,提升规模增长“速度”
资金组织工作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为保障存款的稳定,同时积极压降存款成本,平遥农商银行通过分级管户、考核驱动、联动营销,加大资金组织力度,提升规模增长速度和质量。截至2021年10月底,各项存款余额127.47亿元,较年初净增13.55亿元,存款市场份额居县域首位。
分层包户实现精准对接。全行干部员工分层包户,领导班子包政府、法院、公安等重点单位,网点负责人包所辖区域乡镇政府、村两委以及企事业单位,各层级负责人积极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沟通对接,努力争取各项政策的支持和财政、项目资金的沉淀。
考核驱动激发内生动力。平遥农商银行制定并下发了季度流动红旗考核办法和对公存款营销激励考核办法,将存款净增、日均存款净增、代发工资、综合营销运用、银行贡献度作为奖励的重要指标,激发各网点营销存款特别是低成本存款的内生动力。
联动营销提供综合服务。针对存量贷款户,根据对公账户金融贡献度进行利率优惠,并积极联系其上下游企业,沟通代发工资业务,为贷款户及其上下游企业员工开通手机银行、营销“先锋贷”“白领贷”“助农贷”等信贷产品,强化与贷款户及其相关人员的联系,促进资金沉淀,提高资金归行率。同时,各网点充分利用节假日吸储时机,通过色彩鲜艳、引人夺目的装饰,将充满活力、充满热情、充满喜庆的活动氛围营造到位,吸引来往客户办理业务。
二
聚焦三农小微,提升信贷投放“力度”
平遥农商银行将“三农”与小微作为第一主业,抢抓全省转型发展机遇,奋力推进信贷业务向“支农支小”转变。
整村授信助力“三农”发展。为助力“三农”发展,平遥农商银行加快推进整村授信,开展“一线党旗争先锋 整村授信惠民生”迎国庆业务竞赛活动,通过科学制定任务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建立营销奖励机制及明确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带头、支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实际工作中,各网点挂图作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重点走访辖内行政村、社区、街道、商圈、市场、企业等,多渠道收集客户信息,筛选、甄别、锁定目标客户,并通过送金融知识下乡、送利率优惠以民、以惠促访,以情促访,增强村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客户黏性。截至2021年10月底,平遥农商银行已对全县200个行政村开展了整村授信工作,行政村覆盖面为94.34%,已有9326户农户办理授信3.11亿元,全面激活了农村金融服务链条。
小微获客助力“小微”振兴。平遥农商银行紧跟晋中审计中心步伐,依托融泰支行成立了小微授信中心,成立调查组、审查组、专职审批,全面推动“全员营销、岗位分离、系统授信、机制保障”小微信贷作业新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在制度建设上,制定了《平遥农商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全流程操作规程》《平遥农商银行客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平遥农商银行小微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平遥农商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及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在平台搭建方面,采取全员营销获客、小微授信中心调查、审查、审批的办贷模式,通过信贷岗位的分离与制约,达到强化风险管控、提升管理质效、激发经营活力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受理客户221户,办理授信55户,金额1200余万元。截至2021年10月底,平遥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7.4亿元。
多管齐下助力“实体”兴盛。一是制订《平遥农商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试行)》,引导信贷资金更好的运用于有效率、有收益、有保障的实体经济领域,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二是统筹人力资源,将人员调配向一线客户经理倾斜,充实了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制定《平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管理办法》《平遥农商银行综合营销岗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充分激发客户经理以及综合营销岗人员工作积极性,为营销实体经济客户提供人力保障。三是调整涉贷支行信贷业务权限,提高办贷效率,更好更高效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三
坚持综合施策,提升风险处置“强度”
围绕不良贷款清收这一目标,平遥农商银行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提升不良贷款处置水平等举措,积极主动化解风险,效果明显,成效显著。
坚持上下同心,确保清收不良有合力。一是充分发挥领导“领头雁”作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将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作为全行发展的“生命工程”。带头示范、压实责任、主动认领、挂牌督战,以实干担当带动不良压降。二是成立清收团队,针对大额不良贷款清收团队多次召开专题分析研讨会,谈方向、讲政策、列方案,疏通沟通渠道,执行力大幅提升。三是通过采取全员认领不良,第三方合作清收,加大竞赛清收等方式,加大清收奖惩力度,将不良贷款的“死水”变成“活泉”。
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清收不良有定力。一是狠抓贷款收息率管理,强化正常关注类欠息贷款的考核,扩大风险贷款考核口径,设置贷款欠息容忍度,严防欠息贷款向下迁徙。二是开启“溯源式”清收,实现名单制管理。借助“大起底、大排查”活动,从信贷系统、原始借据着手,明确历史成因,疏通清收工作现实脉络,动态研究调整清收策略,精准施策清收。三是加强与中介机构合作,积极对接资产管理公司、产权交易平台等机构,大力推进委外清收、挂牌出售等市场化处置手段,有效消化处置不良资产。四是开展信用修复,加速不良贷款的化解速度,通过盘活续贷风险贷款的方式,让贷户、企业“活”起来,征信“好”起来。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