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信(巴中)助力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山高路陡雪又大,天天都在巴山爬。老板伙钱不松价,穷得赶个二五八。”这是一首地道的巴山背二歌,道出了解放前巴中的真实模样,山高、路陡、人穷。
1932年红四方面军入川,在巴中通江设立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人民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革命牺牲,几乎倾尽了整个巴中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红军革命事业。1935年红军离开后,老、少、边、远、穷便成为巴中的代名词。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四川农信(巴中)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地方金融、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作用,运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深度融入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如今,一幢幢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一处处精致的巴山新居依山而建,一片片葱郁的花椒、茶叶随风起舞,一垄垄工整的果蔬大棚错落有致,光雾山的红叶迎来八方游客,王坪的烈士陵园接受万人瞻仰,诺水河溶洞奇秀险幽吸引着世人前往......一切表明,巴山旧貌换新颜,贫穷一去不复返。
强化党建引领
打好“红”的底色
红色是巴中的底色。有红军之“红”、也有红叶之“红”。巴中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原川陕苏区的首府所在地,革命先烈的鲜血洒满了巴山大地;巴山的红叶景色奇特,每到秋天,光雾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四川农信(巴中)助力乡村振兴中,另一种“红”成为了底色。
“要强化党建引领,抓好‘双基共建’‘党建和创’等,充分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农信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线高高飘扬,推动四川农信(巴中)更加细致绵密地扎根巴山大地,为巴中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贡献更多的农信力量。”在2021年四川农信(巴中)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会上,四川农信巴中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毛强对做好辖内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要充分发挥全市54个农信党支部、683名农信党员的作用,把每个支部的党旗、每个党员的党徽上的红色融入巴中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老区乡村振兴这盘棋,巴中办事处将第一子落在了党建引领上。辖内信用社党支部与基层村社积极开展结对共建,通过共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结对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合力推进“整村授信”等方式,全面融入乡村振兴。辖内各行社党委积极加强与县委政府沟通汇报,主动介入县域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以及民生领域等,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巴中办事处党委在与市委政府签订助力乡村振兴10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内,积极加强与市委政府沟通汇报,并充分发挥办事处牵头营销的作用,与市人社局完成第三代社保卡推广发行,与市医保局完成“医银直联”合作,成功推动江家口水库项目落户平昌农信联社,与中国移动巴中分公司、中国电信巴中分公司开展“党建和创”,合力推动巴中乡村振兴。
支持“三农”发展
增添“绿”的亮色
绿色是巴中的亮色。既有绿色森林,还有绿色食品。巴中是一块绿色的宝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被称为秦巴山区的生态绿肺;巴中还有绿色有机的生态产品,是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四川农信(巴中)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就是积极支持“三农”和绿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四川农信(巴中)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照省联社信贷结构调整和发展绿色金融的决策部署,主动调整信贷结构,聚焦“三农”领域,把绿色金融融入乡村振兴各个环节。
“三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四川农信(巴中)始终秉承全方位支持“三农”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定力,紧扣全市“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三个四”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创新推出“花椒贷”“茶叶贷”“黄羊贷”等特色产品,大力营销“蜀青振兴贷”,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不断加大“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核桃、花椒、银耳和黄羊、青峪土猪、土鸡等种养殖产业蓬勃发展。截至10月末,四川农信(巴中)累计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0.74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1.03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68.49亿元。
同时,大力支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紧扣市委政府大力发展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支持秦巴中药材种植基地、青峪黑猪、云顶茶叶、南江黄羊等农业产业化基地328个,向19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经营主体259户发放贷款4.03亿元;支持罐子沟葡萄产业、南江万利通生猪养殖等特色生态种养殖项目468个,全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96.2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达244.81亿元。
在支持绿色清洁能源开发方面,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限制“两高一剩”产业信贷投放,并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与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污水处理、光伏发电、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四川农信(巴中)累计投放贷款15.62亿元,积极支持江家口水库、黄石盘水库、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道改建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推动文旅产业
彰显“蓝”的特色
蓝是巴中的特色,天蓝水更蓝。巴中常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0%以上,蓝天白云是常态;同时,巴中的水来自秦巴山深处,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大山深处随处可见碧蓝色的河水。四川农信(巴中)瞄准“蓝”的特色,把推动文旅康养作为金融支持老区乡村振兴的又一着力点。
发展文旅康养,文化是底蕴、生态是基础。巴中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风景秀美,生态宜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巴中市委政府把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作为巴中发展文旅康养的一个重要定位。四川农信(巴中)紧跟市委政府战略部署,加强对文旅康养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建设、休闲康养基地建设、乡村旅游等方面持续加大信贷投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累计投放贷款9.72亿元支持巴中交通设施建设,累计投放贷款4.36亿元支持景区开发,累计投放贷款11.63亿元支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累计投放贷款3.27亿元支持休闲康养基地建设。
融入乡村治理
发扬“泥土”的本色
农信因农而生,伴农而兴。农业离不开土地,农信本身也点缀着“泥土”的颜色。四川农信的办公大楼,就是这样一种朴实、真诚、亲近感十足的“泥土”颜色。四川农信(巴中)在助力老区乡村振兴中,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苦干实干,如“泥土”一般脚踏实地,才能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度融入乡村治理,让农信和“三农”绑在一起,是四川农信(巴中)助力老区乡村振兴的又一实招。
融入乡村治理的第一抓手就是加强对口帮扶,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选派的10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持续帮扶联系村,600余名挂包联系干部员工继续做好脱贫人口帮扶工作。持续加强农综站建设,是融入乡村治理的又一张王牌。按照省联社农综站建设“四流合一”和“六个一”的总体要求,巴中办事处积极推动惠农惠民“一卡通”“医银直联”“银村直联”“通讯服务”等功能进入农综站,力争把农综站打造成为助力老区乡村振兴的“桥头堡”“排头兵”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行政村一级的重要支撑点。截至10月末,全市建设农综站324个,受理金融业务42.08万笔、交易金额1.48亿元,实现金融服务功能12项。强化金融宣传,也是融入乡村治理、促进经营发展的法宝。通过网点客户经理走乡串户,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推广“蜀信e”“惠生活”等农信金融产品,让农村也能享受“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用金融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推动共同富裕。
在中国古代,工笔,尚写实,笔法工整,精谨细腻。彩绘,从容大气,被称为丹青,常用于雕梁画栋。四川农信(巴中)在助力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以红为底色、绿为亮色、蓝为特色,点缀“泥土”的本色,四色共融,工笔彩绘,筋骨分明、细致绵密,勾勒出了一幅农信助力老区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下一步,四川农信(巴中)将持续发力乡村振兴,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融入更多的色彩,把川陕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事业描绘得更加美丽!【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