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分子原子周旋,与无机有机为伴 | 化学教研周活动回顾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新课标新教材全面实施。本周,我校进行了化学教学周活动。教学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以教师公开课的形式邀请校内外专家针对青年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进行教研与点评,同时通过举办化学趣味问答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趣味知识竞赛

深大实验首届化学趣味知识竞赛于3月21日下午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高一(3)班陈楚同学和施恩华同学主持。

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半决赛决赛三个赛程。题目基于同学们的基础知识,联系生活与科学常识,极具趣味性。同学们踊跃参与,最后选拔出24名同学代表分成4个小组进行比赛,由两位同学进行实时计分。

在必答题环节,赛况一度焦灼,所有参赛选手都紧盯大屏幕,都想争取又快又好地答题。答案出来的那一刻,得分小组欢呼雀跃,失分小组也会相互鼓励。

当遇到全部小组都出现错误的题目,就会将答题机会给到观众,并给予富含化学元素小礼物作为奖励。台下的观众们也紧张投入,紧盯屏幕。

前面的答题环节结束后,三个小组进入半决赛,半决赛需要三个小组根据上一轮比分的高低来选择题库中的一组题目进行快问快答。最终,两个小组进入紧张刺激的决赛环节,决赛需要两组通过抢答器来进行抢答,这要求我们的选手反应要快、知识储备要丰富。

最后比赛还设置了观众抢答环节,同学们都热情高涨,其中最后一道题由招颖潼老师进行化学实验,同学们回答相关问题,极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颁奖环节

参与比赛的同学和全体化学老师合影留念




青年教师展示课

高一高二全体化学老师带来了精彩的展示课,在展示课中青年老师在落实新课标新课改,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展现出优秀专业素养。

高一的授课内容为《化学反应的限度》,王雨柔老师以合成氨的发展为切入口,通过为什么合成氨的产率如此低来引出可逆反应的特点。在整个课堂内容上编排合理,通过合成氨的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并对是否达到平衡进行判断。课堂活跃,老师讲解深入浅出,学生都聚精会神,反响很好。

高二的授课内容为《烯烃》,母芳雅老师聚焦科学前沿,开头以一篇近期发表在JACS杂志上的有关塑料的循环利用文章介绍烯烃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概念。立足于生活以口罩的制备源头为情境线,谈到烯烃的结构及其性质。课堂生动活泼,将理论与生活生产实践进行很好的链接,下课后学生仍觉意犹未尽。



研讨会

青年教师展示课后,化学组全体教师在行政楼A栋会议室举行了教研会议。会议开始之前来自附中的蔡钦副主任、钟晓欣老师、邹晓慧老师以及赵咏佩老师带来了单元教学书籍,并与王文明主任、赵策主任合影。其中一本书籍由我校化学组教师和附中化学组教师共同参与编制。

授书仪式后,针对观摩课进行研讨与点评,来自附中的四位老师对母芳雅老师和王雨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给我们在座的青年教师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四位老师认为王雨柔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规范”两个字。无论从教态还是板书都非常规范,学生回答问题作答规范,这都得益于王雨柔老师在平时课堂的悉心培养。在规范的同时,这节课也充分的发挥了化学学科特色。针对课堂设计中,以合成氨作为情境线贯彻始终,宏微观进行充分的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同时让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附中的四位老师针对母芳雅的课进行了非常详实的评价,对于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乙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拓展烯烃的性质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母芳雅老师课堂节奏的把控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老师们还结合新高考的考试模式,对于课堂内容的拓展以及相关的备考方式进入了深入的指导。



教师的反思和感悟

王雨柔老师:《化学反应限度》为必修二第六章的第二节内容,同学们在刚刚接触时理解起来稍有难度。我在设计课程时选择以同学们熟悉的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合成氨产率较低的原因。接着让同学们开展活动,分别绘制浓度时间图像以及速率时间图像,让同学们感受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平衡的概念,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分别利用等和定去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最后进行课下思考,将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课后蔡钦老师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一是将工业生产的实例做为载体时,要关注细节问题。二是应该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母芳雅老师:烯烃这节课选自《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以疫情下的新“网红”——口罩和酒精为情境线,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复习乙烯的结构与性质,进行知识迁移,比较不同烯烃在结构和性质的差异,积极地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设置问题,让学生找寻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感悟

高一(7)班 任珈乐同学:在这次化学周的活动中,通过参与化学趣味知识竞赛激发了我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在公开课上,老师清晰的讲解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在这个星期里,我学到了很多新的化学知识,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也能继续参与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高二(5)班郑力高同学:芳雅老师备课充分,讲课认真细致,上课前发下学案方便同学们预习要讲的内容。专业素养也十分优秀,能让我们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这节课中有关于化学的知识与生产,让我们了解到化学这个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口罩中熔喷布的材料,工业生产中的除杂问题等,能切实提高我们的全方位能力,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并熟练运用。

高二(4)班王蔓源同学:对于化学反应 我们往往会考虑到电子的得与失,这是化学反应的核心,因为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电子云的偏移或改变,通过研究化学反应之中电子的得失关系,我们能确定反应的过程、机理等等。知识竞赛带给我的可能不仅仅是化学知识,更是深刻理解了人生的得与失。



编辑 | 巫菲 纪少如

初审 | 任云峰

终审 | 刘淑艳


上期回顾(点击即可阅读)

1.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年3月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教师公告

2.深大实验第一届教职工乒乓球、台球比赛回顾

3.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成长 | 第二期主题班会观摩课圆满结束


深大实验2023年招生咨询1群

群号|824457473

 · 深大实验 · 


深大实验2023年招生咨询2群

群号|825227173

 · 深大实验 · 

(2群已满)

深大实验2023年招生咨询3群

群号|825227173

 · 深大实验 · 

共生共长 惟精惟实

微信号|Szufssyzx2021

 · 深大实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