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帖子,“大家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张衡地动仪,其实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古籍复原出来的,应该称为‘王氏地动仪’。”该帖子还指出,张衡地动仪根本就是伪科学,这种地动仪根本就不可能记录地震。无独有偶,2018年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包括那张广为人知的照片。一石激起千层浪,难道中国人从小就是熟悉的“张衡地动仪”是造假的?
地动仪
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张衡地动仪并不是预测地震,而是获知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因为古代通讯手段落后。1952年《人民画报》出人意料地用一个整篇图文并茂的描述了王振铎这款仿制版的地动仪。然而,此后的教科书中,把《人民画报》的一段话删除了,“可惜张衡这一重要发明早就失传了,隋朝时科学家临孝恭尚写有一部《地震铜仪经》,也未能传流下来……这里介绍的这个模型,是我们在1951年设计完成,主要是根据《后汉书·张衡传》的记载,及考古材料而复制的。”
-地动仪结构图-
正因此,当中国逐渐对外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古代科学开始了解,他们对张衡地动仪产生了强烈的质疑。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最早记录地动仪的是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张衡传》。范晔是这样描述张衡地动仪的: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乃知震之所在。”“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可惜的是,张衡地动仪仅在公元138年记录了一次陇西地震后,直接失踪了,无人知道其下落。
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美、日等国地震界的权威,都在质疑中国的张衡地动仪。1972年,日本专家关野雄用精密计算方式否定了“直立杆原理”,他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地震学的专家所承认。到了1984年,美国地震学权威专家博尔特院士毫不客气地说:“张衡地动仪模型工作原理模糊,模型简陋粗糙,机械摩擦大大降低了灵敏度,对地震的反应低于居民的敏感,其作用应予以质疑,而且利用铜丸的掉落方向来确定震中也是不确定的。”
傅承义(1909.10.7—2000.1.8)
不光外国人对张衡地动仪质疑,中国科学家们也强烈质疑。比如中国地震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义曾说了一句毫不客气的话:
值得深思的是,被严格证明原理不成立的模型,为何还会堂而皇之的在教科书中?
互联小时候也对此印象深刻,但是虽然当时也觉得很神奇(有些疑惑),但是当年的互联,完全不知道教科书中还会有假的,根本没有这样的认知,自然也无从质疑,唯一能怀疑的就是自己没有深刻理解他的原理,小孩子不理解也正常,结果就放过了。
希望我们的后代,再也不要相信任何书本,任何人,任何x,都是绝对正确的,发现疑问,应该做的就是,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直到搞清楚确实自己没理解或者推翻书本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