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丰田法则:每20年,汽车产业将有一次大变动

文宇 锦缎 2022-07-06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丰田英二是丰田汽车第五任社长,也是贯穿丰田从无到有、从名古屋一家纺织公司成为全球汽车龙头的关键人物。2005年出版的回忆录《丰田巨子》,从丰田英二的个人视角,记录了从丰田佐吉到丰田章一郎时代,丰田的草创、数次危机直至最终崛起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日本汽车产业史的重要缩影。

较长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丰田的外部书籍或文章层出不穷。以丰田英二的这本回忆录对照,大多数外部观点都显得有些神话意味了。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工业试图通过新能源技术工艺换道超车的当下,贴合事实地观摩丰田这座他山之石,发现汽车产业的内核实质,或是应有之义。


01
启示一:外部善势,内部善物


丰田原本是一家纺织业家族企业,以织布机起家立命。众所周知,以蒸汽动力驱动的纺织业崛起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明治维新时代背景下,丰田家族开山人物丰田佐吉1890年发明的“木质人力织机”和1925年发明的“G型自动织布机”,是这一西学东渐浪潮的产物。

很大程度上,丰田的起点,附着着“善势如水,万事始成”的道家思想。而这也是丰田得以穿越百年周期的核心哲学。

20世纪初前30年,是丰田的襁褓时期。固然贵为日本民族工业的先进生产力,但丰田与西方的差距却仍有百年之长。彼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席卷欧美。丰田的织布机家业,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余波。


千利休奠定日本文化的审美主格以降,这个民族的“崇物”精神便日渐根深蒂固——“只有美的事物能让我低头”。在丰田家族内部,从织布机向汽车的转折,也隐含着这样的文化痕迹。丰田英二的幼年,他的父辈们擅长的话题里,最多的便有对于蒸汽动力的讨论。

某种意义上,对于动力的“崇拜”,是“崇物”精神在丰田家族的具体投射。这也注定了丰田走上造车之路,并行至百年心无旁骛。

当然最显而易见的是,丰田造车,是品尝到先进生产力甜美果实后,再度的“西学东渐”实践。得益于织布机产业为家族带来的财富、商业网络与认知积累,丰田英二小学三年级时候,其父已经从德国带了一辆电动汽车回来。

丰田英二的表兄丰田喜一郎,也就是丰田佐吉的儿子,被认为是丰田汽车的奠基人。喜一郎作为企业家,长人之处,是勘破事物第一性的能力。但可能也恰是因为过于敏锐(敏感),使他在后来时代逆流中显得韧性不足。

后话暂且不提。喜一郎留给丰田的遗产迄今一以贯之:外部善势,内部善物。

喜一郎超越时代的远见,支撑着丰田家族实业香火百年的延续。

1920年代,开始涉足研究汽车时,喜一郎便以美国为参照系,构想出未来日本的汽车市场格局:达到10人一辆的普及程度。“每10人一辆汽车,一亿人口就有1000万辆汽车。如果每年淘汰一成的话,就需要100万辆新汽车,仅此替换新车的需要就可以养活汽车工业了”。喜一郎深信这个时代必将来临。

以此预研框架为指引,1937年丰田汽车正式成立。50年后的1980年代,日本汽车保有量已约为3人一辆。

相比“善势”,喜一郎留在“善物”层面的遗产,影响力更为深远:丰田式生产(Just intime),也就是后来流行于商学院的“精益生产”。百年之后再看,它仍然是制造业的第一性。不过,今天的“精益生产”,被后人装进了过剩的内涵,甚至养活了一票SaaS公司。

其实,造车之初,丰田面临的困境可以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从螺丝钉到铸件,从化油器到火花塞,甚至是零件的尺寸标准,丰田家族是毫无头绪的。用丰田英二的话说, “都已经开始生产汽车了,才开始调查零件市场”。

这样的背景下,喜一郎推行“看板式生产”(丰田式生产雏形),其中的苦心就不难参解:既要在零部件短缺且质量堪忧情况下,让生产线运转起来;又要保障大宗商品成本最优化,避免压货挤压现金流;又要指导匮乏汽车生产知识的工人的装配工作。当然,还有一个隐含的原因未被点破——汽车工人的薪资与工时挂钩,企业主需要量化工时的最大效率。为此,喜一郎专门制定了一本10公分厚的生产手册。

这便是丰田式生产的由来。即使如此,1940年代以前,丰田的唯一量产汽车产品——G1卡车,一直打不开销路。丰田英二回忆说,“1936年底至1937年初,丰田制的卡车一直卖不出去。除景气不佳之外,更重要的是,品质实在很差。”

直至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救”了丰田一命。


02
启示二:危机是常态


最近这一年,汽车产业先后历经芯片危机、石油危机以及疫情反复大考。如此高频外部冲击,并不常见。但展开丰田近百年历史,也会发现,危机在汽车产业本是常态。

丰田的崛起,是在“时代的波浪”(丰田英二语)浮沉的过程。其中,历次遭遇的主要危机按时间线算,清单可以这么长:

·质量危机
·通胀危机;
·财务危机;
·劳资危机
·环保危机
·社会责任危机
·石油危机
·贸易摩擦危机。

质量危机几乎贯穿丰田前20年,上文有提及,不再赘述。

丰田汽车历史上第一次破产危机,发生在战争之后。丰田面临的局面不是卖不出去,而是没有原材料,以及汽车卖出去,却收不回货款。触发破产危机的要素多元,比如对美战争赔偿、反财阀垄断、地震等自然灾害、战争对产业环境的反噬等。但论其核心,还是这些要素交融下的通货膨胀问题。

1947年开始,日本物价不断暴涨,企业员工的薪资几乎每个月都面临调整。即使丰田英二这样初出茅庐的资本家阶层人士,也面临一无薪水可领,二则储蓄遭银行冻结的局面。

渡过这次破产危机,丰田的代价是以裁员及汽车制造与销售网络分拆为“投名状”,同时在原母体——丰田织布机公司接管前提下,获得了银行家的支持。这一过程中,丰田汽车创立灵魂人物丰田喜一郎,不得不引咎辞职,自此淡出汽车制造业江湖。

破产危机,本就是财务危机与劳资危机发展到极致的表现。尽管被化解于一时,但此后十年,处置财务危机与劳资危机仍是丰田的主旋律。

这场大考,是丰田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转折。自此之后,丰田开始迎来百年中最大的运势,从首台小轿车产品“丰宝”(Toyopet,皇冠前身)开始,逐渐开启了和平年代国际化运程。


1960至1980年代期间,在汽车产业发生的很多事件,与今日惊人巧合。很大程度上,也印证了经济周期不断滚动轮回的特质。

这一期间,以现代环保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的“ESG 1.0”,率先在汽车这一全球第一大工业部门内流转开来。

这样的时代印记,对丰田这样的行业龙头,仍是焦头烂额似的挑战。

几乎在整个六七十年代,丰田汽车最大的公关危机就是尾气排放问题。在丰田英二的自述中,看得出,他自始至终对这一肇始于1960年美国的“废弃设限运动”耿耿于怀。丰田英二回忆说,那段时间,“使得我疲于奔命,无法像以往那样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于公司的工作。”

自负也好,傲慢也罢,在与时代意志博弈过程中,丰田汽车最终唯有调整自己技术能力,不断适应。直至1980年代中期,随着氧化触媒技术在汽车产品上的逐步应用,丰田的第一次“ESG危机”算是告一段落。

福兮祸所依的是,在丰田英二的认知中,这次ESG危机算得上是真正的“危中有机”。晚年复盘这件事时,他曾说到:“也因为这个规定,使得日本的汽车技术超出欧洲许多。”


03
启示三:每20年,汽车产业将有一次大变动


丰田汽车最华丽的成长曲线,在1966年绽放。这一年,一代世界名车卡罗拉(Corolla)问世。低廉的价格,与精致主义外表,击中了那个时代最广泛购买力人群的心弦。

卡罗拉被认为是丰田成功的密码。从历史地位上,它与福特T型车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汽车产业内部最宽且长的赛道上滚出的雪球。以卡罗拉们为样板,在日后的商学院中,导师们也乐于将需求、成本与工艺,提炼成汽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构成。

微观来看,莫不如是。但稍稍展开历史的脉络,其实这些归因之上,仍有更神秘且决定性的力量,左右着福特、丰田、大众,直至特斯拉们的交替接棒逻辑。

众所周知的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20年,正是以美国为核心国的西方国家战后发展黄金期。1961年至1971年10年间, 美国GDP由5233亿美元翻倍至10634亿美元;日本作为美国的经济附属国,也在这10年之内实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乘上时代巨浪,至少要有块舢板。对丰田来说,此时时刻,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日本汽车工业体系,已经从1930年代的舢板,悄然进化成1950年代的母舰。当普照的阳光打在丰田身上,我们看到:

及至1960年,丰田集团已下辖9家公司:丰田汽车、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厂、日本电装、爱新精机、丰田车体、爱知制钢、丰田工机、丰田贸易,以及一家用于技术创新孵化的研究机构——丰田中央研究所。那个连一个螺丝钉都要犯怵的年代,已经翻篇了。
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支撑下,1959年,丰田已经拥有两座“超级工厂”,生产线被细化为车身、喷漆与装配3个子部门,月度产能正式突破1万辆。

时来天地皆同力,卡罗拉这朵“花冠”,攀沿着繁荣周期的脉络,绽放的恰到好处。


在经济泡沫膨胀的高潮阶段,亦是板块冲撞最剧烈的时期。当丰田这样趁势而起的新势力,几经浮沉终于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便开始有意无意的向旧王们宣誓主权。

1961年,丰田主动向呈递的合作议案,被福特董事会否决,但未给出任何理由。时任丰田社长石田退三,非常生气地骂道:“福特那些不懂礼仪的小子!”。这样的情绪,是历史情绪的积攒释放,是当时丰田内部一致性的情绪。连丰田英二也认为,“这种行为,是很缺乏义理道德的”。

这不难理解,丰田成长的一条暗线就是“师夷长技,产业报国”。早在1940年代甚至更早期,丰田即以福特为师,搬抄了后者的理念与工艺。弱冠时期的丰田英二,曾赴美福特工厂游学观摩,彼时福特工厂管理者们的冷眼与傲慢,是驱动丰田自1940-1960这20年间奋起赶超的“黑暗力量”。

从“低三下四”,到挺起腰杆,丰田用时20年。之后的20年,演绎的,则是从挺起腰杆到平起平坐的故事。直至1980年,丰田再度主动提出合作案,这一次是以完全不同的条件在美国设厂。

“上一次是以‘敬请指教’的态度要求福特指示小汽车生产。这一次则是‘让我们来教导你们’的态度,宾主地位完全颠倒。”追溯这段祛下心结的历史,丰田英二晚年不禁感叹:世间事本无恒常,每20年便有一次大变动。

以“丰田法则”为鉴,每20年,汽车产业将有一次大变动。这么算,2020年,又是一轮新20年的起点。

往 期 推 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