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卷不动了

智信研究@孙阳 资管云 2024-03-22


到底是什么变得不一样了?


聊几件最近身边发生的小故事。


01



几千块工资够干啥的


两周前有幸受邀参加了一家信托公司的高净值客户沙龙,我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了当下财富管理行业最新的变化以及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的各种功能,期间重点介绍的就是家庭信托和家族信托这两类信托服务。

 

活动的效果还不错,现场二十多位客户听得都挺认真,结束后还跟我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其中一位50岁上下的大姐对家庭信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问了我很多细节问题。

 

我问她为啥这么关注家庭信托,主要的打算是什么,她是这样回答的。

 

“我儿子今年6月份刚毕业,现在找工作那叫一个费劲啊,好不容易托人找关系给安排进了一个事业单位,工作还算稳定,就是收入太低了,一个月到手不到4000块,够干啥的啊!”

 

“我听你说这个家庭信托,觉得挺好的!你看啊,我现在能凑个六百来万,在这买信托理财,每年有将近5%的收益,到手差不多就是30万。我就想着做个家庭信托,受益人就是我儿子,本金就一直留着,把每年的利息给他,一年三十多万也差不多够他开销了。”

 

“我们当父母的攒点钱,本来就是给孩子准备的,但是又不好直接给他,怕他不懂事乱花;而且要是都给他了,等以后结婚了不就成了夫妻共同财产了,被媳妇拿走了怎么办?”

 

显然这是非常典型的信托需求。合法收入装入信托账户进行投资,隔离加分配,受益人就是自己的儿子,一点毛病没有。但是吧,一年5%收益且保本的信托产品恐怕很难一直都有,万一降到4%了呢,万一降到2%了呢,万一本金亏损了呢?

 

“你说的这些我知道,资管新规嘛!万一以后收益不行了,我们老两口走之前肯定还能留下一些,至少还有两三套房子嘛,也都装进去,收房租,把房租也给儿子,一年怎么也得给他凑个几十万的花销。”

 

我说其实您也不用这么操心啊,孩子还年轻,现在挣得少,过几年升职了,收入不就上来了。

 

“哎,你是不知道,就我们儿子那单位啊,最大的领导一年也挣不到20个,你让他咋努力奋斗,总不能去贪污受贿吧?但是呢,现在这样的环境,还是在体制内待着好,至少有个保障,父母给贴补点呗,咱就希望孩子能安安稳稳的。”

 

多么朴实无华的想法,有父母贴补的孩子真幸福啊!

 

不过一年能从信托账户里拿走几十万的人,现在干嘛还要去上班挣那几千块的工资呢,当初干嘛还要刻苦求学呢?如果孩子们都挣不到钱了,都得靠父母补贴,那父母的退休金从哪里来,资产的收益又要从哪里来呢?如果子女的幸福全由父母成败决定,那年轻一代还怎么有努力奋斗和继续繁育后代的动力呢?


 ▲ 点击课程,试听任意5节



02



还债


我妈的朋友,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阿姨最近遇到点糟心事。

 

她女儿今年三十八,上个月回老家正式官宣了当丁克的决心。在要孩子这件事上跟家里打了将近十年的太极,终于打不动了。

 

之前不要孩子的理由无非是工作太忙,北京的房子太贵,户口还没解决之类现实的问题。老阿姨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想着把家里的几套房卖了,再把手头的理财和存款凑一凑,怎么也有个大几百万吧。交个首付,剩下的用来请保姆,养个孩子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儿嘛。户口的事情再从长计议呗,无论如何也不能绝后啊!

 

但是这次女儿提出的不要孩子的理由让老阿姨无言以对。

 

女儿说今后几十年的形势会很艰难,大多数人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不想让孩子来这世上受罪。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干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挣点钱吃好喝好,攒点钱给自己养老,没啥大的理想和抱负了。过些年实在混不下去了,就跟老公一起回老家陪着两边的老人一起过。

 

“这辈子怎么也要把老债还了,新债可不想再欠了。”女儿最后的话是这样说的。老债是父母的恩情,躲不了的;新债是养儿育女的责任,不是必答题。

 

女儿走后,老阿姨气得在医院住了好几天,出院就和老年大学的朋友到广西北海疗养去了。走之前还请我妈吃了顿饭,约她今年冬天去三亚住两个月,好好享受一下人生。

 

“一毛钱也不给她留,说什么还债,生她养她的债,她这辈子还得起吗?”老阿姨忿忿不平的跟我妈吐槽,搞得我妈也跟着义愤填膺。

 

“你们80后这些独生子女啊,真是娇生惯养,太娇气了,我们当年饿着肚子都要把你们生下来养大,你们倒好,不愁吃不愁穿的,居然还不要孩子了,简直岂有此理!”

 

“妈,如果当初我也坚持不要孩子,你花不完的钱还会留给我吗?”面对上一代人的质疑,我也不知该作何解释,只能半开玩笑的说。

 

“留个屁,一毛钱你都别想拿走,我都捐献慈善了!”我妈在电话里的声音都劈了叉了。

 

我知道她是在说气话,大多数老一辈家长都爱说这样的气话,因为根本实现不了。按照法定继承原则,没有在生前做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一毛钱都不留给子女。活着的时候就能准备一份捐赠遗嘱的人又有几个呢?

 

其实丁克的做法在80后里并不算主流,要是去跟90后和00后的弟弟妹妹们聊聊,他们肯定会有更多的“道理”来回怼老一辈的质疑。毕竟他们才是当下的生育主力军,毕竟今年的生育率不出意外真的要创新低了。

 

顺便做个小调查:父母要给你准备多少钱,你才能毫无压力的生娃呢?


03



他们跟我说买保险可以把钱弄到国外去


从一位银行的朋友那里听说了一侧关于保险客户投诉的事儿。

 

保险投诉向来是银行的重灾区,但主要都是收益不达预期的问题,多年来处理的方式方法已经比较成熟,闹得厉害的,找保险公司要点经费补偿客户,闹得一般的,银行自己安排点小礼物安抚一下即可。但这次的客户不差钱,闹得也不是收益率,而是当初销售人员承诺的功能没有实现。

 

保险除了基本的保障和投资收益之外还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吗?

 

有的,客户一口咬定,当初卖她保险的客户经理说过,这个保险到期后资金能出境,而这才是她决定买这个保险的真正目的,然而现在钱还好好的待在受益人在国内的账户里,根本出不去。

 

保险是资金合法出境的新工具?这确实触及了我的知识盲区。不过据我所知,最近这些年个人资金出入境管控史无前例的严格,很多曾经存在过的打擦边球的做法都被查处和叫停了,目前已经没有能够绕过外汇管制并且合法合规的出境渠道。

 

听说这几年甚至有人通过跨国官司的方式暗搓搓的把钱搞出去,在海外安排一家公司对自己在国内的公司提出起诉,并且故意败诉后进行司法赔偿将钱汇给对方。这种做法就算不被查处,操作起来成本肯定也是很高的,因此并未成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做法。至于通过地下钱庄人肉背钱出去这种原始做法,成本更高,风险更大,除非是违法所得的黑钱,普通人肯定不会这样干。

 

由此可见,资金出境是多么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岂是随便买一款保险就能轻松实现的?但据说这类情况在市场上并不少见,很多代理人在向客户推荐保险时都会暗示有资金出境的功能,至于怎么实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反正能让客户相信就行。其实很多购买大额保险的客户并非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只是有病乱投医,侥幸心理作祟下总觉得能找到制度的漏洞。

 

现实的情况是有钱人都太想把资产润出去了!面对富裕人群资金出海的迫切需求,不知道多少骗子正在开动脑筋,磨刀霍霍。买保险出不去其实是好事,真要是出去了,钱还是不是自己的就不好说了,资金出境或许会是接下来几年里诈骗案件的重灾区。


 ▲ 点击课程,试听任意5节



04



还是回家吧


上周,张同学约我吃个饭,说自己快要离开北京了,走之前想找我聊聊天。

 

2019年我参加湖南某高校的CFA实验班教学项目,在大学里站了半年讲台,张同学当时大三,是班里的学委,经常协助我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跟我混的挺熟,后来一直保持着联系。

 

张同学学习非常优秀,本科毕业前顺利通过了CFA一级,并且获得了香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资格。毕业后来到北京发展,到上周见面时正好一年。

 

“有点丢脸啊,才一年就混不下去了。”张同学满脸无奈地说。

 

过去的一年里,张同学干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际背景的大型咨询公司,这是最长的一份工作,干了半年主动辞职了,原因是加班加到脱发、便血,实在是担心猝死对不起爹娘的养育之恩。第二份工作去了某券商营业部做理财经理,干了三个月被劝退了,因为没能完成任务指标。最后去了一家主营金融考证培训的民营机构,负责CFA课程项目的督学,工作就是在微信群里让学员打卡,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偶尔写一些广告软文,工资一个月到手不足10K。

 

“每天起早贪黑的干,钱一点没存下,事业毫无方向,身体落下一堆毛病,谈了三年多的女朋友也分手了。”

 

“老师,有段时间其实我挺怨恨你的。你当年跟我们讲的那些金融行业的高光,还说学金融的在小地方没前途,一定要去北上深发展,我都信了。在香港一年多的时间戴着口罩哪儿都去不了;终于摘了口罩回来,发现不管是金融的就业,还是北京的机会,都跟你说的不一样。”

 

“本科毕业后留在老家的同学现在都结婚成家、买房买车了,晒朋友圈都是晚上宵夜,周末郊游。我一边加班一边看他们的朋友圈,看了整整一年啊,混了个一无所有。考CFA、去香港留学、来北京发展,到底哪件事做错了呢?”

 

越努力越过不好,这不是张同学一个人的错,而是当下大多数年轻人面对的悖论,是时代的悲歌。

 

最终的决定是回家。至于干什么,张同学目前还没想好,可能准备考公务员,或者家里亲朋好友想想办法,托点关系在地方国企找份工作。房子车子都是现成的,工作落实后就该安排相亲,张罗结婚的事儿了。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再看到张同学朋友圈,也是晚上宵夜,周末郊游的好日子。



结语



到底是什么变得不一样了?


不太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所有人的心态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的大学生毕业了想的是出国深造、创业开公司、或者去一线城市的高档写字楼里当白领;现在的大学生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备战公务员考试。以前的家长教育孩子要艰苦奋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家长想的是让孩子稳稳当当待着,收入不够父母来凑。以前的中、青年人生孩子是望子成龙,让孩子去替自己圆梦;现在的中、青年不要孩子是为了不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以前人们投资想的是两年至少翻一倍,现在人们理财想的是在找到下一份工作前账户里的钱可别用完了。以前的企业家赚了第一桶金想的是扩大再生产,争取做大做强;现在的老板们恨不得赶紧把资产变现润出去。

 

行为金融学描述了一种现象叫做确认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是说当我们已经形成一个观点时,大脑就会有意识地寻找支持或证实这一观点的证据,会对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投以更多的关注,进而更加巩固这一观点。

 

打开手机,国外是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升级、日本倾倒核废水;国内是楼市低迷、股市再战3000点、理财产品暴雷、青年就业率成迷、新生人口率逼近冰点。我一度认为自己犯了确认性偏差,以至于总是看见、听见身边和网络上的各种消极的故事。但当我开始主动去屏蔽这些消极的声音后,却发现能安心看下去的节目只剩新闻联播了。

 

到底是什么变得不一样了,以至于让所有人都这么悲观?

 

经济学家说这就是周期的力量,凡人难以抵抗,只能顺势而为。我不想喝着鸡汤去对抗周期,但也不想垂头丧气,无限躺平,生活还是一天天的过,工作还是按部就班的干。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文:孙阳 | 智信研究公司财富管理首席研究员




资管云·免费兑换任意实务课↑↑↑


资管云·课程推荐

讲师

曾荣 智信研究公司研究总监

◀ 点击试听任意5节



资管云·推荐阅读

🔥 金融人失业后干点啥?

🔥 VC/PE都开始奔“公”了!

🔥 哎,投资的心态崩了!


ziguanyun.com


联系我们

Cathy-资管云小秘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