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居良,例外中的例外(上)
本文主角:福居良
相对于摇滚乐手,一般来说,爵士乐手对于合作的态度极其开放,一个组合不会很长时间保持固定阵容。除去人员关系这个任何领域逃脱不掉的问题外,以即兴为主的爵士乐,更需要不同的思路互相刺激,来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对于digger来说,这有一个好处,只要抓住一两个关键人物,然后整理他的唱片,找到其合作者,以及合作者的合作者,以此类推,就会得出一张大图。按图索骥,只要从唱片入手,基本上可以把一个流派,或一个国家的主要爵士乐手的历史梳理清楚。也许有些人昙花一现,但没关系,只要留下了出版物,总会在历史中占据一个位置。
比如,对于日本自由爵士领域,鼓手富樫雅彦无疑是这样的关键人物,在其几十年音乐生涯中,出版颇丰,并广泛与国内外各种乐手合作。尤其是七八十年代分别推出的两张大配置的唱片《Spiritual Nature》和《Follow The Dream》,几乎囊获所有日本自由爵士好手,连一向孤傲的高柳昌行都参与其中。从他出发,几乎所有日系自由爵士乐手,都会在这张图中找到自己。其他爵士流派也类似,我们姑且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个隐形的圈子,与这些关键人物关系的远近,决定了自身的地位。
富樫雅彦《Follow The Dream》
不过万事有例外,总有一些人是在这些关系图之外,孤零零的悬在一旁,在流传下来的唱片中,找不到他们与其他人的任何关系。这些人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塞外高手,远离中原武林,躲进小楼成一统,这些人大多寂寂无名,只有资深digger才会把眼光投向这一领域,不过福居良是这些例外中的例外。
福居良1948年出生在北海道沙流郡平取町,父亲是轻津三味线盲艺人福居天童,在地方上算是小有名气,还有作家出版了描述其生平的出版物。他从小随父亲在各处旅行演出,在小学4年级时才举家搬到札幌定居。
关于福居天童的出版物
福居良并不像很多日本爵士大师一样,是科班出身。起初,父亲并不同意他学习乐器,但由于缺少伴奏乐手,18岁时,福居良开始给父亲伴奏,演奏手风琴。而后他来到东京磨练手风琴技巧,回到北海道后加入了一支探戈乐队。不过这种音乐风格慢慢跟不上时代,不久福居良就失去了工作。
22岁时,福居良在父亲的建议下开始自学钢琴,听唱片扒带子,在Bill Evans、Miles Davis、John Coltrane等大师的音乐中汲取营养。不久后,福居良再次前往东京,去磨练琴技。在日语里,类似良桑这种地方青年,前往东京在寻求立足之地的行为有个专有词汇叫做“上京”,其含义类似于中文语境中的北漂。不像日本独立摇滚乐,以大阪为代表的关西地区还可以与东京分庭抗礼,对于日本爵士乐手来说,在六七十年代,东京似乎是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乐手、评论家、唱片公司、演出场地、爱好者,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替代。
1968年从伯克利归国的渡边贞夫,为了提高日本爵士乐的水平,举办了类似培训班的课程,第二次上京的良桑也积极参加,学习了一年的爵士理论基础,提升了作为爵士钢琴演奏者的信心。
而后,通过偶然的机会,福居良结识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松本英彦,并加入其乐队,开始进行真正的演出活动,除了在东京的爵士咖啡馆“As Soon As”、“Pit Inn”等处活跃外,足迹还遍布日本各地。但这段经历,似乎对良桑有所打击,他的演奏技能并不能得到松本的认可,并屡受指责。当良桑丧失信心把自己关在屋里时,偶然间在收音机里面听到Ella Fitzgerald的“C Jam Blues”让他感动落泪,并在歌声的鼓励下,重拾起信心。
比之60年代,这一时期松本英彦的唱片出版节奏有所放缓,但还是持续保持推出唱片,但在这些唱片中却找不到福居良的影子。这是良桑与主流爵士圈发生的不多接触,但似乎也只是轻轻一掠,并没有融入其中。
松本英彦
上世纪70年代中前期,是日本现代爵士的一个井喷期,大量的佳作集中涌现,像日野皓正这种爵士明星,仅在70、71两年就出版了近十张唱片。诚然当时大量的自由爵士与融合爵士出版,与后来良桑出版中呈现的风格调性并不相符,但在第二次上京的几年中,至少从唱片出版的角度来说,福居良没留下任何痕迹,实在不能算得上是成功。
虽然爵士乐的灵魂在现场,但现场发生的一切转瞬即逝,无论如何口口相传,文字也不能表达音乐精妙之万一。而以即兴为主要精髓的爵士乐,如果采用记谱方式流传,无疑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所以唱片是最大程度可以把那一瞬的精彩切片保存下来的方式。
一个乐手,如果在各个时期都留下唱片,几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个人音乐发展的脉络会清晰无遗,并且这些唱片也会成为个人史的锚点,使其不至于淹没在时间长河之下。但在第二次上京这段时间里,福居良没有留下任何唱片录音,看起来是由于处于学习阶段,技艺还不适合出唱片,但后来,他屡屡在出版唱片与精进技艺之间难以抉择,这个矛盾几乎贯穿了他整个音乐生涯。
1975年,福居良27岁,结束了第二次上京,回到札幌组成了自己的三重奏。这时他们经常在爵士咖啡馆“Nika”(ニカ)以及演出现场 “Bi-doro” (びーどろ)进行演出,在北海道慢慢积累了一些人气,据记载还吸引了很多女粉丝。
Nika Logo
Bi-doro Logo
如果这样下去,福居良很可能变成一位在地方上小有名字的乐手,整天流连于爵士咖啡馆,充当人们交谈的背景音乐。这时一个关键角色出场了,与福居良类似,这个人并不在爵士史的主干上,他的出现好像只为了把福居良推向前台。他就像历史中的一些小人物,匆匆出现,又迅速退于幕后,他们只完成了一件事,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对于福居良的个人史来说,伊藤正孝就是这样的人。
伊藤是Trio Records的西洋音乐部门的总监,这个唱片厂牌现在已经结业,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非常活跃,出版了一系列的本土爵士佳作,还代理了德国大厂牌ECM在日本的出版。由于工作原因,伊藤经常去札幌出差,1975年,在Nika老板山本的邀请下,听到了福居良的演出,那时他们还是在角落里充当大家喝酒背景音乐的乐队,当时伊藤就被良桑的钢琴所吸引。后来每一次去札幌出差,都要去听他们的音乐,还向朋友借录音机,来录制他们的演出。
Trio Records Logo
经过了近一年的人员变化,1976年3月,福居良三重奏的成员固定下来,伝法谕任贝斯手,鼓手则是福居良则。
伝法谕是北海道函馆人,比福居良小两岁,高中时期就开始喜欢爵士乐,自学了贝斯,当时与其他朋友一起经营了一个小的爵士演出场地。伝法谕留下的出版物很少,在70年代与福居良合作了出版了两张唱片后,78年来到东京,83年回归札幌,80年代作为健未路三重奏的一员,只留下一张录音《Feelin' Groovy Vol.1》,90年代末出版了两张与钢琴的二重奏唱片《DEN It tell Vol.1&2》,可能是他唯一作为Leader的唱片。2002年,仅仅52岁伝法谕就逝世了。
伝法谕《DEN It tell Vol.1&2》
福居良则是福居良的弟弟,与伝法谕同岁,高中时开始自学打鼓,以好吃闻名。福居良则在与哥哥合作了两张唱片后,没留下任何其他录音。网上关于他的信息很少,零星信息显示他后来组成了自己的四重奏,一直在北海道从事演出教学工作。
三重奏全部都是自学成才,这对于科班院校出身,甚至国外深造乐手比比皆是的日本爵士乐坛来说,也算是一个例外。
三人组合固定下来后,配合日渐精妙,5月份参加了札幌的爵士音乐节,8月份在北海道成功的举办了巡演。伊藤认为录制唱片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同年9月7日邀请福居良三重奏在札幌的雅马哈会堂,录制了第一张唱片《Scenery》。虽然福居良认为自己的技艺还达不到出唱片的标准,但在伊藤的热情鼓励下,良桑完成了这张日后成为日本爵士史经典的唱片。
福居良《Scenery》
传闻这张唱片并不是Trio Records出钱,而是伊藤正孝自掏腰包录制的。虽然这则消息并未找到可信来源,不过从最终出版这张唱片的厂牌是Nadja而不是Trio Records,可以推断出传闻是非常可信的。
Nadja logo
Trio Records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电器品牌健伍(Kenwood)旗下的唱片出版公司,旨在通过软件(唱片)来促销硬件(音响),对唱片录音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但在运作过程中,唱片公司的逐渐发现音乐的价值并不是由录音技术来决定的,有一些音乐家自荐的作品,虽然录音技术指标无法达到要求,但依然精彩万分,错过实在可惜。为了平衡厂牌的商业属性与艺术属性,公司成立了注重音乐质量而非录音质量的子厂牌Nadja,口号是“为音乐家独立制作敞开大门的厂牌”。这个厂牌出版了很多佳作,除了本文的主角《Scenery》,沖至、丰住芳三郎、阿部薰等人都在该厂牌出版过作品。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Trio和Nadja的关系,类似于今日的摩登天空与Badhead。
《Scenary》这张唱片由福居良与伊藤正孝共同制作,另外伊藤还客串了摄影,其中一张侧脸照片被截取放大,成为了这张唱片的经典封面。唱片一共6首曲子,除了标题曲是福居良作曲原创外,其他有四首是经典爵士标准曲,剩下一首酣畅淋漓的“Early Summer”是另一位日本爵士钢琴家市川秀男的曲子。虽然是第一张唱片,但三重奏的配合十分娴熟,对比那些标准曲的其他版本,福居良的版本调子轻松明快,很有跳跃感。而主打曲“Scenary”笼罩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情绪,也是后来福居良一以贯之的特质。
由于唱片收到了很好的反响,一年后,唱片公司趁热打铁,这次由Trio Records亲自出手,录制发行了福居良三重奏的第二张专辑《Mellow Dream》。录制地点还是在札幌的雅马哈会堂,乐队成员也没有变化,这次一共花了两天(1977.08.17&18)进行录制,依然由伊藤正孝进行制作,而封面动感十足的飞鸟是由著名摄影师内藤忠行拍摄。
福居良《Mellow Dream》
这张专辑依然有6首曲目,比上一张专辑,福居良原创的曲目占到了一半,分别是标题曲“Mellow Dream”、“Baron Potato Blues”、以及“Horizon”,可见这一年来,福居良的创作能力在不断增强。其中长达9分钟爆裂长曲“Horizon”可谓元气淋漓,而“Mellow Dream”是良桑非常钟爱的曲目,后来又几次出现在唱片中。在这个版本中,起始的引子又营造了满满的怀旧情绪,像是电影中透过柔光镜,所有物品都在斜阳下泛着金色的镜头,而后曲子进入了轻松而跳跃主题,呼应了标题,像是做了一场醇美的梦。
传言这张专辑的录制,是由于福居良得知上一张专辑是由伊藤本人出钱录制后非常感动,对伊藤的一次回报。
伊藤正孝并非专业制作人,在同年参与制作植松孝夫的《Straight Ahead》后,在唱片史中就消失不见了。后来在《爵士批评》杂志1980年举办的唱片推荐活动中,出现了一个同名的人物,身份已经变成了宫崎市爵士咖啡馆Alfa的店主,推荐的唱片就是福居良的《Scenary》,想必是同一个人。
1980年《爵士批评》杂志
两年两张制作精良、反响热烈的唱片,按照这个出版节奏,福居良算是步入了成为爵士钢琴家的正轨,但这一切都在1977年戛然而止,等到他再次出版唱片,已经是17年后了。
(未完待续,月内更新)
日爵系列(月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