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远征军没有7000“娃娃兵”,松山战役更没有牺牲1000“娃娃兵”......

张传林 1细雨中的呼喊
2024-12-03

01

近两年有一些无耻的营销号和自媒体号仿佛已经掌握了一个流量密码,那就是消费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他们频繁地在抗战胜利日、在清明节、在春节等一些重要的日子里反复发布一些关于中国抗战、关于远征军的视频节目和文章。文案七拼八凑,史料张冠李戴,为了吸引眼球乃至惊爆眼球不惜编造历史。

其中的一条一定是:中国远征军在云南松山战役时,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日军,71军军长钟彬下令:“放开年龄,娃娃也可招兵!”

于是松山战役有了7000娃娃兵参战,有将近1000多娃娃兵壮烈牺牲并且留下诸多让人热泪纵横的豪言壮语......再配以松山远征军雕塑群里的“娃娃兵”群像,每次都能屡试不爽地收割大量的流量。  

我深知其中的谬误。 

作为一名抗战老兵的儿子,作为一个中国抗战史的爱好者,我认为先辈们不需要这种怀念和赞誉,对于诸如7000“娃娃兵”之类的乱象我早已忍无可忍,今天就说一说这个事情吧!

02

首先说出我的结论:松山战役的所有参战部队里(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71军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有少量“娃娃兵”但绝没有7000“娃娃兵”,中国远征军里也没有7000“娃娃兵”,松山战役更没有牺牲所谓的1000多娃娃兵。

都是假的,骗流量的。发这种内容的营销号要么蠢要么坏,要么既蠢又坏。

一切都是为了流量。一切都被他们当成生意。

03

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进攻位于云南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松山战役打响。从6月4日开始,历时95天,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71军和远征军总预备队新编第8军的10个团2万人先后参战,十战松山,终获全胜。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全员“玉碎”的第一次。敌我伤亡比1:6.2。战役中远征军战死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拔下滇缅公路上松山这颗最硬的钉子后,源源不断的大批驻印远征军部队和美国军事装备及战争物资开始畅通无阻地到达中国战场。

04

那么,松山战役参战的2万远征军里面有7000“娃娃兵”是怎么开始谬种流传开的呢?

应该是从一组照片开始的吧!


民间二战史研究者章东磐、晏欢等发现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的资料后,赴美国从中找到大量中国远征军的影像资料并在国内出版了《国家记忆》,国人从里面看见不少“娃娃兵”的老照片。

相信很多人对上面那张“娃娃兵”照片不陌生。近些年来,这张照片已经成了“远征军”的标志性影像。几乎在所有与远征军有关的活动中,都能够看到这张照片。这样的照片还有不少,比如下面的。

2013年9月3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松山战役旧址落成,整个雕塑群位于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占地约17500平方米,由402座单体雕塑组成,用东方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分将军、夏装士兵、秋装士兵、冬装士兵、驻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战马、吉普车12种方阵。

群雕的作者李春华是广东佛山的,我见过其人。因为李春华是个艺术家,对抗战史和驻印远征军及滇西远征军的了解其实也有限,他将“娃娃兵”作为一个群体方阵表现出来了,虽然有说明其娃娃兵方阵形象是根据上面的老照片为蓝本设计的,但实际上加深了人们对中国远征军里存在大量“娃娃兵”的误解。 

05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部队一部分在杜聿明等人带领下退回云南,一部分在孙立人等人带领下进入印度。

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称滇西远征军(Y部队),撤至印度的远征军部队称中国驻印军(X部队)。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

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远征军番号。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二战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

06

中国远征军中可能会有大量“娃娃兵”吗?

不可能。

作为中国和盟国精心打造的最精锐的一支部队,远征军分配到当时美国援华陆军装备的绝大部分,衣食住行的标准都远高于同侪。蒋介石和远征军司令官史迪威都不可能允许远征军里出现“娃娃兵”。

事实上,当时自国内运往印度蓝姆迦的国军兵员,必须经过两次严格体检。第一次体检由中方执行,第二次体检由美方执行。这两道体检程序,都不会允许体格羸弱及未成年者混入其中。

中方之所以重视,在蒋介石看来,此事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观感和体面;若兵员不合格,恐影响中美、中英关系。如:1943年9月15日,蒋指示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必须对远征军兵员进行严格体检,不合格者绝不能运往印度,若出纰漏将付诸军法审判。 

美方的体检,则对具体兵员拥有最后的否决权。中方体检侧重体格,美方体检除重视体格外,还格外在意兵员的健康,许多在中国军医看来无足轻重的“小疾”(如红眼病),美军军医都无法接受。

自1942年9月起,中国利用驼峰航线运输援助物资的返航美机,逐日向印度蓝姆迦空运官兵,但淘汰率高达到了50%。

这两道严苛的体检程序,使得远征军成为当时体格最为健壮的中国军队。很显然,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史迪威都不会允许远征军的兵员中,出现未成年的“娃娃兵”。

史迪威曾经在日记里评价远征军士兵:“在我看来,中国士兵是中国伟大人民的最好证明——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永不怨苦的忠心,他们光荣的目的,他们不变的忍耐,他们忍受了诉苦无门的艰难,从不呻吟,他们跟随着领导者,从不疑问也没有犹豫,他们从来没有在他们单纯、正直的心里想到他们所做的正是英雄的事业。他们的要求只有一点点,却随时都准备付出他们的所有.......”‍

07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关于远征军的资料中又出现那些“娃娃兵”的照片呢?

甚至美军通讯兵拍下的各种照片中,不少身穿军服的“娃娃兵”与美军士兵还相处融洽。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本原因是:军队收容难童,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常态。

由于当时的政府严重缺乏社会组织能力,没有能够对难童实施有效救助的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军队反而是相对管理高效的单位,于是军队不得不负起这方面的责任。包括宋美龄在抗战期间发起的难童救助运动,也高度依仗军队的帮助。

蒋介石勒令各战区收容难童,至晚始于1939年末。阎锡山、李宗仁、顾祝同、卫立煌、蒋鼎文、张发奎、马鸿逵、石友三、孙连仲、沈鸿烈、傅作义……等战区长官或军队长官,都曾于该年12月向蒋呈报过各自战区、防区所制定的难童收容计划。

比如1940年2月25日,第二集团军长官孙连仲向蒋报告,称该部之前已“收容难童五百八十余名,在河南叶县成立第二集团军难童教养院一所”,最近又“由各师旅陆续在战地抢救难童共计一五零零余名”。 

  

因为军队参与收容难童,直接造成一种现象,就是出现了很多十来岁的“娃娃兵”。

难童之所以会变成“娃娃兵”,又分两种情况。一种与人数有关,如在蓝姆迦的驻印军,收容过一个叫“马国光”华侨难童,印度基地难童数量少,无法像孙连仲那样开设学校性质的“难童教养院”,“马国光”们只好在军队里充当“娃娃兵”;一种与钱粮有关,难童的日生活费标准,比不上滇西远征军,更比不上驻印远征军,让大一点的孩子随军吃饷,是一种更优的选择。

美军通讯兵在云南、密支那等地拍摄的所谓远征军“娃娃兵”(12、13岁左右,个子明显矮于成年人一大截),多属于第二种情况。

客观地评价,蒋介石一直非常重视教育。西南联大的成就里有蒋介石的大力支持。

他认为教育“不仅在战时,还要看到战后”,因此长期拒绝征召适龄大学生和高中生入伍,希望他们继续完成学业,待战后为国家重建出力。抗战期间“抓壮丁”虽极为普遍,但“抓学丁”、“抓童丁”之事绝少发生。在校中学生,反自1936年的48万余人暴增至1945年的126万余人。 

网络传言蒋介石说过“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娘希匹全亡了”这种话并不奇怪。虽然不能证明他真说过,但符合他的认知。

08

有一位名叫陈有礼的贵州抗战老兵。自认那张著名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他,而且对纷至沓来的记者详细讲解了关于照片的很多细节。不过根据军史专家的解读,他所在的部队在美国通讯兵拍照的那个时刻并不在云南。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介绍了自己是怎么成为一名远征军“娃娃兵”的。

据他所说,他是1931年生人,由于父母早亡,他在8岁那年就靠乞讨艰难度日,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便去报名参军。

那么小的孩子自然会被征兵处拒绝。被拒后,陈友礼苦苦哀求征兵的长官,说自己不被征兵就必定会饿死,并且保证自己很会干活,什么活都愿意干,征兵的长官非常可怜他,最终让他成为当年招募的200多个新兵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娃娃兵”。

1944年,陈友礼被编入在高吉仁率领的第5军第200师。在部队当勤务兵,帮长官带一些生活用品,每天为连长送水、送饭以及洗衣服等等。他说照片中的“娃娃兵”身上挂着的那两个水壶,其中一个是连长的,另一个才是他的。   

在那个年代,因为战乱而失去父母双亲无家可归的孩子有很多,部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一些老兵会好心的将这些孩子收留下来,在军中照顾。这些孩子在部队之中也会被安排一些诸如勤务、送信或者是简单的放哨等任务,部队绝对不会把他们当做作战的兵员使用。更不要说成建制地使用。   

甚至举世闻名的“飞虎队”里也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娃娃兵”叫小老虎乔。这个男孩儿父母在战争中身亡,他是个战争孤儿。美国飞行员们遇到小老虎乔时,四五岁的他正四处流浪。飞行员们出于怜悯收留了他,给他取名乔。

当时部队规定非军人不允许居住在营地,为了不破坏军规,在陈纳德将军的批准下,他们干脆让小老虎乔加入了飞虎队。

陈纳德将军还给乔颁发了军人徽章,并为他做了一套缩小版的美国军装,甚至还给乔配了一把“小手枪”。

就这样,这个中国孤儿便成为了飞虎队年纪最小的队员,在部队生活下来。

09

以上是我作为强迫症患者,面对网上的那些无脑视频,烦不胜烦后不厌其烦地做的关于中国远征军里“娃娃兵”的一点考证。

结论应该基本靠谱,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也希望大家转发给其他正在受蒙蔽和可能会被蒙蔽的朋友。

先烈需要纪念,先烈需要缅怀,但我们不必要刻意地拔高、刻意地夸大、刻意地煽情,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最好。不要把历史当成一块泥巴,随便乱捏,随便涂脂抹粉......

如果那样,我们与我们最讨厌的那些指鹿为马、指鼠为鸭的人有何差别?


------ THE  END------
三观一致的朋友可以加下面的微信,点赞、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往文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与沈从文先生的往事
抗美援朝 | 最好的纪念是优待活着的老兵
泪洒南岳祭忠魂
在呼格吉勒图的墓地前......
腾冲,抗战忠魂尚未飘散的边城
克拉玛依的悲伤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
在《前夫》们的窑洞前,寻找那些花儿的踪影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1细雨中的呼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