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的“陇上旱码头”,藏着一家小而美的中华老字号|创新中国行⑯
崆峒山下,泾河岸旁,
一家栖身70余年的酒企,
正在努力践行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
出品丨云酒视界
云酒传媒2024“创新中国行”活动为期两个月,计划行程数万里,从创新实践、地理生态、产业发展等角度,挖掘创新案例,近距离观察创新实践。
云酒传媒旗下云酒头条、好酒地理局、云酒视界、云酒网将对创新中国行进行全程报道,全方位讲好中国酒业创新故事。
近日,在甘肃省酒类流通促进中心和甘肃省酒业协会的支持下,云酒传媒创新中国行团队从水草丰美的甘南迭部县扎尕那出发,驱车600多公里,像是跨越了两个季节,才来到了一处新的地界———甘肃平凉。
这里是华夏农耕文明发祥地,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这里是西安、兰州、银川地理大三角的中心和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东部要塞;这里有“中华道教第一山”的崆峒山,同时有着一条价值与美感都不输敦煌和云冈的百里石窟长廊。
我们最早从春秋时期成书的《尔雅》中学到“北戴斗极为崆峒”,也从数本小说里听来崆峒派,却不知道它源于“陇上旱码头”。
以崆峒山命名的崆峒酒——平凉市新世纪柳湖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已在这里栖身七十余年之久。
█ 走进文化多样的平凉
3000多年前,生活在泾河流域的周先祖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夏末,周先祖不窋活动于平凉地区,不窋的后世子孙在这片土地经营开拓,公刘耕耘芮鞫、教民稼穑制文王伐密、筑台祭天……可以说,平凉曾是周王朝事业的酝酿隆兴之地,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从灵台、泾川、崇信、崆峒等地出土的卣、樽、爵、角等各式青铜器皿、酒具和许多先周文化器物,也为当时酿酒业在平凉初步形成提供了可溯源的依据。
千百年来,农耕与游牧碰撞、交融,平凉人就在这种环境中生生不息。
平凉虽紧邻繁华富庶的关中,却依旧是避世之人的好去处,个中缘由在于崆峒山这座道教名山。崆峒山拥有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势奇崛,山体终日掩映于青青草木之中,时不时又有云雾缭绕。
平凉这块土地是神话与传说的沃土。
相传,黄帝曾问道一千两百岁的广成子于崆峒山。又相传,华胥氏踩上巨大脚印而生伏羲。文明的童年期,与人的童年期如出一辙,总有些天马行空的妙想。不过这也印证了远古时期的平凉,早早因文明的萌芽而勃兴。
走在今天的平凉,看到最多的食物是饸饹[hé le]面和羊肉泡馍。
羊肉则是游牧民族的心头好。它被选中来搭配外香脆、内暄乎的面饼。两种文明的标志,就这么在碗中,被热气腾腾的汤浇出了和谐默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平凉食俗以粮食为主,肉蛋蔬菜的调剂算不上多,这也造就了平凉人嗜酸嗜辣的口味。他们爱吃当地的饮食,更爱当地自酿的酒。
█ 发展70余年的老字号品牌
平凉市新世纪柳湖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甘肃省新世纪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名国营柳湖春酒厂,始建于1951年,2003年由新世纪集团收购重组,在平凉市二十里铺工业园区建设新厂区。使“崆峒酒”这一历史悠久的古老品牌得以赓续传承,焕发新活力。2011年,“崆峒酒”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在走访过程中,新世纪柳湖春酒业负责人表示:“全体崆峒酿酒人将秉持新世纪集团公司初心使命,以匠人匠心的追求坚守,保护老字号、传承老字号、发展老字号,让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崆峒酒历久弥香、永续发展。”
公司现有“崆峒”和“柳湖春”两大品牌,白酒和黄酒两大品类,30多个产品。
其中,白酒有浓、酱两种香型,以优质地下深层水、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米为原料,沿用百年老窖,依托崆峒道源养生文化,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酒体醇厚、入口柔和、香气优雅、风格独特。
黄酒则以本地优质黍米为原料,采取黄酒传统酿造技艺,融“醇、润、爽”为一体,富含各类微量元素以及17种氨基酸,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低酒精度饮料,倍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提到长期战略规划,崆峒酒人向创新中国行团队展示了他们的信心:立足平凉、做精做透;辐射陇东、拓展增量;面向西北、塑造品牌。努力成为陇东地区名牌,甘肃省内品牌知名度较高的陇酒品牌文化传承典范企业,西北黍米黄酒产业核心,在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在产品厅展示,工作人员指着生产销售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款老产品讲道:“现在看到的这瓶'柳湖春'特曲酒,曾被平凉人亲切的叫做“长脖子柳湖春”,是一代代陇东人最长情和深厚的情怀记忆。在那个年代,柳湖春酒在陇东一带无论婚丧嫁娶、宴请送礼、亲友聚会都作为首选佳品,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行走在这座城市里,人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放松起来。街边来往的人们,有一种“惯看秋月春风”的从容不迫;遍及市境的古迹,正是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最佳注脚。
站在崆峒山上,凝视这杯崆峒酒,耳边的风声飞到了远处的山脉,山脉则以一种平和的姿态,抚摸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亘古不变。
#创新中国行(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 绣林玉液,一粒高原青稞的“蜕变”
你怎么看崆峒酒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