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8.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诗词原文】

《渔父》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精华赏析】

《渔父》这个词牌名就是始于张志和。根据《新唐书Ÿ张志和传》的记载,张志和隐居在江湖之中,每每垂钓的时候,鱼钩上都不放鱼饵,可见他是“渔翁之意不在鱼”也。“渔父”就是老渔翁的意思,因为是早期的词,所以《渔父》的格律形式和七言绝句很相似,第一、二、五句都是七字句,第三、四句作六字折腰句,形式上是由七绝变化而来。


“渔父”这个形象还可以追溯到道家的代表著作《庄子》那里,《庄子》有《渔父》篇,假托渔父和孔子聊天,阐述了庄子那种抱朴守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张志和号“玄真子”,就颇有些道家意味了。这首《渔父》词就正是一幅“渔父诗人”的形象素描。


首先是渔父工作环境的“写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是婺州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金华人,他笔下的西塞山应该是浙江湖州吴兴的西塞山。“西塞山前白鹭飞”,起句就颇具画面感:西塞山已经披上了春天的新绿,一行白鹭悠然飞过,静态的绿色背景,动态的白色线条,勾勒出一派清新淡雅的融融春意。



不仅山绿了,白鹭活跃起来了,桃花盛开了,春水也涨起来了,“桃花流水鳜鱼肥”又将视觉的美感和味觉的美感揉捏在了一起。“桃花流水”是视觉中的画面,“鳜鱼肥”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味觉的想象,看到肥美的鳜鱼在碧波荡漾的春水中游来游去,真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并且还垂涎三尺哈。古人形容春水常常会用桃花流水的说法。每年农历二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寒冰消融,雨水充沛,春波涌起,古人就用“桃花水”来代指春汛,又叫“桃花汛”或者“桃花浪”,杜甫就写过一首诗《南征》,其中有两句:“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也是用桃花水来代指春汛。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水美鱼肥,这正是一年之中,渔父最惬意的工作环境了。于是啊,词人穿戴上蓑衣斗笠,拿着他的钓竿,泛起一叶扁舟,就出工啦:“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清秀的山水,这样肥美的鳜鱼,就算洒点儿小雨,吹点儿微风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必因为这点儿风雨就急着收工回去,还是好好享受这份自在和自由吧。


张志和不只是一名词人,还是一位画家,即使是写词,也能涂抹出诗中有画的感觉,色彩的搭配极为协调,远景近景的层次感也极为鲜明。随着他的描述,我们好像可以欣赏到一副优美的人物山水画:远景是,远山含黛、粉红的桃花盛开,白色的飞鸟排列成行;近景是一位穿着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父,悠然自得地漂游在春水之上,钓竿静静地垂在水里,肥美的鱼儿在水中穿梭游弋……这真是最自在最自由的工作状态。



【知识点·速读】

1、屈原写过一篇《渔父》,塑造了一个远离世俗纷争、逍遥于江湖的隐士形象。当年屈原被流放,“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流浪到湘江一带的时候,邂逅了一位无名的渔父。渔父劝说他不要那么执着认真,而是要睁只眼闭只眼,随波逐流,难得糊涂嘛,这样就不会受那么多委屈了。

屈原在回答渔父的时候,说出了那两句举世闻名的名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见没办法说服屈原,只好自己划着船儿,悠然漂走,还一边唱起了楚地流传的《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在屈原的笔下,屈原和渔父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渔父代表的是一种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而屈原代表了一种满怀爱国济世情怀的志士形象。从此以后,中国古代的文人一旦描写隐士的时候,往往就会以“渔父”形象作为典型,而且“渔父”往往还随身带有这些符号性的物件:一件蓑衣一顶斗笠,既能避风雨,又能增添一种超然世外的神秘感;一根钓竿,一艘小船,既契合“钓鱼”的主题,又能营造出一种浪迹江湖的气氛。

2、张志和十六岁就明经及第,唐肃宗时曾经待诏翰林,后来曾经遭遇过一次贬谪,被赦免以后,从此绝意仕途,逍遥江湖,一蓑衣,一箬笠,一扁舟,一钓竿,自号“烟波钓徒”,过起了“四个一”的渔父生活。

29.苏轼《望江南》
30.苏轼《浣溪沙》
31.白居易《花非花》
32.冯延巳《鹊踏枝》
33.冯延巳《鹊踏枝》
34.柳永《蝶恋花》
35.晏殊《浣溪沙》
36.王观《卜算子》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