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震丨诗仙李白(八):李白收入之谜

本期介绍:李白一生漫游四方,他巨大的经济基础从哪里来?是他的家庭本来就很富庶?还是李白自己会做生意?李白一生慷慨大方,他说“黄金逐手快意尽”,又说“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收入从哪里来?他到底有多少钱?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一生漫游四方,走过数不清的地方。他的经济收入也如同他的人一样,令人捉摸不透。李白二十五岁离开家乡,出道漫游,据他自己说,在扬州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意思是救济落魄公子,花了三十万钱。这三十万从哪里来?是李白从家中所带?还是李白有别的收入?后世的人们对李白的收入有不同的猜测。



百家

讲坛

康震

今天这一讲,我们要来谈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李白的经济收入问题。也就是李白的经济来源之谜。我们说李白从二十五岁,离开他的家乡。一生漫游四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走了数不清的地方,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和坎坷。最后我们知道,他在安徽的当涂去世。可是一直有一个问号,悬在我们的心中。就是支持李白漫游天下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再说一句大白话,就是李白这一辈子的收入从哪儿来。他的存折上到底有多少钱。因为李白这一辈子没有担任过任何的官职。不是公务员。他没有固定的稳定的工资。他也不像现在的签约作家。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以李白的个性来判断,我们说,他经商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是经商,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那么就是李白的钱从哪儿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同时对李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正因为这样,历来对李白的经济收入,都有各种不同的猜测。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一生漫游四方,走过数不清的地方。他的经济收入,也如同他的人一样,令人捉摸不透。李白二十五岁离开家乡,出道漫游。据他自己说,在扬州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意思是救济落魄公子,花了三十万钱。这三十万从哪里来?是李白从家中所带,还是李白有别的收入?后世的人们对李白的收入,有不同的猜测。








百家

讲坛

康震

我们说李白在四川住在绵州地区。绵州这个地区产什么呢?产铁和盐。所以有的人认为,李白的父亲李客,可能从事的是盐铁的买卖。并由此发家致富。

猜测一:李白的父亲从事盐铁业买卖。

李白的诗里边,因为他是道教徒,总写到炼丹。比如说“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那么我们都知道,炼丹其实就是铅、汞,换句话说就是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在里边。那么就有人认为,李白可能从事冶炼方面的手工业。并由此贩卖相关产品,因而致富。

猜测二:李白可能做生意。

李白有一首诗,说他写在安徽省的贵池县,写当地的工匠,冶炼铜和银的时候的景象。那么有人就认为,李白可能做这方面的生意,所以他很有钱。因为我们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说李白一直在一路地走,他不是像有的人,一路在做官。今天在北京做官,明天在上海做官,再下站在苏州做官,他虽然一直在漫游,但他中间有官俸。李白一路在走,一路没有做官。所以,必须得给他找一个经济来源。

还有人认为,李白走的很多地方,都是当时的发达城市,比如说,他去的南京,就是当时的金陵。他去的扬州,他去的浙东地区,包括他所去的长安、洛阳,这都是唐代当时的首都。还有襄阳等地,这些大城市经济很繁华、很繁荣。认为李白在这些地方,可能从事了商业的活动。李白自己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自己,“混游鱼商,隐不绝俗”(《与贾少公书》)。“青云豪士,散在商钓”(《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有人认为,这就是李白从商的证据。归根结底就是刚才罗里罗嗦说了这么一大堆,要么就是他的父亲,做生意的,要么就是李白自己,亲自做生意。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李白在扬州,花的这三十万钱给闹的。这也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李白关于自己消费方面,比较确凿的这么一个数字。但是如果是因为他这三十万钱,然后就推测他父亲一定是做盐铁买卖,因为他们住在绵州,做盐铁买卖。这多少有些牵强。但是有一点他的父亲很可能就是个商人。因为李白离开四川的时候,才二十四岁的一个人。他没有工作,没有正规的职业,他哪里来这么多钱,也许是他父亲给的,也许是李氏的家族,资助他的。这就是我们的推测了。

至于说到李白这个炼丹,拿些汞,拿些铅,在这儿炼丹,转而从事冶炼业。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西方,也是炼丹家。在冶炼丹药的过程中,最后逐步逐步地科学化、体系化、理论化。发展出化学这门学科来。但是,在李白来讲,他炼丹的主要目的是想长生不老。我估计,他要卖,也是卖丹药,不大可能会贩卖有色金属。更别说拿这个致富了。所以这些猜测,我们现在分析的时候,大家不要以为很离谱。因为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李白到底他的经济来源在哪里。那么,有人说他“混游渔商,隐不绝俗”。“青云豪士,散在商钓”。这个其实就更牵强了。因为李白只不过说他自己成天地,跟一些打鱼的,卖鱼的。做生意的人,待在一块儿,但并没有说他自己就是做生意的。

李白一生确实到过很多繁华的大城市。他基本上唐代当时,有数的几个大城市他都去过。可是有一样,他去这些城市的时候,多数是待在城市郊区的名胜的地方。比如说他在安陆的时候,我们在前面讲过,他在安陆待了十年,因为他的第一次婚姻就在安陆。可是他待在安陆的,小寿山和白兆山。他第一次去长安的时候,就待在终南山。并不是成天待在城里边。那么他去的很多地方,李白自己有一首诗说“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不是成天住在宾馆里的。他去那些大城市,是要寻找他的政治机遇。同时他喜欢,比如说在金陵,在扬州,在浙东地区,他喜欢在那儿游山玩水。这个是他主要的目的。所以你要说李白去过很多大城市,并且在那儿发了财,确实很难说服人。所以我们说,上边说的很多的理由。找了很多的原因。我们认为,这没有说到点子上。大家说都没说到点子上,到底李白这张存折上的钱,他花的钱从哪儿来的?

李白离开四川的时候,我们前面说了,他在扬州不到一年,花了三十万钱。我们先要问一下,这三十万钱,在他所处的时代,它的物价水平,这三十万钱是多少钱?他当时花的钱是什么钱?叫做开元通宝。大家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开元通宝不是唐玄宗开元年间铸的钱,是在唐高祖武德年间,铸造的钱叫开元通宝。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唐代替了隋,有改换朝代的意思。那叫开元通宝。这个开元通宝,一枚钱重一钱。十枚是一两,我们现在用的重量单位,一钱,我们经常说,买点东西,买一钱的东西。这个重量单位,从哪儿的呢?就是在唐代的时候,这个一钱就是从这儿来的。那么开元通宝的这个铜钱,80%是铜。其余的成分是铅和锡。这个比例的搭配是非常合理的。不能全弄成铜,也不能全都塞的是铅。这个比例搭配得合理,这个币值在市场上消费,和流通的时候才能保持合理,才能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因为开元通宝这个钱构成合理,就是成分合理、币值稳定,而且铸造得非常精致。这个模子造得好。所以,开元通宝虽然在唐代灭亡以后,因为就不再发行了,没有新的开元通宝了,但是一直到明代,一直到明代中期之前,都和历朝历代发行的新钱币混在一块用。因为它本身是铜币,它不是纸币。它是铜铸的,而且里边有铅和锡的成分。比方说到元代,到宋代,还有人用开元通宝。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开元通宝看来还是个硬通币。一直到明代后期,才禁止不用的。

大家说你讲一通这个钱,这个钱到底值多少呢?他有30万。李白所处的开元天宝年间,一斗粮食就是十升,一斗粮食平均价格,20文到30文。就是20钱到30钱,绢帛、布匹,一匹布,大体是400文到500文。不等。奴婢,买卖奴婢,一个四万钱。一匹马,一般的马,不敢是骏马,特别好的马匹,数千钱到数万钱不等。猪肉,一斤是多少呢?五六百钱。盐,每一斗是10钱。普通的酒,每一斗也就是数十钱。你始终记着那30万的数字,然后再结合物价,你就能算算,李白能买多少猪肉,能买多少粮食,能买多少绢帛,给自己做衣服。李白经常说,金尊清酒斗十千。王维也说,新丰美酒斗十斤。其实都是非常夸张的。真正的好酒,每斗也就是三四十文了不起了。所以从这个概念上来讲,李白喝酒还是喝得起的。这三十万可能喝一阵子。所以我们说,之所以前面罗列了这些数字,就是想给大家说明李白的这30万钱,是个什么概念。我们要指出的是,当时资产在巨万以上,亿万以上的,有好些人。就是大富豪。换句话说,从物价水平来讲,李白也并不是我们想像的特别有钱。这30万钱其实要消费起来很快。而且李白一般,在消费方面很大方。但是我们想,他当时出来的时候,可能不只带了30万钱,因为他说这30万钱没有用在自己身上。都是救济那些落魄的读书人的。可能要多于这个数字。但是再多,我们涨上一倍,六十万,了不起了。从这儿出发,也不必把他父亲非得想像成一个,资产有多么大的一个大富商、大富豪。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不管李白的父亲是否有钱。作为李白来讲,三十万对他这样一个出手大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小数字。结果,不到一年,他的三十万就花光了。当他的三十万都散尽的时候,李白还拿什么作为路费来漫游呢?谁为他的漫游买单呢?难道李白还有什么别的路子不成?

百家

讲坛

康震

我们说,李白这个钱,花到这个程度,30万钱,能再多一点,50万或者60万钱。怎么能花得这么快呢?他二十四岁出川,等他结婚的时候,已经三年了。在三年里边,这钱花得这么快。因为这跟李白的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只会花钱,不会积累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绪。但是我们都知道,千金散尽,回来的如果是百钱,那就是两码事。他这不是一个生意的概念,是个情绪概念。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从来都不是金钱的奴隶。他是金钱的主人。可有一样,你做金钱的主人,在消费方面,你得做他的主人。在赚钱方面,你也得做他的主人。那么李白花钱方面,消费得很快。所以他很快地就陷入了困顿。换句话说,从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资料里边来看,他就是在安陆,和他夫人结婚。跟许氏结婚之前,他是有一大笔钱。可是在那儿很快就把钱花光了。我们说李白自己,没有恒定的产业,像他这样飘转如飞蓬的人,不可能有恒定的产业。也没有商业利润的稳定来源。可是有一样,他的朋友有。这个很重要。

比如他的好朋友,也是我们前面讲的一个道士,元丹丘。我们再三提到这个人,这个人是个道士,同时也是个大庄园主。在河南的嵩山,在当时的国都长安,都有别业。也就是现在的庄园。李白跟他的关系特别好,李白后来第二次能进长安,见了唐玄宗,多亏了元丹丘,向玉真公主推荐。元丹丘好几次邀请李白跟他一起漫游。李白曾在一首(序)里边写到“元丹丘家于颖阳,新卜别业。”元丹丘在新颖阳这个地方,盖一幢别墅。请李白去。还有一次,元丹丘邀请李白的全家,都到他们家的庄园去住。李白的诗中还有一个好朋友,叫元参军。元参军邀请李白到太原,跟他一起游玩。李白在诗里边说,“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在太原待得特别舒服,一待就待了大半年。为什么呢?因为有人给他买单。这个是很重要的。那么这样一来,漫游的过程当中,你注意我刚才说,他喜欢走大城市。他要是老是待在桃花潭村里边,跟汪伦在一块儿,汪伦只能供给他酒喝,但是不能保证他天天待在村子里,有饭吃。所以他去大城市,有两个意图。第一,当时主要的政治上的、经济上、文化上的重要的人物,都待在大城市里。第二,在大城市的郊区,像嵩山,我刚才谈到的,这不就是洛阳附近吗?在这些大城市的郊区,这些巨商、权贵们,都有他们的庄园。所以李白在漫游的时候,他是有根据地的。我们如果现在把李白漫游的路线图画出来的话,我们就会感到他每一道路上,都有他自己的根据地。只不过这个根据地,不是李白的名字,是他朋友的。

这是李白漫游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经历。这个绝对是确凿的,他的诗文可以作证。还有就是他这两次婚姻。

他入赘到人家家里边。而且入赘的家族,都是权贵之后。我们现在没有证据说李白是着眼于经济上的考虑,而去促成的这个婚姻。但是显然从客观上来讲,他的岳丈的家族,比他有钱。有经济来源。所以这两次入赘,应该说在经济方面,对于李白也是一种补偿。这又是一个点。

还有一次我们别忘了,李白天宝三载离开长安的时候,唐玄宗是赐金放还,让他回家做诗人去,可是有一样,给他了一笔钱。给了多少钱没说。但是我想唐玄宗要给他一笔钱,那是比较厉害的。我们都知道,贺知章年纪大了以后想回老家养老。那么唐玄宗赐给他一座湖。皇帝要想给你赐钱,给你赐金,那是很多的。那么李白可能用这笔钱在东鲁地区购买了田产。从他一首诗我们能看出他当时在东鲁的生活还是蛮惬意的。“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田园生活。在自己的田园里边待着,甚至我们也许想像,是个小规模的庄园。总之,这笔钱不会太少。多少能花一阵子。

还有一个别忘了。就是他参加永王李璘军队的时候,韦子春上庐山来请他的时候,给了他一笔钱。这笔钱是有数字的,李白自己说的。他后来写了一首诗,表示他根本就没把这个钱放在眼里头。换句话说他有点后悔当初不应该去参加永王李璘的军队。可他说什么?说“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白白给我五百块钱,我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五百金可能是五百两黄金,跟三十万钱,那钱是什么钱?那钱可是铜钱。这个五百两金。“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这是五百金,可能是为了求其整数,也许是五六百两吧,但总也是一笔钱。我们就是一笔笔给他算,总能算出来,这又是一个点。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李白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在消费方面更是如此。无论是朋友的资助,还是唐玄宗的赐金放还,都会被李白“黄金逐手快意尽”的消费观念化为乌有。但是,就这样,李白还是很潇洒地漫游了大江南北。并没有因为经济问题而停止不前。那么一生漫游,没有任何官职的李白,到底还依靠什么,来完成他的漫游之路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李白还有一笔收入,跟他自己的才能有关系。就是润笔、稿酬。李白在当时已经是名震寰宇的大诗人。他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应景的文字就写得多了。他说他临去世的时候,说他平生所作的诗文十丧其九。我们前面说过,他现在留下来的,我们知道的不到一千。他所做的可能有一万。这些东西,诗文给他带来不少的馈赠,有些是实物馈赠,有的就是收入。比如他的诗题目上你就能看出来。《酬张司马赠墨》。别人给他送的墨。肯定不像我们可怜兮兮的一小块墨。那要送的话,估计是批量的。甚至是批发的,很多。而且高质量的。还说《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白鹇是一种鸟,很名贵。他想要这个鸟,那个人不给他。他说那我给你写首诗,那人就给他了。还有有个人叫殷明佐。送给他五云裘。什么是五云裘,我估计就是属于那种皮大衣之类的。我不太懂这个。五云裘就是皮大衣上绣的有五彩的云。诗人混得再不济,哪怕他把这五云裘给当了,也能拿一笔钱。

那么唐代的知识分子,通过写诗写文,获得润笔,并不少见。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有个人叫黄浦湜,他是复姓。这个黄浦湜,是当时洛阳留守(裴度)。就相当于洛阳市市长(的属官),裴度,修了一座寺庙,想给寺庙立一座碑。因为当时白居易在长安,求白居易写个碑文。黄浦湜知道了以后,非常愤怒。说什么呢?“湜怒曰‘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新唐书》)知道我黄浦湜在这个地方,隔那么老远去求白居易给你写,我不在你手底下干了,我要辞官。裴度表示道歉,说行行行,我知道你能写,你给咱们写。喝了一斗酒,喝得醉醺醺的,提起笔来就写,一会儿就写完了。裴度得给人东西啊。“度赠以车马缯彩甚厚”,给他车,给他马,给他一些绢帛。这个人又大怒。总之是大怒。“自吾为《顾况集序》,未常许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缣,何遇我薄邪?”说我自从给诗人顾况写过集子写过序之外,我从来就没答应给别人写东西。今天我给你写了三千字,每个字才三缣。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给他的布帛,绢帛的单位。每个字才值这么点钱,不多给点。这简直就是明着要。”度笑曰:’不羁之才也。’从而酬之”裴度不跟他一般计较。这个人有些狂放不羁。行,你要多少就给你多少。就给他钱。

白居易刚才提到了。白居易在洛阳的时候,有一座寺庙叫香山寺。他给香山寺捐了一笔钱。这个钱是有来历的。我们知道,白居易有一个好朋友叫元稹。诗也写得特别好。这元稹去世的时候,拜托他的好朋友白居易,给他写墓志文。写完了之后,元稹的家人,给他送的那些东西,就是金银财宝,我就不说那么细了。价值多少呢?六七十万。六七十万钱。李白那点钱算什么?不就三十万吗?这个写一墓志文,直接就是六十万。他说什么呢?他说我们两个是好朋友,就跟(元稹)的家人说,我跟元稹都是多年的好友,我怎么能要这个钱呢?但是你知道,这个是他的行情。他给钱的人六七十万,不能给两块钱。六七十万,这就是白居易的身价。就是他写文章的身价。他是没有要,把钱都捐给谁了呢?捐给香山寺了。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修香山寺记》。记录这个事情的整个过程。那你想想看,李白的名气那么大,虽然他自己没说收了多少稿费,但是我们也能想像,我们总能想出一个数字来。就是说这个收入,也是挺丰厚的。

当然现在没有直接的资料,我们只能是找一些间接的资料。李白在当时很受人的欢迎。也很受人的热爱和尊重。当时有一个追星族叫任华。他就是老追李白的行踪。当时也没有手机,不然打个手机,或者弄张机票就见着了。李白到一个地儿,他就到那地儿。李白到那地儿,他老是抓不着他。后来他写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说“邂逅不得见君面,每常把酒,向东望良久。”来了又找不着你。握着酒杯,朝东边望,什么时候才能见着你。我的这颗星星。他非常仰慕李白。他印象中的李白是怎么样一个什么人?任华,这属于当时的人,说“平生傲岸,其志常不可测”。不知道李白的志向,有多大。“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这么多年了,就没见他低过头。未尝一日低颜色。没有一点卑躬屈膝的那个劲,始终都是很高傲。平生傲岸。更有趣的是,当时在中都,有一位小吏,小官员。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拿了美酒,美酒的颜色像琥珀的颜色一样,非常的漂亮。拿着他自己抓的名贵的鱼叫紫锦鳞。就是这个鱼,浑身散发着紫金的光芒。专门去找李白。诗里边怎么写的?李白喝了人家的酒,吃了人家的鱼,感谢这位小官员,说“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这是形容吃鱼的过程。“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我因为你这个情意深,我把你的饭全吃完了,酒全喝光了,然后我醉醺醺地上马,回我的家。你说这个小官员,他跟李白八竿子打不着的。他为什么拿上酒,拿上紫锦鳞来找李白呢?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他跟这李白,吃这顿饭之后,他不会升官发财。这是什么?当时一般的民众,对李白都有一种仰慕之情。他们热爱李白,他们喜欢李白,因为李白的诗他们爱读。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可是他在被流放到夜郎的时候,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集子里边,他写了好些,赠给别人的诗。《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一群官员送给他。《留别龚处士》、《流夜郎赠辛判官》等等等等。他这个流放的过程,就是个吃饭的过程。不断地走到一个地方,就有人请他的客。都是当地的官员。而且很多都是高官。我们说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些人对待李白这种态度,表明李白当时在士大夫的阶层里边,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这种声誉一方面是由于他诗文的声誉。一方面也有刚才,任华所说的平生傲岸,其志常不可测。十数年来,未尝一日低颜色。就这种傲岸不谐的傲劲儿,这种人格的魅力,吸引很多人来看望他。来跟他结交。这就很像后来的苏东坡一样。

我们说,流放夜郎这份上,李白当然没有三十万。也是谈不上什么稳定的收入。可是除了金钱之外,李白收获更多的是买不来的人情。这个对李白在心灵上,在精神上,是一个莫大的慰藉和支撑。为什么人们这么仰慕他?我刚才说了,他是这个时代的歌手。他唱着人们的理想和不满。所以人们喜欢他们自己的作家。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朋友的资助李白自己的稿酬等等,谁也说不清李白一生的收入,到底是多少?但是,李白从来没有因为经济的困顿而停下来。这不仅仅只是李白的幸运。在唐代,还有不少文人,也有过这种幸运。

百家

讲坛

康震

其实,并不是李白一个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他走到哪儿人家都请他。走到哪儿,人家都请他去庄园。他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不能说是收入来源。其实当时很多诗人都是这样。比如杜甫说自己“自七岁缀诗笔,向四十年矣。”就是他写诗文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常寄食于人。”我经常在人家家里吃饭。又说自己“卖药都市,寄食友朋。”他没钱,杜甫有一阵子。我们回头会讲到杜甫。他在长安待着没钱,他自己卖药,他还懂一些药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靠朋友。高适自己也说,经常在酒馆,在旅馆靠着朋友的资助。在生活。特别有意思的是,唐文宗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叫王播。他年轻的时候,穷得叮当响。他就老去扬州惠昭寺在那儿吃饭。因为那儿是免费的,他跟和尚在一块儿吃饭。和尚讨厌他,提前吃饭。等到钟一响他一去,人家已经吃完了。但是这是很辛酸的一个故事。后来,他发达了,做了宰相,再回到那个寺庙的时候,发现他题在墙上的诗,用什么呢?用绿色的薄纱遮起来了。就是像文物一样保护起来了。他很有感慨,写了一首诗“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老树无花僧白头。”(《题慧昭寺木兰院》)他并没有埋怨这些人。但是就说明当时的读书人,其实也是蛮不容易的。李白因为名气大,走到哪儿都不低头,大家还抢着要请他,可是对一些小文人来讲,就没这么幸运了。当时也有很多富商,愿意资助文人。这是一种风气。比如说当时有一个巨商,叫王元宝,长安的一个巨富。唐玄宗见他,说我是极贵之人。唐玄宗说自己是极贵之人。王元宝是极富之人。我作为天子就是最高贵的了,你作为商人,就是最富有的,富可倾国。王元宝当时很喜欢跟文人交往。新进的进士,新考中的进士,在他家里聚会。中唐的很多的史料上记载的,说这些文人“驰驱府市之门口,出入王公之第。……投刺干谒,驰驱于要津。”就是很多的高门望族,很多的达官贵人,他们也很喜欢把这些颇有发展潜力的文人请到自己家里来。李商隐年轻的时候,就是受到了当时的高官令狐楚的资助,在令狐楚父子的帮助下,他才考上了科举。这是很典型的例子。再一个就是跟当时唐朝的人才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从唐朝来讲,他主要选拔人才这样一个正规的渠道,就是科举制度,这个我们都熟悉。但是科举录取的人数很少。所以从唐高祖李渊开始,各个历史时期,皇帝都下诏书,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选拔各类不同的人才。而且,当时唐朝的经济,也很富庶发达。我们讲到这儿,不要给大家一个误解,好像就那么几个有钱人。可是这几个富翁,这几个有钱人,那些有庄园的人,还要建立在整体的唐王朝的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唐朝起码当时的庄园经济,比较发达。根据史料的记载,唐玄宗的时候,“海内富实,……道路列肆,具酒食以侍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什么意思呢?只要你走道的人,长途旅行的人,道路两旁都有旅店,都有酒馆。你随时想要,只要你有钱,你想吃饭,就能找到吃饭的地儿。每一个旅店,每一个驿站。我们都知道古代驿站一站一站的,每个驿站都备有驿驴。走一千多里的路,身上不用带兵器,不用带防身的东西。那就说说明什么呢?一个是经济比较富庶繁华。再一个社会治安也比较好。所以我们说,李白曾经说过两句很有名的诗,说唐朝是“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杜甫有一首诗很有名,回忆开元盛世。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游不劳吉日出。”这是什么意思呢?想起当年开元盛世,这是他晚年的时候写的诗。开元盛世的时候,那小家或者是小的城市,在一个小城市里边,都有什么呢?万家室。就是富庶的家很多。稻米收割了,在仓库里边都是满的,公私的仓库都是满的。走道的时候,不用害怕有豺狼有虎豹,也不用选择黄道吉日出门,你随时都可以出门。这些材料倒是互相都可以印证。正是因为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政治宽松,所以知识分子稍不满意,就会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那么他们这个盛世里边的文人他怀才不遇,它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怀才不遇,实际上骨子里边是更大的希望。他跟处在末世的怀才不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李白才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他忽尔又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我们说我们今天谈论的是李白的收入问题。但是实际上从侧面我们能看到一个时代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状况。也就是说,像李白这样一个成天生活在理想,甚至幻想,甚至自己的主观想像当中的诗人,他追求自己的政治道路。他没有一个稳定的工资来源。收入来源。但依然能够在盛唐的王朝,盛唐的疆土说,往来驰驱,行动自如。并不因为,经济上的窘困,而使得自己的行动受到约束。这充分地说明,当时的唐王朝,不但在人才的政策方面,非常宽松开明,而且也有与之相应的经济上的一个制度,经济上的一个基础。正是由于这些综合的因素,我们今天再来谈李白的收入的问题的时候,才能有一种比较轻松的,甚至带几分羡慕的口吻,来谈论。而不是谈到最后觉得,李白穷得叮当响。所以我们说谈李白的这样的一个专题,对于我们了解盛唐王朝,有很大的用处。这就是今天这个话题。那么下一讲,我们要接着谈,李白的思想和信仰问题。今天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康震丨诗仙李白(一):李白出道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二):李白翰林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三):李白造谗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四):李白参军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五):李白入狱之谜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