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震丨诗仙李白(十):李白死亡之谜

本期介绍: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招兵买马,李白就加入了李璘的军队。但随后不久太子李亨自行即位登基,当了皇上。永王李璘就成了太子李亨讨伐的对象,身在永王军队中的李白最终被捕入狱。后来在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帮助下,李白终于获得释放,开始在宋若思的府上担任幕僚。此时的李白真的是浴火重生,又看到了希望。但是他却又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灾难,李白要流放了,他为什么要流放呢?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在《百家讲坛》已经播出的李白参军和入狱之谜里,曾经讲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招兵买马,李白就加入了李璘的军队,但随后不久,太子李亨自行即位登基,当了皇上,永王李璘就成了太子李亨讨伐的对象,身在永王军队中的李白最终被捕入狱,后来在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帮助下,李白终于获得释放,开始在董若思的府上担任幕僚。此时的李白真的是浴火重生,又看到了希望。这一次,李白真的可以翻身吗?还有什么灾难在等待着他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李白好像阳光,已经照到他的脑袋上了。他又可以翻身了,他又开始找他自己的机会了。可是这时候有一个更大的(灾难),他每次都是碰到更大的,在等着他。是什么呢?就是他要被流放了。大家不是说,他不是都被释放了吗?怎么又流放了?这不是以李白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要想了解李白流放的真正原因,我们还得把视线转回到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被迫逃往成都,安禄山的军队两个月时间,攻陷了洛阳。安禄山便在洛阳建立燕国,自称“大燕皇帝”。在唐玄宗逃亡成都的途中,太子李亨与唐玄宗分道扬镳,前往西北主持军政大局,并在灵武发动政变,宣布自己即皇帝位,并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同一时间,安禄山的军队已攻陷长安,从此唐王朝的半壁江山陷入了战乱之中。为了收复两京,唐肃宗李亨重用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而此时在宋若思的府上,担任幕僚的李白,会因为两京的收复,而使他的命运有所改变吗。

百家

讲坛

康震

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以后,朝廷有一次算帐的行为,凡是在安史之乱中间,投降的,朝廷都有一次总帐要跟他们算。当时主要定了六等罪,第一等是弃市。弃市就是砍头。第二是什么呢,是赐死,自己死,好一点。第三是重杖,打板子,照死里打。下面是流放,还有贬官等,一共是(六种),我刚才讲了五种,大体就是这么六种,大体有六种。当时有很多重量级的人物,都在这个惩罚之列里面。比如说原来担任门下省侍郎的,门下省就跟我们现在的部门很难对应,但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央一级的职务,相当于我们现在怎么着,也是一个副部长级的吧。陈希烈,他担任了伪宰相,后来被赐死。还有大诗人王维。王维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个之前做给事中。这个位置,我真的是很难跟大家对应,但是我告诉你,我现在说的这些人担任的这些职务,给事中也是在中央的国家机关部委里面的很重要的官职。他是没能来得及跑,唐玄宗跑的太快了,他没跟上,结果就被抓起来了。王维这个官其实并不大,但是王维的名气更大。王维二十多岁就中了进士,他跟李白基本上是同岁。李白四十多岁了,才进了长安,火了一把。王维早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诗文就遍于朝野。而且当时跟很多的王公大人都有密切的交往,虽然他官一直做得不大。所以他名气大,安禄山就专门把他押解到洛阳,把他关起来。强迫他做官,王维不干。采取了很多自虐性的措施,吃了一些药,吃下去之后腹泻不止拉肚子。这个办法后来不奏效。又吃了一些药,吃下去以后话说不出来,想充哑巴,还是不行,最后强迫也还是担任了给事中的职务。像这就是被迫在伪政府里面担任公务员。

他就属于贬值官,也没有杖杀他,也没有赐死他,就是贬官。当时像王维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他不是想要投靠敌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他不幸落入敌手。杜甫当时也被抓过一阵子,官太小,又没有什么名气,偷偷就跑掉了。王维这样的人重点的看护对象。所以这是大的形势。对于担任伪职的人,当时的中央朝廷重罚。李白当然不属于投靠了安禄山的叛军,但是他是属于在朝廷内部出现的叛逆军队的一员,所以也要给他一个很重的处罚。监狱里面住了一段那还不行,所以就给他判了流放。

流放是流放到哪儿呢,我们都知道是流放夜郎,夜郎相当于现在的贵州省的遵义附近。现在当然遵义市经济发展各方面都很快,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就连广东、海南,那都还是比较偏远的蛮荒之地。包括广西地区,贵州也是这样。所以李白本来好几次我刚才已经在前面讲过了,好几次都是将要逢凶化吉,又要开始自己新的人生的时候,总是再一次被甩到苦难的漩涡里边。李白后来就生病了,生病之后在周围的有一座山,叫宿松山还住了一段时间。但是他流放的事实已经定了,这个不能改变。所以对李白来讲,这个事情确实是非常痛苦的。

当时唐玄宗从成都已经回到了长安。那么为了表示庆贺,有一个活动叫什么呢,叫民酺五日。实际上就是吃东西意思,叫做民酺五日。换句话说,就是人民群众、老百姓可以饮酒狂欢五天,就是庆祝上皇返回长安。

李白有一首诗叫《流夜郎闻酺不预》,他没资格参加这个狂欢活动。为什么呢?他是充军这样一个罪犯,所以他没有资格参加庆典。这首诗“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他心里很酸楚啊,他希望这种欢庆的气氛能够伴随他到夜郎,这跟他年轻的时候写过一首诗叫“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那个时候他日日夜夜思念着想要去长安,他的一颗思念之心可以随着一阵狂风,直到咸阳,借指的是长安。现在却要把这欢快的氛围能够一阵风吹到夜郎,他希望能够在大家都欢快的氛围里头,也分享其中一点的氛围。所以这个时候,他实际上是非常地痛苦。

他出发的时候,大概在当年的十二月份出发,在启程开始的一段路上,他的妻子宗氏,还有他的妻弟宗璟,陪同他一直到浔阳江才停下来。他还写了一首诗是给他夫人的。在这个诗里面,他很悲观。因为当时李白已经都是马上六十岁的人了,年纪很大了。那么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的话,一个人的年寿不像我们现在平均寿命都很高。像白居易活到七十五岁,就已经是很高寿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杜甫说的。如果说七十古来稀的话,那么对于一个六十岁的人来讲,年龄已经很大了。再加上他这六十年并不是在办公室里头,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六十个春秋。特别是在他四十多岁之后,他就一天都没消停过。总是有不断的打击和不断的兴奋出现在他的生活里面。这对一个人来说,在情感上,在情绪上,在思想上,都是一种很大的折磨。所以这个时候的李白就比较悲观,甚至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就是他是比较绝望。这在很多的诗里边都能够看得出来。

他在去夜郎的途中,沿途有很多的官员,慕名来为他送行,或者为他举办酒宴。那么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他写了很多的诗,酬答的诗。比如说他有一首诗里边有两句说:“天命有所悬,安得苦愁思。”我的命就如此,不知道这样的愁苦能到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对于他这样一个本来对于生活,对于政治生活,充满的自信和前途的人来讲,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李白一时看不到他的前途在什么地方,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乐观的本性,这种乐观和自信成为他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性格成为了支撑李白度过难关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通过这些诗,我们能看得出来,他就要依靠他自己的,坚强的一种个性,特别是自信的这种性格。他有一首诗是写给一个判官的,这首诗写得很有意思。落到这步田地的李白依然很倔强地回忆自己在长安风光的时刻。他说“昔在长安醉花阴,五侯七贵同杯酒。”我当年在长安的时候,那也是个酒仙,跟我喝酒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说那些王公大臣在我看来,都不算什么。我在他们的跟前气势傲岸,至于我自己风流俊赏那种风流态度,不在任何人之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等把这个说完了,他后面突然说了两句“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流夜郎赠辛判官》)。说我什么时候能回来,能不能告诉我啊。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回来,他靠什么,靠对过去的阳光的生活的回忆,来支撑自己往前走。所以我觉得李白这个人,身上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现代人和当代人去回味,去借鉴,甚至说去学习。我经常在想,如果我们现在写一首诗,或者写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后,是不是还能感动某一个处在困难中间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困难的工作,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

李白当时写这些诗的时候,或许考虑过要流传千古,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是给自己写的。我自己认为是这样。所以我觉得,李白的苦难和忧愁是最典型和真实的,这跟他的自信一样,都非常真实。他说“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只能现在朝着已经有的路走下去。他希望能够有一个偶然或者意外出现,真给他等着了,他每次都能等着一个希望,不过往往是在这个希望之后有一个更大的失望在等着他。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命运多舛的李白,最终没有摆脱被流放的厄运。此时的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了,流放对于他来说,将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放逐。这位已经步入老年的诗人,能忍受这一漫长的苦行吗?命运之神会给李白带来什么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公元759年,这一年李白五十九岁。这一年的三月份,关中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旱情。朝廷下了一个特赦令,“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以春令减降囚徒敕》)。就是凡是死罪改成流放,凡是流放的都免了。这个对李白来讲,简直是太意外了。但是对他来讲,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气侯适宜,他就会重新燃烧。那么事实上,他得到这个赦免令的时候,他已经到达了巫峡,他在船上已经生活了整整的十五个月。他有一首诗说“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我看见这个月亮,圆了十五次,实际上过了十五个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诗我们可能是最熟悉的诗,跟他的“床前明月光”是最熟悉的诗。但是最熟悉的诗往往是最陌生的诗。因为我们小时候,小学也罢、中学也罢、大学也罢,读这首诗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把它讲成一首写景的诗。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了解了在诗最后面的所有所有的一切,过往的情景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五十九岁的李白这个时候还能写这样的诗。“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一个人要对自己提出巨大的挑战,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我们说,他是一个被流放的人,在船上度过了十五个月,他接到特赦的令,他只能说自己可能会捡一条命也就罢了,但是他却要说“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意味着所有的困难他都觉得已经又过去了,这个实际上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家如果稍微经历过一点生活当中苦难的话,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困难是最大的。也很少有人很真实的说“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也许有人说我没事了,但是回到家里却痛哭流涕。但是李白这样的诗人,他自己不但这样写,他还鼓舞自己,而且过了很多很多年之后,许多处在困难当中的人读到这样的诗,都觉得自己仿佛跟随着李白一起“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那么李白在回来的路上,这时候他就已经往回走了,他就又生发了很多的幻想。我们就说一个五十九岁的人,他还有很多梦想,真的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你知道李白遇到的不惜特赦,不是针对一个人的特赦。如果他是特赦令的话,就有很多文章了。比如说唐肃宗下了一道特赦令,只赦李白一个人。那就意味着朝廷要怎样呢?要用他。可是只不过是一个很普泛性的大赦令。而且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这场旱灾的话,李白可能就已经到了夜郎。事实上在这一段经历的过程当中,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李白当时已经到了夜郎,也有人认为他还没有到夜郎,但其实这根本不重要。关键在于他遇到了这样一个大赦令之后,他就认为这又是一个机会。他不知道具体的目标在什么地方,但是他认为他可以从这大赦令里面走出来,重新走向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在一首诗里面写到,“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硯水长枯槁。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说我去年的时候,我被贬都已经过了一年多了,十五个月。我去年被贬到夜郎,我的那个砚台里面的水都干了。意思是说没希望了,我不会写什么了。可是今年,当我走到巫山、巫峡的时候,遇到了大赦令,那么我的这支笔重新焕发它的光芒。他接着提了个很高的要求,“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我知道,皇上要用我了。李白愿意这么想,他愿意这么想。你要知道,在生活当中,很少有人能愿意这么想的。因为大部分人在苦难面前,就是说稍微低低头,就觉得用低头的方式可以度过苦难。但是李白是抬着头来迎接这个苦难。他说,“圣主还听《子虚赋》”,他说皇上肯定是想看我写的《子虚赋》,他把自己比作司马相如。“相如却与论文章”,我倒是要给皇上好好谈一谈,我这锦绣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他非常高兴,说我跟朋友之间,要大醉一场,醉多少场?醉一百场,喝一百次酒。“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这个写的气势非常大,他原来还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现在是什么呢,一船的美酒我全部都喝光,我要花千金一掷,把所有的春色都买回来。所以我们说,李白的兴奋和李白的自信,之所以让人们感觉到非常有魅力,他里面有一种天真的成分在里面。他对待政治的态度是天真的,他对待希望也是天真的。这种天真里边,包含有幻想的成分,也有理想的成分,同时也有一个对自己的自信的成分。他是很多很复杂的心态组合在一起,更不用说,他本来就曾经辉煌过。

因为这样一个原因,所以李白在回到了湖北荆州,洞庭湖边之后,他就在那留连了很长时间,他在等待,他在等什么呢?等待朝廷有没有有关方面有个说法,他希望能够把这种幻想变成一个现实。所以,他到江夏以后,就是现在的武昌附近。他给一个朋友写的诗,里面说,前面有一篇小序。“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说现在战争已经快结束了,需要建设人才。我就是现在的贾谊,你注意当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是谢安。但战争结束了以后,他是贾谊。当他在唐玄宗的宫廷里边的时候,他是姜太公。总而言之,李白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希望自己是顶级人才。他愿意相信,不管他是不是,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情绪。就是我刚才讲过的,什么叫盛唐的精神。

我们现在走在大街上,你说我就是姜太公,别人会笑话你。但是李白说自己是姜太公,没有人会笑话他,不管他是不是能做到。所以杜甫的诗说“世人皆欲杀”,他这样做下去,很多人很恨他,很妒忌他,他这种自信都惹人妒忌,你凭什么那么自信,你自信不就显得我自卑吗。但是因为李白是一直这样自信到底的,所以呢,他的自信也就变成了很实在的一种言论。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公元759年,唐肃宗大赦天下,李白也得到了赦免。生性自信的李白无疑又把这次赦免看做一次重要的机会。而此时的唐王朝还被安史之乱的战火所困。李白认为,他还可以为国效力,可是这样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真的能够挺得住战乱与疾病的双重考验吗。

百家

讲坛

康震

所以当时李白本来他认为,他遭到了特赦之后,他遭到了赦免之后,他回来以后希望以适当的方式重新加入朝廷的军队,但是局面很坏。所以他写了一首诗,中间有两句“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晚上睡不着觉,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叹四五声,叹气,为什么呢?经常不知道这个国家该怎么办,这点跟杜甫很像。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说:“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他就是老想着老百姓,老想着国家怎么样。最后两句可不一样,马上变成李白式的。他说“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旄头是什么呢?就是名列前茅,旗帜。怎么样才能有一个像后羿一样,一箭就把敌人的旌旗给射下来。他是指望着自己能够继续地去给国家效力。那么在这个中间,他得到了一个机会。什么机会呢?想参加李光弼的军队。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中间,大家从一般的历史常识上来讲,最熟悉的两个将军,一个就是郭子仪,一个就是李光弼。当时李光弼担任什么呢,换句话说,他就是国防部长兼天下兵马副元帅,所有的军队全都在他的统辖当中。李白就想参加李光弼的这个军队,因为李光弼的军队现在向东征,他自己就想参加这个军队。他觉得这又是一次机会。

换句话说,李白只要一息尚存,只要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他就总想像他自己说的一样“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他就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我们经常爱说,李白是个诗仙,其实在关键的时候,他一点都没有仙气。他当然很爱国了,但是有时候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有意无意的抛弃了他,他当然很痛苦。

但是呢,从根本上来讲,李白不介意。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来讲,他一直坚持一点,就是说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参加军队。所以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公元761年,他已经六十一岁了,他决定到金陵去参加李光弼的这一次东征,所以他写了一首很长的诗。这个诗的题目叫《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崔侍御十九韵》,听说李光弼的军队要用兵东南,他作为一个文武书生,他请缨要参加军队。而且他这个诗里边说:“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就是李光弼的军队一出击,范阳的乱军就会崩溃。“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军队一出来之后,黄河的水都被军马喝尽了,形容阵势很大。“赤羽连天明”什么意思呢?赤羽是红色的羽毛,就是军队旗帜上面红色的羽毛,照得天空都是一派的光明。所以李白在一首诗里面说,“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我将要洗掉我参加永王李璘军队失败的耻辱,我重新的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套用曹操的一句诗来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在猜测可能他在李光弼的军队里面有熟人,有一些关系,所以他去投靠。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李白幻想着在自己的暮年,能实现报效国家的壮志。他又要去参军了,此时的唐王朝还没有摆脱安史之乱的战火。李白还有希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吗?这或许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了。这一次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但是很不幸,他半道上病了,病得很重。所以就没有能够去成。李白当时具体得的什么病?这个不好讲。后来晚唐有一位诗人叫皮日休。他写了一首诗叫《七爱诗》,其中说到李白,他有这样两句诗“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腐烂的腐,胁下就是肋下,就是胸。可能是有些研究者指出,我这个不一定是确论了。有的人认为可能是慢性的脓胸穿孔。酒精的中毒有的人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这种脓胸症它的病因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李白当时可能就是得了这种急性的脓胸症。病了之后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所以肺部和胸壁之间蓄脓,向体外腐蚀穿孔,就造成了所谓的腐胁疾。这种慢性疾病本来就很难痊愈,李白特别喜欢喝酒的一个人,其实后来考证发现,杜甫比他喝得还多。只不过在我们的印象里,李白好像一直在喝酒。

可以说到他的晚年,因为这样一个疾病,把他打到了。他自己也不再修仙,也不再炼丹。也没有功名富贵的心。除了写诗,就是喝酒。“而我谢明主,衔哀流夜郎。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赠刘都使》)。想要跟他喝酒的人排队。“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喝一千杯酒。那么李白呢,他这个喝酒,其实也是跟他政治上的不得志、不得意有很大的关系。

后来在很困难的情况下,他病倒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去投靠朋友。去哪儿呢?去现在的安徽省的当涂县,当时也叫当涂。当涂县的县令他的一个从叔,那个人也姓李,李阳冰是唐代很有名的写篆书的书法家。这个是他的一个从叔,就是本家的叔叔。但未必这人年龄就比他大,他是当涂县的县令,(李白)就去找他了。找他就写了一首求他的诗,为什么呢?他本来不是到金陵那个地方去参军的吗,结果病倒了。现在看起来他在金陵受朋友的周济,好像也不理想。因为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不像最开始,刚离开长安的李白,那时候皇上还给他一笔钱,他自己也许也挺有钱。他写了一首诗给李阳冰说:“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什么意思呢?我到金陵的时候,那些人都可怜我,群凤,凤凰的凤。他们都看到我,很同情我。“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每个人都从身上拔点毛,插在我的身上,他们接济我。“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可是他们给我的太少,我的花费很大。这就好比要救活一只鲸,拿勺子给它身上泼水,那怎么行呢。“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他就像冯谖一样,我们现在还记得,他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第一次去长安的时候,就用了这个典故,弹剑。但当时他像冯谖一样在弹剑的时候,一边弹,一边等待美好的生活和理想,现在弹剑,弹出来的歌声就不再是年轻的时候唱出来的,那样的理想之歌,而是苦寒之歌,要求人了。一阵寒风吹起他前面房檐的地方。“月街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不知道生活着落在什么地方。其实他本来到当涂,是为了来投靠李阳冰的。但是他一开始,没把话说清楚,可能也是好于面子。李阳冰不大清楚他目前的状况。他临走的时候要告别了,把这个诗送给李阳冰。李阳冰看了以后就很清楚了,他现在完全很困顿,所以就挽留他住下来。那么他在当涂就过了第二年的重九。

到了唐肃宗的宝应元年十一月初旬,李白的病就很严重了。他当时就把平生所做的诗文的稿子,都交给了李阳冰,请求他为自己的诗文的稿子写一篇序,编成集子。后来,李阳冰就编了李白的第一个诗文集,名字不叫《李白集》,叫《草堂集》。他就给《草堂集》写了一篇序。这个序里面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李白写了很多诗文,现在存下来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一。我们知道现在现存的李白诗大概有九百多首篇,有诗有文的。那么如果是十分之一的话,那么平生所做怎么也应该在一万左右。但是我们都知道,他的生活是颠沛流离的。很多的诗文都这样遗散了。但是就是这样丢了十分之九,剩下的十分之一,也使他能够成为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最后就死在了当涂。

他临去世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叫《临终歌》,这个诗很短,只有三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李白在很年轻的时候,大概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写了一篇《大鹏赋》。他一辈子都觉得自己是个大鹏。这当然受庄子的思想的影响,但是我们纵观李白的一生,觉得他确实是一只大鹏,只是在朝着理想去飞,从来没有想过要停下来。

“大鹏飞兮振八裔”,八裔的意思是八方。大鹏飞起来之后,不飞就不飞,一飞冲天,振动了宇内。可惜啊,飞着飞着飞不动了。“中天摧兮力不济。”我没力气,飞不动了。可是,有一样,飞是不飞不动了,“余风激兮万世。”我这个大翅膀,扇起来的余风,一万年以后,一万代以后,他们都能感到我的力量。“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他把自己比做孔子。这里面有个典故。孔子听说,有地方出现了麒麟,孔子就哭了。不再著述。因为麒麟出现,是盛世的标志。但是在孔子的时代,出现了麒麟,这真是生不逢时啊。所以孔子为这只麒麟感到哀伤。在李白看来,他可能就是那只麒麟。所以他一方面自比孔子。一方面又叹息,当代无孔子。他希望后任能够永远记住他,起码能有人为他哭泣。但是呢,他又怀疑这一点,所以他说,“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我不知道我死了以后,会有谁能记得我,谁会为我哭泣。但是我们想,我们今天在这里讲李白,作为学习李白诗歌的后人,的确没有辜负他。主要是,如果我们理解他,理解李白的理想,理解李白的性格,也理解李白这样一种在《临终歌》里边对自己(赞许)的话,那我们就真的是没有辜负李白自己在《临终歌》的愿望。毕竟他是唐代,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里边魅力卓绝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所以他的死,可以说是一个诗歌时代的终结,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性格的终结。但是,这种时代的性格,诗人的魅力,却会永远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这就是我们在这儿讲李白,全部的意义。这一讲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康震丨诗仙李白(一):李白出道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二):李白翰林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三):李白造谗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四):李白参军之谜

康震丨诗仙李白(五):李白入狱之谜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