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阅读 | 2020年美国环境史推荐书目

序   言

2020年是自然与思想共同活跃的一年。活跃的自然打破了从二战结束之后技术大加速发展带来的安全与确定的假象,促使人类比过去的七十年更加积极地反省自身这个物种,及其所创造的文明。反观20万年的智人历史,不安与焦虑方是人类共有的,应对自然与社会的基本心态,也正是这种心态令我们倾向于相信技术和各种意识形态的权威,而遗忘不确定事件到来时我们的恐慌和他者罹受的苦难,以寻求个人的“小确幸”与群体的乐观。当下催生的不确定感究竟能够在善于遗忘的人类思维上空盘桓多久?是否一旦疫苗出现我们就将再次选择笃信技术带来的确定性,还是在未来若干年中,我们都会反复质疑当下世界的技术与制度规训,以及人类赋予自然以秩序的能力?


既然冷峻的生态现实促使我们发现自然对正在发生的历史的影响,令我们无法安处于现代人类技术所构建的世界;那么,当历史学者凝视过往之时,如何能够继续无视自然自身的力量,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形塑?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的同学们整理、推荐了部分本年度美国环境史研究的新书,以志纪念。(含今年再版图书)。


——侯深


英 文

1月


弗莱斯垃圾场:

纽约市消费与废弃的历史

Melosi, Martin V., Fresh Kills: A History of Consuming and Discarding in New York C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20.


斯塔滕岛上一个占地2200英亩具有纪念性意义的场所——Fresh Kills垃圾场,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从1948年到2001年,它是纽约市废弃垃圾的主要容器,9.11事件后,它短暂地重新开放,接收被摧毁的双子塔遗骸与瓦砾,将一个臭名昭著的垃圾处理场变成了公墓。如今,一项庞大的填海工程正在改造这个垃圾填埋场,试图建造一个面积是中央公园三倍的广阔的公园。作者提供了该垃圾填埋场的全面的编年史,这提供了对纽约市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消费、废物及其处理之间的关系的新的洞见。他追溯了景观的蜕变,从盐沼到垃圾填埋场再到墓地,并展望了未来公园的模式。通过聚焦于固体废物处理的问题,作者强调了大众消费的负面影响。他将Fresh Kills这个空间作为大量废物的具象呈现,将消费与其持续存在的废物联系起来。同时,作者以该垃圾填埋场为视角,理解斯塔滕岛的历史及其与纽约市的关系。作为第一本关于这个标志性的垃圾填埋场历史的书,本书将环境、政治与文化史结合起来,反思了物质文化、消费者行为以及对价值与无价值的认知。

(曹芷馨 推荐)


3月


绿色汽车城:

底特律的百年景观与环保主义

Cialdella, Joseph S.,  Motor City Green: A Century of Landscapes and Environmentalism in Detroit,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20.


《绿色汽车城》讲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底特律市及其郊区建设绿色空间(green space)的历史。作者认为,底特律的居民利用绿色空间来解决工业发展、种族隔离、经济不平等所造成的问题。在城市社会景观愈发失控的情况下,底特律居民转向公园、花园、庭院及其他户外空间,以缓解工业资本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回溯过去历史,本书论述底特律城的绿地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并且与其他城市的绿色空间又有何不同。

(蓝大千 推荐)


能源帝国:煤炭如何制造中东并引发全球碳化

Barak, On., Powering Empire: How Coal Made the Middle East and Sparked Global Carboniz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20.


帝国时代是由煤炭驱动,而中东作为一种理念是由煤炭创造的。本书认为,如果我们不首先了解碳能源全球化的历史,就无法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脱碳。聚焦于英国碳能源向中东的流动,作者试图挖掘煤炭与帝国之间的历史联系,以揭示传统上被视为技术创新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动机。作者叙述西方与非西方大国之间围绕碳的日益加剧的纠缠,并揭示了不熟悉的资源,例如伊斯兰的风险规避与甘地的素食主义,以实现依赖全球范围内更加多样化与符合道德标准的解决方案的气候正义。

(孙一洋 推荐)


4月


战火中的自然:

美国环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Robertson, Thomas, Richard P. Tucker, Nicholas B.,  Breyfogle, and Peter Mansoor, eds., Nature at War: American Environments and World War I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一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全面战争,必然涉及对大量自然资源的开采、处理与使用。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民主兵工厂”,美国在其国内建立的战时军事—工业复合体带来了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与技术飞跃,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消耗了大量资源,这对后世美国的政治治理、社会文化、国民健康与自然环境带来了深远影响。本书是首部尝试以环境史视角对第二次战争中的美国作全面考察的著作,由多位作者对战争中的能量消耗、化学药剂的普及、人口向西海岸与南部的转移及对后世环境保护主义的影响等重要问题的讨论组成。

(方文正 推荐)


美国草原:19世纪七十年代至20世纪三十年代大平原农业意料之外的俄国渊源

Moon, David, The American Steppes: The Unexpected Russian Roots of Great Plains Agriculture, 1870s–1930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来自俄国草原的移民群体定居在了大平原(the Great Plains)的类似环境中。其中,很多是门诺派教徒(Mennonites)。他们带来了植物,特别是谷物与饲料作物,树木与灌木,以及杂草。美国农业部以他们为榜样,并借鉴了俄国—犹太移民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引进了更多的植物、农业科学,特别是土壤科学;以及种树以保护土地免于风蚀的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上的许多谷物品种均从俄国草原进口。肥沃的土壤被归类于俄文中的“黑钙土(chernozem)”。美国林业局正在使用在俄国草原上开创的技术种植防护林带。并且,翻滚于平原上的是一种来自俄国草原的入侵杂草:风滚草。基于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与哈萨克斯坦的档案研究,本书探索了大平原农业出乎意料的俄国渊源。本书提供了第一部关于北美大平原与欧亚草原的跨国环境史;探索了科学与技术的意外转移,特别是从俄国到美国的转移,以挑战俄国次等与美国例外主义的陈词滥调;广泛使用了俄文与德文资料,使美国史家更易获得研究结果。

(郑坤艳 推荐)


未来的本质:内战前北方的农业、科学与资本主义

Pawley, Emily, The Nature of the Future: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Capitalism in the Antebellum North,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20.


农场周围弥漫着的怀旧薄雾使其历史难以书写,给它们包裹上了陈旧的乡村美德,以及不切实际地将它们与市场、资本主义与城市影响分离。本书旨在重塑这种古板的幻想。作者考察了农业活力巨大的地方与时期——内战前的纽约州——并关注了成千上万的“改良农业学家”,这是19世纪美国最大、最多元以及最活跃的科学界的一部分。作者展示了这些改良者们实践了一种当代读者难以理解的科学,在这种科学中,利润不仅是一个目标,而且也是自然界的根本目的。北方农民远未产生对自然的更理性的认识,而是实践了一种科学形式,在其中,对未来景观的矛盾观点出现并迅速消失。借鉴环境史、美国史与科学史,并广泛挖掘大量内战前的农业出版物,本书揭示了隐藏在表面上贫瘠的学术地带下的肥沃土壤,即展现了一个惊人的农业实验领域,该领域改变了美国的景观与美国人对专业知识、成功与开发的观念。

(郑坤艳 推荐)


6月


冷杉与帝国:近代早期中国森林的转变


Miller, Ian M., Fir and Empi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s in Early Modern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20.


中国天然林的消失是这个国家历史上最重大的环境变化之一,这常被归咎于帝国对木材的需求。中国近代早期的森林史通常被视为一个长达数世纪的环境衰退过程,最终导致19世纪的社会与生态危机。作者反对这种毁林叙事,描述了1000年至1700年间木材种植的增长,此时人工林代替了天然林。米勒认为,在国家监督与税收相对遥远的情况下,这种森林管理形式一般依靠私人所有权。他进一步利用造船业与帝国伐木业的深入案例研究来论证,这种新奇的景观不是通过简单的采伐压力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试图将制度与生态的复杂性融入统一的帝国国家而创造的。作者用中国南部人工林的出现,反思了中国史的时空框架与中华帝国的本质。由于占主导地位的欧洲林业模式不能完全与非西方世界的模式重合,因此,中国的历史通常被排除在有关这些模式的全球对话之外;本书纠正了这一遗漏,并表明,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森林系统可能比更为人熟知的欧洲制度运行得更好。

(孙一洋 推荐)


8月


自然震慑:迷失在美国


Coleman, Jon T., Nature Shock: Getting Lost in America,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0.


人类时常迷失方向。在新大陆广阔土地上漫步,寻找自由生活与新土地的美国人亦然。本书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常在美国史中出现的开拓者们,而在那些迷失在丛林、平原、荒野与导航软件中的人们。本书详述了关于地点与运动,以及当我们的物理与心理的空间感知脱节时发生的对抗的独特历史。作者认为,迷路者反更能以一种新的角度诠释荒野,一种令人不安的美国特性暗含其中。

(方文正 推荐)


狂暴的天空:

美国飓风五百年史


Dolin, Eric Jay, A Furious Sky: The Five-Hundred-Year History of America's Hurricanes, Liveright Publishing, 2020.


本书从威胁哥伦布新世界航行的无名风暴说起,一直到“玛丽亚”飓风在波多黎各造成的大破坏结束,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飓风的遭遇情况。作者利用了大量的多学科资料,将美国的历史和与飓风的历史相结合,展示了风暴如何频繁地改变了国家的走向。事实证明,15世纪末飓风阻止了西班牙在佛罗里达以外北美地区的扩张,18世纪飓风也在改变美国独立战争的态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讲述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美国崛起的故事时,作者追溯了飓风科学的相应发展。本书归根结底讲述了一个气候变化的故事,它迫使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尽管过去已经很糟糕,但未来可能会更糟,除非我们彻底重新设想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葛蔚蓝 推荐)


9月


湖泊与草原之城:

芝加哥的环境史

Brosnan, Kathleen A., William C. Barnett, and Ann Durkin Keating, eds, City of Lake and Prairie: Chicago's Environmental Histor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20.


芝加哥以“风城”和“世界屠猪城”而闻名,在本书中则获得了更为贴切的称号:“湖泊与草原之城”。芝加哥坐落在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西南端,处于北美大陆高草草原东部边缘,几个世纪以来,此处坐拥自然优势、经济机会和全球联系等诸多有利因素,无论是早期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人还是19到20世纪在这里建造起一所大都市的城市居民,皆受益其中。随着一个千年的结束和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上述因素引发了一个独特的中西部环保主义(Midwestern environmentalism)的兴起,旨在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本书由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的论文组成,揭示了一个包罗万象同时也麻烦丛生的景观。这一景观由不同的种族社区、工人阶层、环保人士与工业、水道、动物、疾病的复杂关系所塑造。

(蓝大千 推荐)


金银岛的沉没:一个被遗忘的社区与海平面持续上升的美国沿海地区的对抗

Lewis, Andrew S., The Drowning of Money Island: A Forgotten Community’s Fight Against the Rising Seas Threatening Coastal America,  Beacon Press, 2020.


作者记录了其家乡新泽西州重建被破坏的家园的斗争,其面临的环境压力与政府忽视同样也正威胁着整个美国的沿海地区。同美国许多其他乡村一样,作者成长的Bayshore也面临着源于严重的经济衰退、产业损失与监管的巨大压力。其也与世界上最快的海平面上升速率与美国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的飓风之一(Superstorm Sandy)的余波作斗争。飓风之前的那些年,Bayshore已在缓慢消失中,海滩受到侵蚀,低洼的雪松林被掏空,变成了被海水漂白的幽灵森林;飓风之后,这个社区就被摧毁了。如今,房屋、道路与记忆都破碎于上升的海湾中。本书是一个亲密但公正、抒情而又调查性的写照,描绘了一个饱受海平面上升和经济困难蹂躏的农村社区,以及这些因素促成的日益分裂的政治。它让我们正视气候变化如何加剧了先前存在的不平等。

(陈双志 推荐)


10月


咆哮风暴:

天气、气候与美国内战

Noe, Kenneth W., The Howling Storm: Weather, Climate, and the American Civil War, Louisiana State Univeristy Press, 2020.


传统的内战史通常将冲突描述为北方与南方之间的战争。作者认为,应该将其理解为北方、南方与天气之间的战争。本书重述了这场冲突的历史,重点讲述天气与气候以何种方式塑造了战争与军事行动的结果。他进一步指出,洪水与干旱等影响邦联前线的事件限制了士兵的粮食供应,降低了士气,削弱了政府提振民族主义情绪的努力。相比之下,联盟士兵所享有的优越的装备与开放的供应线,使他们成功地应对了南方的极端条件,并最终在1865年取得了胜利。本书是对内战期间天气与气候的首次全面考察。其方法、范围与结论必将重塑内战研究领域。

(刘叶 推荐)


为森林而战: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平民保育团如何帮助拯救美国

Pearson, P. O’Connell., Fighting for the Forest: How FDR's 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Helped Save America, Simon & Schuster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2020.


本书主要讲述了罗斯福新政时期平民保育团帮助拯救了一代美国人的故事。富兰克林·罗斯福就职总统后,面对美国处于经济崩溃和环境灾难边缘的局势,创建了“以工代赈”的平民保育团。三百多万贫困青年加入了罗斯福的植树大军,他们开始修建公园,重新开垦国家的森林和农田,改进了数以百计的州立公园和国家公园,恢复了将近1.2亿英亩的土地,种植了约30亿棵树木。本书近距离观察弗吉尼亚州的谢南多国家公园(平民保育团的第一个项目)这一案例,记录下美国各地年轻人来此处的个人工作经历,从而说明平民保育团这一项目的发展历程。

(葛蔚蓝 推荐)


红肉共和国:“从牛蹄到餐桌”,牛肉如何改变美国的历史

Specht, Joshua, Red Meat Republic: A Hoof-To-Table History of How Beef Changed Americ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0. 


到19世纪末,美国人无论贫富,几乎每顿都能吃到高质量的新鲜牛肉。美国的牛肉生产已经从小规模、地方化的经营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高度集中的产业,从牛群在西部农村的牧场饲养,到芝加哥屠宰,最后在这个国家发展迅速的城市中消费。作者展示了集中化、低成本和肉类包装商主导的牛肉工业体系的持续成功,使得他们的利益与饥饿的公众利益重合,而挣扎的牧场主、绝望的工人与破产的屠夫的利益则被置于次要地位。本书讲述了牛肉如何征服美国并催生现代工业食品,谁将从这个新产业中获益,谁将承担其沉重的代价。其揭示了我们今天消费的食物背后复杂的剥削与创新的历史。

(曹芷馨 推荐)


11月


自然之镜:塑造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形态并拯救濒危物种的动物标本制作师们

Andrei, Mary Anne, Nature's Mirror: How Taxidermists Shaped America’s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and Saved Endangered Spec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20.


在博物馆、动物园与水族馆中工作的动物标本制作师们是最早意识到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毁灭性影响的人。他们亲眼目睹了由兽皮猎人、商业羽毛收集者、捕鲸者、大型动物狩猎者与偷猎者造成的大规模屠杀,意识到了对极度濒危物种的生存威胁以及保护这些物种的迫切需求。他们创建的引人注目的展览及其承担的科学田野工作、通俗写作与游说在美国博物馆的早期保护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这种作用一直持续至今。通过其个人的研究历程与共同努力来唤起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这一杰出群体创造了我们对动物世界及其脆弱栖息地的普遍理解。对于一代又一代的博物馆参观者而言,动物标本制作师们将把展柜的玻璃变成了一扇了解自然的窗户——以及一面昭示着人类保护自然的责任的镜子。

(方文正 推荐)


林中监狱:纽约州北部乡村中的环境与监禁

Hall, Clarence Jefferson, A Prison in the Woods: Environment and Incarceration in New York's North Country,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2020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人一直将纽约州北部的阿迪朗达克山脉视为工业生产场所、疾病康复之地,以及必须在其野生状态中保护的广阔的户外游乐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该地区在托管州和联邦监狱网络方面扮演的角色。本书追溯了从19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在阿迪朗达克公园五个社区中的监狱的规划、建造与运作,以证明大规模监禁与环境意识的历史是相互关联的。作者指出,惩教设施的引入——特别是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里——揭露了长期存在的关于阿迪朗达克地区自然资源适度使用过程中的冲突,特别是这些场所导致了森林砍伐、污染与栖息地的减少,尽管它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刺激了经济增长。此外,监狱计划挑战了个人对环境保护的承诺,测试了环境法规的强度,危害了环境与公共卫生,并揭露了美国最大的州立公园与世隔绝的监狱城镇里,围绕种族、阶级、地点与归属的紧张关系。

(刘叶 推荐)


加州之心:

探索圣华金河谷


Gilbreath, Aaron, The Heart of California: Exploring the San Joaquin Valley,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20.


通过讲述一段穿越了加州广阔的乡村内部的生动旅程,本书精心编织了历史学家弗兰克·拉塔(Frank Latta)1938年从贝克斯菲尔德到旧金山的被遗忘的乘船旅行的故事,作者在2014年干旱期间开车回溯了拉塔的路线。拉塔为了宣传需要水坝与堤坝来改善防洪而踏上了他的旅程。作者则是自行上路,剖析了拉塔的历程以及在圣华金河谷筑坝而创造的生产性农业世界,描述了该地区几乎消失的土著文化与生态系统,并将这一复杂但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景观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本书将旅游写作、历史性休闲活动、西部史、自然史与第一人称的报告文学相结合,是关于这个迷人地区及其最重要的早期纪录片作家的旅途叙事。

(刘叶 推荐)


12月


被摧毁的儿童:

青年、环境与战后美国西部


Sanders, Jeffrey C., Razing Kids: Youth, Environment, and the Postwar American Wes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二战后,美国人将“儿童就是未来”这个观念铭记于心。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机遇,他们提高甚至是夸大了儿童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本书分析了战后人口爆炸与战后生态学的诞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美国西部,工人、政策制定者与改革者将对青年、环境与未来的希望交织起来。他们在讨论战时游乐场的建筑、计划中的房屋开发以及从遥远的腹地释放的放射性粒子的影响时,把对儿童的忧虑与对环境风险的担忧联系起来。他们困扰于充斥着暴乱的城市、贫穷战争(War on Poverty)时期的乡村工作营以及充满杀虫剂的农业谷地会如何影响儿童这个问题。他们对自己正在创造的世界感到不安,其希望与担忧重塑了战后关于什么构成了社会与环境利益的讨论。本书通过考察20世纪下半叶的青年与环境,填补了环境史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基于5个案例研究,探索了从1943到1990年间位于青年与环境交叉点上的美国史;揭示了战后美国青年环境运动的根源,这与当今的学校罢工与气候行动主义有相似之处。

(郑坤艳 推荐)


中 文


2月


自然的大都市:

芝加哥与大西部

作者:威廉·克罗农

译者:黄焰结、程香、王家银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此书英文版初版于1991年,并于次年获得班克洛夫特奖。此书既为城市传记史的书写开创了一个新范例,也为城市环境史的开疆拓土打开了新的局面。芝加哥,这个在美国西部异军突起的大城市,长期以来是美国城市史中的研究焦点。无论是传统的政治史学家抑或新生的社会史学家均在那里找到施展史才的天地。然而克罗农的著作却将史学家研究芝加哥的天地扩展到了整个西部的苍穹之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思考这个自然的大都市形成的原因。

(蓝大千 推荐)


美国海:墨西哥湾的历史

作者:杰克·戴维斯

译者:丘梦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此书获得2017年普利策奖。鉴于地理位置、文化和传统,墨西哥湾一直被视为美国的海洋,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它的完整的历史。从它的发现到资源开采,再到进入21世纪,墨西哥湾在不断供应丰富资源的同时,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海:墨西哥湾的历史》一书中,环境史学家杰克·戴维斯围绕墨西哥湾的自然特点展开,从鱼群、鸟类到河口、海滩,从更新世到21世纪,探讨自然是如何介入人类活动,人类又如何介入自然,从而影响到自身,真正将自然、人和历史结合了起来,形成一幅完整、丰满的墨西哥湾历史画像。

(陈双志 推荐)


6月


离开荒野:

狗猫牛马的驯养史

作者:加文•艾林格

译者:赵越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年


本书描述了狗、猫、牛、马这四种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动物的驯化历史。作者着意于考究这些动物的祖先如何融入人类世界,并经过数万代的驯化与进化,逐渐演化成了如今的模样。本书主要关注动物育种这一普遍存在却鲜有人仔细审视的行为,认为动物抛弃原来的野生生存环境,换得人类的驯养与保护,其实存在巨大的隐患。事实上,人类价值观塑造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动物,但这种塑造利弊共存,归顺人类的驯养大大增加了动物生存的可能,同时我们对驯养动物的育种方式却导致部分品种出现致命的基因疾病。本书传达了一种行动号召,意在改变我们与驯养动物互动方式,提供一条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道路。

(孙一洋 推荐)


8月


尘暴: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

作者:唐纳德·沃斯特

译者:侯文蕙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此书中译本初版于2003年(三联出版社),英文原作在1979年出版,并获次年班克罗夫特奖。沃斯特通过对20世纪美国南部大平原尘暴发生原因的探究和揭示,说明了尘暴是现代文化不可避免的产物,并对现代美国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省。他还特别注意探讨这些情况今日是否依然存在,以及它们是否有可能再次带来甚至更为严重的危机。在这本书首版25年后,沃斯特又将尘暴与现行的政治、经济和生态问题联系起来,进一步思考了大平原的现状以及一场“新尘暴”的威胁。

(郑坤艳 推荐)



编    辑:张欣怡     责任编辑:杨长云

编    审:张勇安



来源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分享资讯、学术交流之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留言告知,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研习书目 | 刘梦溪先生为准硕博生开的应读书目

● 研习书目 | 历史地理学研究参考书目

● 研习书目 | 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习入门参考书目

● 研习书目 | 中山大学历史系美国史专题课程及参考阅读书目

● 研习书目 |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书目

● 研习书目 |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课程文献

● 研习书目 | 茅海建:“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课”讨论书目

● 研习书目 | 厦门大学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必读书目

● 研习书目 | 英国史研究推荐书目

● 研习书目 | 国内外环境史研究著作汇总(书单)

● 研习书目 | 明史研究书目推荐(书单)

● 研习书目 | 胡新生:先秦秦汉史研究书目

● 研习书目 | 唐史入门必读书目推荐

● 研习书目 | 外国史学史参考文献

● 研习书目 | 中国社科院教师推荐的世界史书单

戳“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