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新质”思维报两会,这些“小新”有点新

小牛工作室 庖丁解news 2024-06-04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星标★”小牛哦!

2024年的全国两会,中新网的“小新”们脑洞大开,思维的小火花迸发出无数新创意,小宇宙也爆发出无数灵感,将新技术、新思路灵活运用到报道中,为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注入了新活力、新色彩。


我们找到中新网这群活力四射的年轻新闻人,请大家随小编,一起和他们聊聊新闻背后的故事。


“长安街上看两会”:

会场内外谈“国计”,“常”话短说话“民生”

分享者:常新宇——中新社融媒体中心


Q1:这个创意从何而来?

全国两会在“长安街”上召开,而“一条街”又很有生活感,两会讨论的议案提案都是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的,把两会的内容放到长安街上做采访,能把两会背后的深远意义巧妙展现,从物理意义上也达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感觉,让两会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



Q2:采访过程中,

你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你是如何解决的呢?

我认为操作层面的困难有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更新频次。我们在九天时间里发布了十期节目,在日更的基础上还有“加更”。及时反应,还要快速策划、拍摄、剪辑,考验非常大。


第二方面是采访,有些受访群众回答相关话题时表达不够连贯。对此,我们在采访的时候尽量先从小问题出发、从受访群众切身相关的问题聊起。


Q3:如何探索主流媒体时政报道

原创性、风格化的新范式?


大概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把科普和讨论结合起来,只是科普就无法做出区别度,只做讨论又少了一些媒体的社会责任。


二是要重点突出“人”,首先固定记者每期出镜主持,同时部门负责人以及作为出镜记者的我要全程参与选题、文案、拍摄、剪辑的每个环节,既做到了合理分工,也得有核心主创人员全程跟进,保证作品节奏不散、内核不乱。


三是我们认为既然是长安街上的街访栏目,群众声音是视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对视频进行策划和剪辑时,尽量让受访群众在视频中早出现、多占比。


最后,我认为主流媒体时政报道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得和新媒体平台受众定位、风格调性深度结合,小切口出发,一个问题贯穿始终。


“AI看两会”:全新视角解码复杂内涵

分享者:徐洋、李雪瑶——中新网


Q1:创作者眼中的AI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看来,AI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它更像是一个有智慧的伙伴,可以通过创新的形式,将信息转化为容易理解和吸引人的内容。AI是能够提供全新视角和解读方式,直观地解码政府工作报告和时政话题中的复杂内涵,使之变得生动和易于消化。




Q2:2024年全国两会报道中,

AI是如何与时政话题有机融合的?

两会的政策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我们在AI风格的选取中,选择了最贴近生活的实景风格,从小切口切入,展现的画面选取我们生活中的景观,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了国家的大政方针。



其次,AI在解释“新质生产力”等概念时,我们采用创造性的画面和表达方式,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和易于接受。



 

“二次元聊两会”:

AI赋能“新Young态”

分享者:孟湘君、莫红娥、赵丽、吴辛茹、林勐男——中新网


Q1:怎么想到要做“二次元”主播?

说起来,这事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位有些内秀的“i人”小编,为了避免真人出镜又圆满完成工作,尝试用软件创造了一位数字人主播来为自己代言,中新网首个“二次元”主播“茉莉”(Molly)就此诞生。


随着工作需求变化,“茉莉”的朋友“木兰”(Mulan)、“少林”(Shaolin)、“潘达”(Panda)这些名字富有中国特色而又不乏“国际知名度”的数字人主播们,也应运而生。


Q2:创作“二次元”主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当“女娲”造“数字人”,“Z世代”小编们乐此不疲。“茉莉”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光有“亲爸亲妈”操心服饰妆造,有“干爸干妈”送她到处“旅游”,甚至有“大姨小姨”为她配音发声。



杭州亚运会,她是袅袅婷婷的江南“茉莉花”;“尔滨”火了,她是雪地撒欢的东北姑娘;喜迎新春,她是盘点“国民小吃”的美食博主;报道两会,她是科普热词的英语达人……


从IP化、系列化到矩阵化,中新网小编们尝试打造一支独具特色、辨识度较高的“二次元”队伍,向世界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Q3:创作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从主题、文案、翻译、配音、剪辑到包装,大家没少开会、熬夜、掉头发,尝试、推翻、再重来……


二次元数字人的身份是否合法?“女娲”们咨询了法务、律师和软件方……


AI赋能,勇于尝试,制作团队不断探索深耕,积极响应两会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打造国际传播话语新质态。欢迎海内外的朋友们为“二次元”主播们加油打Call!


“动态笔记”读两会:

年轻化语态“划重点”

分享者:任帅、佟瑶、马吉、骆琳颖——中新网


Q1:为什么会选择用

“动态笔记”的形式来报道两会?

每年的两会,信息量都非常大,如何让用户在短时间把2024年发展预期中的民生实事看明白、讲清楚?时政类的“硬”话题如何让年轻人关注?


经过团队的“头脑风暴”,在小小笔记本上得到了灵感,对于“划重点”这样的表达形式,笔记本的呈现元素最合适不过了。


为了防止视觉疲态还搭配了对应的实景视频,让用户沉浸式观看,将民生热点进行归类梳理,同时在设计上加入了小图标、笔记翻页的动态逼真效果增强了代入感,最终呈现出了报告民生热词+视频的“动态笔记”,将两会关键内容创新呈现


Q2:“动态笔记”网络反响如何?

第一期内容发布后收到了超万次的点赞互动,被很多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喜爱、传播。


“动态笔记”系列动画视频发布后,获得了千万次的点击观看和超5万次的互动,收到了很多留言反馈,“政策越来越亲民”“生在中华,由心自豪”“幸福感油然而生”......而这些就是我们制作产品的初衷,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读懂政策,感受新时代的奋进中国。


除此之外,为扩大原创产品的影响力,在今年两会期间,中新网设计统一栏目标识,集中推出多组系列策划,加大内容供给侧改革,增强辨识度。


 “两会大家谈”栏目、“共话新质生产力”栏目、“外企观两会”栏目、“对话新国企”栏目、“两会·世界观”特别报道双语采访、“‘海’纳百声、一心一‘议’”栏目中的不少稿件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实效。

作者:小牛工作室

编辑:尹珮瑶

责编:魏园



推荐阅读

中新社记者的两会时间

两会初体验:“小消息”也能彰显“大身手”

“95后”记者两会报道初体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