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首批国家公园设立,背后的意义你了解吗?

人民政协报 政协君 2022-01-14

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国家大事,国家公园建设是“国之大者”。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有怎样的意义?后续国家公园建设又将如何推进?就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国家公园是保护等级最高的地域

“第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标志着国家公园事业从试点阶段转向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指出。

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等级。其中国家公园是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地域。

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古冰川遗址 

与过去的自然保护地保护体制不同,国家公园由国家主导,属国家事权,对跨行政区域、大尺度的自然空间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这是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存在的空间重叠、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建立的新型体制。

首先,创新了自然生态保护体制。整合了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和周边生态价值高的区域,破解部门、地方利益与行政体制的分割,有效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比如,在第一批国家公园中,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原来分属不同部门、不同行政区域的69个自然保护地连为一体,明显改善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使13个相对独立的大熊猫局域种群连成一片。

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熊猫

其次,突出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比如,近年来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恢复较快,栖息地已扩展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但是原来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只保护了野生东北虎豹栖息地的39%,而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后,保护了90%以上的栖息地,使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的进入、定居、繁殖和扩散通道都得到了系统保护,生态过程更加完整。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的老虎

第三,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李春良表示,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国家公园是一种以未来人类生活空间锻造为目标的自然文化形态。国家公园是“最美国土”,兼有科研、教育和游憩功能,将为公众提供更多贴近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实现全民共享和世代传承。比如说,武夷山国家公园既是生物宝库,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依托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将开展自然教育、科普宣传和生态体验,传播国家公园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生态获得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武夷山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将分区对公众开放

随着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公众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些“最美的地方”是否可以去游览?

据唐小平介绍,按照现在的规划,国家公园将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进行管控。核心保护区原则上只对科学研究、考察、监测等活动进行开放;而一般控制区会对公众开放,主要开展自然教育、自然游憩和生态体验活动等,建设一系列类似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野外观测点,包括露营、徒步、解说系统等。

“但是这种旅游活动和大众旅游还是有所区别的。”唐小平解释说,国家公园将根据环境容量,合理确定每年或者每天访客承载的数量,建立门票预约制度,科学测算整个运营成本,体现公益属性;同时今后要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除公益性以外,一些经营性的活动都将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并根据每个项目特点核算成本,少收费,便于公众进入国家公园,感受自然之美。

武夷猕猴

在特许经营方面,将优先考虑当地居民或当地企业参与,支持当地居民在适宜的区域从事一些像林下经济、农事体验等经营活动;也鼓励开展像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科普宣教的活动,引导和支持当地政府在国家公园的周边或者入口建立一些入口社区,发展特色小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必须指出的是,国家公园不能建成无人区,也不是一个隔离区,更不是我们人为设定的一个禁区。”李春良说,“我们要做的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使生态保护和生态游憩、生态体验相得益彰。”

建立动态开放的储备机制

第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只是一个起点,后续我们会有多少个国家公园?

10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外公布了《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贯穿了国家公园设立、规划、勘界立标、监测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环节。其中明确提出,国家公园准入条件包括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三大原则。

唐小平表示,目前正研究出台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在全面系统分析我国自然地理格局、生态功能格局的基础上,对全国进行自然生态地理单元的区划。将在每个区里选择能够代表国家形象、体现全球价值、国民认同度高,又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丰富科学内涵的区域,作为我们国家公园的候选区。

但并不是这些区域都将成为国家公园。唐小平解释说,作为国家公园设立的落脚点,“管理可行性”是指既要能够体现国家事权,又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具备以较合理的成本实现有效管理的潜力,并提供国民素质教育机会,实现全民共享。

因此未来国家公园建设将本着“储备一批、创建一批、设立一批”的思路,建立动态开放的国家公园储备机制,引导全国各地推动国家公园的创建。

三江源国家公园中的野生动物

据唐小平介绍,综合考虑我们国家的生态安全需要,公众的关注度和地方的积极性等因素,下一步将重点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态功能的重要区域,还有广阔海域创建国家公园,如黄河口、秦岭、若尔盖、南岭、辽河等区域,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有序推动国家公园设立。

“这不是单纯建立几个国家公园实体。”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筹备组副组长孙鸿雁提醒说,“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从整体上谋划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构建形成长效保护机制。同时,强调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相结合。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把社区居民视为共建伙伴。”

三江源国家公园

唐小平表示,下一步,将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并引导地方建立差别化的生态补偿政策,探索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制度,完善生态护林员的选聘制度,鼓励和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使当地居民同时也是国家公园的管护员,增强当地居民的获得感。


带你认识首批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世界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它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

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原草甸,多种元素共同构成了三江源灵动而壮美的风景。这片19万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分布着1.6万个大小湖泊,湖水总面积达2354.25平方公里,湿地面积7.33万平方公里;有雪山、冰川近2400平方公里,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山的王国、水的世界、江河的摇篮”。其在水源涵养、蓄洪防旱、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于全国乃至全球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江源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可可西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全国32个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之一。这里60%的哺乳动物、超过1/3的植物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包括: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绿绒蒿、雪灵芝等。

为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自试点以来,公园充分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全面维护生态平衡。

2020年,三江源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1.9%,较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湿地植被盖度稳定在66%左右,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分别达到7万、6万、3.6万头(只)。

三江源有很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基因。这里多民族文化交融,文明之美熠熠生辉,形成了珍爱自然、善待万物的传统文化。园区内,每户牧民家庭都有一位生态管护员。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政策让1.7万多名牧民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和获益者。




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地跨川陕甘三省,纵横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秦岭五大山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覆盖70%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1631只野生大熊猫,把过去82个相对独立的保护“岛屿”连接起来,大熊猫和它的“邻居”们得到一片完整、连续的更为广阔的家园。

在大熊猫的伞护下,8000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川金丝猴、扭角羚、毛冠鹿以及大型食肉动物狼、豺、金钱豹等南北物种,在这片秘境相遇、共存。自2016年12月体制试点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通过“人工+辅助”对栖息地实行全面监测,实施多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多条野生动物交流廊道。

12.08万原住民与这些野生动物“比邻而居”,152个乡镇顺着五大山脉星罗棋布,构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社区。试点以来,各级公园管理机构设置公益性岗位1.04万个,帮助当地居民就业增收,累计获得工资性收入7.38亿元。大熊猫国家公园还规划了一批入口社区、熊猫小镇,创新性打造园地共建,自然教育、生态体验、自然景观游憩、探秘多元民俗文化等新业态,带动“大熊猫生态友好型”特色产品应运而生,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成为平衡保护与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跨吉林、黑龙江两省,保护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公园以核心保护物种命名,它所保护的“王者”东北虎、东北豹,是世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

据估算,要想维系1只成年东北虎长期生存,每年需要500只大中型食草动物的种群基数。可见,要想支持一个野生东北虎种群的长期生存,必须要有一个大面积的、食物链完整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已将近年来监测确认的东北虎、东北豹的跨境迁移通道、繁殖家域、定居区、活动频繁区、潜在栖息地以及连接区域划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确定管控分区,并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实现了“天地空”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全覆盖,为科学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个监测体系还可以发布警示预报,提醒巡护人员和周边居民,实现了“看得见虎豹,管得住人”。

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东北虎新生幼虎10只,种群数量达到50只以上;东北豹新生幼豹7只,种群数量达到了60只以上。此外,像梅花鹿、棕熊、亚洲黑熊、水獭、獐、原麝、斑羚等野生动物也得到了很好恢复。

为调动原住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国家公园还开展了示范村屯建设、黄牛集中养殖、黑木耳提质增效、生态护林员“一户一岗”、替代生计培训等一系列民生项目,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积极投身到保护工作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保护面积4269平方公里,保存了我国最完整、最多样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这里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唯一分布地,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成为岛屿型热带雨林珍贵自然资源传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

在设立国家公园后,将整合海南中部的尖峰岭、霸王岭等20个自然保护地,把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廊道连接起来,使保护面积从原来的2443平方公里增加到4269平方公里,为野生动植物的繁衍提供更加完整的生态空间。通过人工促进修复受损害的天然林和受干扰的次生林,逐步恢复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建立合理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一县一策的原则制定生态搬迁方案,探索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置换。

未来将建立更为严格的执法制度,加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相关市县国家公园执法队伍的建设,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

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纳入国家林草局生态网络感知系统,依托国家林草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强科研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武夷山国家公园

武夷山国家公园跨福建、江西两省,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分布有全球同纬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东南动植物宝库。武夷山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文化和自然世代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这里创新生态补偿机制,设定了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林权所有者补偿等政策。探索毛竹林地役权管理,在林农自愿的前提下,签订4万多亩毛竹林地役权管理协议,按照每年每亩100余元的标准给予补偿。通过园企联建,无偿提供珍贵苗木,鼓励和支持茶企、茶农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4000多亩,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提升了茶叶品质。

同时,武夷山国家公园出台生态游憩管理办法,有效保障园区游赏适宜、运营可靠、生态平衡。实行景观资源山林所有权、使用管理权“两权分离”管理,对7.76万亩集体山林建立与旅游收入联动递增机制,平均每年给村民“分红”300多万元。对九曲溪竹筏游览、环保观光车、漂流等实行特许经营,公开选聘1400多个村民从事生态保护、旅游服务等工作。社区群众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原文刊登于

2021年10月28日《人民政协报》

第5版生态周刊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王硕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