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简介

苏州校区管委会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2021-07-18


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一个南大”建设指示的切实行动,是实现李克强总理对南大“走在中国高等教育最前列”殷切期望的主动担当,是响应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工程,是落实南京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把握“九个第一”内涵的具体举措。


办学规划


苏州校区是南京大学新百年发展的新起点、新希望、新动力和新平台,必将成为南大发展的增长极、体制创新的试验田、擎天人才的集聚地、国家战略的服务区、高端国际合作的桥头堡、政产学研交融的大平台、南大理想的新寄托。

苏州校区将坚持“党的领导+南大特色+世界一流”创新管理体系,按照“同等标准、错位发展、创新机制、国际一流”办学理念,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紧密结合教育部《关于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生态环保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强化“新工科”建设。


1


学科建设


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国家重大需求的重要领域(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资源环境、新能源、生命健康、生物技术、碳中和、信息技术等九大领域);紧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应用导向的科研领域布局,服务地方先导产业(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新型显示、新材料等六大方向);基于南京大学自身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及学科优势,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等五大学科群。



2


队伍建设


对标国际一流大学学术标准和薪酬标准,以“高端化+市场化+国际化” 面向世界招聘一流师资队伍,近期打造1000人的高水平专任教师队伍,设置讲席教授、特聘教授、特任教授、特任研究员等各类高端准聘-长聘高端岗位。


3


人才培养


规划涵盖本硕博各类层次的办学规模1.2万人(远期2万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硕士研究生4000人、博士研究生2000人。苏州校区首届招生工作将于2022年7月启动。


未来所有南京大学(含苏州校区)本科新生将进入新生学院,按照同等标准、同等模式在南京校区完成第一学年的基础学习,第二学年起分流至各个校区(含苏州校区)的相应学院/书院。


以“南大所强、苏州所需、国家战略、国际一流”为导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本硕博一贯制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新生在鼓楼校区接受第一学年的基础学习(“寻根式”办学),后续采取书院制培养,实践书院“真善美”全人教育理念。紧密衔接学校培养人才之要与苏州发展人才之需,努力培育出具备民族魂、中国心、世界眼、引领思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


产研融合


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坚持“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并举,加快科研成果落地。重点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前沿方向,构造机制灵活、响应快速、融合交叉的六大综合平台;紧紧抓住太湖科学城建设契机,携手打造瞄准世界水平的“狮山实验室”。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主战场,为校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持续资金支持;主动拥抱苏州产业升级发展的巨大需求,建设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苏州总院;主动对接环南大科创圈,加速选引、集聚和培植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级科技产业融合资源落地。高起点、高标准地打通“创新链-产业链”,直接赋能和服务于区域产业提档升级,联合打造校地合作新标杆。 



校园建设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位于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美誉的苏州高新区,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苏州校区建设范围北至昆仑山路、南至太湖大道、西至长巷路、东至九曲河,占地面积约2000亩


规划设计方案聚焦概念设计、功能分区、交通人流、天人合一等四大问题,统筹功能、形象、使用、养人四个维度,坚持总体美与单体美、建筑美与景观美、静态美与灵动美、空间美与时间美、山水美与人文美、校内美与校外美相统一,突出高品质、高特质、高颜值的追求,收获大气、宜人、养眼、适用的效果,用心打造智能化、生命化、集约化、人文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校园。


根据规划,苏州校区按照东区和西区分期建设。其中,东区占地约326亩,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已于2020年9月开工,计划于2022年9月逐步投入使用;西区拟于2021年内开工,计划于2023年9月逐步投入使用。


▲ 本硕宿舍组团


▲ 博士宿舍楼


▲ 综合楼


▲ 教学楼


▲食堂


▲科创大厦


▲ 学术交流中心


▲ 东区鸟瞰图


NEW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