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留下一屋子奖状,儿子说扔了吧。世上从此没了那个意气奋发的青年
最近,网上一个热帖流传,让人颇为伤感
我在深圳买二手房时,原房东刚过世不久,子女就卖了房子。房间里堆着好多老人留下的相册、奖章、日记、书籍。我打电话让收走,房东说他人已经出国了,处理不了,你们扔掉吧。
翻了翻这些东西,大概都是老人一生的回忆吧,到老了还在珍藏,保存得很好。
有三本相册,里面有老人年轻时的照片,站在峻岭之下,应该是个意气风发的知青。
还有很多奖状、奖章,从厂劳动模范到技术能手,还有一些到深圳后参加比赛的奖状。里面还有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证,还有子女小时候得的各种奖状。
从这些东西里,可以大概勾勒出老人的一生轨迹:是个大家庭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受尽父母兄弟姐妹的宠爱。父母是国企职工,无忧无虑地长大,中间穿插着青春期的暗恋。在那个特殊年代到大兴安岭当知青,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
进了国企后,从技术员做到了副总工,遇到恩爱的老伴,有了一双儿女。然后下岗,又出来打拼,在这安家。把子女培养成才,送出国外,老伴走了,孤独地度过了最后6年。
我看着这些照片、笔记本到半夜,唏嘘不已,沉默无言。
这些老物件承载了老人一生的美好与辛酸,子女却弃之若敝履。
我把认为重要的挑出来,留下了日记、相册、奖章,还有一本五几年的新华字典,一套六几年的老版毛选,还有一些有收藏意义的书,其他的在群里送人了,剩下的送到了废品站。
唉,人生再精彩,人一走,你所有的珍藏珍爱,别人看都看不懂,可怜你一世酸甜苦辣!!
将这个故事分享到微信群里,一位朋友说,他也碰到了差不多同样的事:
我在北京工作,以前从一位司局级老干部的儿子手里买了一套房子,虽然很老,但内部装修很好,直接拎包入住。
书架上摆满了纪念章、笔记本、书籍,打电话给那位儿子,他说父亲不在了,东西不要了,让我随便处理……
但是,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他同样叠得整整齐齐、分装在各种袋里的百元大钞。
这些钱,有些是一张一张夹在书本里,有些是捆绑好放在一只袋子里。初看不起眼,细数之下,这些钱就像变戏法似地冒出来,在大家的见证之下,装了整整一塑料袋。粗粗清点一下,加上存折里的,足足有二十多万元。
在成都郊区,20万元现金足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但这位老人,却将这些财富积攒下来,也不知道要留给谁。
从村委会负责清理来看,老人很可能没有亲生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边。视频是他的外甥女拍下来发在网上的,她说,逝者是她的小舅。因此几乎可以确定,他是个独居老人。
从他藏钱的各种方式,以及散乱地藏在各个地方来看,这些钱肯定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可以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积蓄了。可是,直到他走了,他最珍惜的那些东西,还是没有人当回事。
人们欢天喜地地数钱,甚至有人在喊:「快找身份证,快找,去银行取钱!」
最刺耳的是,有位女性从头大笑到尾!
一本《光荣证》不小心掉了出来,被人踩在脚边。这本《光荣证》,应该是他人生辉煌的见证。但在此时此刻,除了钞票,没有一个人在意,任由它散落在脚边。
直到最后清理所有遗物时,它才被当作物件收了起来。
老人生前肯定想过各种身后的情景,但他应该想不到,后人竟然是大笑中计算钞票。
而把他视作珍宝、精心保存的《光荣证》踩在脚边。
其他的一些笔记本、证件,此刻,也都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成了废品。
人生,就是一趟旅行。
你自己如果不给自己一个说法,就相当于没有来过这个世上。
「人走之后,世界不会记得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曾经来过。」
也有人想在记性尚好时,将自己的一生整理记录下来。万一后人哪天想起,不至于不知来处。
对于长辈的这个想法,多数子女都会支持,甚至有子女会自觉动员父辈来记录。
如果真的做了,《光荣证》就不会被人踩在脚边了。
但大多数人,要么根本想不到留本家传;要么家人反对,最终只能像那些老人一样,一把火之后,什么都不曾留下,就像没来过这个世上。
这两年,我见识了很多这样令人难过的故事。
有人总觉得还早,以后再说,「子欲记而亲不讲」;
也有子女终于想到写下父母的事迹,父母却又不在了;
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沽名钓誉,从而不敢动笔;
更多的人,则是子女没有耐心倾听,自己也没有能力写下来;
还有些子女,对长辈往事不感兴趣,使得老人不好开口。他们觉得写了也没人看,只好放弃。
看了视频,有人说,将老人的历史踩在脚下,是耻辱;
有人说,人一定要对自己好点,活着的时候千万别亏待了自己;
有人说,留下金银,是让子女见财起意。留下家风传承,才是让子女世代受恩。
卡尔·贝克尔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可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