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月经济数据分析:背道而行的内需和通胀

云波妄念 债券科普 2024-02-02

做最专业的金融小白

11月的社零、规上工业增加值和房地产数据终于出炉了,可以和前面几篇经济数据分析做一个交叉验证了。

全文较长,看着吃力的可以直接跳到结尾结论部分。

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零同比3.9%,扣除价格影响后只有0.5%,跟2019年同期比,平均增速也只有4.4%,不管从什么维度来统计,都是两个字:惨淡
社零这个数据怎么说算好还是坏?不能说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对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说白了就是这段时间里,全中国有多少商品被“消费”了,这是实实在在的GDP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数据比GDP要高一些;
二、对标19年同期。这样可以排除20年之后的疫情扰动:

19年同期的同比涨幅8%,扣除价格还有4.9%,和今年一比,今年的数据就没法看了。
再回顾我们9号看到的依然高昂的PPI和微微抬头的CPI,零售商品价格不涨的话,中下游企业摆明了没钱赚;上涨的话,就看目前这个社零数据,只怕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更加难以承担。

0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规上工业增加值从数值上看要比社零好多了,而且比较好的是在这个还不错的数据里,电气、电子设备,以及医药有相当贡献,而上游原材料板块贡献在减弱。
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意义是反映各种企业在这段时间里,全国的工厂造了多少东西出来,理论上说,PPI高昂,工业增加值又高,说明上游产品供不应求,下游应该需求很旺盛才对。
但是显然这个结论和我们看到的社零状况不符,既然不是内需拉动的,那么当然就是外需在发力。

从海关数据看,今年无论是整年数据还是11月单月数据,较2019年同期的出口增长都非常亮眼,11月虽然由于基数效应较20年同比顺差有减少,但整体来说,中国控制较好的疫情让我们的生产能力充分释放,发挥了地球工厂的作用。
外需拉动这个事情我们要辩证的看。出口创汇当然是好事,尤其是产成品而非原材料的出口。
但是从投资上说,要考虑这种高出口、高顺差的可持续性。毕竟总不能假设疫情一直都很严重,而全球又总是中国一家独好。
假如外需退潮,而内需又不振,那时的压力就会比较大了。
03

商品住宅销售价格

一线城市的房价环比基本持平,算是不涨不跌吧,同比还有一定涨幅;但是二线、三线城市的房价就没法看了。

今年房地产行业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不管是地产商自己作的,还是监管确实卡的过死,我们再不会看到更疯狂的拿地建设和更多怂恿炒房致富的声音,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开发投资增速都以一个较快的速度逐月递减,地产税也是箭在弦上,大有要“不靠卖地靠收税”的意思。

04

总结

10号在分析CPI、PPI、M1/2和社融时,我们校正了之前PMI回暖时比较乐观的看法,主要是考虑上游较好的生产热情可能主要支撑不在内部消费而是在外部需求;

而PPI如果持续高位的话总是要传导到CPI的,这会进一步压制国内本就较弱的消费总量,从而使我们实质性的处在一个滞涨环境内;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受影响最大的服务业生产和消费都能得到补偿式的增长,从而消化掉目前较高位的实际通胀水平。

昨天上午,央行进行了5000亿的缩量MLF,这个量比我想象的要多,中央层面显然对目前的经济压力是有充分认识的,货币层面一定程度的宽松让接下来LPR下调都有了点想象空间。

总之,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中国政府强有力、精准的逆周期、跨周期调节有充分的信心。中国经济环境固然不是最佳时刻,但是全球没有一个国家不是泥足深陷,在这个比烂的大环境里,也许格局看大一些才是正确的角度。

宏观分析就像投资一样,微观研究全是问题,未来回过头一看总是能再创新高,反而每次低谷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怎么说呢,就相信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总是能转为危机、逢凶化吉、于无路中开辟出全新的发展道路吧。

附图:各主要经济数据两年走势图


债券科普

微信号:zhaiquankepu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11月经济数据分析:背道而行的内需和通胀

云波妄念 债券科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