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场·回顾丨华夏出版社《柏拉图全集》研讨会纪要

华夏出版社 古典学研究 2024-04-20

柏拉图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

暨华夏出版社《柏拉图全集》研讨会


2024年1月5日,华夏出版社主办的“柏拉图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暨华夏出版社《柏拉图全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们围绕“柏拉图翻译经验”“柏拉图研究范式”“柏拉图教学经验”这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Platonis Opera

开幕式


研讨会现场


《柏拉图全集》主编刘小枫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经典与解释”系列丛书自创设至今二十多年里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成绩,并就柏拉图对于中国学术的意义,以及华夏版《柏拉图全集》翻译和出版的学术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刘小枫教授


刘小枫教授首先指出,西学东来深刻影响了中国文明传统,柏拉图作品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典籍,其汉译对于中国学术的更新有着重要意义,柏拉图作品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又具有思想的深刻和广大,因此得到越来越多读书人喜爱。接下来,刘小枫教授就柏拉图作品的翻译风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主张,在遵照希腊语原文、力求准确的同时,还应注重柏拉图作品的写作风格,突出其戏剧特征,提高汉译本的可读性。同时他认为,理解柏拉图作品是学界的共同事业,柏拉图作品的中译本多多益善。最后,他以华夏出版社的“阅读柏拉图”系列为例,强调有学术品质的普及性柏拉图译本的重要性。


接下来,研讨会进入正式讨论,分为两场主题讨论和自由讨论,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彭磊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贺方婴研究员主持。




🌟

Platonis Opera

第一场研讨


程志敏教授


海南大学程志敏教授指出,柏拉图研究具有定位难和理解难这两大难点。首先柏拉图不是个人性的“子书”写作方式,而是处处“如是我闻”,柏拉图作品包罗万象,堪称“经书”。对柏拉图作品的任何单一学科性的理解都太单薄。其次,柏拉图在“论自然”之类哲学文体大行其道的时代,采取复调式的写作方式,呈现了丰富、立体而完整的图景。在柏拉图的世界中,万物皆有其位置和次序。要正确理解柏拉图,关键在于眼界和解释口径足够宽。他认为,对于柏拉图如此丰富的文本,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个读者不同时期阅读都会有不同体会。我们只有对文本怀着足够的谦卑和敬畏,采取“以经解经”的进路,才有望进入柏拉图的思想世界。


林志猛教授


浙江大学林志猛教授表示,华夏版《柏拉图全集》最重要的特点是扎实的研究基础和长期的积累。他特别强调,无论是哲学沉思、情节论证、迷人修辞,还是宇宙大全、灵魂秩序、法律政制、德性伦理等等,柏拉图都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深邃思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怀特海会说,整个西方哲学都是在为柏拉图做注脚。他认为,柏拉图作品的翻译和研究都值得不断深入、精益求精,国人撰写的深入探究柏拉图各部对话的著作应尽快推出。他还认为,在柏拉图思想与中国思想传统的互鉴方面,学术界还可做深耕工作。


贺方婴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贺方婴研究员表示,她在柏拉图作品中充分感受到了爱智者的灵魂如何思考问题。柏拉图对话实际呈现的是人类灵魂的不同面相,阅读柏拉图对话犹如在形色各异的灵魂之城中穿行。她认为,柏拉图的作品兼具戏剧性和思辨性,真正严谨的研究不该偏废任何一方面。她指出,在教学方面,针对古典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柏拉图对话的阅读,推进更专业的古典教育,陶铸青年学生的品性,培养刚健温厚的现代人格。


刘振副教授


扬州大学刘振副教授认为,柏拉图思想的恒久价值体现在柏拉图作品对人类基本问题的思考所具有的品质上。要理解柏拉图的思考,需要充分关注柏拉图作品的形式特征或文学特征,这也是华夏出版社《柏拉图全集》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与施特劳斯的柏拉图解释路向有关。在上世纪初,施特劳斯、克莱因等重要解释者都认为亟需摆脱当时的柏拉图解释定式,恢复柏拉图文本的活力,以文本本身作为理解柏拉图的权威。事实上,如何理解柏拉图文本的形式特征,关系到如何理解柏拉图对一些最重要的人类思想问题的看法,波普尔的柏拉图解释在20世纪引起的争议就是典型例证。在这个意义上,一种充满活力的柏拉图文本样态将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教价值。


叶然副教授


河南大学叶然副教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谈到翻译柏拉图时的几个议题,比如:古希腊语比现代西方语言更多地使用长长的同格短语,其译法往往多样,需深入理解语境;有些代词未必就指代稍前出现的实词;统一某些术语的译法时,宜按作者意图对该词基本义项进行“分类统一”。他总结道,一方面,坚守原作语法结构仍具有基础意义,另一方面,颇多问题并不是语法好就能解决,最好的译者一定是最懂原作的人。




🌟

Platonis Opera

第二场研讨


王双洪研究员


北京社会科学院王双洪研究员提到,华夏版《柏拉图全集》的翻译,最早的工作开始于二十多年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译者是专攻一篇对话,有注疏、研究柏拉图作品的基础。二十多年前,将柏拉图的翻译和注疏作为博士论文工作的一部分,其合理性是尚需论证的事情,因为学界对于柏拉图研究有很强的文史哲专业划分意识,每个专业都试图从柏拉图的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专业范畴的诸如文学、哲学理论。“经典与解释”书系出版了大量经典作品的翻译与研究著作,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外经典作品的重要性,打破学科壁垒,专注思想呈现,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彭磊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彭磊教授首先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谈到,柏拉图作品不是教条,不会教给人确定的观念或哲学体系,反而往往让我们发现原有的教条失效,这种无解的状态相对于原先有解的状态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跃升,从根本上帮助我们破除自身狭隘的观念,带领我们走向整全。他认为,就柏拉图思想的局部进行写作有其难度,难免陷入切割的状态或技术性的分析,但是从局部进入、局部与整全相结合恰好是理解整全的方式。同时,对柏拉图的理解支撑着我们去做其他方面的研究,由此可以弥补专门之学的局限。柏拉图作品尤其锤炼人的理解力和思辨力,使我们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种种人和种种意见及其根源。


曹聪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曹聪副教授首先结合自己所译的《帕默尼德》的内容谈到,整全的世界不只有纯粹,柏拉图最好地模仿了意见世界,把人引向真相。她指出,翻译首先是研习柏拉图的最佳方式,直接体贴柏拉图的文字可以避免转译和后世哲学传统制造的问题。另一方面,翻译经典具有巨大的文明意义,译者需要重视推广和普及问题,华夏正在推出的“阅读柏拉图”系列是这方面的很好补充。


戴晓光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戴晓光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柏拉图思想的问题。以《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与《斐德若》的教学为例,他认为,苏格拉底坦然面对雅典审判的哲学事件,能够引领学生鲜活地触摸到苏格拉底如何应对虚无主义的挑战这一理论命题。借用《斐多》中的“忒修斯之船”的比喻,他认为,苏格拉底自陈“logos之死”比“苏格拉底之死”更值得哀悼,这意味着苏格拉底的事业就在于对抗言辞/道理共同体这条“忒修斯之船”的瓦解,这正是苏格拉底对抗虚无主义的核心关切。他提出,苏格拉底的爱欲学说与第二次起航学说都与对抗虚无主义这个命题有内在的关联,因此值得在柏拉图对话的教学中灵活、充分地展开这些主题。


万昊副研究员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万昊副研究员从读者和译者两个角度谈了汉译柏拉图的意义。首先作为读者,他认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孜孜求知、亟待解惑的成长时期,能否最恰切、最及时地得到可靠的古典文本的滋养,是关乎为人为学的重大问题。他认为,作为译者则更能体会柏拉图的繁难,相应地获益自也不凡。他本人试图追求以“有我”入,自“无我”出,即从“我”对柏拉图的理解进入文本,愿能抵达柏拉图对他自身的理解。柏拉图的翻译和理解都是没有止境的,值得永恒求索。


李向利老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向利老师提出,相比于柏拉图思想或理念,柏拉图对话的文学性同样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诸如对话人物的身份和特点,对话的起因、主题和场景,对话的讲述方式,对话中苏格拉底的修辞、反讽、编造的故事等等,构成了柏拉图对话鲜活可见的血肉之躯。面对多歧路的人间世,柏拉图悉心掩藏起真理的锋芒,既找寻着适宜的土壤播撒智慧的种子,又不忘给常人的灵魂以关切,引导那些渴望走上行之路的人认识自身并面向整全。


娄林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娄林副教授认为,柏拉图展现了丰富的灵魂类型,触及人类生活的许多根本问题。同时,柏拉图的文本以其独特的文体形式,对于启迪人思考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柏拉图对于爱智的灵魂来说就是无与伦比的幸福。他以《斐多》中苏格拉底的一句话为例,即在爱智中度过一生的人面对死亡时不会懊恼,反倒满怀期盼,由此表达了对爱智生活的赞美和肯定。


罗峰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罗峰研究员分享了她阅读柏拉图的体会。她表示自己虽然多年来主要研究古希腊戏剧,但总能从柏拉图对话中获得启发和滋养。而柏拉图的哲学性对话因其鲜明的戏剧性,也带有相对平易的一面。通过从这些看似最浅表最无关宏旨的文学性要素入手,往往能丰富我们的阅读感受。在翻译《拉克斯》的过程中,她深入柏拉图的文字和细节,从而切身地体会到,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一个有情有义、智勇深沉、诲人不倦的有血有肉的人。




🌟

Platonis Opera

闭幕式


最后,刘小枫教授对整场研讨会做了总结。他首先表示,对各位与会译者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感慨甚多,也对研讨中的某些问题做了点评。他强调,我们可以借助于柏拉图思考方式的启发,做好中国传统经典的再阐释。他提出,学术研究既是为己之学,也是为他之学。做学问除了为己之外,对中国的文明传统应该有所承担。
最后,刘小枫教授特别强调了出版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敦促大家在教学、写作和出版等为他之事上积极作为,并正确认识个人思考的阶段性及其局限性,在表达中不断更新自己,为文明传统的赓续贡献力量。
研讨会圆满闭幕!


柏拉图全集(点击查看详情)


会讯来源:“经典与解释”公众号




 ● 会讯|“柏拉图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暨华夏出版社《柏拉图全集》学术研讨会

 ● 重磅 | 新版《柏拉图全集》上市(刘小枫 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柏拉图注疏集(刘小枫、甘阳主编)

 ● 远读 | 刘小枫:古典学家眼中的柏拉图与荷马

 ● 柏拉图《王制》与哲人下降到洞穴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