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柏拉图注疏集(刘小枫、甘阳主编)

古工坊 古典学研究 2024-04-20
柏拉图注疏集

“柏拉图注疏集”将提供足本汉译柏拉图全集(36种+托名作品7种),篇序从忒拉绪洛斯的“九卷集”,采注经式译法(即凭靠西方古典学者的笺注和义疏本迻译),亦收义疏性专著或文集,共含三个部分:1.注疏体汉译柏拉图全集;2.历代柏拉图注疏选刊;3.柏拉图今解。


柏拉图(Plato,约前438–前347)


出版说明

“柏拉图九卷集”是有记载的柏拉图全集最早的编辑体例,相传由亚历山大时期的语文学家、数学家、星相家、皇帝的政治顾问忒拉绪洛斯(Θράσυλλος)编订,按古希腊悲剧演出的结构方式将柏拉图所有作品编成九卷,每卷四部(对话作品35种,书简集1种,共36种)。1513年,意大利出版家Aldus出版柏拉图全集,被看作印制柏拉图全集的开端,遵循的仍是忒拉绪洛斯体例。可是,到了十八世纪,欧洲学界兴起疑古风,这个体例中的好些作品被判为伪作;随后,现代的所谓“全集”编本迭出,有31篇本或28篇本,甚至24篇本,作品前后顺序的编排也见仁见智。俱往矣!古典学界约在大半个世纪前已开始认识到,怀疑古人得不偿失,不如依从古人受益良多。回到古传的柏拉图“全集”体例在古典学界几乎已成共识(Les Belles Lettres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始陆续出版的希法对照带注释的Platon Œuvres complètes,以及Erich Loewenthal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编成的德译柏拉图全集,均为36种+托名作品7种),当今权威的《柏拉图全集》英译本(John M. Cooper主编,Plato, Complete Works,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84,不断重印)即完全依照“九卷集”体例(附托名作品)。“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推进当今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还得同时编修古代西方典籍。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属内的“古典学研究中心”拟定计划,推动修译西方古代经典这一学术大业。我们主张,修译西典当秉承我国清代学人编修古代经典的精神和方法。精神即敬重古代经典,并不以为今人对世事人生的见识比古人高明;方法即翻译时从名家注疏入手掌握文本,考究版本,广采前人注疏成果。“柏拉图注疏集”将提供足本汉译柏拉图全集(36种+托名作品7种),篇序从忒拉绪洛斯的“九卷集”。尽管参与翻译的译者都修习过古希腊文,我们还是主张,翻译柏拉图作品等古典要籍,当采注经式译法,即凭靠西方古典学者的笺注本和义疏本迻译,而非所谓“直接译自古希腊语原文”。如此注疏体柏拉图全集在欧美学界亦未见全功。德国古典语文学界于1994年着手“柏拉图全集:译本和注疏”,体例从忒拉绪洛斯,到2004年为止,仅出版不到8种;Brisson主持的法译注疏体全集九十年代初开工,迄今也尚未完成一半。柏拉图作品的义疏汗牛充栋,而且往往篇幅颇大。这套注疏体汉译柏拉图全集以带注疏的柏拉图作品为主体,亦收义疏性质的专著或文集。编译者当紧密关注并积极吸收西方学界的相关成果,不急于求成,务求踏实稳靠,裨益於端正教育风气、重新认识西学传统,促进我国文教事业的新生。

刘小枫 甘阳

2005年元月


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们


已出书目

● 《柏拉图的〈会饮〉》(2003年) 

● 《〈王制〉要义》(2006年) 

● 《〈法义〉导读》(2006年) 

● 《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王制〉义疏:一场古老的论争》(2007年) 

● 《苏格拉底的申辩》(2007年) 

● 《戏剧诗人柏拉图》(2007年) 

● 《鸿蒙中的歌声:柏拉图〈蒂迈欧〉疏证》(2008年) 

● 《阿威罗伊论〈王制 〉》(2008年) 

● 《伊翁》(2008年) 

● 《论真理的本质:柏拉图的洞喻和〈泰阿泰德〉讲疏》(2008年)

● 《阿尔喀比亚德》(2009年)

● 《叙拉古的雅典异乡人:柏拉图〈书简七〉探幽》(2009年)

● 《游叙弗伦》(2010年)

● 《米诺斯》(2010年)

● 《苏格拉底的命相:〈斐多〉讲疏》(2010年)

● 《哲人的无知》(2010年)

● 《柏拉图与政治现实》(2010年)

● 《神话诗人柏拉图》(2010年)

● 《柏拉图对话六种》(2011年)

● 《论柏拉图对话》(2011年)

● 《不满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克力同〉疏证》(2011年)

● 《柏拉图与神话之镜:从黄金时代到大西岛》(2008/2011年) 

● 《柏拉图〈美诺〉疏证》(2011年)

● 《政治哲学的悖论:苏格拉底的哲学审判》(2012年) 

●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2012/2017年)

● 《理想国》(2012/2017年)

● 《哲人与立法:柏拉图〈法义〉探义》(2013年)

● 《柏拉图的次好政制:柏拉图〈法义〉发微》(2013年)

● 《立法者的神学:柏拉图〈法义〉卷十绎读》(2013年)

● 《智慧与幸福:论柏拉图的〈厄庇诺米斯〉》(2013年)

● 《方圆说:论柏拉图〈蒂迈欧〉中的开端》(2013年)

● 《厄庇诺米斯:论夜间议事会或论哲人》(2013年)

● 《洞穴中的德性:柏拉图〈美诺〉中的道德探究》(2014年)

● 《柏拉图〈治邦者〉中的哲人》(2014年)

● 《情敌》(2014年)

● 《苏格拉底的反讽答辩:〈苏格拉底的申辩〉义疏》(2015年)

● 《灵魂的转向:柏拉图的〈帕默尼德〉》(2015年)

● 《苏格拉底与希琵阿斯》(2015年)

● 《谁来教育老师:〈普罗塔戈拉〉发微》(2015年)

● 《为哲学的写作技艺一辩:柏拉图〈斐德若〉疏证》(2016年)

● 《爱欲与启蒙的迷醉:论柏拉图的〈会饮〉》(2016年)

● 《哲学的奥德赛:〈王制〉引论》(2016年)

● 《柏拉图学说指南》(2016年)

● 《克力同章句》(2017年)

● 《柏拉图书简》(2018年)

● 《爱之云梯:柏拉图〈会饮〉的解释与回响》(2018年)

● 《柏拉图的灵魂学》(2019年)

● 《立法与德性:柏拉图〈法义〉发微》(2019年)

● 《挑战戈耳戈:柏拉图〈高尔吉亚〉解读文集》(2020年)

● 《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柏拉图〈泰阿泰德〉的显白之辞与言下之意》(2020年)

● 《哲人-王:柏拉图〈王制〉的论证》(2020年)

● 《论柏拉图〈高尔吉亚〉的统一性:修辞、正义与哲学生活》(2020年)


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

Classici et Commentarii

柏拉图注疏集

刘小枫 甘阳   主编





01



柏拉图的《会饮》[古希腊]柏拉图 等著

刘小枫 选编  刘小枫 等译

272页,2003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即便从古典语文学的角度看,柏拉图的《会饮》也是谋篇精妙、文体隽永、意蕴深远,与此相当的唯有《斐多》和《斐德若》。悉心品读《会饮》,对于初习古典学问的人是很好的教养修炼,在演绎高手(比如施特劳斯)那里,更是呈现出丰厚的底蕴。演释巴赫作品的琴家数不胜数,但人们毕竟还是能听出演绎的高下——解释柏拉图作品亦然。这个译本既非直接译自希腊原文,也非从某个西文译本转译,而是尝试注经式译法——据当今古典语文学家的几种笺注本、参考多种西文译注本并对照希腊原文来翻译。


目  录

中译本前言:一部戏剧的七个问题


一 会饮译者弁言1 道听途说2 开场的情境3 斐德若的讲辞4 泡赛尼阿斯的讲辞5 阿里斯托芬打嗝6 厄里克希马库斯的讲辞7 厄里克希马库斯与阿里斯托芬抬杠8 阿里斯托芬的讲辞……尾声


柏拉图生平及相关事件年表


附录1 爱的阶梯2 柏拉图的《会饮》义疏3 弗尔巴赫的“会饮图”


02



《王制》要义

刘小枫 选编  张映伟 译

261页,2006年7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的解读,编者将其译为《王制》更为恰切。这里辑在一起的三篇论述,分别是“克吕格《王制》要义”“弗里德兰德《王制》章句”和“沃格林《王制》义证”。这些论著都是以复述柏拉图《王制》的方式来阐释《王制》,作者也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这些重新演绎或叙述,让读者了解或接近柏拉图的作品。因为柏拉图的作品大多是戏剧,要么是演示式的,要么是叙述式的。要搞清楚柏拉图说的是什么,必须首先从他如何说入手。如何说与说的什么没法分开。惟有把柏拉图的作品重演示或叙述一次,才能接近柏拉图所要说的——换言之,惟有以柏拉图的方式才有可能理解柏拉图。


目  录

编者说明


克吕格《王制》要义一 《王制》所关注的问题二 《王制》的结构和情节线索三 全书主题与结构对观四 探究理想政制时的玩笑和严肃五 政治、哲学、教育六 为什么回到“诗”?


弗里德兰德《王制》章句一 《忒拉绪马霍斯》二 《忒拉绪马霍斯》的插入:充满敌意的反对力量三 格劳孔和阿德曼托斯的发言:反对力量的新表述四 国家共同体的起源五 护卫者的教育六 结束——临时的——城邦建造七 寻找正义八 二波浪头九 《王制》的核心定律及其证明十 哲人的教育以及哲人融入国家整体的教育十一 败坏十二 最后的攀登十三 作品的神话线索十四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存在方式
沃格林《王制》义证一 《王制》的结构二 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三 反抗腐败的社会四 建立秩序五 秩序的瓦解六 尾声

03



《法义》导读

[法]卡斯代尔·布舒奇 著  谭立铸 译

270页,2006年9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柏拉图最后的作品《法义》(汉译今大致有三种译法:“礼法”、“法篇”、“法律篇”)的导读。本书导读述介全书结构、文风和义理,以及《法义》在柏拉图整个作品织体重的位置,分析性地概述全书文脉,同时按内在的论题结构提供原书关键段落的今译(附相当细致的注释)。这样一来,读者不仅对全书的文学形式和思想意涵有概观性的把握,亦对原作本身有切实的阅读感。英语和德语学界都还没有如此精当且深入浅出的《法义》导读。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前言

引言

一本未完成的书《法义》的辩证结构和进路《法义》在哲学上的开创意义《法义》与柏拉图哲学的走向《法义》的分析性概要第一章 美德1 论战争2 美德的整体是所有立法的目标3 勇气、快乐和智慧4 论恐惧5 城邦与个人中的无知和疯狂6 美德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第二章 教育、科学与艺术1 什么是教育?玩偶的形象2 论会饮对教育的益处3 剧场政治与没落4 怎样教育儿童和能否为此立法?5 游戏与现实:一种对变化的批判6 教育:一种游戏和它的结果7 《法义》是教育的典范8 科学纲要第三章 政治与社会1 社会的起源和政治的产生2 建立一个好城邦的某些必要条件3 僭主的某些特殊品质4 社会的神话起源:黄金时代的神话5 社会的净化6 一个可能的城邦7 论奴隶8 外邦人的问题第四章 法律与立法者1 从*强者的法律到正义的统治2 论序言的作用:医治的立法者3 正义与平等4 立法者的工作:照看、教育还是建设?5 为什么法律是必需的第五章 宗教1 反对不敬神的三种形式2 某些时代学说对不敬神的回答3 运动的种类与自动的灵魂4 理智的本有运动5 从星相神学到夜间议事会附录1 “《法义》的辩证进路”2 命令的七条纲目3 体制4 法律的序言5 罪之种种6 《法义》城邦中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参考书目柏拉图《法义》概念索引

04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程序购书)

苏格拉底与政治共同体

——《王制》义疏:一场古老的论争

[美]尼科尔斯 著  王双洪 译

237页,2007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分析三部古希腊政治思想著作来考察苏格拉底形象,这三部著作分别为阿里斯托芬的《云》、柏拉图的《王制》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第二卷。作者认为,以上每部作品都是其作者对哲学与政治之间冲突的思考。对《王制》的讨论,重点在论证对话的戏剧形式与作品提出的哲学、政治问题之间的关联。作者不仅解释了每一部作品各自思考的问题,还展示了这几部作品如何就哲学与政治的正确关系展开的一场争论。本书是从一场古代的大论争来读《王制》。这场论争就是:哲学对政治共同体有何作用?也就是说,理论对实践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我们对苏格拉底的赞美不是无条件的,那么在何处应该有所保留?本书即讨论了这样的问题:思想观念能否对政治有所裨益,并为之指明方向,从而增加政治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理论家们是否可能将实践者引入歧途,使他们脱离政治现实,从而削弱政治生活的活力。通过这样的探讨,厘清理论与实践之间、思想观念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致谢绪论


第一部分 阿里斯托芬的笑声(《云》)

引言

斯瑞西阿得斯的问题斯瑞西阿得斯引介思想所合唱歌:云神们对观众的演说苏格拉底教导斯瑞西阿得斯斐狄庇得斯面前的争辩后果喜剧的立场


第二部分 政治哲学:柏拉图的回应(《王制》)引言


第一章 柏拉图对政治哲学的介绍(《王制》卷一)小引对话场景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的会面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探求正义定义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的争论政治哲学的任务


第二章 城邦中的正义和灵魂中的正义(《王制》卷二一卷四)小引格劳孔和阿得曼托斯猪的城邦及其缺陷护卫者的天性护卫者的音乐教育:城邦神话护卫者的音乐教育:深入思考护卫者的体育教育城邦的统一:高贵的谎言与财产共有在城邦中寻找正义对照城邦与灵魂《王制》捍卫正义与阿里斯托芬的《云》


第三章 共产制度与哲学(《王制》卷五一卷七)小引苏格拉底的不情愿天性相同,职业相同妇女儿童共有哲人王政治的危险


第四章 重返苏格拉底视角(《王制》卷八一卷十)小引政制和人类的堕落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苏格拉底对诗的再度批评诗以及《王制》二分的和解阿里斯托芬与柏拉图之间悬而未决的争论


第三部分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政治学〉 卷二)引言亚里士多德批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话中的其他政体现实政体立法者名单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回应柏拉图


跋 古典与现代:另一场论争参考文献索引


05



苏格拉底的申辩[古希腊]柏拉图 著  吴飞 译疏232页,2007年6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苏格拉底的所有对话,都是对哲学生活的“申辩”。从这个意义上看,直接描写苏格拉底的审判的《申辩》虽然讨论的具体内容未必像后来的对话那么深入,但已经触及到了柏拉图思想最根本的问题:哲学与政治的关系。苏格拉底之死的象征意义不仅在柏拉图的体系中非常重要,就是在西方整个思想传统中,都具有核心的意义。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内容,一个是据希腊文翻译的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二是吴飞教授为这个中文译本写的导言,对这个古代经典文本的背景知识,给读者一个较为总体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吴飞教授从自己的角度,对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解读和思考,特别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中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中国学者自觉地用西方古典思想来理解现实处境、逐渐回归中国自身的问题的一个尝试。


目  录

引言

一 苏格拉底的审判二 柏拉图的《申辩》三 《申辩》中的几个主题四 《申辩》从古典到中世纪

五 《申辩》在现代欧洲的复兴

六 现代《申辩》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七 《申辩》与现代哲学八 西方当代《申辩》研究的版本情况九 中国学界对《申辩》的翻译与研究十 本书的翻译与义疏十一 缩写对照表
苏格拉底的申辩(译注)
生的根据与死的理由:《苏格拉底的申辩》义疏一 真理与修辞(17a1-18a6)二 案情真相(18a7-19a7)三 哲学生活的根据:针对第一拨控告者的辩护(19a8-24b2)1.智者之知(19a8-20e3)2.无知之知(20c4-23c1)3.诬蔑的形成(23c2-24b2)四 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针对第二拨控告者的辩护(24b3-28a1)1.诉状(24b3-c9)2.败坏青年(24c9-26a7)3.不敬之罪(25a8-28a1)五 为哲学而死的理由(28a2-31c3)1.苏格拉底与阿基琉斯(28a2-29b9)2.美好生活与死亡(29b9-31c3)3.哲学作为政治(31c4-34b5)4.爱智者的荣耀(34b6-35e8)六 惩罚与荣耀(35e1-38b9)七 临别告白(38c1-42a5)
主要参考文献

06



戏剧诗人柏拉图

张文涛 选编  刘麒麟 黄莎 等译628页,2007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的戏剧诗人面相背后隐藏着的是深远的政治哲学背景,编者由此触及柏拉图的整个精神世界。本书分三个部分:“戏剧诗人柏拉图”、“柏拉图与诗的传统”、“重申诗与哲学之争”。第一部分着重于刻画柏拉图的诗人面相;第二部分关涉柏拉图与希腊古典传统,其中体现的俄耳甫斯密教精神的解读让我们耳目一新;第三部分则重返柏拉图《王制》第十卷,在这一卷里,诗和哲学之间的分歧、斗争似乎被苏格拉底用一个厄尔神话取消或曰弥合了。


目  录

导言:柏拉图的诗人面容(张文涛)

戏剧诗人柏拉图戈登 作为诗人和戏剧人的柏拉图(黄莎译)布朗德尔 戏剧与对话:柏拉图对话的戏剧形式及其解读问题(张文涛译)吉利德 《斐多》的戏剧结构(刘麒麟译  张文涛校)戈登 柏拉图对形象的运用(黄莎译)奈丁格尔 远距离的看:柏拉图的写实性模仿与想象性模仿(王琴译)柏拉图与诗的传统佩恩 作为神话拟剧的《克力同》(罗晓颖译)纳吉 泛雅典娜节上的荷马与柏拉图(乔戈译)麦加希 柏拉图的俄耳甫斯世界(卓新贤译)奈丁格尔 柏拉图对雅典悲剧的运用和批评(张如贵译)

奈丁格尔 柏拉图与雅典喜剧(胥瑾译)

重审诗与哲学之争

格里斯渥德 柏拉图论诗和修辞(张文涛译)

辛奈柯 古老的纷争:《王制》卷十中苏格拉底对诗的批评(罗晓颖译)

德内恩 解决诗与哲学的古老纷争:柏拉图的奥德赛(刘麒麟译 张文涛校)


7



鸿蒙中的歌声

——柏拉图《蒂迈欧》疏证

徐戬 选编  朱刚 黄薇薇 等译351页,2008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柏拉图对话中,谈论“宇宙论”或“自然哲学”问题的代表,当属《蒂迈欧》。然而,近来有学者逐渐意识到,长期以来,在解释《蒂迈欧》的过程中,现代学者往往跳过开篇的对话场景,而径直纠缠到宇宙论—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的讨论上,以至于无法了解柏拉图的真义。本文集的构思看重西方学界晚近解读《蒂迈欧》的独具慧眼之作,收入有代表性的八篇诠疏,其作者都是西方最具权威性的柏拉图研究专家(如考卡维奇、郝兰、朗佩特、普兰诺、威利弗、克罗波西、佩利坎、伯纳德特等),旨在使读者打破“形而上学”的阅读习惯,重新解读《蒂迈欧》。

目  录

编者前言(徐戬)

考卡维奇 鸿蒙中的歌声(李雪梅译)郝兰 爱欲与激奋(徐戬译)朗佩特/普兰诺《蒂迈欧》和《克里蒂亚》人物身份考(黄薇薇译)威利弗《蒂迈欧》和《克里蒂亚》的人物、情节及意图(黄薇薇译)克罗波西 作为人类背景的大全(黄薇薇译)佩利坎 雅典与耶路撒冷何干?(张文涛译)伯纳德特 论柏拉图的《蒂迈欧》及蒂迈欧的科学虚构(朱刚译)伯纳德特 论《蒂迈欧》(朱刚译)

8



阿威罗伊论《王制》[阿拉伯]阿威罗伊 著拉尔夫·勒纳 英译  刘舒 译166页,2008年4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伊斯兰著名哲学家阿维罗伊的代表作,也是政治哲学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阿维罗依概述了柏拉图《王制》的主要内容,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柏拉图的思想进行新的阐发。这些阐发与柏拉图的思想并非完全一致,有时甚至对后者构成了挑战。也正因为如此,本书能够超越一般诠释类著作,成为一本独立的政治哲学经典著作。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英译本前言

英译本导言第一论第二论第三论附录一希伯莱文译者跋誊抄者跋附录二希伯莱文本注附录三引用文献和版本附录四关于《阿威罗伊论〈王制〉 》勒纳译本的书评词汇表索引

9



伊翁
柏拉图 著  王双洪 译疏224页,2008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柏拉图作品中,《伊翁》篇幅很短,但柏拉图的巨著往往是对这些简短作品所阐述的问题的详细回答。《伊翁》描述了一个很少踏出城邦的哲人苏格拉底与一位游走四方的诵诗人交谈,其对话的中心是“诗”。伊翁并非在神的感召下,而是清醒算计着得失,为趋附城邦审美趣味诵诗,说明雅典人对诗、对世界的态度以及城邦的教育存在问题。译者王双洪在迻译的同时,紧贴原文疏解,以彰显该对话与柏拉图毕生考虑的城邦、哲人、美德等问题与诗的联系。

目  录

引言

柏拉图伊翁(译注)苏格拉底与城邦诗人:《伊翁》义疏/幻1 开场:从医神到雅典娜(530a1—b4)2 苏格拉底的“艳羡”(530b5—d8)3 诗的题材(530d9——531d11)4 伊翁的矛盾(531d12—532b7)5 清醒与沉睡(532b8—533c3)6 诗人的沉默(533c4—535a10)7 清醒抑或迷狂(535b1—535e6)8 磁石环链中的上与下(535e7—536d7)

9 苏格拉底重建技艺的原则(536d8—539d4)

10 伊翁试图建立诵诗技艺的标准(539d5——540d3)11 诵诗人与将军(540d4—541e1)12 伊翁的尴尬(541e1—542b4)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10



论真理的本质

——柏拉图的洞喻和《泰阿泰德》讲疏

[德]海德格尔 著  赵卫国 译326页,2008年10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论真理的本质——柏拉图的洞喻和〈泰阿泰德〉讲疏》一书是西方现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作品,其主要内容是:海德格尔通过研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作品,尤其是《王制》和《泰阿泰德》,对“真理的本质”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目  录

中译本出版说明(刘小枫)

 引导性的思考第一节 我们对于“本质”和“真理”“自明”的先入之见的可疑性第二节 返回到真理概念的历史:不是对先入之见进行历史学的证实,而是回想希腊人最初的(无蔽)之经验 第一部分 无蔽之“本质”的暗示阐释柏拉图《王制》中的洞穴比喻第一章 真理发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514a2-515c3):地下洞穴中的人的处境第三节 洞穴中无蔽的东西:对囚徒们显现着的阴影 第二阶段(514c4-515e5):洞穴中的人的某种“解放”第四节 在尝试解放的失败中所显露出来的(无蔽)之新特征 第三阶段(515e5-516e2):人朝向本源的光明的真正解放第五节 洞穴之外的人在日光中的上升a)洞穴之外的无蔽的等级

b)在解放事件中明显有关(无蔽)的四个问题

第六节 理念和光

a)对“是什么”(Was-sein)的看

b)光明的本质:透明性

c)理念的根本成就:允诺存在者的存在

第七节 光和自由 约束在发光物上的自由

第八节 自由和存在者 作为存在之筹划的明亮目光(以自然、历史、艺术和诗为例)

第九节 作为无蔽之真理的本质问题

a) 无蔽的等级 作为源始的无蔽之物的众理念和作为存在者中最具存在性的存在者

b)众理念作为某种预现着的察看之所见,参与无蔽的发生

c)作为人的生存之基本事件的可揭蔽性

 

第四阶段(516e 3-517a 6):自由人在洞穴中返降

第十节 作为解放了的囚徒的哲人)他的暴力行为,他的危险和他的死

第十一节 履行作为一种之发生的哲学活动的命运:敞开和遮蔽的相互对置和共同归属性(存在和假象)

 

第二章 善的理念与无蔽

第十二节 作为最高理念的善的理念:授权于存在和无蔽

第十三节 作为和的看在光之轭中的看和可见的东西

第十四节 善:所依赖之物根本的托付

第十五节 真理之本质问题作为人及其(教化)之本质历史的问题

 

第三章 对非真理之本质的追问

第十六节 之基本经验的衰退 哲学的责任,重新唤醒:我们的生存之持久的开端

 

第十七节 遮蔽之本质问题的缺席,无—遮蔽的东西可能被褫夺 关于真理之本质的问题转化为关于非真理之本质的问题

第十八节 对“迂回之路”的辩护 预先澄清:(谬误)、(昏沉)和(无—遮蔽)的基本概念

第十九节 总结:无蔽和存在;关于非真理之本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 阐释柏拉图的《泰阿泰德》意在非真理之本质问题

 

附录

编著后记

重要德一汉语词对照表


11



阿尔喀比亚德[古希腊]柏拉图 著  梁中和 译疏341页,2009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柏拉图对话的翻译和注疏,是首部中文译本。本篇对话是柏拉图对话中最耀眼的一篇,是阅读和实践柏拉图哲学的最初门径。本篇对话的主角阿尔喀比亚德(公元前450—前404年),是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将领,跟随苏格拉底多年。他相貌俊美无比,但为人任性,反复无常而又充满热情,有过人才干。《阿尔喀比亚德前篇》讲人不要看重财物相貌等外在的所属物,《阿尔喀比亚德后篇》进一步说明,神也不在乎那些东西,而是在乎人的内在虔诚,两篇对话全面就如何深化人的精神生活进行了有益的讨论。《阿前》从认识论和实践论意义上进行了深入,《阿后》从宗教体验上进行了探究,由此还涉及了政治、社会和宗教等诸多相关问题。

目  录

关于《阿尔喀比亚德》前、后篇

一 古代对《阿前》的注疏、解释及其影响

二 《阿前》被认伪以来的错综纠缠

三 阿尔喀比亚德生平及时人和后人的记述

四 苏格拉底和阿尔喀比亚德的关系

五 《阿前》主题引述及后世研读的四条路径

六 《阿后》的年代、作者及内容来源

七 《阿后》的段落和主题概述八 余论九 《阿尔喀比亚德》前、后篇主要参考原文、译本说明
阿尔喀比亚德前篇
阿尔喀比亚德后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一种导论:《阿尔喀比亚德前篇》义疏一 作为导论的《阿尔喀比亚德前篇》二 过怎样的生活?——从人伦“知一识”到对形而上学根据的追寻三 价值讨论的开端与序列和由此导向的对知识的寻求四 作为品德教育的青年教育五 如何对待自己?——人伦的最后一维六 尾声:精神的导引——“我生性爱人”
附录论《阿尔喀比亚德前篇》苏格拉底和阿尔喀比亚德:爱欲、虔敬与政治


12



叙拉古的雅典异乡人

——柏拉图《书简七》探幽

彭磊 选编  王师 马涛红 等译

292页,2009年12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柏拉图《书简七》的研究文集,包括《柏拉图与狄奥尼修斯:古典教养的悲剧》、《书简七中哲学政治的修辞》、《柏拉图传记中的事实与传说》、《书简七中的柏拉图与阿尔基塔斯》、《离题与对话:书简七与柏拉图的文学形式》、《中期柏拉图主义与书简七》、《从书简七看柏拉图对话》等九篇文章。


目  录

编者弁言


柏拉图与狄奥尼修斯:古典教养的悲剧


《书简七》中哲学政治的修辞


柏拉图传记中的事实与传说


《书简七》中的柏拉图与阿尔基塔斯


离题与对话:《书简七》与柏拉图的文学形式


从《书简七》看柏拉图对话


中期柏拉图主义与《书简七》


《书简七》论如何获致哲学知识


《书简七》中的神秘主义哲学


13



游叙弗伦

[古希腊]柏拉图 著  顾丽玲 译

201页,2010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游叙弗伦》是柏拉图的对话中很短小的一部,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短小的作品,一直以来也没有得到很清楚的解释。本译作以伯奈特的希腊文为底本,博采众长。本书通过注释尽量呈现对话语境中所提到或暗示的历史事件、诗歌章句、典故人物、重要概念等等的思想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将对话放在其自身的语境中来理解。最后附有柏拉图研究大家刘易斯关于《游叙弗伦》的一篇经典研究论文,以便读者有进一步的理解。


目  录

* 上下查阅更多内容


引言柏拉图 游叙弗伦刘易斯 《游叙弗伦》义疏附录一:《游叙弗伦》希腊文—英文对照表附录二:参考文献

14



米诺斯[古希腊]柏拉图 著  林志猛 译疏316页,2010年4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米诺斯》是“九卷集柏拉图注疏”之一种,探讨柏拉图作品中最为严肃的问题:法是什么。之所以说“最为严肃”,是因为礼法涉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涉及我们灵魂的“善和恶”,并与我们“永世的幸福”息息相关。不弄清法是什么,就不可能制定出善法来。而没有善法维系的政治共同体,显然不会是“幸福”的共同体。本书有三个重要部分:《米诺斯》汉译、义疏、附录研究论文,为国内学界《米诺斯》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目  录

引言

《米诺斯》的真伪《米诺斯》的版本及研究现状《米诺斯》主要参考译本缩写米诺斯从迷宫到神社:《米诺斯》义疏绪言阅读《米诺斯》的意义如何阅读《米诺斯》一 法是什么工问题(313a1-313b5)2 灵魂的行为(31366-31467)3 城邦的意见(314b8-314e6)4 发现实在(314e7-3z5ds)二 法的意图5 应然与实然(315e5-316c2)6 知识与技艺(316c3-317dx)7 照料灵魂的技艺(317d2-3x8a7)三 米诺斯神话8 法律序曲(318b1-318d8)9 关于虔敬的劝谕(318dg-31ga8)10 米诺斯形象1) 传统形象:神社(319a9-320d7)2) 悲剧形象:迷宫(320d8-32xdro)3) 《法义》中的形象11 论法的宗教语境结语礼法与教育12 教育立法者13 立法者的教育参考文献附录施特劳斯 论《米诺斯》贝斯特 法是什么?——重新思考《米诺斯》凯恩斯 法是什么?普拉克 多元主义与法的统治哈撒韦/胡尔盖特 柏拉图的《米诺斯》与古典自然法理论路易斯 柏拉图的《米诺斯》林德伯格 最古老的法律普拉克 法的统治的神话基础詹森斯 异方人的法律后记 [1] 

15



苏格拉底的命相

——《斐多》讲疏

[拜占庭]奥林匹奥多罗 著  宋志润 译

215页,2010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为拜占庭时代的奥林匹奥多罗阐释柏拉图作品的古疏。就作者而言,其人其事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早已晦暗不清;但就作品而言,该部柏拉图《斐多》讲疏残篇,却因汇集、引用、整理、阐发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和穆斯林世界中的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诸学派的各种关于柏拉图及其《斐多》的阐释而异常珍贵。本书的古疏,按照那时的流行做法,分为义理的解释和词句的讲授,有着鲜明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特色,既重视逻辑上的推演,又有着自己的一套理智神学,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冶于一炉,力图在整个文本中做一个圆融无碍的通说。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导言(韦斯特润克)
《斐多》讲疏笺证(奥林匹奥多罗)讲疏一 论自杀:秘传论证和爱智论证讲疏二 刻比斯和西米阿斯提出的问题,苏格拉底的回答。狱卒的干扰讲疏三 苏格拉底论哲人之愿意赴死:(灵魂)脱离(肉体)的第一个原因讲疏四 (灵魂)脱离(肉体)的第二个原因讲疏五 (灵魂)脱离(肉体)的第三个原因。真哲人之路讲疏六 反思真正的哲人讲疏七 苏格拉底关于自己命运的结论讲疏八 净化的德性讲疏九 对立面论证:刻比斯的问题;初步讨论和反对意见讲疏十 对立面论证:分析和反对

讲疏十一 从回忆角度进行的论证:与其他证明之间的关系;回忆的特征

讲疏十二 形式存在。回忆的五个特征也是学习的特征

讲疏十三 从相似角度做的论证:可知者的六个属性;关于人的灵魂的推论


缩写表


16



哲人的无知

[德]费勃 著  王师 译

181页,2010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的所谓“未成文学说”是柏拉图研究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它指的是:除了流传下来的对话作品外,柏拉图还有未形成文字的学说。有别于外传的对话作品,未形成文字的学说是对内的、秘传的,仅仅口传。柏拉图研究学界本来早已基本认定,柏拉图并没有这种内传的未成文学说,但在上个世纪后半期,因德国图宾根大学和意大利米兰大学的几位古典语文学家(号称“图宾根学派”和“米兰学派”)坚持己见,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问题又一度引人关注。根据该派的考证,古典文献中不乏关于柏拉图秘传学说的隐踪,只有搞清楚柏拉图的"秘学",才能破解柏拉图的真正秘密。

本书作者是德语学界研究柏拉图的新秀,他坚守传统看法,紧紧围绕着柏拉图的写作性质问题,针对图宾根大学和米兰大学的几位古典语文学家的“新成果”提出了新的辩驳,据说给了图宾根学派和米兰学派以毁灭性打击。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中译本导言:灵魂的“密钥”(徐戬)

第一版前言

新版前言

引论

一 出自《王制》的解答

1.“未成文学说”究竟是不是秘学?

2.“未成文学说”仅仅是“简明图式论”?

3.“未成文学说”作为意见

4.“未成文学说”作为神性的知识

5.“未成文学说”作为不可达成的假定

二 出自《斐德若》及《蒂迈欧》的解答

1.《斐德若》中的“书写批判”是对公开著述的批判

2.辩证法家的知识诉求

3.辩证法家的知识欲求是有条件的

4.这种无知的开端可溯至《蒂迈欧》

三 出自《书简七》的解答

1.“因它不像其他学问那般可以言说”

2.“灵魂之光”

3.“真学说”

4.“真学说”对“最大的问题”的论证

5.重回“灵魂之光”以及柏拉图哲学的难题

结语

补记

参考文献

对本书第一版的讨论与回应

索引


17



柏拉图与政治现实

[瑞士]葛恭 著 黄瑞成  江澜 等译

198页,2010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古典语文学家葛恭的四篇重要的柏拉图研究论文,对柏拉图的若干对话(如《法义》《普罗塔戈拉》和《游绪弗伦》等)做了精彩的疏解。作者展现了一位德语古典学家深厚的文献学功力,每篇文章都非泛泛之谈,其分析触觉之精细、文献视野之广博,的确令人大开眼界。《柏拉图与政治现实》表明,关注和细究柏拉图作品的文学(修辞)性乃西方古典学界的传统之一,该书的出版,为汉语读者提供了如何贴切细读柏拉图对话文本的精彩范例,对汉语学界重建自身经典的家法统绪有着特别的启发。


目  录

编者说明(刘小枫)

柏拉图与政治现实(黄瑞成 译)《游叙弗伦》的场景(谭娜 译 黄瑞成 校)《普罗塔戈拉》的形式和内容(江澜 译 丁悟 校)《法义》的开场(江澜 译 卢白羽 校)

18



神话诗人柏拉图

张文涛 选编  董赟 胥瑾 等译

317页,2010年10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神话诗人柏拉图》中的文章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综论性质,意在概观柏拉图与神话之关系的诸多方面,建立对柏拉图神话的整体把握。第二组则贯彻语境原则,针对单篇对话中的神话个案进行细致解读。另附两篇文章,其一梳理柏拉图笔下与神话相关的语词运用,其二介绍柏拉图神话的现代研究传统。


目  录

编者前言 柏拉图神话研究小引(张文涛)

 柏拉图与神话马特 柏拉图的神话戏剧(罗晓颖 译)布里松 柏拉图的神话观(卓新贤 译)艾德尔斯坦 神话在柏拉图哲学中的作用(刘晓萍 译)弗里德伦德 柏拉图神话通诠(胥瑾 译) 对话与神话费拉里 柏拉图《治邦者》中的神话与保守(张如贵译)路德维希 《会饮》中的爱欲与法律(罗晓颖 刘麒麟 译)哥特弗里德 《斐德若》中的潘神和蝉(董赘 译)莫尔甘 《普罗塔戈拉》:智术师与神话(董赘 译)西格尔 "神话得到了拯救":反思荷马与柏拉图《王制》中的神话(董赟 译)沃格林 柏拉图的埃及神话:《蒂迈欧》17a-27b(刘麒麟 译) 附录布里松 柏拉图笔下的Muthos及其派生词和复合词(卓新贤 译)莫尔斯 柏拉图神话运用解读史(刘麒麟 译)
奈丁格尔 远距离的看:柏拉图的写实性模仿与想象性模仿(王琴 译)柏拉图与诗的传统佩恩 作为神话拟剧的《克力同》(罗晓颖 译)纳吉 泛雅典娜节上的荷马与柏拉图(乔戈 译)麦加希 柏拉图的俄耳甫斯世界(卓新贤 译)奈丁格尔 柏拉图对雅典悲剧的运用和批评(张如贵 译)奈丁格尔 柏拉图与雅典喜剧(胥瑾 译)重审诗与哲学之争格里斯渥德 柏拉图论诗和修辞(张文涛 译)辛奈柯 古老的纷争:《王制》卷十中苏格拉底对诗的批评(罗晓颖 译)德内恩 解决诗与哲学的古老纷争:柏拉图的奥德赛(刘麒麟 译  张文涛 校)

19



柏拉图对话六种
[古希腊]柏拉图 著  张师竹 张东荪 译240页,2011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对话六种》是20世纪30年代柏拉图翻译的早期重要成果之一,由张师竹先生从久负盛名的乔维特(B.Jowett)英译本译出,又经张东荪先生参照洛布古典丛书希-英对照本校译。《柏拉图对话六种》通篇文言译就,文笔优美。六种对话分别是:《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斐多》、《普罗塔戈拉》、《美诺》。重读译文,可于古典文言语境中,细心揣摩柏拉图的“微言大义”,以达古典学之堂奥。


目  录

出版说明(刘小枫)

序(张东荪)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斐多普罗塔戈拉美诺

20




论柏拉图对话

[德]施莱尔马赫 著  黄瑞成 译

352页,2011年4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西方的柏拉图研究史上,施莱尔马赫是一位枢纽性人物,不仅奠定了柏拉图作品的现代德译本的基础,也深远影响了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柏拉图解释。不过,施莱尔马赫并没有写过一本名为“论柏拉图对话”的专著——眼下这部专著其实是施莱尔马赫翻译柏拉图作品时写的总导引和三十篇对话的导引的辑录,加上施莱尔马赫的《哲学史讲义》中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一节,在当今流行的德文版柏拉图全集中,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些导引。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中译者导言(黄瑞成)德文版编者说明哲学史讲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1819—1823)第二个时期从苏格拉底开始引言第一阶段体系化哲学的开端第二阶段苏格拉底哲学经柏拉图而初成柏拉图翻译引论(1804—1828)第一部分第一卷前记总论《斐德若》引论《吕西斯》引论《普罗塔戈拉》引论《拉克斯》引论第一部分第二卷《卡尔米德》引论《游叙弗伦》引论

21



不满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克力同》疏证

[美]维斯 著  罗晓颖 译280页,2011年07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四部与苏格拉底之死有关的对话中,《克力同》最为短小,比起另外三部显得着实微细。有人认为《克力同》是《申辩》的尾声而非《斐多》的序言,那么,《克力同》又是一场怎样的审判?克力同又是谁?苏格拉底对赴死之路高贵神秘的抉择与之有何联系?作者维斯选择了“苏格拉底的不满”,作为对《克力同》解读的关键——缺憾和不满本是生活的常态,只是在柏拉图的戏剧中现身的苏格拉底,一生都在探究哲学,不以俗务为要,其缺憾和不满自然异于常人……

目  录

中译本前言(罗晓颖)

致谢

一、导言:不满的苏格拉底

二、安守其岗位

三、为友谊而冒险

四、反对逃跑的哲学论证

五、“尤其是一位演说家”

六、“无论我们命令什么”

七、科鲁班特的疗治

八、满意的傻瓜

九、恢复本然的苏格拉底

参考文献索引

22



柏拉图与神话之镜

——从黄金时代到大西岛

[法]马特 著  吴雅凌 译

402页,2008年5月/2011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代表哲人,他是诗人的死敌。但是,他的对话中充满了源自希腊至深传统中的神话,忒弥斯、雅典娜、克洛诺斯……最后还有爱若思。本书是法国著名学者马特解读柏拉图的经典著作。柏拉图的哲学教诲隐匿于神话叙事和科学论辩的张力之中,并以戏剧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本书选取柏拉图对话里的十个根本神话,通过对柏拉图对话的纯文本解释,同时参考古今注疏传统,解释了柏拉图思想的神话—逻辑(Mytho-logique)结构。从黄金时代到大西岛,从洞穴故事到爱欲神话,在此,读者将逐渐揭开神话的镜子,领会柏拉图的哲学教诲。

目  录


前言 忒弥斯:在神圣的门槛上

第一章 雅典娜:神话的缝隙第二章 克洛诺斯:黄金时代神话第三章 阿波罗:婚姻数字神话第四章 哈得斯:洞穴神话第五章 赫耳墨斯:最后审判神话第六章 赫斯提亚:灵魂神话第七章 卡俄斯:空间神话第八章 宙斯:时间神话第九章 波塞冬:大西岛神话第十章 爱若斯:爱欲神话参考文献译名和索引


23



柏拉图《美诺》疏证

[美]克莱因 著  郭振华 译

291页,2011年10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柏拉图对话《美诺》的疏解,作者克莱因是海德格尔的得意门生,也是至今为止柏拉图和柏拉图传统的顶级诠释者。柏拉图多部对话中,只有《美诺》探讨德性本身,更能引发我们对德性整体及其各个部分的反思。对这部最被广泛阅读的柏拉图对话,克莱因对其逐行解读,凸显出对话的人物性情与情节回还,使柏拉图对话的戏剧特性跃然纸上,让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一种在场的精神碰撞。本书不仅是理解《美诺》这不对话不可不读的书,也是整个柏拉图诠释传统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前记


导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第一部分 无知第一章第一节 标题第二节 70a1-4第三节 70a5-71d8第四节 71e1-72a5第五节 72a6-73a5第六节 73a6-e5第二章第一节 73c6-74b3第二节 74b3-75c8第三节 75c8-76a8第四节 76a9-77a2第三章第一节 77a3-b5第二节 77b6-78b2第三节 78b3-79a2第四节 79a3-e4第五节第四章第一节 79e5-81b3第二节 81b3-82b8第三节第四节 82b9-85b7第五节第五章 题外话:回忆与记忆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关于记忆与回忆的论述第二节 影像的含义第三节 影像的理智外延第四节 《斐多》中的回忆、影像与理智第五节 《斐德若》《斐勒布》《会饮》中的回忆与记忆第六节 其他对话中对回忆说的发展,尤其《泰阿泰德》第七节第六章第一节 82e4-13,84a3-d2第二节 85b8-d8第三节 85d9-86b6第四节 86b6-d2第五节第六节第七章第一节 《王制》中关于立体的技艺第二节 《蒂迈欧》中的“立体性”问题第三节


第二部分 意见第八章第一节 86b3-87d1第二节 87d2-89a5第三节第四节 89a5-c5第五节 89c5-e9第九章第一节 89e9-90b4第二节 90b4-96d4第三节第十章第一节 96d5-97c11第二节 97c11-98b6第三节 98b7-100c2

24



政治哲学的悖论

——苏格拉底的哲学审判

[美]郝岚 著  戚仁 译  娄林 校

364页,2012年6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柏拉图对哲学的理解。引导《政治哲学的悖论:苏格拉底的哲学审判》的前提在于,在柏拉图对哲学本性的思考之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显露于一系列的对话之中,其中自然包括一个对苏格拉底的哲学审判。这种哲学探求有诸多独特而又引人入胜的特征。它发端于雅典对苏格拉底公开审判的同时,它关注的焦点是哲学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序言导论:苏格拉底的哲学审判第一部 苏格拉底第一章 哲学审判的序曲:《申辩》第二章 指引性预示:《泰阿泰德》的序幕第三章 为灵魂助产:《泰阿泰德》第四章 回想开端:《游叙弗伦》第五章 先知的戏剧:《克拉底鲁》第二部 异乡人第六章 哲学的挑战:《智术师》第七章 政治的悖论:《治邦者》尾声: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参考文献索引

25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薇依论古希腊文学[法]西蒙娜·薇依 著  吴雅凌 译341页,2012年10月/2017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西蒙娜·薇依是欧洲著名思想家、神秘主义者、宗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思想深刻影响着战后的欧洲思潮。本书通过分析名篇《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安提戈涅》以及柏拉图对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希腊诗人,使我们看到,当下人类的困境恰恰扎根于现代人文精神对古典精神的误解。


目  录

“超自然真实”绪言

论神话诗《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托名荷马的《德墨特尔颂诗》赫西俄德的《神谱》论自然哲人论毕达哥拉斯定理赫拉克利特的神克莱安塞斯的《宙斯颂诗》论肃剧《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论柏拉图柏拉图对话中的神柏拉图的《会饮》释义《蒂迈欧》:创世中的属神之爱论中古文明从一部史诗看一种文明的终结奥克文明启示何在?附录诗歌兄妹通信致贝尔的信西蒙娜薇依的重要性(米沃什)


26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著  王扬 译注484页,2012年11月/2017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我国第一个基于标准希腊语编本翻译的全译本。译者王扬博士采用了查索方便、被无数文献引用的的伯奈特编本。可以说,此译本为汉语学界提供了第一个标准译本。所谓“标准”,即经得起读者对勘希腊语原文。这个译本当然不是定本,但却是严肃认真的《理想国》汉译的“标准”开端。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1

译者前言 (王 扬) 1

理想国1卷一 2卷二 42卷三 83卷四 129卷五 168卷六 213卷七 250卷八 286卷九 324卷十 356对话纲要396专有名词索引 409内容索引 420参考书目 476

27



哲人与立法

——柏拉图《法义》探义

程志敏 方旭 选编  邹丽 刘宇 等译318页,2013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法义》(而不是《王制》)作为古典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展示了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关怀:以神义为根基,关注人世事物,尤其注重自然正当,追求高贵和正义。一言以蔽之,古典政治哲学关乎人类最根本的安身立命问题,“在其原始形式中,广义的政治哲学乃是哲学的核心,或者毋宁说就是‘第一哲学’”。本书的选编即展示从政治哲学角度理解《法义》的最恰当视角。


目  录

编者前言

波波尼奇 柏拉图与古典政治哲学的诞生罗伊 苏格拉底、法律与《法义》波波尼奇 解读《法义》吉尔 《法义》真是一篇对话吗?帕伦斯 法律之根与法律之辩梅耶尔 柏拉图论法律希慈 柏拉图论法律的至上性沃 口头的序言与书面的法律塔兰特 柏拉图的法学“后裔”:《法义》有多少创造性?多木《法义》卷一和卷二长篇离题的来源帕里 《法义》第十卷中的动因与《蒂迈欧》中的无序动因哈普勒 灵魂,灵魂的“运动”和德性尼尔斯/忒斯勒夫《法义》的早期学术编辑狄隆 奥普斯的菲利普与《法义》中的神学辛普森 亚里士多德笔下的《法义》布伦克 寻觅处所:《法义》中的末世论与公元一世纪的柏拉图主义狄隆 新柏拉图主义对《法义》的接受哈维 一位十世纪伊斯兰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能帮助我们理解《法义》吗?

28



柏拉图的次好政制

——柏拉图《法义》发微程志敏 方旭 选编  刘宇 方旭 等译311页,2013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法义》是柏拉图最后的绝唱,本书选择了上个世纪以来历次召开的柏拉图研究会议中关于《法义》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章,针对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的相关主题,汇集成册,以期展现西方学界《法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西方古典学界在这个领域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目  录

编者前言

拉刻斯 《法义》之城在何种意义上为次好?(郑凡 译)奥斯兰 柏拉图“次好”统治方式的修辞艺术 (李中良 方旭 译)梅旭 立法者在柏拉图《法义》中的哲学修辞术(彭逸 译)克利里 柏拉图《法义》中的教化(刘宇 译)莫拉夫奇克 柏拉图论诸善之善性(刘宇 译)肖菲尔德 《法义》中的宗教与哲学(张聪 方旭 译)克利里 神学在柏拉图《法义》中的地位(方旭 译)斯科尔尼科夫 柏拉图《法义》中的快乐与责任(刘宇 译)格尔森 《法义》中的不能自制与灵魂的划分(刘宇 译)罗宾逊 柏拉图《法义》中的国家与个人:柏拉图的遗产(徐健 译)哈腾 创造幸福(方旭 译)桑德斯 公正(Epieikeia):柏拉图与希腊人有争议的德性(崔嵬 译)斯泰雷 柏拉图《法义》中的正义(梁建东 译)薛普斯道 柏拉图的法义学(彭逸 译)桑塔斯 《法义》和《王制》中的正义与性别(蒋海松 译 梁建东 校)德雷克斯勒 作为法律与经济学基础的《法义》(刘宇 译)梅耶尔 柏拉图《法义》中劳动和商业的道德危险(刘宇 译)卡尔弗特 柏拉图《法义》中的死刑(李中良 译)

29



立法者的神学

——柏拉图《法义》卷十绎读

林志猛 编  张清江 等译261页,2013年4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的对话《法义》以神开篇,由此开启了立法的征程,在神人之间摇摇曳曳。卷十则还专门探讨了“神学”,为不虔敬之罪制定了法律。卷十提供的“最高贵和最好的序曲”结合了宗教和哲学,它同时面对两类人:劝谕多数公民走向虔敬的生活,并引导追求智慧的人走向哲学生活。可以说,卷十立法哲人的神学论证是整部《法义》的顶峰。本书瑰集了各路优秀学者对柏拉图《法义》卷十的绎读文章。

目  录

编者前言

路易斯城邦诸神及其超越潘戈《法义》中的政治与宗教潘戈《法义》中的宗教政治灵魂学尤尼斯基本宗教信仰和虔敬态度的构建卡罗内 恶的起因和根源维特克不宽容之福普兰尼克心智的运动梅修《法义》卷十中的劝谕与强制

30



智慧与幸福——论柏拉图的《厄庇诺米斯》程志敏 选编  崔嵬 等译245页,2013年6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柏拉图的全部作品中,《厄庇诺米斯》长期以来受着真伪之辩的拷问,故而也是最少研究的作品之一。我们应该借鉴公元1世纪到公元6世纪柏拉图经学史发展的经验,从真伪问题上转移到柏拉图著作的“内在”研读上来,直接受益于柏拉图及其亲炙弟子,而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柏拉图著作逐一进行评注和疏解,真正拜领古人恩赐。这本《柏拉图的厄庇诺米斯》所辑录的文章,出自西方为数不多的翻译者和研究者之手,他们都是以翻译《厄庇诺米斯》为基础,所做的是绝对踏实可靠的工作,为国内学界开启《厄庇诺米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目  录

编者前言/程志敏

哈瓦德 《厄庇诺米斯》概疏劳埃德 《厄庇诺米斯》导引塔兰 柏拉图的论题和《厄庇诺米斯》的结构塔兰 《厄庇诺米斯》,亚里士多德和早期的学园塔兰 《厄庇诺米斯》在柏拉图式学说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后记

31



方圆说

——论柏拉图《蒂迈欧》中的开端

[美]萨利斯 著

孔许友 译  戴晓光 校166页,2013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萨利斯的这部《方圆说》,是施特劳斯派《蒂迈欧》解读最漂亮的成果之一。作者把蒂迈欧式乾坤论(cosmology,宇宙学)立场当作了理解柏拉图言辞的不二法门。将《蒂迈欧》开头集中了宇宙论的两章,提到了后面造物主依据理念创世的过程同等的地位,并赋予了施特劳斯派政治哲学的历史解读,紧贴文本,绵密细致,小学功夫到位,哲学解释老练,作者可谓勇气可嘉,独具慧眼,别树一帜。


目  录

中译本前言 / 1

致谢 / 1序言 / 3第一章 城邦的记忆 / 11一、接待 / 11二、理念的城邦 / 19三、古老的城邦 / 52第二章 乾坤的生产 / 67一、引子 / 67二、为乾坤身体注入灵魂 / 81三、星空 / 108四、诸神与凡人 / 120第三章 方圆 / 127一、另一个开端 / 127二、方圆的影像 / 137三、方圆说 / 158第四章 方圆的痕迹 / 174一、从痕迹到本原物体 / 174二、外方圆说 / 181三、政治结构 / 192第五章 重写本 / 202一、伪作 / 202二、约简 / 209三、调适 / 214

32




厄庇诺米斯

——论夜间议事会或论哲人

[古希腊]柏拉图 著  程志敏 崔嵬 译

321页,2013年10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柏拉图的作品中,《厄庇诺米斯》被视为《法义》“附录”,在情节上紧接《法义》,在内容上也是《法义》的进一步展开。如果说《法义》重在立法,最后以立法机构“夜间议事会”的遴选而作为建立新殖民地马格尼西亚的终结,那么,“夜间议事会”的继续教育就成了三位老人接下来顺理成章的话题,即《厄庇诺米斯》中的讨论。本书包含《厄庇诺米斯》的译文和笺释两部分。笺释部分以塔兰(Leonardo Tarán)的注疏为基础,另外参考了Taylor、Harward和Lamb等人的译文并吸纳注释,填补了国内对这部柏拉图对话的研究空白。


目  录

编译者前言

厄庇诺米斯——论夜间议事会或论哲人笺释题解一、明智与智慧(973al-974d2)二、智慧与知识(974d3-976c6)三、天学与数术(976c7-979e5)四、神明与五行(980al-982a3)五、天行与生成(982a4-986a7)六、八力与德性(986a8-989dl)七、天文与几何(989d2-991b4)八、神义与幸福(991b5-992el)参考文献术语缩写

33



洞穴中的德性
——柏拉图《美诺》中的道德探究

[美]维斯 著  郭振华 译

288页,2014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美诺》是柏拉图作品中唯一一篇以德性为主题的对话,《洞穴中的德性》是近年来西方学界对柏拉图《美诺篇》的最新阐释。维斯教授认为,《美诺篇》是对自我意识的分析,但价值的评定基于对道德的探索而非对自我的询问。作者对《美诺篇》的融贯阅读,整合了关于《美诺篇》的一系列正统解释。

目  录

导言:在洞穴中

 

一、 定义之难

1. 美诺

2. 什么是德性?第一回合

3. 什么是好定义?

4. 什么是德性?第二回合

 

二、 僵局,悖论,以及通过回忆学习的神话

1. 僵局

2. 美诺悖论

3. 苏格拉底悖论

4. 靠回忆学习的神话 三、 小奴隶:通过证明学习1. 几何与德性2. 图示3. 证明4. 概述5. 尽弃前言 四、 通往拉里萨之路:知识,真实意见与好名声1. 假设法2. 德性是知识吗?3. 父与子4. 有没有德性教师?5. 真实意见与运用理性6. 好名声与神赐 结语:经过省察的人生1. 普通人不可能得到知识2. 真实意见的价值3. 没有智慧也有可能获得德性 附录一 《斐多》中的回忆附录二 《王制》为何放弃道德探究参考书目


34



柏拉图《治邦者》中的哲人

[美]米勒 著  张爽 陈明珠 译

312页,2014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当代学科的分割状况很容易使我们孤立地研究古代先哲,一套典型的调查模式、逻辑分析方法,还有对文本中的个别论证进行批判改造。米勒《柏拉图〈治邦者〉中的哲人》立足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立场,使柏拉图论证的概念分析与对话的关键因素相谐,确立了《治邦者》研究的新范式,是当代《治邦者》研究的里程碑。米勒认为,柏拉图的《治邦者》并非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一篇真正的戏剧对话。城邦好比洞穴内的生活,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哲人需要思考如何把握哲学与政治之间的中道,并对那些习惯于以数学思维方式理解复杂政治生活的人提出告诫。


目  录


中译本说明致谢前言引言:解释问题第一章 戏剧场景第二章 起初的划分 (258b-267c)第三章 论本质与方法的离题话(267c-287b)甲 第一个离题话:神圣牧者的神话(267c-277a)乙 第二次离题:范例与中道(277a-287b)第四章 最终的划分 (287b-3l1c)尾声:《治邦者》本身即为一种中道附录一 《治邦者》中的辩证教育与未成文学说附录二 图表参考书目《治邦者》的结构提纲历史人名索引柏拉图文本索引


35



情敌

[古希腊]柏拉图 著  吴明波 译/疏166页,2014年9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情敌》是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一部篇幅短小的对话作品,讲的是苏格拉底向匿名的同伴所述的他与一群年轻人讨论哲学的事情。苏格拉底在叙述中呈现出两种讨论哲学的方式,一种是对话开头处年轻人所采用的自然哲学的探讨,它引起部分人的敌意;一种是苏格拉底指引的从认识自我开始,从政治和身边事务开始的哲学,这种哲学能够避免敌意。虽然在开头和结尾都得出爱智慧丑,但爱智慧的内涵却有了巨大的变化。

目  录

前言

一、文献综述二、书名及真伪问题三、相关问题:结构、场景、人物四、翻译与注释


情敌/柏拉图


义疏一、序曲二、第一次否定:哲学并非多学问三、第二次否定:哲人并非五项竞技运动员四、哲学与政治五、结语


参考文献附录戴维斯哲学与完成式安娜斯柏拉图早期对话中的自知桑德罗《情敌》与柏拉图的爱欲对话后记

36



苏格拉底的反讽答辩——《苏格拉底的申辩》义疏

[美]莱波维兹 著  蒋明磊 译

231页,2015年3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异乎寻常地密切关注苏格拉底之反讽的含义与幅度,考察了他关于德性、政治和诸神的教导,研究他从自然哲学到政治哲学的著名转向的意涵及其傲慢无礼的“答辩辞”的意旨,从而获得了不落俗套的结论。本书力图表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不只是一位来自遥远过去的华彩诡异的人物,而是好生活——慎思的生活——无可比拟的导师,他就像在古代雅典那样切合于今日。基于对整篇《申辩》、特别是对德尔斐神谕故事的理解,作者还试图表明:《申辩》是柏拉图全集的钥匙,标示了其他对话许多毫不相干的课题和表面上看来矛盾的结论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


目  录

致谢

导论


第一章 标题与初步考察

《苏格拉底的申辩》的重要意义和扑朔迷离的品格

柏拉图的意图


第二章 开场白(17a1–18a6)

真诚的疑问

有关苏格拉底式的反讽的争议

苏格拉底的答辩辞


第三章 前导词(18a7–19a7)

第一拨控告者的指控

苏格拉底演讲的意旨


第四章 针对第一拨控告者指控的答辩(19a8–24b2)

驳斥他们的指控(19a8–20c3)

第一段离题之言:第一拨控告者的指控是怎么来的(20c4–23e3)

过渡到现在的控告者(23e3–24b2)


第五章 针对现在的控告者的答辩(24b3–28b2)

驳斥败坏的指控(24b3–26b2)

答复不虔敬的指控(26b2–28a2)

针对现在的控告者之答辩的结论(28a2–b2)


第六章 第二段离题之言(24b3–28b2)

高贵与死亡(28b3–33a1)

离题之言的走向

教导和败坏青年(33a1–34b5)


第七章 结语(34b6–35d8)苏格拉底的修辞策略
第八章 处罚段落(35e1–38b9)最大的好
第九章 诀别辞(38c1–42a5)对判其有罪者的演说(38c1–39d9)对赦其无罪者的演说:有关死亡的故事(39e1–41e1)对判其有罪者的间接演说:苏格拉底的儿子们(41e1–42a5)
第十章 结论苏格拉底的人之智慧和德性知识灵魂的活力苏格拉底之死
标题缩写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37



灵魂的转向

——柏拉图的《帕默尼德》

[美]米勒 著  曹聪 译

288页,2015年3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米勒努力尝试对柏拉图的《帕默尼德》做出整体而全面的解读,这种整体性不仅在于关注文本本身结构、情节与论辩中的细节,也在于关注文本与其读者构成的整体。此外,他还努力在注释中尽可能广泛而细致地讨论其他重要学者的研究。米勒特别强调《帕默尼德》的戏剧形式在解读其中论证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要理解柏拉图对话必须注意两个贯穿于柏拉图全部作品的特征,即“模仿的佯谬”与对话结构的四个关键时刻。柏拉图采用这两个原则对读者施行哲学教育。米勒的作法在读者与文本之间建立起一种切己关联,读者与对话中被诘问的初学者一起接受启发,最终开启自己的哲学探究之路。米勒特意将对话的戏剧性从舞台上的对话者扩展到学园弟子、甚至扩展到任何时代的某个critical hearer——小心谨慎同时又不断提出质疑的警醒的读者。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致谢


序言:解读《帕默尼德》

一、对话形式:模仿的反讽与结构

二、作为对话的《帕默尼德》:展望与计划

三、关于主观解读问题的一项说明


第一部分 准备重新思考“样式论”

第一章 戏剧背景

一、欢迎的主题以及洞察与调和的数级层次

二、场景:为学园回顾《王制》

三、柏拉图利用埃利亚思想


第二章 帕默尼德挑战苏格拉底一、诱导:苏格拉底的双重区分二、反驳:帕默尼德审查苏格拉底三、转换:苏格拉底与学园听者
第二部分 密集的精微论证第三章 帕默尼德的帮助
第四章 假设之一、假设之二与假设之二a:样式、分有者及双方关系(137c—157b)一、关于“一”的矛盾二、解决悖论:区分样式与事物(假设之一和之二)三、沿途的谜团:暗示与预期四、讲述“区分”:事物在样式中的基础(假设之二a)
第五章 假设之三—之八:之一—之二a的展开(157b—166b)一、分有:“多”与“界限”(假设之三—之四)二、样式:可理解性、共有、存在(假设之五—之六)三、事物的现象性(假设之七—之八)
结语:关联与可能一、《帕默尼德》与《王制》:重构抑或背离?二、《帕默尼德》与埃利亚对话:样式作为整体与部分?
附录一:《帕默尼德》的结构附录二:从事物到样式的转变过程的步骤
引用文献普通索引引用文本索引


38



柏拉图式的迷宫

——《斐多》义疏

[美]伯格 著  戴晓光 译285页,2015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的《蒲法伊东》(旧译《斐多》)展现了苏格拉底临终前与朋友们的对话,后世往往视之为柏拉图主义“两大支柱”学说(“理念论”和“灵魂不死”)的来源。本书试图在顾及作品整体的前提下,逐段细读,理清论证,反思两大学说的真实含义。作者认为,《蒲法伊东》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对死亡的恐惧开启了第一部分的讨论,却导致对话陷入死结,苏格拉底趁机纠正对话者的“厌辩症”(即不信任逻各斯);由此,在对话第二部分中,对话者对知识、理念、死亡、不朽等主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本书旨在说明:对话中所呈现的“柏拉图主义”恰是苏格拉底意在批评的对象,和柏拉图其他对话一样,《蒲法伊东》守护哲学探究的可能。

目  录

致 谢 4

再版前言 5导 言 13第一章 序曲 22第二章 言辞与神话 29第三章 练习死亡 38第四章 生成 49第五章 回忆 62第六章 相似 74第七章 灵魂的喻像 85第八章 厌倦道理 93第九章 和音 100第十章 逻各斯的技艺 110第十一章 灵魂不死 130第十二章 神话 150第十三章 药 164

39



苏格拉底与希琵阿斯王江涛 编  王江涛等译227页,2015年9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文集收录的10篇文章,涵盖了近百年来西方学界对柏拉图笔下的希琵阿斯的研究。文章从真伪考辨、美学和政治哲学等不同角度解读了《希前》《希后》和《普罗塔戈拉》三篇对话。吸收、总结西方学界的既有成就,有助于我们看清柏拉图笔下希琵阿斯的面相。在此基础上,对柏拉图关于美的思考才可能真正起步。

目  录

编者前言1

柏拉图的《希琵阿斯前篇》(赫耳贝)1《希琵阿斯前篇》导论(斯威特)16柏拉图的《希琵阿斯后篇》(赫耳贝)32《希琵阿斯后篇》导论(利克)47论《希琵阿斯前篇》的真伪(格鲁布)55柏拉图《希琵阿斯前篇》中苏格拉底的自我交谈(奥尔森)79哲人与智术师:柏拉图《希琵阿斯后篇》义疏(波廷杰)111

苏格拉底为诡计多端的奥德修斯一辩——柏拉图《希琵阿斯后篇》中的说谎与犯错(朗佩特)135

《希琵阿斯后篇》中作为能人的好人(维斯)167柏拉图《希琵阿斯后篇》中的“性格”与“诡计多端”(马尔赫恩)197厄里斯人希琵阿斯与自然-习俗思想(约翰)205厄里斯的希琵阿斯及其对正义的追求(奥格雷迪)216

40



谁来教育老师

——《普罗塔戈拉》发微

刘小枫 编  蒋鹏 译  李向利 校266页,2015年9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普罗塔戈拉》是柏拉图对话中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最令人费解的作品之一。本书就是对柏拉图《普罗塔戈拉》的研究文集。本书包括八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柏拉图的这部对话。包括:卡恩《作为知识的德性》、冈萨雷斯《共同思索善》、柯弼《一位智术师的教育》、岚迪《〈普罗塔戈拉〉中的德性、技艺和美好生活》、米勒《〈普罗塔戈拉〉中的普罗米修斯故事》、普罗雯塞尔《“西蒙尼德竞赛”》、莫里斯《没谁有意作恶》以及赛奈柯《谁来教育老师》。


目  录

编者前言

卡恩 作为知识的德性冈萨雷斯 共同思索善:柏拉图《普罗塔戈拉》中的德性柯弼 一位智术师的教育岚迪 《普罗塔戈拉》中的德性、技艺和美好生活米勒 《普罗塔戈拉》中的普罗米修斯故事普罗雯塞尔 《普罗塔戈拉》中的关键谈话莫里斯 没人有意作恶:《普罗塔戈拉》中的论证赛奈柯 谁来教育老师

41


为哲学的写作技艺一辩——柏拉图《斐德若》疏证

[美]罗娜·伯格 著  贺晴川 李明坤 译

229页,2016年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的《斐德若》与《理想国》《会饮》的写作时间大致相同。本书即是对《斐德若》这部对话的解读,揭示了这部对话中对爱与修辞的讨论之间存在着不可缺少的联系。主题是爱。以对爱的讨论为隐喻,围绕修辞艺术以及如何运用修辞艺术而展开。先讨论了“最好是对一个能够回报你的人付出……”;之后讨论“爱是一种冲动,充满了美和智慧,是将人引向通往真理之路的神圣迷狂”;最后论及“书本与写作、沉思与讨论、阅读与推理、修辞术与辩证法”,得出结论,唯一真正有价值的写作是把真善美刻在灵魂上。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致谢

导论 4

第一章 斐德若:没技艺的人 9

第二章 五彩斑斓的吕西阿斯讲辞 19

第三章 苏格拉底受感于仙女而作的讲辞 29

第四章 苏格拉底受感于精灵而作的讲辞 39

第五章 言说技艺与辩证法的原则 61

第六章 写作技艺 79附录 “漂亮的伊索克拉底” 100参考文献索引

42


爱欲与启蒙的迷醉

——论柏拉图的《会饮》

[美]贝尔格 著  乔汀 译

194页,2016年2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的《会饮篇》是阐述柏拉图及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重要对话,其中借一次宴会上献给爱神的七篇颂词,探讨了对爱与美的认识。本书对《会饮篇》进行了重新解读,着力挖掘原文中较为隐微但不可小觑的重要主题,即雅典启蒙思想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冲突。雅典启蒙思想作为前苏格拉底时代流行于雅典的思潮,是苏格拉底哲学思想诞生的重要背景。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受关注的是苏格拉底本人的思想,而雅典启蒙这一重要的思想背景却受到了弱化处理。

本书按照《会饮篇》原文的顺序,详细整理了每位发言者背后所代表的雅典启蒙思想;在对苏格拉底的压轴发言进行详细分析时,明确指出了苏格拉底思想与雅典启蒙思想的根本冲突,并揭露了后者的局限性。正是这种不可调和的冲突导致苏格拉底走向了遭受审判、欣然赴死的结局。


目  录

导言


第一部分 雅典与启蒙第一章 被美化的苏格拉底第二章 斐德若:斐德若讲辞中的最佳城邦第三章 泡萨尼阿斯:高贵的谎言和希腊性的实现第四章 厄里克希马库斯:统治科学和神圣法律
第二部分 雅典与诗人第五章 阿里斯托芬:爱若斯神、灵魂和法律第六章 阿伽通:爱若斯、灵魂和雄辩


第三部分 苏格拉底与雅典第七章 苏格拉底:命相神爱若斯第八章 阿尔喀比亚德:神圣的苏格拉底
结语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索引


43



哲学的奥德赛

——《王制》引论

[美]郝兰 著  李诚予 译174页,2016年3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诗与哲学的关系长久以来都落脚在“争”字之上。《哲学的奥德赛——〈王制〉引论》以荷马来解读柏拉图,晚近也不乏以柏拉图来解读荷马的尝试,俨然有一种弥合“诗与哲学”之争的风气。然而,诗与哲学之争真的可以消除吗?这一争论的本质是什么?读完《哲学的奥德赛》我们或许会明白,所谓以荷马解读柏拉图,并不算是为诗人辩护,毋宁说只是揭示了一种诗歌形式的对哲学的辩护。本书沿着《王制》的行文线索做了非常细致的解读,与《奥德赛》意象的对应也深有启发,是一本阅读柏拉图《王制》的很好的指引。


目  录

中译本说明1

说明与致谢1柏拉图生平及相关大事记1文献与历史语境一 柏拉图的雅典2二 《王制》与政治哲学的起源10三 批评与挑战13解 读四 序曲:解读柏拉图24五 哲学的旅程33六 重重挑战57七 从头再来:苏格拉底的神话创作与哲学教育76八 喜剧版双城记92九 太阳、线与洞穴:哲学的想象与预言116十 回家?厄尔神话中的哲学与必然144书目精编154内容索引164译者附识174

44



柏拉图学说指南

阿尔吉努斯 著

[爱尔兰]狄龙英 译注疏  何祥迪 译

336页,2016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阿尔吉努斯的《柏拉图学说指南》,盛行于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拥有柏拉图学说入门著作的地位,甚至叔本华还用它去理解柏拉图的“相论”。《柏拉图学说指南》基本按照哲学的部分和主题去概述柏拉图学说,我们并不知道这本书是否被古人使用过,因为它直到10世纪才为后人知晓。此后它盛行于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拥有柏拉图学说入门著作的地位,甚至叔本华还用它去理解柏拉图的“相论”。


目  录

缩写表/3

抄本/4英译者导言/1一、作者/1二、著作/6三、该论文的风格和结构:资源问题/22四、《柏拉图学说指南》所处的语境:中期柏拉图主义背景/26五、关于抄本传统、先前版本和译本的说明/40柏拉图学说指南/44英译者注疏/92标题/92第一章/92第二章/95第三章/99第四章/104第五章/118第六章/125第七章/135第八章/139第九章/144第十章/153第十一章/166第十二章/170第十三章/175第十四章/178第十五章/191第十六章/197第十七章/199第十八章/203第十九章/205第二十章/208第二十一章/208第二十二章/209第二十三章/210第二十四章/212第二十五章/215第二十六章/225第二十七章/231第二十八章/239第二十九章/246第三十章/254第三十一章/261第三十二章/266第三十三章/272第三十四章/280第三十五章/286第三十六章/287参考文献/289引文索引/295人名索引/303主题索引/308

45



克力同章句

程志敏 郑兴凤 撰

285页,2017年6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克力同》讲述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之后,他的追随者克力同如何劝其逃跑,又如何遭到苏格拉底拒绝的故事。这是一篇两人之间的对话,苏格拉底及其朋友克力同。苏格拉底这位遭人诬陷的哲人其实是一个好公民, 他没有引入新神, 也没有不信仰城邦所信的神, 更没有败坏青年。苏格拉底由此而遭死刑判决,在狱中等待执行。在此期间, 殷实的老友克力同来劝他逃跑, 苏格拉底义正词严而又委婉客气地拒绝了朋友们的好意, 表现出一个哲人顾全大局的胸怀, 身体力行地教导人们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本书包含《克力同》译文,并附精心整理翻译之注疏。希腊原文主要依据伯奈编校的牛津古典文本《克力同》原文第一版,同时参照多个其他希腊文本,及多个英文本、德文本,参考了现有中译文,求同存异、去粗取精,以帮助读者理解。

目  录

前言

缩写

柏拉图克力同


《克力同》章句

题解


序幕

一、探视与寒暄(43a1-43c3)

二、噩耗与美梦(43c4-44b4)


第一章 劝说

三、名声与意见(44b5-44c5)

四、大众与贤能(44c6-44d10)

五、友谊与钱财(44e1-45c4)

六、责任与救赎(45c5-46a8)


第二章 回应

七、原则与道理(46b1-47a8)

八、专家与生活(47a9-48a4)

九、高贵与正义(48a5-49a3)

十、正义金规则(49a4-49e8)


第三章 法律十一、恩典与驯服(49e9-51c5)十二、权利与选择(51c6-53a7)十三、越狱的危害(53a8-54b1)十四、结论与诫命(54b2-54d1)
尾声十五、神明的指引(54d2-54e2)
附录 人物志

46



柏拉图书简

[古希腊]柏拉图 著  彭磊 译注171页,2018年4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的作品,除了对话录之外,还有十三封书简。这些书简是柏拉图实际写就,还是虚拟性的、类似于小说的文学创作,迄今仍是不解之谜。这些书简展现了柏拉图一生的行迹,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柏拉图与现实政治的关系,以及柏拉图对哲学的理解。本译本基于权威希腊文文本译出,同时吸纳多个英译本、法译本的注释,意在提供汉语学界第一部可靠翔实、可供研究者使用的译本。译者为每封书简撰写“题解”,说明书简写作的时间、语境、收信人身份,概述书简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并指出西方学界相关的研究和争议。注释部分极其详尽,广纳各家之说,涉及文本问题、背景考证、义理阐释等等,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文本。篇末另附有人名和地名索引,可供读者进一步查考。


目  录

目 录

引 言书 简 一书 简 二书 简 三书 简 四书 简 五书 简 六书 简 七书 简 八书 简 九书 简 十书简十一书简十二书简十三人名索引地名索引

47



爱之云梯:

——柏拉图《会饮》的解释与回响

詹姆斯·莱舍 黛布拉·尼尔弗里斯比·C.C. 等编

梁中和 等译

530页,201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制造了一系列演讲鼓吹爱,这影响了从古到今的作家和艺术家。早期基督教哲学家将它视作心灵到达天堂之旅,费奇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家)对《会饮篇》的研究结论则激发了文艺复兴以来诗人和艺术家的灵感,同时使“柏拉图式爱情”成为公共演讲的常用词。《会饮篇》中的主题或者意象不断出现在建筑、绘画、音乐创作中,“爱是对善的永恒欲望”这一命题一直具有极大的哲学魅力。对《会饮篇》的研究不外乎三个方面:特殊角色的意义,会话内容的重要性,对后世的影响。本卷则荟萃了国际知名学者关于这些问题的集中讨论,这是2005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希腊研讨会上的论文集。

目  录

图表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编《会饮》与柏拉图哲学

一、作为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会饮》  克里斯多夫•罗伊(Christopher Rowe)

二、苏格拉底之前的颂词在《会饮》中的角色  弗里斯比•C.C.谢菲尔德(Frisbee C.C.Sheffield)

三、《会饮》的柏拉图式解读  劳埃德•格尔森(Lloyd Gerson)


第二编 解读柏拉图的《会饮》

四、柏拉图《会饮》中的医术、魔法与宗教  马克•马克弗伦(Mark McPherran)

五、柏拉图《会饮》中永恒的美和相适的幸福  加百列•理查森•李尔(Gabriel Richardson Lear)

六、紫罗兰研究:《会饮》中的阿尔喀比亚德  大卫•里夫(C.D.C.Reeve)

七、苏格拉底处在“爱的阶梯”上的何方?  鲁比•布罗代尔(Ruby Blondell)

八、落幕后的悲剧  黛布拉•尼尔(Debra Nails)

九、柏拉图式的爱的德性  加布里埃拉•卡罗内(Gabriela Carone)


第三编《会饮》、性与性别

十、少男之爱与智慧之爱  吕克•布里松(Luc Brisson)

十一、柏拉图的女性隐喻  安吉拉•霍布斯(Angela Hobbs)

十二、法庭上的柏拉图  杰弗里•卡恩斯(Jeffrey Carnes)


第四编《会饮》的回响

十三、柏拉图《会饮》与古代小说传统  理查德•亨特(Richard Hunter)

十四、柏拉图《会饮》的一些著名后像  詹姆斯•莱舍(J.H.Lesher)

十五、柏拉图《会饮》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回响  迪斯金•克利(Diskin Clay)

十六、诗人雪莱与史蒂文斯笔下的柏拉图式的自我  大卫•K奥康纳(David K.O.Connor)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篇目索引

一般索引

译后记


48



柏拉图的灵魂学

[加]T.M.罗宾逊 著  张平 译  黄薇薇 校255页,2019年6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灵魂是什么?有什么属性?灵魂和身体是什么关系?身体是灵魂的牢房?身体是灵魂的所有物?灵魂与身体分离后继续存在?世界也是一个活物、拥有灵魂?柏拉图有没有一个连贯的灵魂观?

柏拉图几乎在每个话题上都展现了复杂微妙的思想,讨论柏拉图的灵魂学,试图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灵魂观线索”,这个过程充满了紧张和冲突。什么样的统一因素(如果有)构成了它们的基础?柏拉图在写作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有何进展?这一切有待读者去发现。


目  录

中译本说明/1

英译者前言/1中译本导言(黄薇薇)1初版前言 1第二版导论 1中文版导论 1第一章 “苏格拉底”对话 1第二章 《斐多》 25第三章 《王制》 43第四章 《蒂迈欧》27A-47E 77第五章 《蒂迈欧》48A-结尾 120第六章 《斐德若》 143第七章 灵魂三分、灵魂不朽与来世 154第八章 《治邦者》 171第九章 《斐勒布》 182第十章 《法义》和《法义附言》 189第十一章 尾声 207文献缩写 215参考书目 217引用段落索引 229作者索引 235主题索引 238希腊词索引 250译后记 253

49



立法与德性

——柏拉图《法义》发微

林志猛 编  张清江 林志猛 等译322页,2019年1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法义》是柏拉图最长的著作,以探讨“政制与礼法”为主旨。在西方法哲学史上,柏拉图首次考察了立法的目的及其哲学基础、立法与德性等根本问题。本文集选编了潘戈、拉克斯等著名学者的十一篇论文,集中探讨柏拉图《法义》关于立法与德性的问题,主要关注柏拉图这几个方面的论述: 首先,立法不应着眼于战争的胜利和财富,亦即基于最低的和片面的德性(勇敢)。克里特和斯巴达之所以如此看待立法的目的,是因为他们将诸城邦间的战争、人人皆敌视为自然状态,从地理性和物质性的“自然”来解释立法的目的,而非依据诸德性的自然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其次,真正的立法旨在获得完整的德性:理智、明智、节制、正义和勇敢。立法以完整的德性特别是以理智为目标。因此,柏拉图暗中将哲学设定为立法的基础,也就改变了立法的目的:立法由培养勇敢和追求财富转向追求整体德性和人的完满,立法更应关注灵魂的优异而非身体的需要。

最后,在每一种法律中都会存在某种德性观,立法的意图应尽量从最低的德性转向完整的德性。在此意义上,哲学对立法和政治始终有鉴照作用。指向德政的立法可彰显现实城邦的不足,引领其走向完善。


目  录

编者导言 1

完成、修订和践履——如何阅读《法义》17《法义》中的戏剧要素 58柏拉图的克里特城邦 84神圣立法与德性教诲 107神立法还是人立法 117立法的目的 137柏拉图论立法与战争 147哲学与法的统治 199《法义》中政治的标准与德性的充分性 218《法义》中的道德教育与灵魂的血气部分 239《法义》中的道德责任与刑事责任 279


50



挑战戈尔戈

——柏拉图《高尔吉亚》解读文集

李致远 选编  田明 李晓进 等译340页,2020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高尔吉亚》是柏拉图论修辞的名篇。《挑战戈尔戈》选编西方学界关于柏拉图论修辞的名著《高尔吉亚》的代表性研究,综合反映西方学界对《高尔吉亚》的研究状况,以资国内学者借鉴。编选力求全面,但侧重文本细读。作者队伍中既有思想史大家如沃格林,也有语文学大家如多兹,既有施特劳斯学派中人,又有分析学派健将,有一管窥全豹之效。

文集分“总论”和“专题”两个单元。“总论”各篇从总体上讨论《高尔吉亚》的核心议题,但各有侧重;“专题”各篇皆关注文本的某个片段或具体细节,以见经典的丰富内涵。

目  录

编者前言

总论存在的哲学沃格林 撰柏拉图的哲学宣言卡  恩 撰《高尔吉亚》的统一性斯托弗 撰
专题《高尔吉亚》中的戏剧与辩证法卡  恩 撰一个没有明言的主题:战争萨克森豪斯 撰反驳的修辞术刘易斯 撰哲学与修辞的兄弟之谊维  茨 撰
《高尔吉亚》中的羞耻与真理麦克金 撰真理的政治罗  科 撰死后的政治肯耶维奇 -米斯科维奇 撰苏格拉底与卡利克勒斯斯托弗 撰苏格拉底、卡利克勒斯与尼采多  兹 撰


51



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

——柏拉图《泰阿泰德》中的显白之辞与言下之意

[英]赛德利 著  郭昊航 译

296页,2020年8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通过精细入微的逐字解读和高屋建瓴的整体把握,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论:在柏拉图早期对话《泰阿泰德》中,作为主要发言人的苏格拉底虽然还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但已是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

事实上,柏拉图一生不断回头去评估他所继承的苏格拉底遗产,揭示它如何铺设了自己的形而上学之路。此书不仅仅是要对一部哲学杰作提出新的解释,更是要还原出一件事:柏拉图对他自己早期作品中的苏格拉底形象作何评论?


目  录

译者序


前  言
一 开篇1. 界定《泰阿泰德》2. 解释几种3. 《泰阿泰德》的作者之声4. 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5. 柏拉图的一位论主义6. 开  场7. 认识论抑或伦理学?8. 定义问题(146c7-147c7)9. 数  学(147c7-148d7)10.助产术与回忆说11.助产士的百宝囊12.助产术的效果

二 “知识即是感知”    1.进入普罗塔戈拉    2.流变    3.三个论点    4.广义与狭义的普罗塔戈拉主义

三 相对主义    1.普罗塔戈拉第一批判(161b8-168c7)    2.普罗塔戈拉第二批判(169d3-171e9)    3.价值相对主义(172a1-c1)    4.拓宽视角(172c2-176a1)    5.神(176a2-177c4)    6.虔  敬    7.普罗塔戈拉最终批判(177c2-179b9)

四 感知    1.感知与流变(179c1-183c7)    2.柏拉图与流变    3.柏拉图与感知    4.先天的与经验的(184b3-185e1)    5.真理与知识(186a2-187a3)    6.意识的统一    7.后  果    8.第一部分回顾

五 假的谜题    1.为何谈假    2.知与不知的谜题(188a1-c9)    3.“是”与“不是”的解答(188c10-189b9)    4.“相异判断”(189b10-191a5)    5.蜡板说(191a5-196c9)    6.鸟笼喻(196d1-200c6)    7.陪审团(200d5-201c6)    8.第二部分回顾

六 解释    1.梦(201b6-202d7)    2.对梦论的批判(202d8-206c2)    3.第二“元素”理论(206e6-208b12)    4.对进行区分之标志的陈述(208b12-210b3)    5.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索引总索引


52



哲人-王

 ——柏拉图《王制》的论证

[美]里夫(C. D. C. Reeve) 著  孔润祥 译

480页,2020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哲人-王》是对柏拉图《王制》(《理想国》)的系统性解读。全书从认识论、形而上学、心理学和政治学角度,分析了柏拉图的好城邦方案,展示了柏拉图伦理学在伦理图谱上的位置。依托逻辑链和对文本的细读,作者驳斥了针对柏拉图的重大误解,为理解《王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哲人-王》一经面世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为习惯于在柏拉图思想中寻找瑕疵之人提供了关于《王制》的这样一种解读:当柏拉图的论证渗透到这部富有争议的作品的每个角落时,他的论证始终是首尾一贯的。


目  录

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1章 正义问题1.1引言1.2苏格拉底1.3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1.4忒拉绪马霍斯1.5忒拉绪马霍斯的第一个论证1.6忒拉绪马霍斯的第二个论证1.7苏格拉底的回应及效果1.8柏拉图的目的1.9格劳孔对善的划分1.10格劳孔为不正义辩护1.11格劳孔的挑战1.12为何选中格劳孔?1.13《王制》的目的
第2章 认识论和形而上学2.1引言2.2欲望的划分2.3灵魂病理学2.4教育和欲望2.5洞穴比喻2.6线段比喻引论2.7线段比喻2.8知识和意见2.9科学和辩证法2.10线段比喻的数学方面2.11太阳比喻2.12力量和善2.13相论的发展2.14哲学的局限2.15当事人和旁观者
第3章 灵魂学3.1引言3.2三分灵魂3.3灵魂分区的源头和价值3.4灵魂各部分的核心概念3.5灵魂的统治3.6快乐3.7幸福3.8不朽和纯净3.9柏拉图式灵魂学概观3.10理性和合理性
第4章 政治学4.1引言4.2对好城邦所作解释的结构4.3专门化4.4生产者4.5护卫者4.6再论生产者4.7哲人-王4.8再论护卫者4.9好城邦4.10统一性和政治自觉4.11统治者的谎言4.12残疾人、儿童、妇女和奴隶4.13诗歌的危害4.14自由
第5章 关于正义的灵魂政治学5.1引言5.2传统正义5.3从传统正义到正义本身5.4正义本身5.5柏拉图的伦理学理论
参考文献索引


53



论柏拉图《高尔吉亚》的统一性
 ——修辞、正义与哲学生活
[美]德文·斯托弗 著

吴立立 林鹿珊 译  梁中和 校

190页,2020年10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本书展现了柏拉图对话作品《高尔吉亚》复杂的内在统一性。作者细致分析了对话的三个主要部分,包括苏格拉底与主要对手卡利克勒斯之见的著名争论,表明修辞、正义和哲学生活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主题如何被编织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这部《高尔吉亚》解读还澄清了柏拉图关于修辞术的思想,表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修辞术的态度比人们一般所认为的更为正面。斯托弗对《高尔吉亚》的分析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柏拉图在呈现苏格拉底哲学时有一个总体的“文学-修辞”计划,而引导这个计划的,正是他对《高尔吉亚》中所提问题的理解。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检验修辞家序曲诱陷高尔吉亚,第一部分诱陷高尔吉亚,第二部分
第二章 珀洛斯和关于正义的争论苏格拉底对修辞术的描述修辞家拥有权力吗?转向正义以及“苏格拉底论题”珀洛斯对苏格拉底的“反驳”苏格拉底对珀洛斯的“反驳”
第三章 苏格拉底与卡利克勒斯之间的对抗卡利克勒斯的开篇演讲苏格拉底对卡利克勒斯正义观点的考察节制与无节制,以及快乐主义的问题
第四章 苏格拉底的处境与修辞学的恢复高贵的修辞术、灵魂的秩序和苏格拉底论题苏格拉底的处境、同化问题和自我保护的问题卡利克勒斯和他的英雄们,真正的修辞术,以及苏格拉底的真正政治技艺关于来生的逻各斯
结论:对高贵修辞术的最后反思
参考文献索引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古希腊诗歌丛编(娄林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赫西俄德集(刘小枫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荷马注疏集(程志敏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马基雅维利集(刘训练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洛克集(赵雪纲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马克思与西方传统(刘森林主编)

  ● 纪念莎翁 | 经典与解释书系 · 莎士比亚绎读系列

  ● 纪念卢梭诞辰310周年 | 经典与解释书系 · 卢梭集系列出品

(编辑:陈琳)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