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本 期 目 录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作者:王雨辰 余佳樱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革命信念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朱志刚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能否促进区域绿色创新
作者:刘新智 朱思越 周韩梅
●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对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来自夜间灯光的经验证据
作者:方时姣 张 柯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原则
作者:高利红 苏 达
●从“个体-共同体”关系的历史变迁看人类文明的演进逻辑
作者:刘 昊
●党内法规程序条款的价值阐述及优化进路
作者:崔 凯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如何平衡国家责任与家庭义务——基于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项目的实践反思
作者:汪鸿波
●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就业质量——基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视角的实证研究
作者:田 丹
●治“摊”还是治“贩”:城市地摊治理之辨
作者:崔占峰 宋幸阳 桑琰云
●“土政策”:基层治理创新中的消极策略?—— 一项多案例的研究
作者:张新文 陆 渊
●从“公益性”到“专业性”——市场化转向中草根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变迁研究
作者:刘 莹 冯 姝
●灵活就业的社会基础与风险蕴含:新生代农民工“大神”化的社会学观察
作者:黄斌欢 王 婷
●算法权力下的劳动控制——基于秀场主播劳动过程的研究
作者:顾烨烨 莫少群
本 期 导 读
王雨辰 余佳樱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辩证思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哲学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思想做了创造性的转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四个原创性概念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主要体现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实践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矛盾论、整体论、系统论、协同论、两点论、重点论、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等,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基础和战略地位。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朱志刚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革命信念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为团结工人阶级参加革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培育工人阶级的革命信念,唤醒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素养。党在创建初期革命信念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党的领导是革命信念建设的保证与保障,宣传科学理论是革命信念建设的前提与基础,采用多样化教育方式促进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认同是革命信念建设的核心,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在斗争实践中磨炼工人阶级革命意志是革命信念建设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革命信念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新时代革命信念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 革命信念建设 历史考察
刘新智 朱思越 周韩梅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能否促进区域绿色创新
摘要: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绿色创新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中游区域和上游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力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不同区域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充分发挥溢出效应,营造良好的绿色创新环境,积极培育绿色创新主体,提升绿色创新水平。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数字经济发展 绿色创新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方时姣 张 柯
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对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来自夜间灯光的经验证据
摘要:本文基于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实证检验了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对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城市蔓延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呈递减趋势,其对能源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在于汽车数量与能源开采增加,且能源开采效应大于汽车数量效应;城市蔓延与能源开采对碳排放的影响随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逐渐递减,而汽车数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则逐渐增强;城市蔓延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结构效应并不显著,对碳排放强度效应与碳排放经济效应有正向影响,且在上中下游地区呈现不同效应。据此,应进一步提升土地空间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汽车及能源行业对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同时优化当前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实现一“源”两用或一“源”多用。
关键词:城市蔓延 能源碳排放 长江经济带 夜间灯光数据
高利红 苏 达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原则
摘要:长江流域是多元的耦合系统,根本特征是流域复杂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在长江流域的运行与衔接需要立足于流域共性与区域特性。二者的衔接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长江流域特征带来的空间区划、衔接标准、衔接程序等问题,需要以动态协调原则为指导,区分二者的内部协同与外部衔接两个阶段进行协同。应充分实现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初次判断职权,穷尽行政执法手段,同时运用刑事司法的提供咨询、监督与审判兜底功能,通过配套制度的完善,重塑二者在职能、空间、时间方面的衔接机制。
关键词:长江保护 两法衔接 流域司法 流域执法 长江流域
刘 昊
从“个体-共同体”关系的历史变迁看人类文明的演进逻辑
摘要:“个体-共同体”的关系线索是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视角。通过对人的发展“三阶段”不同特征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个体-共同体”关系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时性图景。在以“人的依赖性”为特征的传统社会,依附性的个体从属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生成于中国传统社会并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农耕文明是这一时期人类文明的典型代表;在以“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抽象的个体”与“虚幻的共同体”形成了分裂对抗关系,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应运而生;在“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体与“真正的共同体”将在和谐共生中归于统一,人类将迈向崭新的共产主义文明。当前,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文明类型,不断推动着“个体-共同体”关系走向和谐统一,为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
关键词:个体 共同体 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崔 凯
党内法规程序条款的价值阐述及优化进路
摘要:加强程序内容建设是实现“党内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的重要抓手。党内法规程序条款具有复合型功能,既能够保证实体内容的正确实施,又内含监督权力运行、加强纪律处分权威性及保障党员合法权益等独立价值。现有党内法规中的程序性规范存在条文数量偏少、流程细节不足、程序性违规违纪后果不明确、救济性条款缺失等问题。我国应当确立混合为主、单列为辅的立规模式,通过完善流程细节、增设程序性制裁规定、补齐权利救济条款等措施,丰富程序性规范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党内法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党内法规 程序条款 混合型立法
汪鸿波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如何平衡国家责任与家庭义务——基于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项目的实践反思
摘要: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的持续推进牵引出国家责任和家庭义务的平衡问题。文章基于江西省多个地市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实践的调查,探析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国家和家庭的互动。研究发现,国家的干预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家庭承担义务的能力又若隐若现,这容易让未成年人遭遇“漏保”风险。因而需要建立“国家兜底责任+家庭首要责任+社会工作力量补充责任”权责机制来调适二者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 国家责任 家庭义务 社会工作
田 丹
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就业质量——基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视角的实证研究
摘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是地方财政的重要职责。基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选择的视角,文章利用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地方财政压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就业质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不同地区财政压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不同。机制分析表明,面对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加大税收征管、偏向特定行业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渠道影响就业质量。稳就业的财政政策,应高度关注地方财政压力变化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引导地方政府的收入汲取行为,规范地方政府的支出调整行为,因地制宜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财政压力 就业质量 地方政府行为 税收征管 财政支出结构
崔占峰 宋幸阳 桑琰云
治“摊”还是治“贩”:城市地摊治理之辨
摘要:城市地摊治理长期低效需要进行理论反思,包括治理的前提、治理的出发点等问题。城市地摊的治理应回归其空间治理的本质,即作为“摊”的小空间和城市大空间之间发生的种种对立,从而可以回答 治“摊”还是治“贩”的逻辑问题。其启发在于确立了如何通过治“摊”,促使摊贩养成惯习和遵从规范,从而实现长期治理预期的总体原则。“摊”的治理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应以构建多元共治和开放共享的智慧治理体系为目标。基于此,一种基于空间治理思想的“线上约摊”治理机制将是城市基层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创新。
关键词:地摊治理 摊贩 基层治理
张新文 陆 渊
“土政策”:基层治理创新中的消极策略?—— 一项多案例的研究
摘要:目前学界对“土政策”的基本类型及生发情境未展开充分探讨,而且多将其解释为政策执行中的负面属性或消极行为。基于基层治理创新的语境范围,可以从“政策模糊性”和“创新绩效吸引力”这两个维度来建立“土政策”属性的分析框架;结合不同案例认识“土政策”,可将其归纳总结为因地制宜型、形式主义型、主动加码型及资源拼凑型四种基本类型。在基层治理创新情境下,探究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制,发现上级压力、同级竞争及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了“土政策”的衍生情境。
关键词:“土政策” 治理创新 基层治理
刘 莹 冯 姝
从“公益性”到“专业性”——市场化转向中草根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变迁研究
摘要:为了提升供给效率与服务质量,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催生了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转向,引发了组织的合法性危机。过往文献多着重于探讨非营利组织维护其公益性合法性基础的努力,忽略了市场化变革中非营利组织合法性可能发生的转变。本研究以草根非营利组织N机构为例,发现N机构面对竞争压力,为了维持生存,进行市场化改革,主动消解自己的公益性形象,专业性话语崛起并成为了机构新的社会合法性来源。然而在实践中,这一专业性话语被异化,非营利组织对专业性的追求沦为形式。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者提出了组织合法性变迁的机制:利益相关者对组织使命的认同为原组织合法性的动摇提供了可能,而他们对组织绩效的评价则是新组织合法性崛起的动力。本文揭示了一种不同的非营利组织变迁模式,指出了非营利组织变迁过程中组织合法性基础转变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将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合法性的判断纳入组织合法性的分析框架之中。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合法性变迁 利益相关者 判断
黄斌欢 王 婷
灵活就业的社会基础与风险蕴含:新生代农民工“大神”化的社会学观察
摘要:在农民工代际更替的背景下,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有向“大神”转化的趋势,这构筑了灵活就业的社会基础,但也蕴含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大神”产生的社会学机制,在于不同代际农民工经历了不同的社会主体塑造过程并因此持有不同的劳动伦理,其对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转化及城乡社会治理带来多重挑战。为避免“大神”化趋势加剧,应当重建农民工社会再生产方式,改革劳动力组织模式,并加强对“大神”基地和“大神”文化的治理疏导。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灵活就业 “大神”化 社会基础 风险蕴含
顾烨烨 莫少群
算法权力下的劳动控制——基于秀场主播劳动过程的研究
摘要:随着算法推荐机制普遍嵌入平台劳动过程,平台资本通过数字技术塑造着新的劳动秩序,直播平台也通过算法重新定义秀场主播的劳动过程以及分配劳动控制权的新机制。算法技术弱化了主播与公会间的雇佣关系,增强了主播在劳动过程中的自主性。高度嵌入的算法机制通过平行和纵向的数据收集,将秀场主播的劳动成果转化为可视化极高的数据,加强了对秀场主播各个劳动环节的算法规训。控制权的重新分配与高度内化的算法规训转移了劳资矛盾,并且必须通过平台来调节矛盾。然而在劳动过程中,秀场主播逐渐熟悉算法规律,不断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自主性策略,尝试着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算法的控制。
关键词:算法权力 劳动控制 秀场直播
-end-
01 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02 “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03 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个人数字身份运用:机理阐释及优化路径 | 数字社会(作者:李韶驰 郑佳斯)04 城市空间中的智能化治理风险——以城市大脑为例 | 公共管理(作者:曹 钺 陈彦蓉)05 全域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式转型 | 社会 (作者:杨发祥 郭 科)06 行政相对人协力义务的正当性及制度构建 | 法律(作者:江必新 戢太雷)07 偶像符号的编码:人工智能虚拟偶像消费文化研究 | 新闻与传播(作者:付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