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学习与实践杂志 学习与实践杂志
2024-09-04



 本 期 目 录 


0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深邃意蕴、高远境界和有效实践

作者:熊建生  黄晶晶


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王  娟


02数字社会


●算法之下:数字信任还是专家信任?

作者:吴新慧


●算法规制的法律困境与消解路径

作者:陈风润


03政治与法律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塑形要素、内涵特征及构建路径

作者:周  亚  袁健红


●中国共产党强化政治监督的三重逻辑

作者:王  伟


●碳中和目标下的气候治理国际法治体系建设

作者:杨解君  詹鹏玮


04经  济


法治环境对公司欺诈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胡海峰  白宗航  王爱萍


●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区域分异

作者:胡西娟  师  博  杨建飞


05社  会


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定位、挑战与方向

作者:梁土坤


●新时代中国残障服务的边界辨析

作者:荀康伟  朱珕佳


06文  化


传统神话、中华民族与国家建构

作者:杨文帅


●现代秩序与民俗文化的博弈与协商——基于鞭炮报道媒介镜像的研究

作者:闫 隽  范嘉雯



 本 期 导 读 


熊建生 黄晶晶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深邃意蕴、高远境界和有效实践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自觉参与和引领历史运动过程,并积极推进自身建设,从“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从“赶考”到“新的赶考”、从“第一个答案”到“第二个答案”、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深邃意蕴。以历史主动精神层面的自省、自觉、自信,思想政治品格层面的执着、坚守、勇毅,道义情怀担当层面的纯洁、无私、彻底,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高远境界。始终坚持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并行,从严管党治党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并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并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周期率

王 娟

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新的历史叙事,反映了主观辩证法对于客观辩证法的精准概括,需要运用大历史观来审视和把握其中蕴含的历史穿透力、时代感召力及未来塑造力。从纵向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从新中国到新时期、再到新时代的演进脉络,清晰地表现为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再到高级阶段的不断跃升过程,透显了历史连续性与发展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从横向比较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迥异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多维的时代蕴涵,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标注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新高度。从意义空间看,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一种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彰显出重大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大历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模式

吴新慧

算法之下:数字信任还是专家信任?

摘要:随着算法的广泛应用,公众在决策过程中多了一种选择:可以信任专家,也可以信任算法。算法是在软件中提供控制加逻辑的工具,具有不透明性、不确定性和权威性等特征。算法自主性程度、任务风险大小以及人类和算法的交互程度影响着公众选择信任算法还是专家。媒介算法中的内容生产使专家识别变得困难,面对众多“专家意见”,人们无所适从;搜索、推荐算法带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偏见”和“回声室”效应,使个人更加固执己见;咨询算法、人机虚拟团队提高了专家能力,但不必然带来公众对专家的更高评价;执行算法则加深了公众对专家的依赖。当前的智能社会,公众需要认识专家地位及其认知局限性,不盲从、不苛责,更需要提升自身算法素养,校准人机信任。

关键词:算法 算法信任 专家信任 智能社会

陈风润

算法规制的法律困境与消解路径

摘要:算法的透明规则、反歧视规则和自动化决策解释规则,基本构成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算法治理规则体系。但是,算法商业秘密的权利保护与相对人知情权之间的矛盾、算法歧视的合理性标准与治理模式选择,以及自动化决策权和拒绝权的矛盾,在该算法治理规则体系中并没有得到解决。在合理解释上述规则的基础上,应通过治理算法黑箱实现对算法透明的制度构建,差异化治理算法歧视以选择适宜的监管模式,规制算法自动化决策和重点权利保障领域来完善算法的反自动化决策规则。

关键词:算法透明化 算法反歧视规则 算法自动化决策规则

周 亚 袁健红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塑形要素、内涵特征及构建路径

摘要:企业家精神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是企业家作为企业资源配置者所拥有的诚信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等的统称。传统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家精神,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企业家精神的依赖性更强。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家的重要作用更显得弥足珍贵。企业家是创新型经济的中坚力量,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构建与培育离不开企业家个人、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激发企业家精神原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 高质量发展

王 伟

中国共产党强化政治监督的三重逻辑

摘要:强化政治监督,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立党的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全党具体地、历史地、现实地推进政治建设、担当政治责任的实践要求。新征程上,从理论、历史和实践角度深刻理解强化政治监督的内在逻辑,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对于全党不断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夺取新时代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 内在逻辑

杨解君 詹鹏玮

碳中和目标下的气候治理国际法治体系建设

摘要:现有的国际气候法治体系建立在《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的框架基础上,这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碳减排行动,但总体而言仍难以显著延缓气候变暖。一方面,不少国家碳中和专项法律的缺失使得碳中和行动落实缺乏具体依靠;另一方面,现有遵约机制下,《巴黎协定》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绿色基金机制、技术支持机制以及国家自主贡献机制难以落到实处。对此,我国应发挥大国作用,制定气候治理与碳中和法律,以公约机制与公约外机制共同落实气候行动义务,并督促发达国家履行国际减排义务,从而助力我国和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碳中和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国家自主贡献 气候治理

胡海峰 白宗航 王爱萍

法治环境对公司欺诈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摘要:本文以200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法治环境对公司欺诈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法治环境的改善能够抑制公司欺诈行为,且对非国有企业和屡次欺诈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强;党组织嵌入将更好地发挥法治环境对公司欺诈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影响机制上,法治环境的改善通过缩短公司欺诈事件的稽查时间、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两条渠道,来遏制公司欺诈行为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法治环境对公司欺诈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儒家文化浓厚地区更加显著。法治环境和儒家文化两种不同力量会共同规范并约束公司欺诈行为。

关键词:公司欺诈 法治环境 执法效率 儒家文化

胡西娟 师博 杨建飞

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区域分异

摘要:本文从基础融合、应用融合、创新融合和金融融合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度2012-2020年中国各省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分异。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且融合发展指数表现出空间非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贸易开放水平和国有企业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有企业规模能够同时促进本地区和经济距离邻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各区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分异程度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净差异是总体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经济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指数

梁土坤

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定位、挑战与方向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任务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从“可行能力-群体需要”框架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存在能力相对不足者、能力发展迟缓者和能力易受损害者等可行能力弱势群体。因而,社会救助制度需要有效回应可行能力弱势群体需要,发挥托底安全阀、能力加速器、风险消防栓等作用。但是,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存在救助标准的低水平性、救助内容的匮乏性、救助结构的偏移性、救助方式的事后性、救助主体的单一性等问题,难以有效回应可行能力弱势群体的可持续能力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所以,需要制定适时性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立清单式救助服务体系、厘定能力建设型救助结构、建立智能型主动发现机制、建设高效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共同富裕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制度 托底性社会政策

荀康伟 朱珕佳

新时代中国残障服务的边界辨析

摘要:中国的残障人事业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新世纪的首二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推进和完善残障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成为新时代残障人事业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有关残障服务的讨论中,服务边界和服务对象的界定,仍然困扰着学界。本文认为对专门的残障领域的界定需要建立在对“主流”界定的基础上。残障服务应该被理解为针对残障专门需求的服务,服务对象应该包括残障人以及健全人。残障服务与主流服务应有分工,携手合作,共同推进联合国《残疾人公约》在我国的落实以及残障人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残障服务 残障人服务 残障政策

杨文帅

传统神话、中华民族与国家建构

摘要:传统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从根源上表达着民族文化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延续意义。传统神话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中华民族和现代国家建构的基质要素。当我们探源中华文明时,必然不能绕开彰显民族文化本源特征的神话,而必须从文化共同体变迁的角度,考察它们之于中华民族和国家建构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神话 民族文化 中华文明 国家建构

闫 隽 范嘉雯

现代秩序与民俗文化的博弈与协商——基于鞭炮报道媒介镜像的研究

摘要:秩序调试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历程的集中呈现,声音特别是噪音管理体现了现代秩序和传统文化的反复博弈与协商。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鞭炮报道成为这一轨迹的折射与镜像。当现代秩序需求占优势时,媒体折射出禁放的立场与倾向;当传统文化需求占优势时,媒体映射了社会对民俗文化回归的渴望。在这样的博弈与协商中,城市化的进程螺旋推进。

关键词:现代秩序 民俗文化 声音管理 鞭炮燃放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前往阅读)
01  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02  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结构与叙事话语建构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作者:吕列霞 陈锡喜)0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三重功能及其实现 | 政治(作者:祝捷 秦玲04  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个人数字身份运用:机理阐释及优化路径 | 数字社会(作者:李韶驰 郑佳斯)0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兼对“生产率悖论”的再检验 | 经济(作者:郑琼洁 王高凤06  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常态运转和偶态应急的静态差异与动态转换——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启示 | 公共管理(作者:曹志刚)07  行政相对人协力义务的正当性及制度构建 | 法律(作者:江必新 戢太雷)08  幻象营造与消费驯化:直播购物的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分析 | 文化(作者:章文宜 莫少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习与实践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