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杂志 2024-02-05




 本 期 目 录 


0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作者陈志刚


中国共产党时代观的理论底蕴与践行趋势

作者范郁郁  王  翔


02数字社会


数字经济时代营商环境中的“有为政府”

作者黎江虹  周坤琳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作者董晓波


老年人数字生活参与的获得感从何而来?

作者:匡亚林  蒋子恒  王  瑛


03政治与法律


共同富裕视域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逻辑

作者:刘琼莲


●论个人信息保护的声誉激励

作者:刘大洪  蒋博涵


04公共管理


乡村振兴中的公共价值需求及实现路径

作者:牟昱凝  黄涛珍


●农户生计资本异质性下合作社增收效应研究

作者:郑双怡  周敏杰  冯  琼


05社  会


跨层级治理:情境、过程与结果——基于桂南Q市“联镇包村”制度运作分析

作者:张国磊  胡卫卫


●“后小康”时代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的国外经验与本土政策构建

作者:陈仁兴


06历史与文化


近代汉口茶叶贸易与张之洞茶务振兴

作者:涂文学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的解构与重构

作者:胡骄键


●孝悌之道与家庭伦理

作者:韩  星


 本 期 导 读 


陈志刚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摘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判断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重大课题的新概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的领导的理论定位;提出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还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组织路线的丰富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管党治党的新境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党 历史周期率 自我革命

范郁郁 王 翔

中国共产党时代观的理论底蕴与践行趋势

摘要: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直接影响无产阶级政党认识时代主题、判断国际形势、应对时代问题。在理论上,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深入拓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实践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在时代主旨上全面拓展内涵、在目标规划上科学设定时代任务、在解决方案上彰显中国特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紧扣时代主题,不仅成为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时代观 时代主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黎江虹 周坤琳

数字经济时代营商环境中的“有为政府”

摘要:政府与市场之关系渊源既久,关涉亦广,时下在数字经济中亦不断拉锯。不过,政府与市场之定位不再是“多少”之争,而是政府如何在数字经济主体多元自治与复杂经济事实中更好地发挥“有为”之义。具言之,政府在数字经济时代营商环境优化改革中落入进退失据的现实之惑,不仅因治理手段单一而难以为进,而且因职责履行担当所在而难以为退。鉴于此,应从优化公共政策供给、深入市场化改革、补足公共物品供给、建构激励与规制机制、风险防控治理几方面重新锚定数字经济时代营商环境培育优化中的“有为政府”,回应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的时代需要,尝试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实践指向与制度生态。

关键词:数字经济 营商环境 有为政府 政府职能

董晓波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摘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农村发展路径,加快培育高质量经济新增长极。当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还面临顶层设计不完善、通用目的技术范式不聚焦、常规基建数字转型难度大等现实困厄。立足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助推、加速与优化的动力机制,从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流通便捷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环境治理智慧化创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式。为充分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本文提出如下创新路径:政策机制“粘性渗入”,提供基础应用保障;信息服务“结网连片”,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经营主体“精准培育”,推动经营体系运行;治理结构“合理优化”,实现“三农”最优自治。

关键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农业农村 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

匡亚林 蒋子恒 王 瑛

老年人数字生活参与的获得感从何而来?

摘要:老年人数字融入问题受到颇多关注,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数字技能的提升,情感关怀问题研究甚少。文章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解析老年人数字生活参与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因素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老年群体人口学特征、老年群体特质、外部环境刺激因素、主观范畴认知和实际行为五类变量对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获得感产生显著影响。(2)影响因素遵循的“外部环境-内部感知-外部行为-获得感”这一作用路径具有双向循环、内外联动、多层同步等特点。(3)各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不同,针对各因素进行政策创制,其作用时间、覆盖区域、落地难度等也有所差异。所以,政策设计时应主要瞄准“腰部”条件,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塑造健康内心、架起链接途径等方案,提高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

关键词:老年人数字生活 老年人数字需求 数字生活获得感

刘琼莲

共同富裕视域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逻辑

摘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要通过教育引导、激励担当、党建引领,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平衡秩序与活力,释放共富动能,构建人人尽责的共同体;强调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精神和物质层面协同发展的共同富裕,构建人人共享的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只有不断增强“人人”的履责意识、激活“人人”的尽责动力、提高“人人”的履责能力,才能更好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同责共享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共同富裕 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共同体 同责共享

刘大洪 蒋博涵

论个人信息保护的声誉激励

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政府外部规制成本高昂、企业自我规制效果不彰两大困境。经济法视域下的声誉激励通过奖励与制裁的方式发挥作用,兼具低监管成本与高规制收益的优势,能够有效化解此困境。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声誉激励时,一方面声誉制裁工具的运用须遵循谦抑干预和精准规制的理念,根据个人信息违法处理行为的危害性、危害持续时间、损害后果进行分级规制,并考虑声誉修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声誉奖励的引入需明确授奖的实体标准和程序要件,具体可通过“白名单”制度得以呈现。

关键词:个人信息处理 政府规制 自我规制 个人信息保护 声誉激励

牟昱凝 黄涛珍

乡村振兴中的公共价值需求及实现路径

摘要:公共价值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现实诉求,既符合乡村善治需要,又体现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精神,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中的公共价值实现涉及公共精神、公共空间、公共参与、公共规则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只有从公共价值的本质出发,明晰共建要求,创新共治方式,彰显共享旨归,才能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乡村振兴 公共价值 公共利益 共建共治共享

郑双怡 周敏杰 冯 琼

农户生计资本异质性下合作社增收效应研究

摘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合作社依然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引擎。文章聚焦农户增收问题,基于2014-2018年武陵山区建档立卡户数据,将生计资本作为衡量农户生产生活状况的综合指标,测算农户的生计资本值并分类,探究生计资本异质性下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论显示:合作社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增加了农户的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分项收入;生计资本显著地扩大了合作社的增收效应;合作社对中生计资本群体工资性收入的增收效应高于低生计资本农户和高生计资本农户;随着生计资本水平提高,合作社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增收效应渐强,对农户转移性收入的增收效应减弱。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下,要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助力当地产业扩容升级,提升农户生计资本积累,鼓励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

关键词:合作社 生计资本 农户增收 乡村振兴

张国磊 胡卫卫

跨层级治理:情境、过程与结果——基于桂南Q市“联镇包村”制度运作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通过制度的顶层设计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地方政府通过政策的底层实践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的分析框架对桂南Q市考察发现:联镇包村制度的运作逻辑显现出跨层级治理表征,是地方政府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压力型体制与目标考核的情境下回应基层社会多元化诉求而作出的一个应然制度安排。联镇包村制度化运作过程不仅具有科层制路径依赖特性,也蕴含反科层化行动取向。在多重压力下,各驻村干部差异化的治村行为呈现出名实分离状态,因而亟需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格局,才能推动跨层级治理的可持续化运作。

关键词:跨层级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第一书记

陈仁兴

“后小康”时代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的国外经验与本土政策构建

摘要:文章基于福利体制类型学的视角,从权利支持、经济支持、时间支持和服务支持四类政策方面详细梳理了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美国和英国)、保守主义福利体制(法国)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瑞典)下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政策的主要经验。研究发现,不同福利体制类型的国家侧重于不同的政策工具,从而形成各自的政策工具组合。各国对政策工具的选择体现了其政策理念以及国家、市场和家庭的责任份额。基于国际比较分析,文章从家庭照料者支持体系、家庭津贴制度和家庭基层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后小康”时代本土化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福利体制 残障儿童家庭 残障儿童 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政策

涂文学

近代汉口茶叶贸易与张之洞茶务振兴

摘要: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后,高度重视茶叶种植、加工和贸易,视为鼓励商战,堵塞漏卮,挽回利权之要务。张之洞振兴茶务的主要举措包括:调整政策,劝农种茶;改变种植方式,提倡科学种植;倡导机器制茶,提高制茶效益和制茶品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鼓励产茶州县官吏勤政务实;严把种茶、制茶质量关,确保上市茶叶价优质良,维护良好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出台恤商政策,支持两湖茶商做大做强制茶贩茶产业,等等。这也从推动以武汉为中心的茶叶贸易和振兴两湖地区商务的视角,反映了张之洞“湖北新政”的历史贡献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汉口茶叶贸易 张之洞 茶务振兴

胡骄键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的解构与重构

摘要:在前现代中国,家族通过家礼的实践把个人牢牢束缚在家族之内,使个人成为家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无独立自主性,进而把家族建构为实体性的社会生活主体。然而,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体已不是家族而是个体,家不过是个体生活世界的一个层次而已,不再具有实体性、主体性。故解构传统旧家礼,建构具有现代精神的家庭生活秩序规范,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家重构为个体生活世界的一个层次,是现代新家庭生活的要义所在。

关键词:家 个体 主体性 生活秩序

韩 星

孝悌之道与家庭伦理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指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明伦是儒家的一贯主张,是为学大端,本质上乃人禽之辨。中国传统最重家庭,家庭伦理由父子、夫妇、兄弟三重伦理关系组成。儒家以孝悌之道处理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和兄弟关系,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谐的基本途径。近代以来在经历了现代自由、平等精神的洗礼之后,儒家伦理中的基本内容仍然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指导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量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重建家庭伦理,在与民主、平等、人权等现代理念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关键词:伦理 家庭伦理 孝悌之道 现代转换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前往阅读)
01  学习与实践2022年总目录
02  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结构与叙事话语建构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作者:吕列霞 陈锡喜)0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三重功能及其实现 | 政治(作者:祝捷 秦玲04  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个人数字身份运用:机理阐释及优化路径 | 数字社会(作者:李韶驰 郑佳斯)0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兼对“生产率悖论”的再检验 | 经济(作者:郑琼洁 王高凤06  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常态运转和偶态应急的静态差异与动态转换——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启示 | 公共管理(作者:曹志刚)07  行政相对人协力义务的正当性及制度构建 | 法律(作者:江必新 戢太雷)08  幻象营造与消费驯化:直播购物的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分析 | 文化(作者:章文宜 莫少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