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学谁?馒头就开水的“韦神”,还是50万颗古树建豪宅的比尔·盖茨
炁(音气)子上一篇原创文章《扬州一对半路母子的故事,被推举为“全国道德模范”后曝出意外》,是临时替换另一篇拟发的文章,《百年大变局在加速 从毛教员当年看敌我矛盾 分析如今的四类内敌》。因为“百年”一文平台审核通不过,盲改了好多次,从缓和文章的观点、避免可能触发的关键词,到修改标题,仍然通不过。
这一篇,我们聚焦一位网红人物,北大“韦神”,韦东奕。
1
网传近日“韦神”帮一个科研团队解决了4个多月都没有解决的难题。
一个由六位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碰到技术性难题,折腾了四个多月都没搞定。无意向“韦神”请教了一下,第二天“韦神”就把答案发了过来。
团队一测试,完美匹配实验数据。六个博士一齐感叹:“太TM超神了!”团队想给“韦神”打钱,表示感谢。“韦神”死活不要,说:“太简单了,没必要要钱。”
“韦神”第一次上热搜,是一年之前。
当时,一条短视像刷屏。视像里,“韦神”以北大教师的身份接受采访。头发乱蓬蓬,两眼眯得貌似睁不开,乍一看,像盲人一样。他提着个塑料袋,袋里装着两个馒头,胳膊夹着一大瓶水。
采访结束时,他被要求为高考考生送上一句祝福。他口齿不太清,腼腆地对着镜头说“加油,欢迎报考北京大学。我也不会说别的了。”
就是这样一位不像北大教师的北大教师,多年来横扫国内外各种数学竞赛大奖。
据传,米国哈佛大学曾邀他去读书,不仅免考托福,还可以为他配翻译。这在哈佛历史上,应该是破天荒的,但他拒绝了。
这样一位“韦神”,生活上也有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怪癖。
比如,他不吃肉,因为觉得杀生不对。他觉得,纯净水的制作过程污染环境,所以总是带个1.5升的空瓶子,去教学楼打白开水。他还觉得,空调费电,就一直不用空调。他还不看电视,不爱社交,没有微信。
他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己作为北大教师也衣食无忧,为什么这么自虐呢?太多的人理解不了,“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据报,“韦神”的一位北大同事说,“他只是不在乎我们在乎的东西而已。”
他在乎的东西,都在数学世界里。数学带给他的乐趣,远远超过了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在铺天盖地的造富、炫富的社会氛围里,偶尔也有类似“韦神”那样让常人理解不了的大神,一闪而过。
比如“布鞋院士”李小文。他虽是“中国遥感之父”,却胡子拉碴,一身旧衣,光脚穿着一双布鞋,行迹无视众人观感。
再比如漫画大家蔡志忠,每天日落即睡,四五个小时后开始工作。四十多年来每天只吃一顿饭,多是白粥加一块豆腐乳,高兴了就吃两块。有时候一天连一个馒头都吃不完。他没有手表、手机,因为不想被别人打断自己的工作。
对比一下我们自己。
手机一会儿不看,就像掉了魂。收快递,成了每天的一项日常活动。各种用得着用不着的,大物件小东西,源源不断地挤进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
但是,有的君子会想,追求物质,有什么不对吗?红色团队不是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吗?
2
没错,像“韦神”“布鞋院士”那样的大神,在如今社会是显得相当另类。如今最吸引大众模仿的,是财富和财富的物质消费,是名牌是富豪生活方式。
很多年前,在互联网史前时代,炁子读过一个中篇小说,叫《美食家》,作者还记得叫陆文夫。
之所以记了几十年,是因为这篇小说改变了炁子对“好吃懒做”的认知。原来,只要是一门心思地痴迷于吃,也可以成名成家。
痴迷于吃,痴迷于食、色,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香港就有一位食色俱全的“教父”,叫蔡澜。
改革开放四十年,孵化出了成千上万的富豪。这些富豪被当做财富英雄,受到人们膜拜追捧。名车豪宅游艇、私人飞机的生活方式,也被人们模仿追逐。
如何看待奢华消费?这里我们看一个“富三代”的例子。
荣智健,祖父是上海滩的大资本家,父亲荣毅仁也是“红色资本家”,曾任国家副主席。
他在文革爆发时,恰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四川凉山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一个水电站,工作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每天和工人在一起摸爬滚打,抬石头、挖土方、搬机器、背烧焊氧气瓶上山下山,爬上半空架设高压电缆……什么粗活重活,都干过,吃过了荣家几辈人从未吃过的苦。
改革开放后,他转入商场大展拳脚,迅速成为超级富豪。
有钱了,他“不想过清教徒一般的生活”,因此他最喜欢的,就是开豪车、住豪宅,吃豪餐,怎么奢华怎么来。
国外的富豪,对奢华消费更是普遍痴迷。
比如,传说中的阿拉伯王子怎么奢靡?看一看迪拜,你或许就会感叹,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
再比如比尔·盖茨的豪宅,据称耗资6300万美元。为盖这座豪宅,砍伐了至少50万颗500年以上树龄的“道格拉斯冷杉木”。
据报,比比尔·盖茨更牛的, 是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安巴尼在印度孟买建有“世界第一豪宅”。 豪宅高27层,楼高173米,面积达3.7万平方米,超过了法国的凡尔赛宫。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韦神”“布鞋院士”痴迷于研究,对物质毫无兴趣,而国内外个一干富豪,却极度痴迷于物质。你说,谁好谁不好?该向谁学?
3
鸡汤类文章,自然劝人向“韦神”“布鞋院士”看齐。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向别人看齐、学别人呢?
炁子拟完成一个小册子《人生系统管理指南》,其中序章、第一章已在微信公众号“炁子”发布。在“序章”里,炁子提出人生系统管理的六大理念之首,就是“你的人生独一无二”。
炁子原创文章《人生系统化管理,第一理念是什么?》(点击蓝字阅读)指出:
“不负此生,就是活出最好的自己,而永远、从来、绝对不是活成任何别人的样子。若不认同这个前提,或者忘记了这个前提,本指南对你将一文不值。”
永远、从来、绝对不是活成任何别人的样子。
拿任何一个别人和自己比,都是侮辱自己。
炁子最近在《俄乌战争60天记:从大国最深层隐属性,看人生如何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里,也提出“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类个体,应该有意识去识别自己最深层的隐属性,尊重它,呵护它,让它绽放,即使在物质世界的挤压下。”
在人类历史上,活出独一无二自己的,很多。
名人,比如近现代西方的。高斯痴迷于数学,莱特兄弟痴迷于飞翔,莫扎特痴迷于音乐,斯皮尔伯格痴迷于电影,乔丹痴迷于篮球,伍兹痴迷于高尔夫球。
普通人,比如炁子曾关注过的。《深藏大学校园,人堆里认不出:9位当代“扫地僧”的隐秘往事(1)》《一个“北漂”书呆子的神秘往事》,《一个学霸出家、破戒、成名的麻辣往事》(请网搜),还有把全部闲暇用来画油画的保洁工王柳云。
更多的案例,请君自己脑补吧。相信无论你知道的名人,还是你身边的人,都会有活得自在绽放的。
所以,在痴迷于研究的“韦神”,和痴迷于物质的富豪之间,为什么一定要二选一呢?
但现实就是,四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大多数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痴迷于物质,并在拥有多少物质的攀比中,把自己、把社会弄得焦虑浮躁。
是的,红色团队的确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美好生活”包含了身心灵系统的愉悦、和谐,最终体现为精神的快乐。
大多数人潜意识里,是把“美好生活”和“物质”划等号、和“生活奢华”“纸醉金迷”划等号。
实际上,如果痴迷于物质,能像“韦神”痴迷于数学研究一样,获得持久的强烈的快乐,而不只是短暂的快感,那就痴迷物质好了。
同样地,像“韦神”那样“不在乎我们在乎的东西”,我们又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呢?
当年的宁铂,也和“韦神”一样,少年时就展露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才华,被誉为“第一神童”。可惜的是,小宁铂痴迷于天文而不是物理,但被逼着学他不喜欢的物理,最后活生生地上演了现代版的《伤仲永》。
试想一下,要是每个人活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高下不相慕”——人人无忧无虑,人人舒坦知足。
找到真我,勇追真我,知足长乐,不就是幸福人生吗?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内心深处的热爱,尊重它,呵护它,让它绽放,让它从微弱的星光变成温暖融化自己的熊熊烈火,让人生升华为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4
那么,知足的境界,是不是就是最高的呢?
我们来看一段对话。
学生问智者:“世界上,谁最富有?”
智者回答:“知足的人最富有。”
学生追问:“什么比知足更富有?”
智者说:“无欲比知足更富有。”
本篇就到这里了。如果喜欢,请点一下“在看”吧。
=========== 返朴的分界线 ===========
感谢lindawang君,赞赏鼓励了炁子上一篇原创文章《扬州一对半路母子的故事,被推举为“全国道德模范”后曝出意外》。
=========== 返朴的分界线 ===========
1.关于炁子和微信公众号“炁子”
炁(音气)子文章,开卷有益。炁子志在奉献可信、有趣又有营养的原创文章。公号隔双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聚焦“犀利思维,稳健人生”,倡导思维的科学理性,人生的通达圆融。纯个人创作,没有团队运营,没有吸粉营销,为了有缘君子持续看到炁子更好的作品,恳请各位以举手之劳,一传十十传百,把炁子介绍给更多的人!揖礼致谢!(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配图和多媒体资料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看不到、看不全炁子的原创文章,怎么办?
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3.交流、互动?
微信公号“炁子”暂无留言功能,但开辟了更便捷充分的互动途径。
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