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衣烤火、冷管滴水:背后是健康养生的大道
【炁子《奇谈健康养生》专栏第53篇,本文约2700字】
湿衣服放到热炉边儿上烤,干得快。天气冷了,汽车排气管会滴水。这些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
祖先的智慧用六个字来概括这些现象:
“阳化气,阴成形”。
这六个字,出自《黄帝内经》,本是讲人体生命的。但阴阳理论,是祖先观察总结出来的世界观,如今叫矛盾论,适用于天地万物万事。
那《黄帝内经》讲的生命的阴阳,是怎么回事呢?
1
先看什么是阴阳。
“阴阳”这个词,人人都知道,是祖先对世间万象层层抽象归纳出的顶级代码,有时也叫正(+)、负(-)。
在《黄帝内经》的语境,是这样描述阴阳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明代名医张景岳说得更直白:“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
实际上,在西医的化验单上,阴(-)阳(+)是通用的。过去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人谈“阳”色变。那个“阳”,指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
那么,说人体生命,阴阳又怎么理解呢?
什么是阴?一切有形之物皆为阴。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就是阴。在人体之内,骨、骨髓、血、肉、筋、皮、血管、血液,都是阴。人体的病理产物,祖先语境里的痰、湿、结石、脓、血脂,也是阴。
什么是阳?对应于阴,一切无形之物就是阳。对人体来说,活力、力气、温度、眼神、态度、气质、声音,都是阳。
概略来说,人体之阴体现为“形”,人体之阳体现为“神”。人体的阴阳形神,如矛如盾,互为依存。其中之阳,因为无形,祖先通称为“阳气”。阳气是驱动生命的源泉和内动力,也是炁子文章中泛称的“生命能量”。
人的阳气旺盛,生命力就旺盛;阳气虚弱,生命力就虚弱;阳气消失,生命也就结束了。
人从生到死的生命之旅,也是人的阳气值不断衰减的过程。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出道即巅峰”。借用这个说法,人一出生也是阳气值最高的时候,之后慢慢衰减,直至最后一口气,衰减为零。
所谓健康“养生”,其实养的就是人的一团阳气。
顺便展开一点,说说人体阳气从何而来。
按西式科学的认识,人的能量来自食物。现代人常说的“补充能量”,就是补充食物,特别是高能量食物如巧克力。
这种观点对不对?在祖先智慧看来,对,但不全面。来自食物的能量,是后天阳气,人还有先天阳气。
先天阳气,在祖先智慧的语境,是父精母血融合而成的“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从何而来?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先天之精又从何而来?父母的父母的父母……追根溯源,可一直追到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西式科学尽管发达如今,仍无定论。而在祖先的智慧,认为人类乃天地所生,离不开天地阴阳的濡养。
如果,我们能采信祖先的智慧,那么,我们的生命健康,都受着天地阴阳的影响。我们要健康,就要顺应天地,顺之则生,逆之则病。这也是祖先“天人合一”观的来由。
回到本文的主题,我们再来看,人体的“阳化气,阴成形”怎么理解?
2
“阳化气,阴成形”,指的是人体阴阳的相对运动、相互转化。
阳升腾为无形之气,阴降敛为形。互为依存的形神,达成动态平衡,祖先智慧的语境叫“阴平阳秘”,则身心健康,生命生生不息。
“阳化气,阴成形”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各种病症。而一旦“阳化气,阴成形”的运动停止,生命能量耗尽,则阴阳脱离,生命死亡。
平衡被打破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黄帝内经》描述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如果“阳化气”过盛而“阴成形”不足,就会出现我们熟知的“阳亢”,表现为精神亢进、发热多汗、心动过速、焦虑不安、心烦易怒,以及食欲增强、口干咽干,失眠多梦、形体消瘦,大便干结等症状。
反过来,如果“阴成形”过盛而“阳化气”不足,就会出现我们熟知的“阴虚”,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倦怠、少气懒言、肢端逆冷、夜尿清长等状况,也可表现为病理产物的堆积,如祖先语境描述的痰湿、瘀血、结石、积聚、包块等等。
人体的阴阳失调若更为持久严重,则会出现多种急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肿瘤等等。
读到这里,习惯于依赖西式科学的君子可能觉得不适:“阳化气,阴成形”说来说去,都是定性描述,有什么量化的指标吗?
3
西式科学发展出数千种监测人体健康状况的量化指标,炁子“中西医之争”专题曾写过,详见《西医说的是“身心灵”,做的是1462项指标》(点击标题可查看)。常见的有血象、BMI、腰臀比、血糖、甘油三酯、血压、胆固醇、心率等等。这些指标在临床中常互为参考,综合评估。
各量化指标之中,BMI指数应该更接近反映“阳化气,阴成形”的状态。
BMI指数,又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这个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是否健康的一个世界通用标准。
一般来说,BMI在18.5-23.9之间为之正常,太低则过瘦,太高则过重。
反映到“阳化气,阴成形”情况:指数居于18.5-23.9之间,可视为“阳化气”与“阴成形”处于平衡态;若低于18.5,则为“阳化气”过度而“阴成形”不足;若高于23.9,则为“阳化气”不足而“阴成形”过度。
“阳化气,阴成形”有了定性、定量,那对我们的健康,究竟怎么把握呢?
如果觉得可借鉴、采信以上分析,那在我们的健康管理、在求医问药的时候,可以考虑这样四原则:
第一,阳为健康之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健康之本,是生发阳气、固护阳气。
现代人的普遍亚健康,大多源于对外界信息、物质的痴迷,从而造成耗能(阳)过度。应及早醒悟,管控能耗,甚至改为聚能(阳)。
第二,所有成形之病包括“癌”,都应当归入“阳不化气”考虑。对治之策,为扶阳化气,慎用灭阳的放化疗手段。
人有病,有如阴冷潮湿,只要太阳晒一晒,啥都好了。所以,养生就是养阳气,扶阳。
据传,当今的扶阳大家首推山西的李可。他认为《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灵魂,善以大剂量附子救急危重症。他的核心理念只有四个字:保护阳气。炁子曾以专文《抽烟的名中医李可:中医与国家共命运》(点击标题可查看)介绍过他。
第三,所有器官功能亢进的病,都应当归入“阴不成形”考虑。对治之策,为清热降火、养阴滋阴。
第四,疾病的发生发展,阳气的盛衰变化,决定了病情的转变。
以上原则的表述,暂借用祖先智慧的语境,请君酌参。
写到这里,本文行将结束。这里随缘再重复一下,祖先智慧观照下的中医理论,和西式科学执迷于“形而下”世界不同,是穿“行”而过,尚难以获得西式科学的完整、系统印证,所以,本文以及炁子过去、未来写的原创文章,凡涉及到祖先智慧观照下的健康观念,大多不是量化推断,很可能有逻辑特别是证据的缺失。是否可采信,请君自行酌定。
相逢是缘,祝愿读到本文的君子身心灵健康、诸事吉祥、平安喜乐,活足120岁后,某一天无疾而终,潇洒离去。
活足120岁,无疾而终,这是“炁子”自媒体与有缘读者的生命之约。“炁子”自媒体——走心不走流量,与有缘读者长久“坚守”(1)在无脑短视像泛滥的时代,坚守文字过脑之美;(2)在AI写作和复制粘贴满网飞的时代,坚守人脑原创写作。如果您觉得有用,那就推荐给周围的好朋友、好同事。这么高质量的信息源不宜私藏。不宜继续让您关心的人,去接受机器算法推荐的那些垃圾信息。也欢迎到文末进微信群“炁子会”留言、交流。(完)
=========== 返朴的分界线 ===========
感谢奇点Q君,赞赏鼓励了炁子原创文章《一个截图引发的健康灾难》(点击标题可查看);感谢lijiayuan君,赞赏鼓励了炁子原创文章《佛经里哪个字最多?一直是谜,直到大数据技术出现》(点击标题可查看)。
=========== 返朴的分界线 ===========
炁(音气)子文章,开卷有益,可信、有趣又有营养。炁子自媒体,始创于2020年,纯手工打造,给生命留痕,也结缘众生。炁子从2022年11月起,写作转向——由外向内;由耗能转向聚能;由“身外事”转向身体、身边人;由“事事关心”转向身心灵健康。炁子至少隔双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有余力则多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配图和多媒体资料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防失联,欢迎到文末识别二维码,加炁子微信。也欢迎进一步入读者微信群“炁子会”,与更多投缘的君子畅快交流。
=========== 首次来访必读 ===========
1.征求合作伙伴:视像短片制作现诚征一位合作伙伴,专门将炁子自媒体文章转为短视像作品。短视像作品版权共有,收益均分。有意者请到文末扫描二维码,加炁子微信交流。
2.对“奇谈健康养生”的申明:祖先智慧观照下的中医理论,和西式科学执迷于“形而下”世界不同,是穿“行”而过,尚难以获得西式科学的完整、系统印证,所以,本文以及炁子过去、未来写的原创文章,凡涉及到祖先智慧观照下的健康观念,大多不是量化推断,很可能有逻辑特别是证据的缺失。是否可采信,请君自行酌定。
===========返朴的分界线 ===========
关于炁子及其自媒体矩阵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炁子不才,愿成为持续提升君志趣、品行的“善人”,共同趋向科学理性思维、通达圆融人生。
炁子现有自媒体矩阵,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炁子)、知乎(炁子)、微博(炁子08)等平台。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的君子,建议“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发在该平台的每篇炁子原创文章。
如何交流、防失联、进读者微信群?欢迎识别下图二维码,加炁子微信。然后炁子手工拉入读者微信群“炁子会”,与更多投缘的君子畅快交流!也可发邮件至 qizi08爱特126.com(或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