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 柏文喜:“三稳目标”与保流动性之间要寻求公约数

柏文喜 问渠人物 2024-03-03

银保监会再次发声强调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三稳”目标没有问题,是行业调控应该实现的总体目标与方向。


在当前行业形势严峻、头部企业暴雷不断的情况下,也确实需要再次强调。


但需要进行前瞻性、系统性的调整,结合行业变化及时调整,才能达到目标。


因为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长期高位运行积累的涉房风险,已经释放,再也经不起“过山车式”的折腾了。


在这背后,目前的三个“现象”值得警醒:

作者 | 柏文喜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01 


第一、房价与地价紧密相连,如果大量房企出现问题,不但土地财政无法维持,稳地价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目前大量民营房企的流动性压力已非常严重,继而公开市场“排队暴雷”、土拍市场“集体躺平”。


各地政府为防止烂尾,强化预售款监管;为防止楼价下跌引发的连锁反应,推出的“限跌令”。这些或许让房企“以价换量”的挽救行动,短期无法奏效。


同时,土拍市场中,国央企、地方平台公司成为主流,必然会导致土地财政的式微。



02 


第二、地方政府依然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压力过大,会影响“稳地价”的落实


目前地方政府负债高企,全国财政有盈余的只剩下上海一个城市。


加之经济下行与疫情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增支减收”,地方财政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压力下,已出现了哈尔滨、沈阳、长春等试探“放松调控”的城市,下一步,为了多卖地,地方土拍市场出现“踩踏效应”,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目前多个地方政府颁布了“限跌令”,一方面是出于防范“楼价下跌导致下属平台公司以土地为抵押品而爆仓”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防止楼市下跌引发地价下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土地出让困难。


但“限跌令”导致的房企流动性恶化,反过来同样也会伤及土拍市场的活跃度与地价稳定。



03 


第三、“三稳”多重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内在逻辑的矛盾。


“稳地价”的前提是稳房价,并保持楼市一定的交易量。


但一方面,在楼市下行期,只有通过以价换量才能保持一定的交易量和房企的流动性,进而为稳地价提供市场流动性支持。


另一方面,以价换量会引起房价下降、带来地价下跌,也不符合楼市和地市“买涨不买跌”的资本品普遍特征


所以,为保流动性、支持房企活下去、支持地方土地财政,采取了“以价换量”,其实难以达到稳地价的目标、难以实现“稳预期”的目标。


可以看出,这里面存在内在矛盾与逻辑冲突。


各项调控措施,对市场调节作用有一定抑制,这些会让楼市和土拍市场陷入停滞状态,从而反过来推高行业风险和涉房风险。


这种情况下,应该警惕房地产市场失去“市场功能”,保证市场的有效性才是根本


因此,救市不救企、救行业不救企业,应该成为宏观层面在考虑是否调整政策时, 应该考虑的最大公约数。



。END 。


南粤村的故事  |  朱保全  |  孟晓苏  |  朱保全  |  林峰  |  往期对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专栏| 柏文喜:“三稳目标”与保流动性之间要寻求公约数

柏文喜 问渠人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