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 | 《古籍整理学导论》出版



古籍整理學導論

劉琳 吴洪澤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年5月出版

68.00元

978-7-5732-0635-0




内容簡介



本書原名《古籍整理學》,2003年於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次再版,更名爲《古籍整理學導論》。作者對初版作了部分修改,增添了儒學方面的示例,修改和增補了古籍整理手段現代化方面的内容,以期與時俱進。本書共分九章,着重論述了古籍整理學的理論、古籍整理學涉及的相關學科、古籍整理的方式方法、計算機在古籍整理中的應用等内容。實例繁多,條分縷析。本書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是研究古籍整理學的系統完備之作。




作者簡介



劉琳,1939年生,貴州丹寨人。四川大學教授。1959年四川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4年調校古籍整理研究所任副所長,《全宋文》兩主編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爲魏晋南北朝史與歷史文獻學,旁及四川地方史、西南民族史、沿革地理、道教史、宋代文史等。獨著、合著、主編的著作共一億兩千餘萬字。代表作爲《華陽國志校注》及領銜校點整理的《宋會要輯稿》


吴洪澤,1963年生,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計算機與古籍整理學研究。主研過《中文索引編製系統》(軟件)、《計算機在古籍整理中的應用》,主編《宋人年譜叢刊》《全宋文篇目分類索引》,編著有《宋代文學編年史》(南宋部分)、《巴蜀地方總集研究》,整理有《宋代蜀文輯存校補》等,主研古委會及教育部項目多項。






目錄



自  序(劉琳)


第一章  古籍整理學的理論

第一節  古籍整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學科體系

第二節  古籍整理的指導思想


第二章  古籍整理學的相關學科

第一節  古漢語語言文字學

第二節  目録學

第三節  版本學

第四節  文獻斷代辨僞學


第三章  古籍校勘

第一節  古書訛誤之嚴重性及訛誤的類型

第二節  古書訛誤的原因

第三節  校勘的方法(上)

第四節  校勘的方法(下)

第五節  校勘古籍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古籍標點

第一節  標點是整理古籍的第一關

第二節  正確標點的基本要求

第三節  正確使用點號

第四節  正確使用標號(上) 

第五節  正確使用標號(下)

第六節  駢文韻文的標點


第五章  古籍注釋

第一節  注釋的名稱和類型

第二節  注釋的任務

第三節  語文的注釋

第四節  典故的注釋

第五節  地名的注釋

第六節  注釋古籍的幾點要求


第六章  古籍今譯

第一節  古籍今譯的重要性與局限性

第二節  翻譯的準則

第三節  翻譯的準備

第四節  翻譯的方法


第七章  古籍輯佚

第一節  概 説

第二節  輯佚的步驟與方法(上)

第三節  輯佚的步驟與方法(下)


第八章  古籍抄纂

第一節  古籍抄纂的功用

第二節  古籍抄纂的方式

第三節  古籍抄纂的要點


第九章  古籍整理手段的現代化

第一節  計算機與古籍整理的關係

第二節  計算機在古籍整理中的應用現狀 

第三節  計算機應用於古籍整理的技術問題


後 記



自序(劉琳)



我很早就想寫這樣一本書,但前幾年忙於編《全宋文》,抽不出時間,拖到現在,總算了却了一樁心願。

我之所以想寫這本書,主要有兩條理由。一條是自己搞了幾十年的古籍整理,或與古籍整理相關的教學與科研,雖然説不上有多大成就,但體味過其中的酸甜苦辣,也積累了一些經驗與心得,算得上老馬識途。我想,把這些經驗和心得整理出來,或許可供對古籍整理有興趣、想了解這方面知識的年輕同志參考,同時也便於向專家學者請教。

另一條理由是,中國人搞古籍整理少説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經驗之豐富在“國學”之中無與匹敵,但歷來只偏重於實踐,而很少有理論性的概括與總結,像王念孫、引之父子及俞樾那樣概括校勘規律的已是寥若晨星。20世紀以來有了很大進步,梁啓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著作中就曾對一些古籍整理方法作過概括,其後不少學者寫過校勘、標點、今譯等方面的專著和論文。其中我最佩服的是陳垣先生的《校勘學釋例》。此書對古籍校勘規律與方法的精密總結不但前無古人,至今也無人能够超過。但總的來看,前人對古籍整理學的研究還不是很系統、很深入,已出的著作都只是討論古籍整理的某一種方式、某一個方面,從來没有人寫過一本綜合性的《古籍整理學》,甚至没有“古籍整理學”這樣一個詞。人們對“古籍整理”的理解也非常模糊、非常混亂,往往把一切有關古文獻的研究、整理等學術工作都統統稱爲“古籍整理”,似乎從來没有人對“古籍整理”下過一個嚴格的、明確的定義。新出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就没有“古籍整理”這一條。正是這種狀况,引起了我寫一部《古籍整理學》的興趣。

本書雖然比較全面地論述了古籍整理學的理論、古籍整理的各種方式與方法,但它不是一部面面俱到的教材,而只是着重寫我自認爲多少有一點心得,自認爲在前人的基礎上多少有所開拓、有所前進的那些方面。

在本書第一章中,我給“古籍整理”“古籍整理學”作了一個明確的界定,確定了古籍整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範圍,並理清了中國古文獻學的學科體系。我認爲,嚴格意義上的古籍整理,是指對古書和其他古代文獻的原文,進行某種形式的整理加工,以便於人們閲讀與研究。所謂古籍整理學,就是研究古籍整理的理論、歷史、方式、方法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規律的一門科學。古籍整理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與書籍形制發展史(“書史”)、古文獻學史、古籍目録學、古籍版本學、古籍斷代辨僞學、古籍檢索學、專科文獻學等,都是中國古文獻學下面的兄弟學科,它們之間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與範圍,不可混爲一談。目録、版本、斷代、辨僞、檢索等是古籍整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或基本工具,但嚴格地説,它們並不屬於古籍整理本身。弄清這些關係,有助於澄清我們在有關“古籍整理”方面的種種混亂認識。

根據上述的定義,本書將古籍整理的方式確定爲六種,即校勘、標點、注釋、今譯、輯佚、抄纂。書中對每一種整理方式的功用、規律、整理方法、基本要求等,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在這些整理方式中,校勘、標點、今譯、輯佚,古今學者研究得較多,本書盡可能地吸取前人的經驗與研究成果,但不是簡單復述,而是結合自己的經驗與體會,進行歸納、闡發、補充、修正,使之進一步得到升華,使之更具有規律性、理論性,使我們對這些領域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系統、更加深入、更加正確。關於古籍的注釋,前人很少作過系統深入的研究。關於古籍抄纂,雖然《四庫提要》曾提到過“抄書之學”,古今的古籍整理者也在不斷地從事這項工作,但是從來没有人把它作爲古籍整理的一種方式進行過研究。本書在這兩個方面的論述,屬於我自己的創獲要更多一些。

除了注重理論的概括,本書也注意到了實用性。因爲古籍整理學畢竟是一門實踐性極强的學科,空談理論是没有用處的,理論最終也是爲實踐服務的。爲此,本書在論述古籍整理的方式方法時,着重講每一種整理方式在實踐中的重點、難點,也就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本書從古今的古籍整理著作,特别是近年出版的古籍整理著作中列舉了大量的反面例子,這絶非是要出誰的醜,而是爲了更好地説明問題,同時提醒古籍整理者:專家尚且在這些地方出錯,因此我們更應該在這些地方特别小心!

本書不但論述古籍整理的方法,同時特别强調古籍整理者的學術素質,在好幾章中都用很大篇幅結合實際反復闡述這個問題。所謂學術素質,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要有深厚的文史功底(學識),二是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學風)。根據著者的經驗,這一點非常重要。古籍整理質量的高低,從根本上取决於整理者學術素質的高低。古籍整理者只有經過長期的學習與訓練,具有較廣博的文史知識和較深厚的功底,同時注意培養嚴謹踏實的治學作風;在此基礎上,再讀一點古籍整理學方面的書,掌握有關的理論和方法,這樣才有可能把古籍整理搞好。學一點理論和方法固然重要,但平時的工夫更重要。這就好比學習語法,語文表達能力主要是靠平時訓練出來的,有的人没有專門學習語法也可以説得很好,寫得很好;但如果再學一點語法,説話寫文章就會更加準確流暢。

時代在進步,科學技術在日新月異地發展,我們古老的古籍整理這門學問也得隨時代前進,不能固步自封。特别是計算機的使用,爲古籍整理手段的現代化打開了前人夢想不到的嶄新天地,展現了廣闊的前景,同時也向古籍整理工作者提出了挑戰。我們必須努力學習與研究這一全新的課題。爲此,我特别邀請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的青年專家吴洪澤同志撰寫《古籍整理手段的現代化》一章,對這個問題作初步的論述。

本書定然還有不少缺點錯誤,尤其是其中的很多看法只是著者的一己之見,未必正確。凡此,我誠懇地希望得到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转载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公众号

编辑 | 汪靖姗

审核 | 边田钢


往期回顧

专业活动 | 古典文献学专业向毕业班赠书留念活动顺利举行

求是撷英 | 王云路:“云雨”漫笔

温故知新 | 祝鸿熹:汉字构形造意多奇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