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朱海就:俄乌冲突,如何判断才是理性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Author 朱海就
┃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俄乌冲突,
如何判断才是理性的
©文/ 朱海就编辑:禅心云起、瑞秋的春天
☄ 如一国的国民,因为“非理性”,错误地认为专断的统治者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那是非常不幸的。这样的国家不仅本国国民会受害,而且容易挑起事端,伤害他国国民,从而构成文明的敌人,成为众矢之的。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有人支持俄罗斯,有人支持乌克兰。立场的差异,在亲朋好友之间造成“撕裂”,有人甚至为此打架。那么什么声音是盲目的,什么声音是理性的?应该依据什么做出判断?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具有一般性。对于这场战争,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获得一些有关输赢的信息上,更要思考今后长久和平的可能性,本文分享的正是对此的一些思考。 “理性”一词有不同的含义,在这里,“理性”是指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如一个人想增进自己的利益,那么他应该支持那些有助于增进自己利益的行动、政策等。他的选择都会影响到他的利益,所有的制度、法律和政体都是他选择的对象,都与他的利益相关。如俄乌冲突,他选择支持谁或反对谁,或选择保持沉默,都是与他的利益相关的。这是因为,他的每一个选择,也就是他的每一项行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秩序,这个他生活于其中的秩序又与他的利益相关。 我们知道,个体是无知的,他的目标要借助于一个秩序才能达成。良好的秩序使他能够利用他人的知识,达成自己的目标,他的每一个行动都需要借助于他人的知识。如使用手机是利用他人生产手机的知识,驾驶汽车是利用他人生产汽车的知识,点外卖是利用他人做菜的知识等等。个体的行动都是嵌入在一个秩序框架中,后者构成他行动的背景,个体生活在这个秩序框架中,如小草生长在土地上一样,如土地被破坏了,小草无法生存。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成他的目标,甚至他有什么目标或手段可供选择,都受制于这个秩序框架。假如秩序框架不断改善,他就有机会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相反,如秩序框架受破坏,之前轻松地就能够实现的目标变得无法实现,也即之前能够满足的需求再也满足不了。例如在战火纷飞的乌克兰,现在想获得平常的安全都很困难。还比如,如现在回到计划经济时代,那么想吃顿饱饭都会很困难。所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个体所处的“秩序”对他的幸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秩序是开放性的,他不具体地限制个体的行动,或者说,个体的行动只受普遍的一般性规则的限制,这种规则不是政府制定的。这样的规则型构了个体生存的秩序,有助于普遍利益的增进,所以,我们也称这样的规则为“正义的”。 但是,这种开放秩序是容易被破坏的。不仅战争会破坏它,所有背离上述规则的制度与政策都会破坏它。如各种管制、干预或人为的垄断,特别是信息传播方面的障碍,以及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出来的政策等等,所有这些都会阻碍开放秩序的形成,使个体的利益受损。这种通过秩序造成的损害往往是“间接”的。如侵略看似并不涉及没有被侵略的国家,但它推高了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使没有被侵略的国家的国民也要花更多钱加油,当然还可能有其他方面的代价。 个体的行动必然会涉及两个方面,即“他的具体目标”和“他所处的秩序”,这也意味着他的判断也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判断他选择的手段能不能实现他的具体目标,另一个是判断他人(包括本国与外国政府)的行动究竟是破坏还是有助于他所处的秩序。普遍人往往只在意第一种判断,而忽视第二种判断。他认识不到,假如秩序框架被破坏,他的利益将受损。或者说,当秩序被破坏时,他感觉不到,这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一个例子是,之前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中的人们,大部分认为计划经济会使他们生活更美好。 最有可能破坏开放秩序的,无疑是专断的统治者,因为他的能量是最大的,危害性也是最大的。他往往会利用大众的无知,通过舆论使大众认为他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并非如此。专断的统治者(及跟随他的人)与大众的利益不仅是不一致的,而是相冲突的。因为专断的统治者在追求自己利益时,破坏了大众赖于为生的秩序,从而损害了大众的利益。但是,大众往往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完全有可能把被专断的统治者破坏的秩序视为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理性认识”非常重要的原因。实际上,正是大众的非理性,支持了专断的统治者的行为。有不少人,他们愿意和专断的统治者捆绑在一起,追随后者,这时他们的利益与普通大众的利益是冲突的。大众的选择不应该是跟着去追随,而是去捍卫那个真正使他们受益的秩序。跟随专断的统治者,并非理性选择,因为这是试图在一个被破坏了的秩序中追逐最大利益,其获得的好处远不如在一个正常的秩序中大。不仅如此,他们也可能成为专断统治者的炮灰,当专断的统治者倒台时,他们也跟着遭殃。 如一国的国民,因为“非理性”,错误地认为专断的统治者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那是非常不幸的。这样的国家不仅本国国民会受害,而且容易挑起事端,伤害他国国民,从而构成文明的敌人,成为众矢之的。二战时的法西斯德国、日本等就成为了这样的国家。对于这种以牺牲和平、合作的秩序来实现自己目标的侵略者或恐怖分子,文明的人士或国家只能是去战胜他们。 所以,上述规则(也即那种与开放秩序的形成相关的规则)为我们做出“理性的判断”提供了依据。或者说,“理性”就是能够认识与理解这种规则,把这种规则作为判断某种行动(如战争)或制度是否增进自己的利益的依据。如前所述,这种规则也是判断正当性的标准。相反,非理性是指缺乏这样一种标准,或没有认识到存在这样的标准,他的判断是随意的,是建立在不可靠的认识之上,如根据行动主体的“身份”(如国家)来进行判断,这种判断显然是非理性的。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