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个叫查理的国王,让英国变成了今天的英国

私产人文 2022-10-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冰川思享号 Author 关不羽

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三个叫查理的国王

让英国变成了今天的英国


©文\关不羽 编:瑞秋的春天




☄沉重的王冠,是显眼的警示,提醒着英国人他们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才从野蛮走向了文明。这是传统的价值,是一个国家的无价之宝。                          “王冠之重”首先是物理意义上的。


英国王室珠宝中有很多冠冕,流行的说法是女王有十四顶王冠。其实,其中大部分都是饰品,用于非正式场合,其他女性王室成员也可以佩戴,临时向女王借用,或者由女王授权长期使用。这些并不是正式的王冠。


目前使用的严格意义上的王冠主要指两顶,圣爱德华王冠和帝国皇冠。都在女王加冕礼的正式流程中使用。


其中,圣爱德华王冠是“加冕专业户”,女王也仅在加冕礼上佩戴过它。女王再次见到圣爱德华王冠,要到2018年。那一年是伊丽莎白女王加冕65周年,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圣爱德华王冠(图/网络)


时隔65年后,圣爱德华王冠再次摆在了女王面前,女王端详着它说到“它还是那么重吗?” 然后举起来掂了掂,说“那时候我感觉它有上吨重….这金子也是实打实的,对吧?”


圣爱德华王冠的主体结构确实是纯金打造的,加上镶嵌的珠宝,重达2.23公斤。如果不能想象头顶圣爱德华王冠王冠的感觉,可以找个普通的珐琅锅体验一下。


2.23公斤还是后世减重后的份量,1661年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加冕时佩戴重新打造的圣爱德华王冠,重达5公斤。


加冕仪式出现的第二顶王冠帝国皇冠,是维多利亚女王在1838年打造的。


帝国皇冠和圣爱德华王冠的形制很接近,但是主体结构用白银制作,还用了巧妙的镂空工艺,比圣爱德华王冠要轻了不少。伊丽莎白女王在加冕礼的后半程戴的就是它,但是这顶银冠依然太重了。所以加冕礼结束后,女王回程时换上了轻巧的乔治四世王冠,这是一件专门用于非正式场合的私人珠宝。


此后,女王也仅在国会开幕仪式等重大场合,才会顶着帝国皇冠出席。而圣爱德华王冠则被安静地存放在伦敦塔的王室珠宝馆中,65年间女王从未想过要见它。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典礼上(图/网络)
王冠之重,没有给女王留下美好的记忆。女王回忆加冕仪式时说,“(戴着它)你不能低头看演讲稿,你必须把演讲稿拿起来,否则你的脖子会折断,它也会掉下来。”


2.23公斤的物理重量,勉强还能忍受,但是王冠承载的权力之重充满了危险。王冠跌落,折断脖子,确实发生过,那顶不讨人喜欢的圣爱德华王冠就是见证。

01
圣爱德华王冠,最初属于英国盎格鲁-萨克逊王朝的“忏悔者”爱德华。


爱德华国王1042年至1066年在位,以宗教信仰虔诚闻名于世,“忏悔者”的称号由此而来。死后被教皇封圣,是中世纪唯二的圣徒国王,另一位是两百年后法国卡佩王朝的圣路易。


国王倾心宗教,从来都不会有什么福报,这会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反复验证。爱德华的统治内外交困,他的死亡更是打开了灾难之门。继承人们为了争夺王冠的继承权大打出手,最后胜出的是国王的表亲诺曼底公爵威廉,他以征服者的身份君临英国,史称“诺曼底征服”。爱德华的王冠和诺曼底王朝的制度,合成了英国王权的1.0版本。


比起欧陆诸王,英国王冠的权力含金量要高出了很多。


用中国当下的流行说法,英国王权更接近“秦制”。没有“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所有领主都要对王权效忠。征服者威廉还对全国的土地、人口进行了统计,编户齐民的成果被称为“末日审判书”。意即对国王的义务,将会持续到世界的终点。英国贵族的权利也受到了高度的限制,领地分散难以连片,还要受到郡长的监视。


另外,英国贵族也没有免税权,他们缴纳的人头税比其他人更高,这是英国的一大特色。


征服者威廉希望通过强化王权抑制潜在挑战者,然而所有的君主一样,权力挑战总是来自至亲。先是威廉的长子罗伯特向父亲举起了长矛,威廉死后更是三个成年儿子之间大打出手。最狠的是威廉第四个儿子亨利,他在父亲咽气后第一时间冲进国库,称量自己的遗产——5000磅白银。后来他暗杀了自己的三哥、诺曼底王朝第二代君主威廉二世,还把自己的大哥罗伯特双眼刺瞎后监禁了28年。


如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戏码在此后的英国历代王朝反复上演,圣徒的王冠站满了血亲相残的血污,毫无圣洁可言。不过,僭主们在血泊中登上王位,自带“神圣光环”的圣爱德华王冠一直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


直到新“玩家”加入权力的游戏,改变了游戏规则。1649年,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二代君主查理一世殒命断头台,圣爱德华王冠也随之被毁。

02
查理一世戴上英国王冠,是一连串意外的结果。这要从他的父亲詹姆斯一世说起。


在成为英国国王之前,詹姆斯.斯图亚特本来是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欧洲人称为中的“某世”容易被误解为秦始皇设计的世系排序,其实这是翻译引起的误会。


詹姆斯六世是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九位君王,如果按照秦始皇的发明,那他应该叫“苏九世”或“斯图亚特九世”。詹姆斯六世的意思仅仅是第六个詹姆斯,即第六个名叫“詹姆斯”的苏格兰国王。


▲伊丽莎白一世(图/网络)


詹姆斯六世和英国都铎王朝末代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亲戚,伊丽莎白女王终身未婚,是有名的“童贞女王”。她去世时留下遗嘱,把王位传给了詹姆斯六世。


白捡一个王国,在欧洲贵族圈里也不算神奇。神奇的是,詹姆斯的英国王冠是用母亲的命换来的。詹姆斯六世的母亲玛丽女王是伊丽莎白女王的表妹,被苏格兰贵族废黜后,逃到了英国。


伊丽莎白女王并不欢迎这位拥有王位继承权的表妹,将其软禁十八年后,决心将其处死,由头是玛丽策划刺杀伊丽莎白女王。


宝座上的女王要处死一个被废黜的女王,理由不是问题,问题是来自玛丽之子的报复。所以,伊丽莎白女王事先向詹姆斯六世透露了自己的意图,没想到詹姆斯的回复很直白,只要姨妈让我继承英国王位,亲妈任由姨妈处置。双方就这么愉快地谈妥了,可怜的玛丽.斯图亚特在行刑台上挨了三斧子才断气,换来了儿子的第二顶王冠。


继承英国王位的詹姆斯是第一个叫詹姆斯的国王,所以英国人称之为“詹姆斯一世”,但苏格兰人还是称他为“詹姆斯六世”。詹姆斯戴着两顶王冠,并不等于苏格兰和英格兰合二为一,而是“共主联合”。苏格兰保留了独立的议会和行政体系,时至今日苏格兰依然保留了很多主权和独立意识。


詹姆斯一世以母换位,却没有换来愉快的统治。就政绩而言,詹姆斯一世其实干得还算不错。此时的欧陆烽火连天,詹姆斯一世执政早期以巧妙的方式地平衡了外交关系,为英国赢得了长期和平。他还成功地实现了北美殖民事业,完成了伊丽莎白一世未竟的事业。


然而,政绩并没有让詹姆斯一世赢得英国人的支持。和他母亲一样,詹姆斯一世有浓厚的天主教情结,而且因其傲慢的性格对此毫不掩饰,很不受英国掌权的新教贵族待见。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联合也造成了很多烦恼,两边的权贵争夺政务主导权,搞得矛盾重重,这让詹姆斯一世两面不讨好。


因此,詹姆斯执政的最后十四年处于“挂机状态”,政务全部由宠臣操办。詹姆斯一世有龙阳之好,选择的宠臣的标准除了相貌英俊外一无是处,因此更不得民心。


斯图亚特王朝就是以这样不得人心的方式开局了。查理一世接盘前,这个新王朝早已经阴云密布。



03
查理一世是詹姆斯一世的次子,本来和王位无缘。他的哥哥亨利相貌堂堂,身体强健。查理幼年患上佝偻病,是个病恹恹的豆芽菜,因过于羸弱,缺席了父亲的加冕典礼。挺过了佝偻病的查理也没有良好发育,身材矮小,还有语言表达障碍,口吃不清、词不达意。


按照王家惯例,作为国王的次子,查理被封为约克公爵,并且按照军人的方向培养。查理八岁时就穿上了量身定制的全身盔甲,那套小巧精致的盔甲至今还保存在英国的博物馆中。尽管先天条件不佳,查理对并无抵触,对军事学习相当热衷。在优秀的教师帮助下,他克服了生理缺陷,颇有军人气概。


查理也没有觊觎王位的野心,对父王忠诚,崇拜兄长亨利。如果按照正常轨道走下去,查理多半会以正直忠诚的约克公爵载入史册,将在英国王室兄弟阋墙的悠久传统中可算是清流、佳话。


遗憾的是,兄长亨利在十八岁时急病猝死,彻底改变了查理的命运。查理成了王位继承人,并在25岁时接过了王冠。一个优秀的约克公爵,却成了糟糕的威尔士亲王和更糟糕的国王。


成功的军人教育,让查理的性格坚毅正直,却也顽固自负,且容易冲动。如果查理一世是在中世纪戴上王冠,这些算不上什么缺点。中世纪的传奇偶像“狮心王”理查,就是这样骑士国王。然而,十七世纪英国复杂的局势,即便“狮心王”再世,恐怕也无力应对。严重缺乏个人魅力的小个子查理,更是步步踩雷。


当时的英国国王要应对两大难题,第一是宗教,第二是财政。英国新教改革早在都铎王朝就宣告完成,新教成了国教,国王兼任教会领袖。这让英国王权有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这是踏入陷阱的一步。


经历了残酷的镇压,古老的天主教信仰传统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在各个阶层都有铁杆支持者。都铎王朝后期,英国已经被宗教矛盾折腾得乌烟瘴气。天主教的支持者和新教的支持者交替掌权,陷入了以血洗血的恶性循环。


问题并没有因为斯图亚特王朝的建立而解决,反而愈发难解。“教会领袖”成了国王最大的负资产。在英国国内,这个神圣光荣的头衔把王权与无解的宗教仇恨绑定,要么被新教徒仇视,要么被天主教徒敌视,看上去永无宁日。


更致命的是,宗教之争直接影响了英国的国际关系。从外交结盟到王室联姻,都异常敏感。天主教国家西班牙、法国都是英国新教徒敌视的对象,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宗教战争的狂热。然而,这些欧陆大国的国力都比英国要强大,开罪他们的代价是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是要花钱的,国王没有钱。宗教问题引发了新的财政问题。


按照古老的传统,国王需以自身的收入维持国务开支,这是王权的基础。这意味着王权越是扩张,钱袋子就越捉襟见肘。“教会领袖”的新权力给国王带来新财源,远远不够支撑宗教事业的支出。所以,即便是发起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晚年也对不断透支王室财力的“神圣事业”失去了兴趣。


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就更没有心情享受“教会领袖”的光荣,维持权力的代价过于沉重,以至于权力本身成了负担。


因此,自詹姆斯一世开始,更加积极地寻求和天主教会的和解。然而,这样得罪一半臣民的事业,伴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查理一世完全不具备与之匹配的才能。他太冲动、太直率了。


▲查理一世画像(图/网络)
成为王太子后,查理一世就开始任性作死的事业。他先是为自己策划了一场不得人心的天主教联姻,试图迎娶一位西班牙公主,连詹姆斯一世的劝阻都置若罔闻。这次相亲之旅毫不意外地出了意外,西班牙王室嫌弃查理一世的“信仰不纯”,拒绝了婚事。


查理灰头土脸地回到英国,却受到了伦敦人的欢呼——他们误以为这次失败的相亲,会让年轻的太子从此回心转意。


查理的反应也加深了英国新教徒的误解,他确实因为求婚被拒怒发冲冠,把英国拖进了欧陆的宗教战争,毫无悬念地输掉了。比输掉战争更糟糕的是,他最终还是迎娶了一位天主教国家的公主,只是从西班牙换成了法国。苏格兰王室有和法王联姻的悠久历史,如果没有前面错误的铺垫,这场联姻不至于那么不得人心。


加冕礼也没有让查理一世变得成熟,他一如既往地横冲直撞。


国王的私人钱袋子早已干瘪,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查理一世需要臣民们缴纳更多的税,这和此前的国王们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查理一世有伊丽莎白一世那样长袖善舞,连哄带唬地让议会批准新的税收并非不可能。


然而,他没有伊丽莎白一世堪比莎士比亚的巧舌如簧,只有糟糕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冲动的性格,这让一切可能都变成了不可能。查理一世索性踢开了议会自行其是。至于钱袋子,只能仰赖旁门左道,出售爵位、王室专卖权、司法罚款等等王室祖传手艺统统用上了。但是,最后还是不能维持巨大的国防开支,不得不重开议会。
实际上,国王的要求并不过分,内陆地区开征海防税以增加海上力量,新增税收以维持一支常备陆军。只是重开的议会比被关掉的那次更糟糕,积累多年的怨气让国王变得更不得人心。


无论国王的要求合理与否,议员们都不想满足他。结果可想而知,两面翻脸,国王和自家议会开战了。


这场内战的过程意外复杂,结果倒是干脆。查理一世兵败,经历了背叛和一场量身定做的审判,和祖母玛丽女王一样死在了行刑台上。但是,玛丽女王以废黜之身,在少数大贵族面前被斩首。而查理一世以在位国王的身份,在大众瞩目和欢呼中丢掉了脑袋。


圣爱德华王冠跌落了。



04
查理一世在死亡时骂作暴君,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超过圣爱德华王冠的历代传人。


他搞的王室专卖权比不过伊丽莎白一世,这位备受爱戴的女王治下,出售扑克牌都需要王室许可。为了争夺两种酒类的专卖权,女王的两位情夫发生了激烈的争夺,甚至引发了一场未遂政变。


论杀人夺财的手艺,查理一世远远不及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亨利八世,这位宗教改革之王洗劫了全英格兰的教堂和修道院,毁灭了很多名门大族,罪名五花八门,从叛国到与王后私通或协助王后私通。他有过六段婚姻,一个被幽禁虐待,一个被砍了头,还有一个是绞刑,自戴绿帽也不算什么。


唯一真正称得上货真价实的暴行,要数亲自带领卫兵到议会逮捕议员,议会对此衔恨不已。可是,和议员们自己创造的暴君相比,查理一世根本不算什么。


▲克伦威尔画像(图/网络)


查理的人头落地后,内战英雄克伦威尔很快就成了英格兰的无冕之王。


克伦威尔是战胜国王的英雄、虔诚的新教徒,攫取权力可谓顺理成章。但是,他却和国王一样,想要一支常备军,用于神圣的宗教事业。议会长老们不愿意给国王的,也不愿意给克伦威尔。但克伦威尔可以自己拿。他带到议会的军人,可不是国王卫队那种“样子货”,而是货真价实的“铁军”。


这一次议会没有任何抵抗,解散了事。克伦威尔不仅如愿组建了常备军,顺便把王冠也拿走了。但他并没有把圣爱德华王冠戴在头上,而是把它拆解融化铸成了金币。


克伦威尔不需要王冠,他自称“护国公”,组建一个由军人主导的政权。最辉煌的战绩是征服并“惩罚”了“邪恶”的天主教邻居爱尔兰人,创下了屠杀大半个国家的辉煌战绩。他对外战争的辉煌战绩则是战胜了荷兰,虽然荷兰也是新教国家,但也是英国的经济竞争对手,克伦威尔并不手软。
这些辉煌战绩,一度让英国人心满意足。克伦威尔做到他们想要的一切,纯正新教、铁血尚武,斯图亚特王朝做不到的,克伦威尔都做到了。然而,英国人很快就发现自己理想的统治,是如此难以忍受


护国公时代的英国,禁欲到令人窒息。酒肆勾栏、赌博打牌都属于宗教禁忌,被严格禁止。虔诚总是别人家的好,真轮到自己了,才知道有多么痛苦。


护国公的武功也不是免费的,和议会闹翻后,护国公也没有别的生财之道,还是杀人夺财的传统勾当。长期被迫害的天主教徒已经没有多少油水,护国公盯上了富裕的新教徒,前议员伙伴们就是现成的肥鸡。


查理一世垮台时议会大约有450名议员,经过护国公时代的清洗,死的死、亡的亡,最终只剩下15个幸存者。那些死难、逃亡者留下的财产,和王室财产一样,都被瓜分、拍卖,变成了护国公的军费。要知道当初查理一世气势汹汹的亲自逮捕,名单上只有12名或8名议员而已。


尽管护国公的统治让人难以忍受,国内局势一直处于动荡,但是他的权力是稳固的。英国人自己制造了真正暴君,深知他的厉害,只能吞下苦果。但和所有的暴君一样,克伦威尔把权力系于一身,也就人亡政息的结局也就无可避免。


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他的儿子小克伦威尔继任护国公,不到一年就被赶下台。


1660年,查理又回来了,换了一个年轻的面孔。

05


克伦威尔砸烂王冠到成为无冕之王的护国公,用了将近4年时间。而他死后不过一年,斯图亚特王朝就复辟了。


实际上,1659年重开的英国议会已经宣布复辟君主制,此时继任国王查理二世还没有和议会代表达成协议,英国议会和民众的急切心情可见一斑。


好在查理二世没有继承他父亲的顽固,宽容随和的性格减少很多谈判障碍。


查理二世的早年经历充满了坎坷痛苦,为了逃离英国九死一生。查理二世身高1.9米,皮肤黝黑,在人群中很是显眼。克伦威尔严密的统治和高额悬赏,逃亡难度可想而知。在很多底层天主教徒平民的帮助之下,才得以逃离英国。他曾经在一棵橡树上躲避搜查,所以后来英国有很多地方都宣称自家的橡树是那棵传奇的“皇家橡树”。


他还假扮过樵夫和仆人蒙混过关,这都是历代英国君主无法想象的经历。逃到欧洲后,查理的日子也不好过,曾经穷得只剩下一件衬衫,最落魄时靠弟弟出门打工勉强度日——查理过于高大的身形,很容易暴露身份。他的复国大业没有经济基础,忙于给潜在的支持者或投资者写信,要求帮助。虽然查理没有成为“打工王”,却获得了“乞丐王”的“美称”。


这些经历让查理二世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国王之一。


在和议会就复辟条件讨价还价时,查理二世展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原则性。他同意把杀父之仇的报复控制在最低限度,即只问首恶赦免其余,这让胆战心惊的英国人安心接纳他的回归。但查理二世坚持宗教宽容,让每个英国人在信仰领域都有“良心上的自由”。


更重要的是,他放弃追讨被瓜分拍卖的王家地产,接受议会每年拨款作为补偿。这项妥协的意义重大,因为这意味着英国王室从此成为了议会的“打工人”,再也不能随意解散议会自行其是。


这些内容最后形成了复辟时发表的《布雷达宣言》,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现在财政问题基本上被扔给了议会,国王要收拾宗教烂摊子。逃亡中的种种遭遇,他对宗教宽容有了深刻的认识。查理二世治下,清教徒的清规戒律一扫而空,英国恢复了欢乐的气氛。查理二世本人也以诙谐幽默著称,尤其喜欢“微服私访”,出没于小酒吧和妓院。所以他后来被英国人称为“欢乐王”,一半是感激他为英国重新带来欢乐,另一半则是讥笑他是个肤浅的享乐主义者。


▲查理二世画像(图/网络)


查理二世确实是个享乐主义者。他以好色著称,可证实的情妇有十四位,留下了大把的私生子。但是,他并不肤浅。他的王后无法生育,没有留下合法的子嗣。无数人建议他离婚换妻,但是他拒绝了。既是出于对王后的怜爱,也是为了避免国民对亨利八世的联想——这位暴君的宗教改革,初衷就是为了离婚换妻。


查理二世看似玩世不恭、不经意间冒出来的俏皮话,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洞察力。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对大臣们说“各位先生,我很抱歉将在此时死去”,婉转地表达了对王位继承人、弟弟詹姆斯的忧虑。查理二世喜欢弟弟,但他对詹姆斯热心天主教的宗教热情是不放心的。


不过,他并没有拼着老命给弟弟留下最后的教诲,在私人遗嘱部分,他只要求弟弟善待他的情妇,一位是高贵的女公爵,另一位则是妓女出身。一个明智的君主,从不要求别人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改变宗教热情,这是国王詹姆斯二世做不到的。善待兄长的情妇,是弟弟詹姆斯能够做到的。


查理二世配不上“伟大”,却足够明智。他没有让斯图亚特王朝千秋万代的宏伟追求,但是他让国民享受了一段快乐的太平盛世。


当“欢乐王”死讯传出后,伦敦乃至整个英国都陷入了悲痛。这个经常被国民揶揄的国王,也被国民诚挚地哀悼。一个一度亡国的王子,和半数以上的国民都有杀父之仇的国王,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

06
查理二世在复辟时,重新打造了圣爱德华王冠,仅主体结构就重达2公斤以上,加上各种附件、宝石,重达5公斤。


▲圣爱德华王冠(图/网络)
这个重量对1.9米的巨人查理,也显得过于沉重了。虽然没有原版圣爱德华王冠的精确数据记录,但是根据传世的画像和同时代王冠饰品的性质推测,重制版的圣爱德华王冠与原版不能说是相似,只能说是毫无关系。


这仅仅是“欢乐王”为了补偿困苦早年经历的恶意炫富,还是为了提醒自己“王冠之重”?不得而知。


我们所知道的是,王冠变得沉重后,英国国王的王权却在迅速变轻。历史学家的知识谱系中,将这一过程描绘得如计划般的运行丝滑,然而詹姆斯二世的天主教事业终于翻车,他完全有实力再次掀起一次内战,却放弃了。王权曾经压断了其父的脖子,詹姆斯二世不想重蹈覆辙。


王冠被转交给了女儿女婿,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成为了联合君主。史称“光荣革命”,最大成果是一系列“限制王权”的立法。按照教科书式的经典说法,这些立法奠定了英国现代政治的基础。这种说法就像“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一样可爱、天真。
立法限制统治者当然是重要的,但是统治者为什么会甘愿受到限制?王室接受这些限制性,很大程度是因为新任国王和女王的个人因素。
玛丽对政治毫无兴趣,把政务交给了丈夫。而威廉是地道的外国人,不熟悉英国国情,不会说英语,再加上谨慎木讷的性格,对政务也很少插手,这就给了议会政治成长的空间。如果换作一位亨利或者约翰坐在王位上,事情可不会这样顺利。


英国王权的第二次重大退步,是汉诺威王朝的“三个乔治”。乔治一世是德国人,和威廉三世的情形类似。乔治二世长期和王太子对立,家事混乱,无法强势,而且晚年出现了精神异常的征兆,掌控力下降。最重要的是乔治三世,这位“疯王”在位长达60年,半疯半醒,王权经常虚置。


▲维多利亚女王(图/网络)


最后的退步则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后半期。这位女王年轻时颇有伊丽莎白一世之风,热衷且擅长政治。但是丧偶后,女王因悲伤而进入了半隐退状态,王权再次退步。


每一次英国王权的退步,几乎都是以不成文的惯例形式固定,这是英国宪政体制的一大特色。好处是几乎没有政治纷争、社会分裂的沉重代价,一切都是润物细无声地发生。坏处是……那些笃信白纸黑字的威力、流血才能进步的“主义”先生不放心、不满意。


因此,如今王冠传到了第三个查理,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毕竟第一个查理丢掉了王冠和性命,是如此让人印象深刻。


至于那些因为王冠承载的罪恶而期盼其跌落的热心看客,也未必有多少正义。他们只是希望成为新的加害者罢了,如果罪恶能够为他们带来一点点好处,他们并不介意脏了自己的手。


▲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图/网络)


至于第三个查理会不会终结英国君主制度,并不取决于他本人。王冠戴在他的头上,“王冠之重”却已经转移到整个英国社会。时至今日,国王也好,女王也罢,都只是“王权”的象征,真正的权力已经交到了每个英国人的手中。


从这个角度讲,王冠似乎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因为璀璨的珠宝在万人注视下熠熠生辉,是曾经的帝国荣耀,更是无数血污的痛苦教训。有打碎王冠为暴君欢呼的教训,有宗教狂热流血漂杵的教训,也有权力相争、骨肉相残的教训。


沉重的王冠,是显眼的警示,提醒着英国人他们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才从野蛮走向了文明。这是传统的价值,是一个国家的无价之宝。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点击 阅读原文 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