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观,让我们走得更远

与心同在 通心粉家园 2023-01-14

本期文章约1500字

大约需要 4分钟 来阅读

你是乐观主义者、

悲观主义者 还是 现实主义者?

「乐观主义」

是一种认为理想终将成为现实,善终将战胜恶,正义终将战胜非正义的价值观。

 

「悲观主义」

泛指对宇宙、社会、人生悲观失望的态度、观点和理论,认为世界变幻无常,人注定要遭受苦难。

 

「现实主义」

主张关心现实和实际,以一种冷静的眼光看待现实、思考自己的命运、寻求改善自己生存处境的方法。


我们常说

乐观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的许多好处

研究人员发现,“乐观” 对我们有许多积极影响,包括:

1. 更健康的体魄:乐观的情绪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癌症带来的疼痛等身体症状,降低死亡率。

2. 更健康的心理: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有更强的幸福感,同时,乐观的心态有助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3. 更长的寿命:乐观的人往往比悲观的人寿命更长。

4. 更低的压力水平:相较于悲观主义者,乐观者乐观者往往更有弹性,能更快从挫折中恢复过来,因而他们往往感到更少的压力。


然而,很少有人

提及乐观对我们人生的影响

乐观的人会积极追求能够改善他们幸福感的事情,他们通常对未来更有希望。

「乐观给予人们动力」

乐观主义者倾向于将人生的低谷视作是暂时的,将未来视作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因此,他们更有动力去开启一项新的计划,或是朝着目标而努力。

即使是遇到挑战与挫折,乐观主义者也愿意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来克服它们。

 

「乐观者更容易自我接纳」

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乐观主义者倾向于从外界环境中寻找原因。然而,悲观主义者却倾向于将生活中的不幸归咎于自己。

相反,在取得成就或遇到一些值得庆祝的事情时,乐观主义者倾向于将它们视为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悲观主义者则将它们与外部帮助等联系起来。

 

「乐观者有更强的韧性」

研究表明,乐观主义者在压力管理方面更加积极主动,且往往比悲观主义者或现实主义者承受更少的压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能力,也更加期待美好的事情发生。

当乐观主义者在某一领域经历失败时,他们不会让它影响他们对自己在其他领域能力的自信。因此,乐观者不会像悲观者那样轻易放弃,他们更容易因此而获得成功。

无论您是否是一位 “天生的” 乐观主义者,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用 “习得性乐观” 告诉我们:乐观,作为一种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世界的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该怎样通过后天的练习

变得更加乐观呢?

1

专注于当下

这种专注在心理学中又称“正念”,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专注、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它可以帮助我们专注于当下重要的事,从而避免担心未来的事件和您无法控制的事情。

专注能够带来积极的感受,我们在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心流”就是如此点此查看往期文章),当我们完全将精力投注于某种活动上时,我们会享受心流产生所带来的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2

写感恩日记

感恩日记,就是每天留出几分钟时间,记录下当天发生的1-3件自己最感激的事情。写下积极想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乐观情绪。曾有研究发现,经常写感恩日记的人们会表现得更乐观,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写感恩日记能够让我们活在当下,对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东西更加感激。这样,我们将更少对过去的经历感到后悔,或对未来感到担心或焦虑。

3

认知重构

认知重构则是一种个体有意识地调节思维的方式,它需要我们限制消极思想,并用更乐观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

认知重构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识别引发自己消极想法的情景;

 2) 评估自己此刻的感受;

 3) 找出自己对这种情景的消极想法;

 4) 分析自己产生消极想法的原因;

 5) 用更积极、更现实的想法代替消极的想法。



下面是心理学家Shawn Achor

在TED上发表的关于

“乐观”的演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1] Rasmussen HN, Scheier MF, Greenhouse JB. Optimism and physical health: a meta-analytic review. Ann Behav Med. 2009;37(3):239-56.

[2] Hecht D. The neural basis of optimism and pessimism. Exp Neurobiol. 2013;22(3):173-199.

[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peaking of psychology: psychology in a pandemic with Martin Seligman, PhD.



往期文章推荐

日记,一种自我心理调节的工具

张艺谋 | 最极致的浪漫,最纯粹的心流

抑郁与焦虑,并不是“弱者”的代名词

从两枚“金牌”,看谷爱凌强大的内驱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