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科普 | 拨开心灵云雾:我们一起晒太阳
本期文章约1600字
大约需要 5分钟 来阅读
前言
当心理学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众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也被频繁提起。这一方面加大了公众对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重视,但众多专业名词玩笑化地滥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一些心理问题的轻视,让人更加难以正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比如,网络上对“网抑云”这一名词嬉笑嘲讽的态度。
因此,我们设立了通心科普这一专栏,在每个周二的晚上,希望通过一些专业科普,扭转公众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偏见,正视并且重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或难以启齿,或遭人轻蔑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是一场心灵的感冒,得到合适的治疗方式就一定能康复。如果屏幕那端的你也正经历着,别害怕也别感到孤独。因为我们始终在屏幕这端,陪伴你,支持你,直到问题解决,直到你的心灵再次恢复健康。
[来信方式]
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邮箱:
txfyixin@dingtalk.com
面对这风景又风霜的世界,
我们一起携手,
拨开云雾晒太阳。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一样,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也是如此,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那么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分呢? 临床心理学上提出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
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既然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那么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应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反映客观世界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性。当然,由于个性的原因,只是人们的表现程度、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但如果出现与之不相协调的行为方式,甚至离奇、直至不可思议的、毫无逻辑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判断其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出现了异常心理。
3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了相对稳定性。正由于这种相对稳定性,才会使我们能够认识并了解一个人,一般情况下,外界环境没有重大的变化是不会轻易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的。如果一个人或者由于外在环境的重大变化,或者由于自身内部的原因,突然变得人格特征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来的“本来面目”,甚至让人感到这种行为在他身上发生难以理解,那就说明他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
按以上的区分原则,心理正常就是具有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心理不正常就是指异常心理,也就是指典型的精神障碍。因此,正常与异常是区分有无精神障碍的问题,而心里健康与不健康则是在正常心理水平下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程度如何。为了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参照下图可更直观、清晰地理清概念之间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
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过多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他们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
正如310年前的今天所诞生的伟大思想家卢梭所言,“一个人只要自己善于追求幸福,别人是无法使他落到真正悲惨的境地的。”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李虹,冯瑞琴.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
[2]刘翠兰.(2012).临床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标准. 科技信息(19),478-479.
往期文章推荐
图文编辑: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