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 | 心安处是吾乡:总有些乡愁难以割舍
心安处是吾乡
总有些乡愁难以割舍
古往今来,乡愁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家乡,也是令无数游子魂牵梦萦之处。
初入大学的新生们常常思念家乡。面对陌生的宿舍生活、重新结交朋友、学业上的压力等等,让他们对家乡愈发不舍与留恋。
漂泊在北上广的打工人们,在外受到的委屈不在少数:漫长的通勤时间、巨大的工作压力、难以企及的房价、年龄学历的焦虑……让他们不堪重负,也更想回归家乡的怀抱。
疫情时代的到来,让回家过年也变成了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对于许多常年在外漂泊的人而言,家乡变得愈发亲切,难以割舍。
为何漂泊在外的人们
常思念故土呢?
本体安全感缺失
提到乡愁,便离不开本体安全感一词。什么是本体安全感呢?
本体安全这一概念由心理学家R.D.莱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拥有本体安全感的人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完整的、在时间上连续的人。”而没有本体安全的个人则会被焦虑所笼罩,甚至丧失个人“存在于世”的连贯感。因此,人类总是致力于通过既定的实践来保持认知连续性,同时通过维持自传连续性获得稳定的身份,从而增强本体安全感。
而持续性的危机、社会环境的动荡则有可能破坏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引发人们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
外部环境的威胁
本体安全感通常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 不太为人所感知。然而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人们便很容易感觉到自身的本体安全感受到威胁。比如升入大学与旧友分别时,曾经朝夕相处的朋友,未来或许难以再见,可能会使我们产生时间上的断层感;又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回家过年的习俗突然被打破,也容易让我们产生不真实感。此情此景,人们便更容易思念故土、追忆故人。
相反的,苏轼曾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写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意为使人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故乡。更是突出了人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当人们觉得社会环境是稳定的,是令人心安的,乡愁也会随之减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从小到大生长的环境、文化习俗是他们最习以为常的,也是最令他们感到舒适的。
因此,当漂泊在外的人们处于新的环境之中,面对新环境的不适时,难免会思念故土。
漂泊在外
又该如何排解乡愁呢?
思乡是人之常情。很多时候,能否归乡也并不能被我们左右。但我们却可以学着用正确的方式来排解乡愁。
思乡是我们向新环境过渡的正常部分,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思乡是正常现象,是可以被接受的。倘若我们能够顺利经历过这段难熬的时光,我们也将会得到成长。在这样认知下,我们才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乡愁,减少一些恐慌与悲伤,而多一些理智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02 降低自己的压力在新的环境中,保持对自己的合理的期望也很重要。高中学习上的佼佼者未必能在大学依然名列前茅;学习成绩优异的人也可能在初入职场时碰壁。因此,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美好的期望,但也需要将压力控制在合理水平。
如果对自己学习或工作中不够出彩的表现感到不安,我们也可以参考【往期文章】星期五,一起从压力中逃离吧,进行自我调节;或向专业人士咨询应对学习、工作压力的策略。
03 寻求亲近者的支持排解思乡之情,除了个人努力之外,我们往往还需要一些外界的过渡性支持。比如同亲人或亲密的朋友打电话、发讯息、视频通话等,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外界的过渡性支持使我们的社会独立性得到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缓解对故乡的思念。
[来信方式]
微信公众号txfyixin@dingtalk.com
欢迎来信分享
成长道路上
你与故乡的那些故事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1]Trine Flockhart. “Is This the End? Resilience, Ont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Crisis of the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J]. 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 41(2): 215-240.
[2] 徐岚, 蒋怡然, 崔楠, 张留霞, 赵帅勤. 最心安处是吾乡: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4): 513-527.
往期文章推荐
图文编辑:汉堡